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起源演化的考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育农 《园艺学报》1999,26(4):213-220
苹果是栽培种。塞威士苹果Malussieverisii(Led.)Roem。是苹果的野生种。中国苹果和西洋苹果皆起源于塞威士苹果。西洋苹果(苹果)起源于中亚的威士苹果,但杂有高加索东方苹果M.oreintalisUglitz.和欧洲森林苹果M.SylverstrisMill的基因,而中国苹果则是从新疆塞威士苹果的纯系驯化而来的栽培种。;现代苹果果产的大小、色泽、品质及成熟期等性状的多样性,是祖先种  相似文献   

2.
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引用了瓦维诺夫N.I.Vavilov,兰格菲尔德V.T.Langenfeld,斯泰司C.A.Stace 及俞德浚等关于苹果属等植物种、属起源和演化的学说,结合作者对世界苹果属植物今昔的自然分布和分类的研究工作,论证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的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但不是苹果属的祖先种皆起源于该地或亚洲东南的亚热带地区,有不少种是直接起源于今天的北温带—它们过去在第三纪曾经有过亚热带气候。作者认为兰格菲尔德所作关于苹果属植物起源演化的系统发育树图谱中的六个分枝,都是指的次生遗传基因中心,而苹果属植物的初生遗传多样化中心是与其近缘的花揪属、梨属和山楂属相融合的。由于苹果属现代大多数的种都集中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其中含有古老的多胜海棠等种类,因此将该地区视为苹果属的初生基因中心,是符合C.A.Stace 和V.T.Langenfeld 关于属的起源中心定位学说的,但苹果属古代的起源中心位置是否与现代起源中心位置相符,值得再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元娣  曹敏格  许正  王昆  张文 《园艺学报》2014,41(2):227-239
 以新疆地区不同居群的52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9份中国苹果品种(Malus ×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Li.)、1份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er)种质为试材,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的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获取了11个苹果栽培品种、14个塞威士苹果、26个苹果属其它种及1个外类群欧洲梨(Pyrus communis)的ITS及matK序列。利用MEGA(ver. 4.0)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序列间成对距离,以最大简约法与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新疆野苹果”与“中国苹果”的ITS序列长度在589 ~ 594 bp,含有148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029;MatK序列长度为1 451 ~ 1 461 bp,没有复制子Ⅱ序列,含有16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为1.442。ITS分析将中国苹果、新疆野苹果(来自中国新疆)和塞威士苹果(来自GenBank)聚类于一个大的发育枝内,新疆野苹果5个居群的系统演化按新源、巩留、霍城和塔城的先后次序发生。MatK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中国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类在一个大的发育枝内,但自展支持率低。由此说明,中国苹果由新疆野苹果驯化而来。matK不适于栽培苹果种内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4.
栽培苹果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婷婷  周志钦 《果树学报》2007,24(2):199-203
苹果是一种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研究栽培苹果的起源及其与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对未来的苹果育种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关于栽培苹果起源问题,现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栽培苹果是由塞威士苹果直接栽培驯化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塞威士苹果与其他苹果属植物野生种之间的杂交产生了现今的栽培苹果。综合有关文献,深入分析这2种观点,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栽培苹果起源研究方面相关的实验证据,包括细胞学、孢粉学、分子标记以及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当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苹果属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成明昊  张云贵  李晓林 《园艺学报》2000,27(Z1):469-474
采用系统发生-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苹果属植物种的分布、起源和演化.老挝林檎的分布区(也是多胜海棠组种类间的汇集地)为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约北纬20~23°,东经100~110°),该地区是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中心.苹果属植物有阿巴拉契亚地区、中亚细亚西部地区和横断山脉地区3个演化中心.三裂叶海棠和弗洛伦萨海棠在世界苹果属植物分类新系统中是独立的单种组、系,未显示出种类间的演化关系;地理分布是隔离的,与老挝林檎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的,因此不属于苹果属,而是与其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近缘属植物.喜马拉雅山荆子亚种与山荆子比较,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分布区有明显的地理分异,应当为种级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世界及中国苹果属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分类概况,并有针对性地叙述了苹果属植物的应用分型情况,即砧木种类、食用种类、观赏种类和基因资源类,提出了各分型的部分代表植物及其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根据我国苹果4大主产区的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空间等内容,对应苹果属植物的应用分型特点,为今后各主产区的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2个苹果优势区域带应以鲜食苹果为主,加工为辅进行发展;另2个主产带应以发展加工、早熟及观赏类型苹果为主,并辅以进行基因资源类型的保存和利用工作。最后对苹果资源的保存及观赏苹果类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苹果属观赏海棠品种花粉形态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晓磊  沈向  孙凡雅  束怀瑞  郭翎  曹颖 《园艺学报》2008,35(8):1175-1182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山荆子等17个苹果属原生种及'道格'等2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采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花粉的主要特征及差异,研究亲缘关系及类群。结果表明,苹果属植物花粉为N3P4C5型,呈两侧对称的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具3条孔沟,沿极轴方向延伸至两极,萌发沟内有内孔,花粉表面为条状纹饰,有穿孔;各种或品种间花粉粒大小及外壁纹饰差异明显。聚类分析表明,佛罗伦萨海棠等2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罗宾逊'等7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一类群;山荆子等9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霍巴'等3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二类群;赛威士苹果等4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道格'等1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三类群;野香海棠等2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凯尔斯'等14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四类群。25个观赏海棠品种起源于北美洲基因中心,并通过与欧洲、亚洲基因中心的苹果种间杂交形成亲缘关系复杂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苹果属(Malus)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35个种中,我国就占有23个种.关于苹果属植物孢粉的观察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苹果属植物11个种19个类型的花粉大小、形状及其外壁形态等,以探索了解苹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世界苹果属植物分类新体系刍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研究《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研究进展述评》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形态学、生态学、细胞学、孢粉学、酶学和化学等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主要野生种分成6组、8系、27种、6亚种、14变种和3个变型,附栽培种8种、1亚种、7变种;同样将中国苹果属植物主要野生种分成4组、7系、17种、3亚种、8变种和3变型,附栽培种6种、1亚种、5变种。修正和补充了原苹果属植物分类的旧体系,建立了近代世界苹果属植物和中国苹果属植物分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苹果属植物44个种类嫁接在小金海棠砧木上的表现,探讨了苹果属植物不同组、系及种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苹果全基因组中鉴定了TIF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对基因结构、蛋白保守基序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转录组数据分析,明确了苹果TIFY家族基因在虫害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情况.共鉴定到了16个苹果TIFY基因,其蛋白质大小介于209~449aa之间.16个T...  相似文献   

