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树木地上部分由干、枝、叶组成。树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决定着树木的生长活力和生产力。因此,研究树冠结构对探讨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利用34株解析木进行分析。 1 横断面形状 树冠横断面形状系指树冠内部不同高度处横断面形状而言,一般视其为圆形。一般情况下,各部位的直径绕于轴是对称的。这适合于林分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对中庸木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油松树干横截面面积年增长量(RAI)的垂直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机制,验证Cortini等(2013)建模方法和模型形式在油松上的应用效果,确定基于RAI模拟预测材积年增长量和单木叶生物量的理想模型和树干位置。【方法】在9个不同年龄和竞争状态的油松林内选取27株10~98年生样木,于不同树干位置截取312个圆盘测算并分析各样木的RAI垂直分布模式,比较其与各理论模式的异同,揭示相关机制;基于Cortini等(2013)建模方法和模型形式构建油松RAI垂直分布模型,根据拟合优度等验证并评价其应用效果;在不同RAI垂直分布模式和整体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树干位置RAI与全树干水平的差异及与材积年增长量和单木叶生物量的关系,确定理想模型和树干位置。【结果】油松RAI垂直分布包括2种模式,差异主要源自树干中间区,有效树冠区和膨大区RAI分布分别与水分传输和机械支持的理论模式相近,而中间区RAI分布与各理论模式的异同因样木而异;RAI垂直分布模型可解释其垂直变异的82.76%;不同模式和整体水平,有效树冠基部RAI与全树干水平的差异均小于其他位置,胸高处RAI与单木叶生物量的关系均优于其他位置,而与材积增长量的异同因模式而异,或优于其他位置或略差于理想位置。【结论】水分传输和机械支持需求分别决定有效树冠区和膨大区的RAI垂直分布,二者的相对重要性及生物环境等因子共同决定树干中间区的分布;Cortini等(2013)建模方法和模型形式在油松上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树冠基部对全树干水平的代表性较高,在胸高处测算RAI并据此预测材积年增长量是有效但存有缺陷的方法,对单木叶生物量的模拟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人工油松风景林的林木分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西山林场的人工油松风景林13个林分中554株林木为研究对象,依据能反映单木形体特征的9个测树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等林木生长指标,构建林木个体美景度与形态指标、生长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并依此进行油松人工风景林林木分级。为了使生长指标更具有通用性,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生长势。结果表明:油松单木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值间呈多种规律变化,树高年均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值间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树冠体积、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幅年均生长量、冠长率、树冠伸展度和生长势与美景度值间呈正线性降低变化趋势;死枝树冠长度占树冠总长度比例与美景度值间呈负线性增加变化趋势。因此,非线性模型能从总体上较好地反映油松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间的关系。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可表征树木冠形、干冠协调性、生长和干形4个综合因子指数,并利用这4个指数构建美景度与单木个体质量特征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依据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测的单木美景度值和林木生长势,利用聚类和Topsis方法,将人工油松风景林分为景观主体木(Ⅰ)、景观有益木(Ⅱ)、景观有害木(Ⅲ) 3个等级,并进一步划分为景观提景木(Ⅰ1)、景观核心木(Ⅰ2)、景观辅助木(Ⅱ1)、景观潜力木(Ⅱ2)、景观有害木(Ⅲ1)和景观障景木(Ⅲ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8个不同方位测定7株白桦解析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一级枝的叶面积、枝长与倾角及其导管直径、管孔密度和导管组织比量。结果表明: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南向最大,上层东北方向最小。枝的数量在树冠下层东向最少,中层北向最多。在树冠下层的东南方向枝最长,东向倾角最大;在树冠上层东北方向,枝最短,倾角最小。导管直径和组织比量是树冠中层西向最大,树冠上层南向最小;管孔密度是树冠下层南向最小,上层西北方向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树冠不同部位的叶、枝及其导管特征存在差异。讨论了白桦树冠叶、枝及其导管特征与微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所谓树干横断面形状是指树干横断面的边界曲线Γ的形状而言。显然Γ为平面闭曲线。铃木太七等人曾指出抽象化的树干横断面的边界曲线Γ一般为闭凸线。然而更精确的  相似文献   

