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2.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覆土袋栽香菇模式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 ,具有菇形佳 ,产量高 ,高温易出菇 ,管理省工等优点 ,是目前最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 ,盛产优质夏秋菇 ,经济效益更高 ,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温型极高 ,菇体大 ,菇肉厚实 ,菇柄中生 ,菇形圆整 ,产量高 ,盛产优质夏秋菇 ,极适宜保鲜 (或干制 )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 :12月~ 2月 ;覆土转色 :3月…  相似文献   

3.
王玉华  李妙芳 《食用菌》2007,29(1):46-46
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香菇栽培,笔者认为提高袋栽香菇的产量,只要把好菌筒制作、转色和春菇出菇管理三个关,生物转化率可达120%。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当推迟制菌筒时间 通常我省做菌筒的时间是安排在8月初进行,应推迟到8月底至9月初,因为8月初是全年气温最高时期,易造成杂菌污染,尤其是链孢霉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低海拔平原地区反季节夏香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海 《食用菌》2006,(Z1):50-51
“低海拔平原地区反季节夏香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改香菇只能秋栽或春栽的历史,成功地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低海拔平原区探索出反季节夏季香菇这一优势产业,从而填补了夏季香菇栽培的空白,文章具体在“提早制棒、选育和选用高产优质菌种、科学配料、抢温接种,保温培养、定向发菌、强制转色、降温出菇、第3潮覆土出菇、适时养菌,追施菇丰、科学防止杂菌污染”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使夏香菇生产实现“三高”,印制棒成功率高(95%以上),生物学转化率高(100%- 120%),经济效益高,为大规模反季节栽培夏季香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香菇代料栽培以春栽和秋栽为主。随着香菇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夏季香菇栽培技术日渐成熟。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反季香菇代料栽培的时间安排、菌株选择、培养料配方、料棒制作、灭菌、接种和菌丝培养、转色管理、出菇管理及采收等各环节。  相似文献   

7.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8.
露地袋栽香菇,在转色出菇期间,经常会碰到因菌筒的腐烂而影响香菇优质高产。现将菌筒腐烂的症状、成因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及原因(一)菌筒松散解体。菌筒松而无弹性,手触摸即散于畦面,培养料无异味,多发生在菌简开袋转色时或已出了1~2批菇后。主要原因是:在菌简发菌过程中,培养室通气不良严重缺氧;菌丝生长后期产生大量菌温,加上气温高,没有及时进行翻堆散热,由于温度超过33℃以上而使部份菌丝死亡;当气温下降后虽有部分菌丝能恢复生长,但菌筒已变得松软无弹性,重者脱袋即解体,轻者转色后菌皮薄,出了1~2批菇后(?)如通风不良(?)喷水过多也会松散(?)  相似文献   

9.
张维瑞  洪健尔 《食用菌》1998,20(1):30-31
反季节栽香菇自1988年在屏南县研究获得成功后,很快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反季节栽培香菇的推广,生产上常出现烂筒、不长菇、袋内长菇等异常现象,给生产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此,我们自1993年起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烂菌筒 1.1 症状 ①发菌后期出现退菌,杂菌重新侵染而烂筒;②局部染绿霉,继而向纵深扩展,整筒腐烂;③靠近土层的一端腐烂;④脱袋后不转色或部分转色时菌筒松散解体;⑤长一、二潮菇后,看似完好,但手一触或喷水即解体。 1.2 原因 ①菌丝的生命力弱。由于培养基含不适合香菇生长的松、杉、木荷、樟树木屑;菌筒含水量过高(15×55cm的袋,装料重达2.5kg以上),过低(1.75kg以下);麸皮添加过少,碳氮比不适合,菌种老化、退化或受高温;菌筒培养过程中缺氧或高温烧菌;下田后管  相似文献   

