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仔猪副伤寒的防治重庆聂秀兰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及猪伤寒沙门氏杆菌等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是其他疾病特别是猪瘟或猪发热性疾病继发性感染。该病多发于1~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发病较少。初春、秋末、冬季较为多见,感染上该病的仔猪...  相似文献   

2.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潜伏期一般由2天到数周不等,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该病多发生于20日龄至4月龄的猪,病猪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猪与健康猪交配或用病公猪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病菌存在于病猪和健康猪的肠道中,通过粪便污染环境、饲料及饮水,造成消化道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  相似文献   

3.
四、仔猪副伤寒病的防治。仔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本病易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2~4月龄仔猪多发,所以称为仔猪副伤寒病。 1.流行特点:仔猪副伤寒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很多动物和健康猪的肠道及粪便中,都有本菌存在。当小猪母乳不足,营养不良,消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因管理不当,如饲料突变、猪舍潮湿、受凉、长途运送猪苗等不利因素时,猪体的抗病力减低,存在于体内的沙门氏杆菌大量繁殖,进入血液,使猪只发病。病猪再排出毒  相似文献   

4.
1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以体温升高、顽固性下痢、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以冬季多见。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饲养及饲料的好转而减少发病,但某些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的猪场仍有发生。本病病原存在于病猪和健康猪的肠道中,通过粪便污染环境、饲料及饮水,造成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本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一旦感染此病,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春季细菌、病毒易滋生繁殖,而仔猪的抵抗力较弱,在此期仔猪腹泻较为多发. 1 仔猪副伤寒 1.1 发病特征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危害20日龄至4月龄的小猪,一般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病程一般为2~3周,死亡率20%~50%.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仔猪因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断奶过早,突然更换饲料,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环境湿冷及气温突变都是导致本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仔猪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该病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由于病程时间较长,以造成猪群机体免疫力低下而继发其他疾病的感染,给饲养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肠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以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性肠炎为表现形式,有时在肺上出现卡他性或干酪性炎症。猪感染后虽大部分能治愈,但对后期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加之农村的饲料成分单一,饲养管理条件差,常造成仔猪后期生长缓慢,给后期  相似文献   

9.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本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一旦感染此病,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死亡,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10.
猪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刚断奶的仔猪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原虫病.该病没有季节性,患病仔猪以严重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成年猪和种猪为隐性感染.该病主要是由于猪只接触分娩舍地板、器具上残留的球虫卵囊而感染,母猪粪便中卵囊也可能引起仔猪发病.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杆菌病是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畜禽和野生动物疾病的一种常见病,幼畜和禽雏易患本病,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畜禽常发生仔猪副伤寒、牛犊副伤寒、鸡白痢和马副伤寒等。沙门氏杆菌病在动物的肠道和排泄物中,有时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本病流行地区可能污染水源、食物和饲料,有的能导致人发生伤寒、副伤寒,有的能使动物发病,污染乳、蛋、肉和其他食品,导致人发生事物中毒,因此沙门氏杆菌病防控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养殖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猪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疾病。该病主要危害2~5个月的仔猪,导致猪只患病的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氏杆菌,致病菌能够通过猪只的呼吸道令其感染。本文主要论述了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猪副伤寒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及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也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本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1-4月龄的断奶仔猪易发.初生仔猪由于体内有母源抗体,一般较少发病.6月龄以内的猪很少出现原发性副伤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的潮湿季节多发. 1 发病原因 导致猪副伤寒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健康猪的肠道内及其粪便中常含有这些病原菌.当猪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菌就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引起发病.猪营养不良、管理不善、受凉、患其他传染病(如猪瘟等)时都可诱发本病.带菌者的普遍存在,成为本病在猪群中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猪沙门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威胁3~4月龄的仔猪,又被称为猪副伤寒病。猪沙门氏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存活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如果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不到位,该病会迅速的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猪沙门氏杆菌主要危害3~4月龄的仔猪,因为仔猪的胃肠消化功能发育不健全,很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传播速度慢,呈地方性和散发性流行。此外,养殖场卫生条件差、气候变化大和温度低等因素都会造成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俗称,该病是近年来猪养殖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从致病原理来看,猪蓝耳病的致病原就是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范围广、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如果有猪只感染蓝耳病,那么仔猪患猪蓝耳病的概率会比其他猪只更高,且死亡率在50%以上,患病猪为母猪则流产率可达到30%以上,一旦有猪只发病就会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仔猪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和等孢子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刚断奶仔猪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原虫病,通常引起8~15日龄的仔猪腹泻,故此病又称为“10日下痢”。该病各季节都可发生,患病仔猪以严重腹泻、脱水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成年猪和种猪为隐性感染。该病主要是由于猪只接触分娩舍地板和器具上残留的球虫卵囊而感染,母猪粪便中的卵囊也可能引起仔猪发病。  相似文献   

17.
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而其他细菌较少。沙门氏菌病是由于猪饲养和管理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2—3星期至4—6月龄的仔猪对沙门氏菌极为易感。成猪往往作为继发性疾病而在饲料中毒、猪瘟及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发生。沙门氏菌病呈地方流行形式发病,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果培育仔猪条件不合理,则可能诱发本病。仔猪沙门氏菌病的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8.
1流行病学本病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20天以内及6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所以又叫仔猪副伤寒。病菌常存在于猪的粪便、脏器以及被污染的土壤里,其病原体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12个月以上,往往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各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多雨季节发病较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综合症。受感染的猪群主要以繁殖障碍和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呼吸困难。仔猪患病后亦有呼吸困难症状。该病又名“猪不育和呼吸综合症”、“蓝耳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毒性疫病之一。感染了本病的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率达20%以上,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发病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康复猪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本病于1987~1998年首先在美国的北卡罗来那…  相似文献   

20.
<正>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葡萄球菌性皮炎,或仔猪"油皮病",是由猪常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葡萄球菌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以渗出性皮炎为特征,以10~20日龄仔猪多发。该病很少造成猪只死亡,但影响猪只生长发育和猪皮的质量,进而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1病原本病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属于细球菌科葡萄球菌属。本属细菌直径为0.5~1.5μm,、一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