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川县秋溪公社东溪大队第二生产队,有耕地面积196亩。五十年代开始种改良棉。实行稻棉轮作。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省棉花生产上一个比较高产稳产的水旱轮作产区。十年动乱以来,由于遭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棉花单产不仅停滞不前,而且倒退到三、四十斤上下徘徊,最低的1977年,植棉126亩,亩产只12.6斤。干群对种棉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棉农反映“种棉种棉不如荒田”。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棉花产量越种越低的落后面貌,摸索棉花高产经验,抚州地区农业局在公社党委的支持下,确定1980年在东  相似文献   

2.
论稻棉轮作     
稻棉轮作是我国南方稻棉兼种地区的固有经验,建国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江西的崇仁、临川、新余,湖北的随县、洪湖、浙江的慈溪、余姚,江苏的太仓、沙洲、镇江和上海市郊区的南汇等县,采用较广,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一、稻棉轮作的优越性水稻连作时间愈长,土壤越板结,棉花连作愈久,土壤越疏松。通过水旱交替种植,可以改良土壤耕性,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水、耐旱能力;稻棉根群分布不同,轮作后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病虫、杂草的发生,由于水旱轮作而失去了依存条件,也受到了很大抑制,因而在轮作周期中,水  相似文献   

3.
我市稻棉轮作棉田约占总棉田面积的2/3,但皮棉亩产仅50公斤左右,对全市棉花平衡增产影响很大。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稻棉轮作地区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栽培技术不配套,表现为前期发苗迟,中期旺长,后期早衰。针对这一问题,1984~1986年,在稻棉  相似文献   

4.
综合防治是植保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各地的病虫害种类和农业生态系的不同,综合防治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为了探讨本地区棉虫综合防治的途径,在以往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拟订了一个主要棉虫综合防治的意见,1979年在南通县五总公社七大队和刘桥公社二大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一、设想和方案五总和刘桥两公社均属稻棉轮作地区,主要作物有稻、麦、棉,其次是蚕豆、玉米和绿肥。耕作制度主要有麦稻稻、绿稻稻、麦稻、麦绿夹种套种棉花等几种。近年来棉花育苗移栽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采用麦  相似文献   

5.
简阳全县棉田面积50余万亩,为我省植棉面积最大的产棉县。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大跃进的推动下,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充分发挥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不但在棉花生产上连续两年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而且在植棉技术上也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火温床”育苗及保温早栽,都是简阳县在植棉技术革新上一个伟大的贡献。这是充分利用我省气候温暖和生长期长等有利于棉花生育的自然条件,尽量发掘棉花生产潜力,以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为了胜利完成1960年全县棉花生产的更大更全面的跃进,县委总结了1958——1959年棉花早播早  相似文献   

6.
南昌县三江公社汗塘大队是个粮棉混作地区,全大队共有耕地3358亩,其中植棉1650亩,占总面积的49.1%。该队历来是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从71年开始,将水田改为旱地,实行稻棉轮作。但由于轮作制度不合理,栽培措施不过硬,亩产皮棉在40—50斤之间徘徊,最高的78年,也只有64斤。因为棉花亩产低,投工多,成本大,广大干群思想上普遍存在“种棉吃亏”,“种棉不如种粮”,“种棉不如种其它经济作物”等等认识,抵触情绪大,把种棉当成“包袱”。历年来,不仅计划面积完不成,而且出现将差田、瘦田、远田种棉,棉田分散,稻棉插花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彻底改变棉花低产面貌,1981年县委,公社党委加强了具体领  相似文献   

7.
稻棉两熟齐跨千斤1958年中共波阳县委工作组在跃进人民公社乐丰大队与群众合做稻棉连作两熟试验七亩五分五厘田,棉花通过营养钵育苗移栽及一系列内科学植棉技术管理,获得了稻棉两熟丰产丰收。前作早稻亩产840斤,连作棉花亩产666斤。其中,高额丰产田1.14亩,早稻亩产1,006斤,连作棉花亩产1,021斤;为充分利用稻田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稻棉连作两熟高产的新经验。这种稻棉两熟栽培技术不仅证明了早稻田迟栽棉花能获得高额丰产,而且又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粮棉齐增长的一种新的栽培制度。因此,总结与推广稻棉连作两熟丰产的经验,对于促进粮棉齐增长,以大量供给国家棉纺工业原料,有着十分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稻棉轮作在浙江余姚一带的栽培历史较久,到目前为止,这种耕作制度已发展到钱塘江两岸、东南沿海和金衢盆地,面积四十多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三分之一。七十年代以来,稻棉轮作区由于普遍推广塑膜育苗移栽,解决了稻棉两熟之间争劳力、争季节和争土地的矛盾。促进了粮棉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套以育苗移栽为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是一个产棉大省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必须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调整和优化棉花生产结构 ,推进棉花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 调整和优化棉花生产结构根据棉花市场变化情况和国家调整棉花生产的政策 ,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 ,今后棉花生产着力点要放在压缩面积 ,调整和优化结构 ,提高我省棉花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在措施上 ,着力抓好“三压四保一化”,即压缩分散棉田面积 ,压缩夏播棉面积 ,压缩普通棉花品种面积 ;保抗虫棉、保春播棉、保骨干棉田、保优质棉田 ;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为契机 ,推进棉花生产产业化。1 .1 调整区域结构。…  相似文献   

