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药用菌》2021,(2):151-151
云南省的野生食用菌种类及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也是野生毒菌中毒的"重灾区"。食用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毒蘑菇的毒理机制各异,但在蘑菇中毒死亡的案例中,80%~90%为含鹅膏环肽毒素的剧毒蘑菇所致。鹅膏环肽毒素毒性极强,致死剂量极低,其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酸碱和盐,常规的烹饪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相似文献   

2.
<正>春暖花开,毒蘑菇也竞相生长,由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在春、夏、秋季频发。日前,温馨提醒市民,春、夏、秋季应注意饮食安全,特别是避免误食有毒蘑菇。据悉,在中国南方地区,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有两类毒蘑菇起,一类是鹅膏菌属,包括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等;另一类是红菇属中的一些种类,包括亚稀褶黑菇、日本红菇等。由于部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长相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陇南蘑菇中毒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代表性区域--尖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毒蘑菇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从形态特征上进行了描述,对其中毒类型做了归纳。结果显示尖山常见的毒蘑菇有淡红鹅膏、灰鹅膏、毒红菇、马鞍菌等12种。其中毒类型主要为肝脏损害型、肠胃炎型以及精神神经型。本研究将对甘肃陇南地区的毒蘑菇中毒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用菌》2014,(5):69-69
每年野生菌上市时,如何有效区分食用菌与有毒菌,让人很头疼。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对鹅膏科真菌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让人们区别该科菌类时提供了有效的区别方法。鹅膏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该科既包含国际上著名的食用菌,也兼有易与可食鹅膏和一些可食用蘑菇相混淆的剧毒菌。在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中,约90%都是因误食剧毒鹅膏所致。  相似文献   

5.
紫灵芝救治蘑菇中毒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应用紫芝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疗效进行了探讨。在救治的28例病人中,治愈27例,治愈率达96.4%。结果表明,紫芝是治疗各种毒蘑菇中毒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据澳大利亚《澳洲日报》报道,由于近期的一轮潮湿天气为包括毒蘑菇在内的野生蘑菇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野生蘑菇的出现比往常的3月中旬提前了半个月。近日,澳大利亚新州已有10人因食用野生蘑菇入院就医,卫生部门发出警告,呼吁人们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两年前,堪培拉曾发生两名中国游客误食有毒蘑菇而死亡的事件。菌类专家、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副执行主任萨墨里表  相似文献   

7.
梳理近代报刊中6篇有关毒蘑菇文献,发现晚清和民国时期对毒蘑菇资源尚未进行系统调查。在晚清时期报道的食毒蘑菇中毒文献中,记载6种毒蘑菇的俗名,并无学名,另载过去民间传说的7种识别毒蘑菇与食用蘑菇的方法。民国时期胡先骕对民间传说的识别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方法中的7种误区进行科学解释;提出用近代植物学鉴定大型真菌物种的原则,以及科学地区别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的方法。然而,大众难以掌握该方法,未能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常见的毒蘑菇种类及其中毒类型进行了综述和梳理。甘肃分布的毒蘑菇主要有褐鳞环柄菇、白霜杯伞、裂丝盖伞等14种,其中毒类型多为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多脏器损伤型、溶血型。  相似文献   

9.
毒蘑菇认别     
中科院微生物所卯晓岚副研究员编著的《毒蘑菇识别》,已由北京科普出版社出版,大32开本,216页,分三章及附录。第一章概述了蘑菇有关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形态特征以及其生态习性;第二章汇集了我国各地发现的172种毒蘑菇和可疑有毒种类,就其名称、形态特征、生境、产地和毒性等作了介绍,每个种附有黑白形态图,个别种还与可食种类进行了比较。第三章对毒蘑菇的鉴别、中毒类型和中毒治疗也作了扼要说明。书末有关毒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07,(2):49-50
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毒性大.使用不当或防护不好,容易造成农产品残留污染、人员中毒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农民不合理用药或违规使用高毒农药.造成中毒、死亡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59256人农药中毒,其中2404人死亡(非生产性死亡人数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清朝嘉庆年间,安徽寿州怀宁县发生一起疑难大案。一张姓财主家的三名长工无端毙命,被人告发,仵作在现场佯验时发现,尸体面部、嘴唇及指甲发青,用银针探入咽喉,针色变黑,经皂角水洗净再探,黑色不褪。种种迹象表明,显然是死于中毒。张家惧怕罪行败露,不惜破费钱财,贿赂州官,买嘱尸亲,以误食毒蘑菇致死草草结案。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者,时有发生,但至今仍无“灵丹妙药”,而医生们大都采用阿托品及5%的二巯基丙磺酸钠等药物解毒,其效果并不理想。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在法国多数解毒中心采用一种奇特的“巴斯蒂安疗法”:早晚各注射维生素C_1克,一日三次服用作用于肠胃的灭菌药和F_1抗菌素,主食胡萝卜泥,加上传统的输液,并注意最初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中毒后24小时。  相似文献   