12.
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世界苹果属植物形态分类的历史和成就,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评价,介绍了该属植物分类进入实验阶段的进展,最后对新的分类系统提出了简明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3.
苹果属植物种质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丛佩华  李连文  朴继成 《园艺学报》2020,47(10):1869-1882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509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根据完整度 > 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过滤筛选得到46 460个多态性单核苷酸(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开发高通量的SNP标记,并直接用于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34种509份苹果属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较高(He = 0.318,I = 0.488,Ae = 1.520),在多于1份试材的种群中,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中国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属植物分为5个基本的类群,Ⅰ山荆子类群,Ⅱ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群,Ⅲ苹果栽培品种类群,Ⅳ以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楸子和海棠花为主的类群,Ⅴ新疆野苹果类群。野生种丽江山荆子、山楂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聚类比较紧密,栽培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栽培品种与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等野生种聚在一起,新疆野苹果与中国原产苹果属栽培种的亲缘与起源演化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14.
国外苹果资源引进、保存与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苹果栽培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只有花红和柰作为生产栽培,其它种类仅用作苹果砧木。在人工栽培的苹果中,大致可分为中国苹果和西洋苹果。中国苹果主要指中国原产的绵苹果,古称之为"柰",起源于我国新疆西部;西洋  相似文献   

15.
供试苹果属植物30个种类、用PEG脱水剂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了细胞膜的损伤率,排列了30个种类的耐旱性序列,并进行了耐旱性的分组归类.细胞膜的损伤率与叶片持水率、气孔阻力和蒸腾强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苹果属植物的耐旱性与耐热性无相关性,并进一步论证了苹果属植物的耐旱性鉴定与耐热性鉴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融合生殖苹果属植物的某些特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对苹果属植物( Malus)中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锡金海棠( M.sik-kimensis)、变叶海棠(M.toringoides)、三叶海棠(M.sieboldii)和湖北海棠( M.hupehensis)等4个种的7个类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发现无融合生殖的种类具有如下特点:1.生长发育整齐一致,2.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整齐度高;3.去雄套袋能结实。用无融合生殖的种类做砧木嫁接苹果品种,生长比较整齐。特别是用平邑甜茶做砧木的果树,生长势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但所嫁接的品种接穗应选用无病毒的。  相似文献   

17.
苹果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苹果属(Malus)植物世界上约有35个种,我国原产的有24个种。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国家果树种质兴城苹果圃,在建立苹果种质资源圃的同时,自"七五"以来,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系统开展了苹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评价数据资料,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苹果种质描述和评价标准。我们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苹果圃数据库近20年来鉴定评价的果实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进一步认识和评价苹果种质资源,并为筛选优异苹果种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世界苹果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华君  王少敏  孙山 《中国果菜》2004,(1):48-48,J00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苹果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均将在全球统一的大市场中竞争。了解世界范围内苹果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国采取适当措施解决目前苹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加快由苹果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 1 生产现状 据FAO统计,2002年亚洲苹果产量占世界的54.1%(其中中国占世界的35.8%,其他亚洲国家包括伊朗、土耳其、印度、韩国和日本约占世界的18.3%),欧洲占27.7%,亚欧两洲占世界的81.8%,北美和整个南半球产量相当,均低于世界的10%。从苹果单产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和果品质量:亚、欧、非单产较低(约…  相似文献   

19.
几种野生苹果属植物抗寒能力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树抗寒能力的强弱是影响其栽培范围的重要因素,这在寒冷地区尤为突出。果树抗寒力大小除与栽培品种有关外,与所采用的砧木也有密切关系。我国野生苹果属植物(Malus)种类繁多,大多可供做苹果砧木。搞清这些资源抗寒能力的强弱对发展苹果生产将  相似文献   

20.
苹果绵蚜(Erisosma lanigerum Hausmann),属同翅目绵蚜科,别名血色蚜虫、赤蚜,俗称棉花虫,是苹果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原产北美,目前分布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等国,1914年传入我国山东威海,2005年传人新疆伊犁河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