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受市场影响,工厂化养殖鲆鲽类、刺参等名优产品价格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养殖效益呈下滑趋势,部分养殖户(企业)出现亏损。为增加渔民收入,日照市各级渔业部门积极引导渔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从2012年起,利用现有工厂化养殖鲆鲽类设施,通过改造,开展了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获得成功,每年养殖3茬对虾,每平方米每茬产虾7~10千克,每平方米实现利润300~500元。该模式  相似文献   

2.
条斑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条斑星鲽的养殖生产,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厂化养殖优良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目前,条斑星鲽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鲆鲽类相似,工厂化养殖是条斑星鲽的主要养殖方式。可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养殖池面积一般为30~60米2,池深60~70厘米。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鲆鲽类初级工厂化生产,作为一种早期创新型养殖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时不到20年,就已经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鲆鲽类养殖大国。但是,今天我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正在创建新的高度,迎接鲆鲽类工业化养殖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9月2-4日,"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协办。会议主题是鲆鲽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共分六个专题进行研讨:鲆鲽类工业化养殖发展战略、产业经济与政策,鲆鲽类增养殖与基础生物学,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控,设施与装备,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唐山沿海地区工厂化鲆鲽类养殖生产受品种退化和海水污染影响较大,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经调查,2016~2017年度大菱鲆的养殖周期平均18个月左右,半滑舌鳎的养殖周期平均25个月左右,都比正常养殖生产延长约4~6个月;成活率也逐年下降,每年下降幅度一般在10%~15%,多数养殖场成活率低于50%,个别养殖场甚至有绝产的现象,工厂化养殖品种及养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2010,(10):45-45
<正>我国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尚不到20年,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鲆鲽类养殖大国。"但并不能以此满足,我们要迎接鲆鲽  相似文献   

7.
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优势 做强鲆鲽类工厂化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我国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从开创至今尚不到20年,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项名副其实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海水养殖新产业。主养品种大菱鲆(又名多宝鱼)引领了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三个主养品种以及多个有发展潜力的其他鲆鲽类养殖品种,从零起步飞速发展至名列世界前茅的知名海水养殖产  相似文献   

8.
<正>工厂化鲆鲽类养殖过程中容易暴发很多疾病,其中细菌性疾病发生率最高,尤以细菌性败血症危害最大。细菌性败血症可以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上下颌、口腔、鳃、鳍基充血出血;解剖可见病鱼肝发黄、脾呈紫黑色等。细菌性败血症对养殖鲆鲽类的危害严重,经常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江苏赣榆鲆鲽类工厂化养殖池内发现有细菌性败血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大菱鲆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约占鲆鱼产量的80%。据2013中国渔业年鉴,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及天津、山东、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在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和广大养殖者技术提升的作用下,大菱鲆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工厂化流水养殖转向工厂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  相似文献   

10.
李仲明 《科学养鱼》2016,(12):54-56
正近十年来,鲆鲽类成为我国工厂化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产量已跃居海水养殖鱼类第二位。半滑舌鳎作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北方沿海具有极大的养殖规模,最早于2003年便实现了工厂化养殖。但是由于其亲鱼种群来源较单一,主要为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并且由于大量捕捞,野生群体资源接近枯竭,近交现象日趋严重,进而导致了种质严重退化,抗病力急剧下降,各种抗  相似文献   

11.
<正>大菱鲆自1992年被引进我国以来,在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是目前北方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产量最大,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中国渔业年鉴,2013),大菱鲆产量约占鲆鱼产量的80%。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课题组和宁波某饲料公司部分成员组织调查和走访了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北部大菱鲆养殖的现状,目前大菱鲆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流水养殖,所用饲料类型主要为(冰)鲜杂鱼和鲆鲽类全价沉性配合饲料,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12,(12):47
为加快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程,推动当地鲆鲽类养殖品种的繁育、产品质量安全和鲆鲽类养殖新技术推广,2012年11月17日,河北综合试验站、装备与工程研究室、北戴河综合试验站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联合举办了"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昌黎培训班"。此次培训特邀请了装备与工程研究室倪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转型下的中国鲆鲽类养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海水养殖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立足于中国鲆鲽类养殖产业现状,系统阐述我国鲆鲽类养殖业在养殖模式、饲料使用、疾病防控、产业组织及其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深入分析鲆鲽类产业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关系,探讨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旨在为鲆鲽类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群风 《内陆水产》2013,(10):48-49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工厂化养殖”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提出者一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业内的佼佼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全球鲆鲽类的生产特征,认为过去20年资源量和捕捞量相对稳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发展鲆鲽类养殖是大势所趋。重点研究了全球鲆鲽类的国际贸易状况,结果表明:鲆鲽类的流通和贸易主要是欧盟的区域内贸易和美加贸易,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是鲆鲽类主要的进出口市场;亚洲是鲆鲽类重要的进口市场,中国和日本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鲆鲽类的净出口国有冰岛和印度尼西亚,净进口国有日本和意大利,而鲆鲽类产业内贸易活跃的国家有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鲆鲽类的国际贸易状况,从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对我国鲆鲽类养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条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英俊 《齐鲁渔业》2006,23(8):22-22
近年来,大菱鲆、牙鲆的工厂化养殖,使我国北方走出了传统池塘粗养的困境,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大产业。但随着大菱鲆、牙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滑,人们又把目光瞄向了鲆鲽类新品种。条斑星鲽外观漂亮优美,  相似文献   

17.
高立臣 《河北渔业》2002,(3):23-23,35
<正>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是原产于欧洲的特有种。它属于冷水性鱼类,适应于低水温生活和繁殖,容易接受配饵,食物转化率高,很适合高密度养殖,渐成海水养殖新亮点。笔者在河北省滦南县柳赞镇海水工厂化养殖场,利用淡水兑自然海水在养殖车间内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情预测1.淡水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病发生较多。易感品种主要为草鱼、鲤鱼、虹鳟、乌鳢、鲢鳙鱼。2.对虾:白斑综合征、红体病发生较多。重点关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主养区。3.鲆鲽类:大菱鲆等鲆鲽类易发生弧菌病。重点关注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区。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鲆鲽鱼类育种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鲆鲽鱼类俗称比目鱼,在我国北方海域自然分布的有20多种,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始,在中国沿海由南到北掀起了开发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热潮,即被誉为中国海水养殖的"第四次浪潮"。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以牙鲆和大菱鲆为代表的鲆鲽类工厂化养鱼产业,使我国原本十分落后的海水鱼类养殖业获得空前发展。近几年,我国又相继从国外引进了  相似文献   

20.
海水工厂化养殖节能减排增效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率先攻克牙鲆和大菱鲆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关,以鲆、鲽、鳎(牙鲆、大菱鲆、星鲽、半滑舌鳎等)为主要品种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在我省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末,养殖面积由几万平方米发展到520多万m^2,年总产鲆、鲽、鳎等优质鱼类5万多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