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大姚县城近、中、远期的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进行规划,并用景观生态学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斑块破碎度、斑块密度、廊道密度6个指标对该绿地系统规划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到规划期末,县城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均匀度增加,破碎度提高,斑块密度降低,廊道密度上升,景观格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21,(1):84-88
文章以四川乐山市2010年地表覆盖数据和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心城区规划布局图为数据来源,运用ArcGIS软件提取其城市绿地信息并分类;而后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对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聚集度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总结乐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现行规划下,中心城区斑块数量多,但绿地面积和斑块分布十分不平衡,各类型绿地差异较大;绿地斑块破碎度大,景观多样性较低;各绿地斑块差异性明显,绿地系统结构不完善。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手法3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玉田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为对象,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在GIS系统下选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连接度指数、聚集度指数、周长-面积比分维数等7个指标作为玉田县城绿地景观格局评价因子。分析玉田县城绿地布局的特点,为确定玉田县城绿地系统的布局空间和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减少的绿地主要转为了建设用地、耕地;(2)空间布局上,2000-2018年,建设用地由三环向外围扩张,大斑块绿地和大量农田、菜园等生态绿地退到外围郊区,绿地空间分布不均,且主要向外围郊区的东北角和东南角集聚,东北角破碎度高于东南角,南部生态质量优于北部;(3)景观格局上,2018年,由市中心到中心城区边缘,绿地斑块个数增多、斑块破碎度下降、斑块形状指数和聚集度上升,"外围近郊区"景观格局优于"主城区",2000-2018年,二环到三环的斑块形状指数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以区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在外围郊区设置"禁建区"控制城市蔓延。同时,增加廊道绿地建设,促进"城"与"郊"绿地联系和均衡布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Fragstats的邯郸市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遥感影像Landsat8为基础,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波段组合、融合、裁剪、增强等预处理,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邯郸市三区的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绿地分类,利用Fragstats景观处理软件,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景观斑块破碎度指数分析,进行景观格局定量评价,以此探讨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并为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从而在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基础上,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生态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榆林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平衡发展,对2020年榆林市两大城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绿地类型及景观指数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表明:(1)榆林市2020年城市绿地率为34.22%,绿地斑块主要为大型斑块和特大型斑块;绿地类型主要为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2)榆林市城市绿地分布格局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边缘及开发区,大而聚集,破碎度低,生态调节作用比较局限;附属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人口密集度高的区域,小而分散,破碎度高,可利用率较低。(3)横山区城市绿地以防护绿地为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够科学合理。建议在今后城市绿化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秉持防护绿地为主,其他类型绿地交错有序分布的原则,加强横山区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2年IKONOS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驻马店市城区绿地分布图和城区绿地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景观结构中,居住区附属绿地优势最强,道路附属绿地优势偏低;除公园绿地外,其它3种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不同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偏低,绿地类型不太丰富;最大斑块比以公园绿地最大,道路附属绿地最小;就同类绿地而言,道路附属绿地的景观连接性最差,公园绿地的景观连接性最好,就不同类型绿地之间连接性而言,公园绿地与其它绿地相连接程度较强;斑块分形指数偏低,斑块边界较为简单,斑块形状不够自然。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校园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下的子系统,其对现代校园景观设计有直接影响。对校园生态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用于指导日后的校园绿地生态景观修复改造设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将造景的艺术与格局理论同实际中校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多方位对校园实际景观进行拍摄,重点选取校园生活区绿地斑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校园中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少,层次简单;物种多样性指数是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大于乔木层。(2)生活区绿地斑块中植物的种类、色彩、形态、形式、构成空间等要素影响了绿地的景观性与生态价值。绿地系统完善的地块相较于植被分布养护不当的地块更具生态价值及景观性。研究结果能为校园生态绿地景观设计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
深圳特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将深圳特区公园绿地按斑块面积分为5种类型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特区公园绿地区域分布不均匀,公园绿地类型组成不合理,破碎度较高,分维数偏低.通过分析公园绿地景观格局,为深圳特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卫星影像,在对北京城区绿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分维数等对北京城区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地总面积12 934.405 4 hm2,斑块18 730个,多样性指数1.03;居民区绿地、街头绿地和公园绿地的破碎度分别为332.32个·km-2、69.34个·km-2和1.75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72、1.90和7.32,分维数分别为1.58、1.49和1.22;内环和外环居民区绿地多样性指数0.54,破碎度分别为450.39个·km-2和296.20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90、2.00。北京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绿色名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大小、类型、空间格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1-3].有鉴于梅州市2007年4月成功申报广东省园林城市并获批准,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地进行,本文试图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梅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问题,希望能对梅州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扩展轴上的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04年北京城市绿地系统沿东西和南北两条城市扩展轴分布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整体上破碎化程度高,连通性好,边缘效应较强;从城市中心到边缘,绿化覆盖率不随距城市中心远近而变化,小型斑块数量比例、斑块数量、形状指数、破碎度、平均最近邻体距离等指标则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影响绿化覆盖率和斑块面积频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公园性质大型斑块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说明:在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较难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绿地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调整,不仅能优化城市绿地的景观格局,还能更好地发挥出城市绿地缓解环境问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个旧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景观指数法对个旧市城市森林5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特征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标、景观空间关系指标等。结果表明:个旧市城市的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有较大差异,其整体上,异质性较差。而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和斑块数来看,以公共绿地的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为个旧市城市森林的主导景观。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较近于均匀分布格局,生产绿地和风景园林接近于随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5年和2007年两期TM和E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了重庆市主城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点与成因,讨论了不同绿地类型景观区域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重庆成直辖市以来,研究区整体上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破碎化增加,景观结构变化呈上升趋势。(2)有林地和其他林地比重减轻,景观破碎度增加;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明显,破碎化轻微增加,低覆盖草地破碎化降低。(3)绿地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其中林地景观斑块形状更复杂,属研究区内优势植被类型。(4)研究区内绿地景观同非绿地景观类型间转化明显,表明其受到较强烈的干扰。其中在海拔200 m以下、坡度6°下城市绿地受到干扰最强烈。北碚区和沙坪坝区内绿地景观年变化速率最高。(5)自然灾害(火灾和酸雨)和人为经济、社会活动(包括植被经营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其他人为干扰活动等)是研究时段内绿地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大数据结合的方式探索城市绿色空间定量评价方法,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空间品质提升提供思路:一方面从生态环境改善出发,运用2013—2018年研究区城市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变特点探讨研究区城市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区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绿色空间斑块的服务水平及服务压力,以期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建立轴线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运算,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对驻马店中心城区20处公园绿地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相应提出完善道路系统、适当增加公园绿地、提高公园自身景观的吸引力等的优化建议,期望对今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使居民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公园绿地的游憩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公园绿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低碳理念是当今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着力点。低碳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美化城市空间,而且能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只有把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街头绿地景观的设计中,才能切实符合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要求。文中在总结南京栖霞区若干地块的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实践的前提下,提出了低碳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与建设新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ndsat 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北京西山浅山区文化景观资源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该区域文化景观特征及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借助Arcgis软件剖析浅山区文化景观资源分布格局及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规划研究以及“留白增绿”等政策背景,构建西山浅山区文化景观发展框架,从宏观调控、中观格局、微观设计3个层面提出建设策略,助力首都世界级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对银川市内30条主次干道的道路绿化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植物种类、道路绿化形式、景观格局、垂直结构等进行分析,针对银川市街道园林景观现状,掌握道路景观的构成以及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的选择。结果表明,目前银川市道路绿地虽然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是在植物种类、断面形式、树种搭配上仍有一定不足,种类不够丰富,植物养护缺乏管理,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