13.
《长江蔬菜》2012,(17):39-39
正2012年8月5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2012年第二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提醒预防毒蘑菇中毒。公告指出,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公告提示,主要从蘑菇的形态、气味和颜色上来识别其是否有毒。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  相似文献   

14.
银耳为滋补食品,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变质的银耳不但于身体无益反而有害。近年来,山东东平县、河南郑州郊区、河北沧县及福建古田发生多起因食用变质银耳的严重中毒死亡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中毒的发生,是由于在银耳培植后期发生烂耳,或采收后晾干过程中因天气阴雨湿度大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毒蘑菇已有百种以上。近些年来,在研究鉴定各地标本时,又陆续发现了一批毒蘑菇。这些种类在《毒蘑菇》一书中均未有记述。为了便于利用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防止误食这类毒菌而引起中毒,现就以下十种毒菇的形态及生态习性作一介绍。 (一)胶陀螺(Bulgoria ingarinan8):别名猪咀蘑、木海螺、木海参,子囊菌纲、蜡钉菌目、胶陀螺科、胶陀螺属。夏秋簇生于桦、柞木等阔叶树皮及腐木上。黑褐  相似文献   

16.
野生蘑菇虽然味美,但很多具有毒性,有的甚至毒性很强,如果误食非常危险。本文介绍常见野生毒蘑菇的种类及简易识别方法,并对其毒性成分进行简要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归纳野生毒蕈的几种类型及中毒机理,以帮助人们加强对野生毒蘑菇的认识,警示大家慎食最好勿食。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生长在山林草泽的蘑菇就被当作山野珍馐,赐人以口福。但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食,有些蘑菇含有剧烈的毒素,误食一枚就能致人于死命。每到蘑菇生长的季节,因误食有毒的蘑菇而中毒以至丧生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在克吕西斯和波利特的著作里,曾谈到英国诗人亿利皮德的悲惨遭遇。有一天,适奉亿利皮德外出,谁知与家人一别竟成永诀,他的妻子一家四口,都因误食毒蘑菇而死于非命。在墨西哥有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8.
闽西北菌类品种数量繁多,常有误食毒蕈中毒事件发生。据宁化县防疫站调查,近20年来全县发生菇中毒89起,中毒444人,死亡108人,死亡率24.3%。因此,摸清本地区毒菌种类及分布是很有必要的。一、自然概况地处闽西北的宁化、清流、明溪、沙县、尤溪、永安、大田、将乐、泰宁、建宁、三明等十一个市县,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食用菌》1987,(6)
毒蘑菇识别本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卯晓岚编著,记载了目前国内发现的极毒、一般有毒和怀疑有毒的蘑菇183种。每种有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长季节、毒性、中毒症状及分布地区的记述。对形态相似容易混淆的食用菌和毒菌作了比较,有线条图。封二和封三附有代表性毒菌彩图。为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毒蘑菇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采集、收购和食用野生蘑菇时,因未能识别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994年7月30日~8月10日,珲春市的外地建筑民工误食一种极毒的白毒伞,发生恶性中毒事件,死亡13人。笔者根据几年的调查、采集和收集的资料,参考有关专著共汇集吉林省内有毒和怀疑有毒的蘑菇75种、37属、17种。现列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