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贾莉莉  叶仰东  田锋  于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04-11604,11663
在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中,遗传转化效率一直不高。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小麦转基因研究逐渐增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文中对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小麦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农杆菌菌株、小麦品种、培养基状态及报告基因选择等进行优化筛选,为进一步完善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携带质粒pCAMBIA1304的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对温麦19、郑离03和郑离06小麦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从农杆菌菌株、小麦品种、共培养基状态及报告基因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效率较高,最高达到22.58%;姊妹系郑离03与郑离06的转化率差别极大,郑离06转化率最高而郑离03最低;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时,使用MS半固体培养基的转化率高于MS固体培养基;GFP和GUS都可以用作判断转化率的报告基因,GFP优势更明显。[结论]高毒性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效率明显高于菌株LBA4404;小麦基因型是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时使用半固体培养基可提高转化率;通过GFP瞬时表达,可有效进行小麦转化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主要农作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比较完善和相对高效的转化方法,但在单子叶植物中应用相对较少。本文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三种重要禾本科植物农杆菌转化法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及农杆菌转化法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商业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刘香利  赵惠贤  郭蔼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65-19066
从转化的机理、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4个方面对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河南科技学院近年来选育的小麦品种百农160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和农杆菌菌株LBA4404,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中农杆菌浓度、感染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头孢霉素质量浓度等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小麦高效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菌液OD<,600>=0.6,侵染时间30min时对愈伤组织的生存和转化最有利;浓度为200...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以郑麦9023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对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为4 Gy,辐照处理后以继代培养24 h时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负压抽拉处理结果表明,抽拉10次可明显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转基因抗性再生植株bar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遗传转化处理方法(4 Gy辐照+辐照后培养24 h+负压抽拉处理10次),可将遗传转化效率由2.2%提高至3.5%,优化后的小麦农杆菌转化方法可应用于小麦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7.
遗传转化技术是培育汉麻新品种和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汉麻进行遗传转化,汉麻的基因型、外植体大小、农杆菌菌株、预处理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抗氧化剂、乙酰丁香酮等都会对遗传转化效率产生影响。分析并概括了这些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情况,为促进汉麻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比如转入的外源DNA结构完整及表达比较稳定、操作简便、转化率高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本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遗传转化技术是培育汉麻新品种和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汉麻进行遗传转化,汉麻的基因型、外植体大小、农杆菌菌株、预处理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抗氧化剂、乙酰丁香酮等都会对遗传转化效率产生影响。分析并概括了这些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情况,为促进汉麻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佩  王轲  张伟  杜丽璞  叶兴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3):2504-2518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病原细菌,携带具有天然转基因功能的Ti质粒或Ri质粒,能将一部分遗传物质插入到寄主植物的染色体上,使其稳定遗传和表达,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所以农杆菌作为最有效的转化媒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数双子叶植物和部分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虽然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转基因沉默几率小,插入基因拷贝数少等优点,但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一系列农杆菌蛋白和植物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外源基因的转入和整合。植物相关蛋白在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植物根钙粘附蛋白和类玻连蛋白等参与农杆菌附着于植物细胞表面的过程;鸟苷三磷酸腺苷酶(GTPase)和BTI蛋白协助T-DNA和Vir效应蛋白进入植物细胞;actin、GIP、VIP等蛋白参与T-DNA复合体在细胞质中的运输的过程;与Vir效应蛋白互作的VIP1、VIP2、KAPa、PP2C、Roc等蛋白协助T-DNA定位于植物细胞核;组蛋白、VIP1和VIP2等引导T-DNA在植物基因组上的整合。由于植物种类间存在巨大差异,上述一些植物蛋白基因的过表达虽能提高农杆菌转化某些植物的转化效率,但不能提高另一些植物的转化效率。在容易被农杆菌遗传转化的植物如拟南芥、水稻中的研究表明,VIP1、VIP2、AGP、H2A等蛋白与农杆菌转化关系密切,但这些蛋白在利用农杆菌转化较难的作物如小麦、玉米中的功能还不明确,因而需要在不同植物中继续筛选和鉴定与T-DNA转化相关重要蛋白的编码基因。目前,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的技术日渐成熟,二是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作物的技术仍然没有本质突破,植物相关蛋白在T-DNA转运、整合等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明确。文章主要对参与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植物整个过程中相关植物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农杆菌转化顽拗型作物的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转化效率较低,重复性较差,转化规模较小,优良转基因材料较少,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目前,应用于小麦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有些实验室也采用花粉管通道、离子束注入、激光微束穿刺、PEG、花粉介导和农杆菌浸花等方法。