10.
1 2009年江苏洋口港地区棉花高产创建情况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2009年全镇植棉面积1081.5hm^2,涉及光荣、环农、周桥、环堤、张家园、包场、兴南、南宁、龙口、双灰山等10个村,面积比2008年减少133hm^2。在品种布局方面,稻棉轮作区主推科棉6号,沿海棉区应用冀生棉19、鲁棉23、冀杂1号等,其中科棉系列棉花应用近400hm^2。  相似文献   

11.
低塘是余姚县北部平原的一个半稻半棉区,耕作制度历来习惯于水旱轮栽,粮棉套种。棉花苗期荫蔽时间长,后期秋雨多,若施肥不当,往往引起部分棉田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稻棉轮作田棉花植株高大,长势旺盛,贪青晚熟,影响棉铃开裂吐絮,以致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和冬季作物的播种季节。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的成熟内源激素。它可以推动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促使棉花停  相似文献   

12.
稻田改土种棉花,头年采取育苗移栽是与天争时,与地争利,趋利避害,夺取当年改土当年丰收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湘北洞庭湖滨的南县,随着棉田布局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革,不少社、队实行稻棉轮作,获得稻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棉花和油菜是我省的两种主要作物。棉油两熟制的发展,不仅稳定了棉花生产,而且油菜也获得了增产。1985年全县棉花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5.3公斤,当年又在棉田里套种油菜13  相似文献   

14.
我县棉田24万亩,其中稻改棉面积1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据我局1978~1983年对全县9个大队2400亩田的调查,稻改棉的第一年棉花都减产,减产幅度为1.6~41.6%。  相似文献   

15.
稻棉轮作能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杂草为害,增加粮棉产量。根据金谿县几年来稻棉轮作经验,水稻田第一年改种棉花的冬季准备工作,是一个关鍵问题。水稻田一般低窪易积水,土壤粘结,而棉花春季怕涝,粘土不利棉根伸展,因而在冬季必须改良。从金谿县今年初改的1万亩稻田棉花就可看出,凡是重視了棉田冬季和播种前的准备,开沟排水改良土壤工作做得好,就获得了丰收。在这方面根据我们的体验,在冬季和棉花播种前,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年分配各地的棉花种植计划必须保证完成等一系列指示精神,千方百计把我省棉花生产抓上去。最近省农牧渔业厅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向全省棉区发出了一九八七年继续深入开展棉花高产优质“银花奖”竞赛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发展棉花生产在保证纺织工业对原棉需求,扩大棉花和纺织品出口创汇,增加棉农收入,改变棉区面貌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银花奖”竞赛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调动棉区广大干部、群众多种棉、种好棉,普及科学植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开始前五年,我省棉花播种面积为157.4~176.8万亩,播面亩产为19~29 kg,1kg 纯氮生产皮棉约4~5 kg,有的高产田块,亩施纯氮常达50余kg,争取亩产皮棉150 kg,1 kg 纯氮生产皮棉不过3 kg 左右,可见大面积棉花平均亩产和个别高产田块的氮肥经济效益都较低。据中棉所蒋国柱等(1981)报导,当时国内(?)高产试验田已达到125 kg 以上,甚至接近150 kg水平”。又上海市南汇县泥城公社1967~1974年28块亩产皮棉100 kg 的高产田块,平均亩施纯氮17.75kg,每公斤纯氮生产皮棉为5.63 kg。可见我省的棉花亩产及氮肥经济效益的增长潜力都很大,特别是稻棉轮作,  相似文献   

18.
进贤县三阳公社藕塘八队,是个滨湖红壤丘陵地区。全队四十八户,二百一十六人,三百七十二亩耕地,其中旱地一百七十二亩,水田二百亩。有较长的植棉历史。过去,由于在“三跑”地上植棉,产量低而不稳。近几年来,他们平整了棉地,引水上坡,改善了棉田条件,实行了稻棉轮作,科学种棉,连年稻棉双丰收,收入大增加。今年,一百一十亩棉花,皮棉亩产在前两年超《纲要》的基础上,又夺得了一百一十五斤的好收成。出现了粮食、棉花、社员收入三  相似文献   

19.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20.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已成为全国棉区提高单产,实现粮(油)棉双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发展很快。八一年,江苏省已发展到五百零八万亩,占全省棉田的一半以上;上海市发展到一百零四万亩,占棉田的百分之六十;山东、河南育苗移栽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湖北、浙江、湖南等省一些主要产棉县也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不少高产社队都以育苗移栽当家。八二年各省、市又有进一步发展。我省除少数棉区搞得较多外,多数棉区尚未推广,八二年全省育苗移栽面积还不到植棉面积的百分之十。为了大力提高我省棉花单产,今后我们应该把发展育苗移栽作为普及科学植棉的主要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