6.
<正> 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山麓、山脊、山谷区域,从10个林分的13个样地的501株树木,和从正在生长的5株树木抽样取得有用的数据(表一)。抽取的树木要全部采伐,分解成各部分,在80℃的温度下烘干。通常按龄级,包含叶丛、活枝、树冠、树干。当达到球果重量时,在春天抽7个林分。483株样木测量包括胸高直径和总树高,活树冠底部干径和树冠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塞罕坝人工华北落叶松生物量建模提供依据,采用样木调查法,对不同径阶和树高华北落叶松的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木质部的含水率进行测定,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总生物量及各器官在单株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单株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在胸径达到20cm以前,树干木质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当胸径在20cm以上,树干木质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对有所降低,树冠(包括树枝与树叶)生物量与树干(包括树干木质与树皮)的生物量在单株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而树根所占的生物量比例基本趋于稳定,大约占20%左右;此外,应用2种生物量模型W=a(D2 H)b和W=aDb进行拟合,经比较分析发现,W=aDb模型不仅方便而且精度更高,应为首选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is)又名母生,天料木科常绿大乔木,原产于海南热带,是我国最珍贵用材树种。树干通直、树枝平展、树冠呈圆锥型,高可达40m,胸径80cm。木材纹理交错,结构致密均匀,材质坚硬,加工容易,干燥后不开裂、不变形,又很耐腐,材色一致,切面具光泽、且平滑,适于造船、车辆、高级家具及雕刻等。  相似文献   

9.
以白城市不同地区9个样点的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根据各树冠结构因子实测数据,建立了红皮云杉枝条基径、枝条长度与其着枝深度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弦长、着枝角度以及树冠半径的预估模型,并对红皮云杉树冠横断面和纵断面的基本形状进行了描速.  相似文献   

10.
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量垂直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1986年用定位测量方法研究了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Ⅰ-69/55)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量垂直分配的影响和主干、侧枝生长量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旷地与人工林树干生长量分配趋势不同,前者树冠以下主干生长量较大,而后者的大生长量集中在冠部;人工林树干直径增量以地径处最大,向上逐渐变小,从枝下高处又开始增大,直到冠部。冠部树干直径增量一般都大于枝下干部,且呈波动式起伏;断面积与材积增量的分配,以树干基部较大,向上逐渐减小,随着修枝高度的上移,上部材积分配比额增大;侧枝生长影响主干上下生长量的分配,侧枝断面积增加1cm~2,可使分枝部位上下断面积的差值扩大0.7cm~2左右。修枝对调节树干的直径材积生长量分配有显著作用。可以促进树干上部直径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太岳山油松形态特征与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择油松优良类型、培育优质高产的林分,我们曾到素称“油松之乡”的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进行调查,现将初步结果分述于后。一、油松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系指树木外部形态构造。 (一)树冠形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树冠形状变化极大,初步划分5种形状。 1.卵圆形:树干主枝明显,侧枝分布均称,与  相似文献   

12.
在宁蒗县新营盘乡东风村原摩梭阿落银土司的衙门前,有一株树龄达200年以上的古槐树。此树胸径5.5米,高约20多米;树冠东西跨距为15.4米,南北跨距为10米。树底部已呈空心,但仍有萌发能力;树干从主干向上分出三杈,其中一杈已枯死。据当地群众反映,这棵古槐树的树皮可治妇科病;槐子有清热解毒及明目作用。为此,附近群众  相似文献   

