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册亨县水稻覆膜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册亨县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粮食总产,保证粮食安全,特开展水稻覆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密度为18万穴/hm2时产量最高,达10 064.85 kg/hm2,常规栽培(CK)密度为16.5万穴/hm2时产量最低,为6 685.65 kg/hm2,在册亨县覆膜栽培密度以18.0万穴/hm2和19.5万穴/hm2最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穗粒结构以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以300kg/hm2纯氮量处理,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93t/hm2和11.59t/hm2;密度试验中,水稻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以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与KZH14较高,叶面积指数以密度为40.50万穴/hm2的处理DHJ10与KZH10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均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在实际产量上,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为10.07t/hm2,其次是密度为22.20万穴/hm2的处理DHJ18为9.99t/hm2;以穴直播密度为28.65万穴/hm2(行株距25cm×14cm)施氮量在225~30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花优14"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高产大果花生商花21号为材料,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种植方式为主处理[设A1(单粒播)、A2(双粒播)2种种植方式],密度为副处理[设B1(9.0万穴/hm2)、B2(13.5万穴/hm2)、B3(18.0万穴/hm2)、B4(22.5万穴/hm2)、B5(27.0万穴/hm2)5个密度],研究单双粒播不同种植密度对垄作...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洪  蔡军 《农技服务》2010,27(8):990-990,1049
在相同施肥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株3万穴(6万株)/hm2、双株4.5万穴(9万株)/hm2、双株5.25万穴(10.5万株)/hm2、单株7.5万株/hm2这4种不同栽培密度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栽培条件下,移栽双株(穴)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产量相应增加,以单株7.5万株/hm2常规栽植的油菜产量最高,为2 463.67 kg/hm2,双株5.25万穴(10.5万株)/hm2的油菜产量2 318.34 kg/hm2。双株5.25万穴(10.5万株)/hm2与生产上大面积常规单株栽植7.5万株/hm2产量相近。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与抛植密度对水稻玉丝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品种玉丝6号最适宜的抛植密度及施氮量,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施氮量(N1:纯N 150kg/hm2、N2:纯N 180kg/hm2、N3:纯N 210kg/hm2)和抛植密度(D1:24万穴/hm2、D2:30万穴/hm2、D3:36万穴/hm2)处理组合对玉丝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抛植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不断增加,在施氮量和抛植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同的抛植密度需要不同的施氮量来配合,30万穴/hm2抛植密度需要纯N 210kg/hm2和36万穴/hm2抛植密度需要纯N 180kg/hm2的施N水平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抛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可以影响玉丝6号产量,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和增施肥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其中以施纯氮210kg/hm2、抛植密度30万穴/hm2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单粒精播模式下密度对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铁引花1 号’和‘唐A825’为试验材料,设置7.5 万穴/hm2、15 万穴/hm2、22.5 万穴/hm2、30 万穴/hm2、37.5 万穴/hm2、18 万穴/hm2(对照)6 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单播条件下适当密植有利用花生产量的提高,大粒型‘铁引花1 号’在15 万株/hm2时产量最佳,比对照增产15.8%。中小粒型‘唐A825’在22.5 万株/hm2时产量最佳,比对照增产26.5%。生育前期密度对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影响不明显,生育后期群体产量、最大阶段积累量、最大日积累量、叶、茎、柄的干物质积累量等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峰值变化,单株的干物质积累量、输出率、贡献率等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密肥条件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优质杂交中籼两优632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对两优6326的产量有显著影响;225.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26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以上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其他施氮处理极显著增产;密度以22.2万穴/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3.3万穴/hm2,最低为16.7万穴/hm2。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试验表明,两优6326适宜的施氮量为225.0kg/hm2,密度为22.2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开展中稻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栽插试验,分析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江市中稻栽插密度以22.5万穴/hm2为宜,以21.0万~24.0万穴/hm2为最佳,既减轻劳动强度,又可保证水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凉山州高海拔地区是春马铃薯主产区,传统种植密度在6.00万穴/hm2以上,为研究抗旱耐寒抗病新品种青薯9号在该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在喜德县高海拔地区以青薯9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进行4个不同播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25万~7.50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青薯9号的出苗率、株高、病株率差异不显著,而单穴块茎重、商品薯率和鲜薯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5.25万穴/hm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综合考虑,四川高海拔地区青薯9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0.