在外植体利用方面,多数研究主要利用小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起始转化材料,以成熟胚、幼穗、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转化成功的报道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在转化效率方面,基因枪报道为0.1%-16.7%,农杆菌报道为0.7%-44.8%,变化幅度较大。在目标基因转化方面,除了nptⅡbarhptGUSGOXpmiALS等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外,转化的功能基因主要涉及小麦品质、抗病性、耐旱性、抗蚜虫和抗除草剂等性状改良。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介导转化小麦幼胚的转化效率除与受体基因型有关外,还与受体材料的生理状态有关,供体植株生长期间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营养条件和水分条件对转化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开花到幼胚取样期间适宜的昼夜温度有利于转化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候选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从整体水平看,中国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建立了小麦成熟胚高频率再生体系并应用于小麦转化,改进了小麦幼胚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将一批抗病、耐旱和品质改良相关基因转入小麦,初步建立了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尤其与一些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相比,在转化规模和转化效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认为转化效率较低、基因型依赖性强、人工气候条件不够先进、转化队伍不稳定是限制中国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瓶颈;建立主栽品种转化体系、提高转化效率、开展多基因转化、开发安全型转化技术、避免载体骨架序列插入、减少基因沉默、实现定点整合等是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组织培养技术、植株再生和转化相关基因的研究,以及优良受体基因型筛选、培养基改良和各个转化影响因素的优化、集成等,克服农杆菌转化小麦的瓶颈,提高小麦转化效率,扩大转化规模。文章重点综述了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和发展,回顾了近5年中国小麦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对于促进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和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was performed by pipetting spikelets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which contained expression vectors using Npt Ⅱ as reporter gene. Transformant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kanamycin resistance, PCR and South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within 2.0 to 3. 2 % in all tested varieties of wheat. Then the simple and efficient protocol of wheat transformation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 planta was primarily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活体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含有NptII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滴入小麦小花中进行小麦活体转化 ,通过对幼胚和成熟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初步筛选 ,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进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显示 ,在所试的 5个品种 (系 )中 ,获得转化植株效率为 2 .0 %~ 3 .2 % ,由此初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简便有效的小麦活体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由两院院士、著名农业科学家石元春先生任主编,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农业学术期刊(每月5日发行)。也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和全国优秀农业期刊。2 本刊特点: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硕士为主要作者群,以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基金项目论文为刊文重点,出版周期短,载文容量大。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小麦栽培品种、不同培养处理条件下的愈伤诱导、分化及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个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华麦13的幼胚愈伤诱导没有差异,但扬麦158形成的胚性愈伤多、分化率及转化率高于华麦13,是优良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基因型。预培养20d的愈伤转化率最高,高渗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转化率。获得的T0、T1代转基因植株,经PCR分析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各视图的粒形均比较复杂,采用传统的粒形描述法,难以精确地描述。另外,还会增加描述参数个数,不利于后续的模式分类。通过对籽粒边缘展开向量的傅里叶变换,可实现利用较少的参数,精确地描述籽粒各视图的粒形,为模式分类奠定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基因转化方法、转化效率以及影响转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小麦基因转化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迅速发展,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转基因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自1992年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诞生以来,小麦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为开展小麦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占68.8%和15.9%。研究涉及抗病、抗虫、抗逆、品质改良、提高产量等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为抗病(39.7%)和品质改良(25.6%),部分转基因小麦品系已进行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本文综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小麦转基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优良小麦转基因受体品种的筛选及成熟胚半胚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良好组织培养特性的优良小麦品种作为转基因受体,使转基因小麦能尽快得到应用,对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以及7个小麦品系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考察其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成熟胚成愈率都达90%以上,但不同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存在很大差异:7个小麦品系的植株再生率都低于20%,而4个小麦品种的植株再生率都达35%以上,幼胚成愈率及植株再生率都分别达90%和62%以上.该研究为小麦的遗传转化提供了几个新的优良受体品种.该研究进行成熟胚培养时,采用半胚培养的方式,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成熟胚在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萌发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多苗的能力.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小麦胚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