10.
1春栽香菇难出菇和出畸形菇的原因及对策1.1难出菇春栽袋料香菇不出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转色过度,呈黑褐色。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制袋拌料时水分过多,越夏时菌袋接地汲潮浸水过多,或拌料不均,营养失调。由于袋内水分偏大,影响培养基内菌丝养分的吸收,菌袋表面气生菌丝突长,易形成封闭的转色过深的菌丝体。对策:进  相似文献   

11.
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代料香菇秋栽的栽培环境与设备、菌种制作、料棒生产、接种、发菌管理、促熟与转色、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杂菌防控等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2.
畸形香菇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东 《食用菌》2001,23(5):34-35
袋栽香菇往往会出现蜡烛菇、松果菇、荔枝菇等畸形菇,亦叫变形菇,其形态不一。畸形菇没有商品价值或价值较低,如果不及时处理,菌筒养分消耗,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这里就着重谈袋栽香菇发生畸形菇人为方面的原因和解决措施。1 人为方面的主要原因1.1 品种选择不对路 香菇有低、中、高温三大品系,又有早、中、晚熟三种性状。由于种性不同,栽培者选择不对路,畸形菇就容易发生。如,海拔较高的山区,应该选高温型菌种,如果选了低温型菌种,虽然栽培季节提前,菌筒转色好,但菇蕾一出现,遇到低温早临,便萎缩不长,形成长盖不长…  相似文献   

13.
在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取得突破后,菌棒转色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菇产量的高低,如何确保香菇菌棒安全转色且提高种菇经济效益成为广大菇农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如何提高菌棒抗逆能力、培养气生菌丝、适时促进气生菌丝倒伏、保护菌棒不受其他杂菌侵染方面进行了传统转色技术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发现,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转色的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栽培季节选择,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中有7点改进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套种是科学可行的栽培模式,既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不足,又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正>香菇代料栽培,很多新手一般都担心菌筒不出菇或出菇太少。但香菇出菇太多、太密,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菇长不大,畸形菇多,同样会影响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降低袋栽香菇的种植效益。那么,遇到袋栽香菇出菇过多该咋办呢?1对已出的香菇,要及时采收干制由于此类香菇鲜销市场价格较低,最好剪去菇脚后进烘干房内一次性烘干,制成干菇销售。2待一轮香菇采收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保持恒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远安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产业确立为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本着立足当地资源,尽快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方针,县委、县政府首先从转变栽培方式入手,1998年在全县已落实袋料香菇栽培计划200万袋,其中春栽菌筒约占50%。由于种种原因,今年6~7月间,部分袋栽香菇示范村(基地)的袋料菌筒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包括接种口和其它部位感染青霉、木霉;菌筒转色缓慢;菌筒两头变软再污染等。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减少  相似文献   

17.
谢宝龙 《长江蔬菜》1989,(5):12-12,44
近年代料袋栽香菇正在各地广泛应用,而减少污染,是袋栽的关键技术。造成菌筒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季节不适当,装料不注意,灭菌不彻底,菌种不规范,接种不严格,检查不及时等。现讲一讲制作菌筒的防污办法。 (一)把好制筒季节关。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低于28℃开始制筒,气温过高,很易污染。时间过迟,影响转色和秋菇产量。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19.
兰巧玲 《食用菌》2000,22(6):21-22
上杭县地处福建西部,近年来反季节木屑袋栽香菇技术已在全县普及推广,缓解菌林矛盾。湖洋乡引进了反季节野草地栽香菇技术,共栽20万袋并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用野草代替木屑,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森林资源,且朵形好,肉质鲜脆,香味浓,6~9月上市,价格高,收益大。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在11月中旬制栽培种,次年1~3月制栽培袋接种,6~9月下田出菇。品种应选中偏高温型Cr04、L26,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适合野草栽培,产量高,抗病力强,鲜菇出口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20.
侯祥保  魏峰 《食用菌》2014,(2):42-43
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地区丰富的杨树林资源,选取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确定、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该技术实现了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的科学套种模式,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缺陷,同时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