在桂林市全州县生态条件下,对双季稻抛秧的不同抛栽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以抛秧密度36.00万穴/hm2产量最高,晚稻以抛栽密度33.75万穴/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杂交水稻中优5617的最适栽插密度,进行了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9.5万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22.5万穴/hm2的处理其次,16.5万穴/hm2的处理居第三,这3种密度栽插规格相对于对照均表现增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劣势,从构成产量的综合指标看,19.5万穴/hm2的处理群体构成稍好,为全面反映这3种密度构成的真实面貌,进一步明确最优方案,有待作试验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探讨中粳CY 6覆膜旱作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 ,栽插密度为 16 .36万~ 2 0万穴 /hm2 时 ,植株节间配置合理 ,后期功能叶面积大 ,群体增长快 ,成穗足 ,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高 ,产量结构协调。产量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 ,密度为 2 0 .36万穴 /hm2 时 ,理论最高产量为 7817.3kg/hm2 。综合分析 ,中粳CY 6覆膜旱作最适宜密度为 2 0万穴 /hm2 。  相似文献   

13.
棉花花生间作系统密度配置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棉花花生间作配套栽培技术,寻求棉花花生间作体系下获取共同高产的最佳棉花、花生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棉花密度(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A1:2.25万株/hm2、A2:3.0万株/hm2、A3:3.75万株/hm2、A4:4.5万株/hm2),花生密度(B)为副处理,设3个水平(B1:5.6万穴/hm2、B2:8.3万穴/hm2、B3:11.1万穴/hm2),研究不同棉花、花生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3B2处理总产值最高,为52 126.48元/hm2,其次是A4B2处理和A3B3处理,分别较最低的A1B1处理高21.37%、14.69%、12.25%。较高的棉花种植密度(3.75万~4.5万株/hm2)和适度的花生种植密度(8.3万穴/hm2)有利于棉花花生间作体系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在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榕楼村百亩连片中试示范区进行科玉03不同施N量、插植密度试验,探讨施N量、插植密度对科玉0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抛栽密度与N肥用量组合处理中,以N2D2处理(施N量为纯N 210kg/hm2,插植密度为32万穴/hm2)的产量最高,达7 425.0kg/hm2,其次是N3D2处理(纯N 240 kg/hm2,插植密度为32万穴/hm2),产量为7 350.0kg/hm2.即采用32万穴/hm2的插植密度配施纯N 210、240kg/hm2,科玉03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移栽密度对超级早稻陵两优26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超级早稻陵两优268在南方双季稻区适宜的栽培密度,于2011年在湖南长沙以陵两优268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移栽密度下陵两优268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稀植(18.8万穴/hm2、14.0万穴/hm2、10.8万穴/hm2)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及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不足,导致产量不高;与此相反,密植(67.9万穴/hm2、40.1万穴/hm2)因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多而获得较高产量;适宜密度(26.5万穴/hm2)在保证基本苗的同时,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及较小的顶三叶叶基角,并能协调产量构成因子,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达8.70 t/hm2。由此可见,在南方双季稻区,陵两优268适宜的移栽密度为2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水稻华优18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水稻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12万穴/hm2处理产量平均在9250kg/hm2,产量随密度12万穴/hm2至21万穴/hm2逐渐增加,但在24万穴/hm2又下降,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密度间生育期无差异,均为171d.分析得出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华优18在遵义海拔750m左右地区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播种期4月10日左右,秧龄45d左右,密度在18-21万穴/hm2,采用旱育秧育苗;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可获10500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水稻品种新优188筛选最适宜的栽插密度,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栽插密度对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优188产量随密度(18.0万~30.0万穴/hm2)逐渐增加,在30.0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但在33.0万穴/hm2产量又下降,各密度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受影响最大。新优188较为适宜的栽插密度在30.0万穴/hm2左右,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可发挥最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甘谷县山区线辣椒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谷县山区梯田地对线辣椒采用4.44万、5.00万、5.71万、6.67万、8.00万、10.00万穴/hm2 6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8.00万穴/hm2、每穴2株时的线辣椒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折合产量最高达12 100 kg/hm2,与其余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该县山区种植线辣椒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9.
白菜型冬油菜全膜覆土穴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冬油菜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冬油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3.30万穴/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2 109.38 kg/hm2。建立密度与产量间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对方程求解得出理论最佳密度为34.35万穴/hm2,此密度下理论最高产量为2 095.42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