13.
应用削度方程编制湿地松材积表和出材率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树干形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样木资料建立了一个适合湿地松人工林干形变化规律的可变参数削度方程,据以编制了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一元材种出材率表和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这些数表经检验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在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观光木木兰科常绿乔木,高10~20(~30)m。树干通直,树皮浅灰褐色,皮层略厚,有香味。树冠广卵形。芽、小枝、叶背面、叶柄、及花梗均被黄棕色糙状毛;嫩枝有托叶环痕及疏生白色皮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基激光雷达获取数据,构建TLS数据代替伐倒木实测数据的树干削度模型,采用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林口林业局6块落叶松样地和18株解析木。首先对TLS数据提取的解析木不同高度处的直径进行精度分析,再分别采用解析木TLS数据与实测数据建立树干削度方程,利用R软件拟合5个基础模型,采用Bias、RMSE、R2、P%对削度方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基激光雷达获取的树干直径精度达到98%以上;TLS数据与实测数据构建的削度方程拟合结果基本相同,最优模型都为Kozak (2002)-II方程。采用TLS获取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0.7H为直径提取最适高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利用TLS获取树干直径代替伐倒解析木量取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Kozak方程进行修正,采用树木易测因子为预测变量,构建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为研究树木生理和树木竞争提供依据,为模拟单木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黑龙江省14块固定样地70株人工樟子松解析木907个最大枝条数据,以Kozak方程基本形式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选出构建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基础模型的最优模型形式。在最优模型基础上,建立分别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及同时考虑样地和样木效应两水平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利用R软件的nlme软件包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采用AIC、BIC、-2LL对混合效应模型中不同随机效应参数组合形式、不同随机效应矩阵、方差-协方差矩阵和方差函数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模型形式,并对人工樟子松外部轮廓随树木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以林分密度为哑变量,构建不同密度的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结果】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因子包含胸径(DBH)、冠长率(CR)和高径比(HD)。与基础模型相比,分别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能够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果,外部轮廓模型差异主要来源于样木效应。以样木为单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中,a2、a6为随机参数,对角矩阵为方差-协方差矩阵形式,ARMA(1,1)为解释组内方差的矩阵,采用幂函数消除异方差的模型形式为最优模型。同时考虑样地和样木效应两水平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单水平混合模型有所提高。以两水平混合模型的固定效应部分模拟外部轮廓与树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分别固定另外2个变量的情况下,树冠半径随着DBH、CR增大均逐渐增大,树冠上半部分半径随着HD增大而增大,下半部分半径随着HD增大而减小。外部轮廓拐点的变化范围为0.6250~0.9170,拐点平均位置为0.8413,随着林木在林分中被压强度增大,拐点位置向树冠基部移动。密度小于1000株·hm^-2林分中单木的冠形与1000~2000株·hm^-2和大于2000株·hm^-2林分中单木的冠形区别很大。【结论】修正后的Kozak模型满足梢头处半径为0、在整个树冠范围内存在拐点且拐点唯一的特性,能够对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进行合理模拟及预测。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果,能够在树冠外部轮廓模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西峡林场,选择比较均匀的坡面(坡度45°),布设了20m×20m的华北落叶松固定标准地,应用热扩散茎流计连续测定13株树木的树干液流.结果表明:不同径级树木的树干日液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在6-7月,其值变化在11.17~24.46kg·d-1,变异系数CV为0.298(n=5);在8-10月,其值变化在5.01~22.25 kg·d-1,变异系数CV为0.454(n=13).方差分析表明,胸径和液流密度是2个显著影响树干日液流量变异的因子,前者主要通过决定树干边材面积来控制树干液流量大小,它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56.9%;树干液流密度可以解释变异方差的34.7%.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密度与与林木个体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冠幅和边材面积)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林木的空间指标--树冠重叠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668),即树干液流密度随树冠重叠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其林木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周围树木遮荫影响而发生变化.最后,利用树干液流密度与树冠重叠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林木空间差异估计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量的方法,并与常用的基于边材面积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估计的林分日蒸腾量的数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基于林木空间差异的方法估计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平均日蒸腾量为1.15mm·d-1,而基于边材面积的方法的估计值为1.32mm·d-1,前者低于后者13.13%,说明不考虑林木空间特征可能会导致林分日蒸腾量估计值偏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HPLC结合MALDI-TOF-MS对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山毛榉木聚糖水解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到了难以获得标准品对照的木聚糖水解产物。结果表明,稀硫酸水解山毛榉木聚糖的主要水解产物有木糖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B2),以及少量4-O-甲基葡萄糖醛酸(B1)。内切重组木聚糖酶An Xyn10C水解山毛榉木聚糖产生木糖、木二糖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三糖(B3),而内切重组木聚糖酶Ho Xyn11A水解山毛榉木聚糖主要产生木糖、木二糖、木三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四糖(B4)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五糖(B5)。基于PMP柱前衍生化的HPLC结合MALDI-TOF-MS方法能高效地分析复杂的木聚糖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林业》2007,5(1):28-28
<正>青竹复叶槭系复叶槭变种中的雄性植株,是著名的城乡观赏树种之一。青竹复叶槭的品种特点:幼树似青竹,侧枝对生,树冠圆形,树形美观,树干年增长量可达3cm以上。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耐涝、耐盐碱、抗污染,材质韧性强-抗风。是我国北方(长江以北)城乡绿化  相似文献   

20.
钟萼木     
钟萼木(Bretscheidera sinensis Hemsl.) 别名:伯乐树(中国树木分类学),牛肚椿(贵州松桃)。科名:钟萼木科钟萼木是古老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稀有树种。树冠大,树干通直。春天满树粉红色花朵,十分艳丽;入秋后,红色果实累累,衬托在金黄色叶片间,耀眼夺目。用以美化庭园,是独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