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放线菌Lj20发酵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抗生素类药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辣椒根部分离得到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研究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及产卵的杀虫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原液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5%9、7.84%,处理48 h后分别为81.55%、96.51%;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54.51%,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发酵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朱砂叶螨都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处理24 h后原液的产卵忌避率高达90.24%。[结论]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生物源药剂、保幼激素抑制剂类药剂与常规化学药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致死效果,及其在野外环境下的防效问题,本研究分别选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0.5%吡丙醚颗粒剂与1%安备双硫磷颗粒剂三种药剂。室内试验显示:苏云金杆菌悬浮剂LC50:7.4×10~(-3)毫升/升1%安备双硫磷杀虫颗粒剂LC50:3.4×10~(-2)毫克/升0.5%吡丙醚颗粒剂LC50:2.8×10~(-1)毫克/升;药效试验显示,在第6天时,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与1%安备双硫磷颗粒剂均能致使幼蚊的死亡率达到100%,而0.5%吡丙醚颗粒剂的处理下,幼蚊死亡率在前期较低,但最终也能达到94%。室外人工药效试验显示: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药效持效期能达到3周以上,且能使淡色库蚊幼蚊达到80%多的死亡率,羽化率也较低。但在室外条件下,0.5%吡丙醚颗粒剂与1%安备双硫磷颗粒剂对幼蚊,均具有比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更高的死亡率,更低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3.
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和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茄子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探索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药剂防治茄子朱砂叶螨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能明显提高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对茄子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且在药后3、7 d的防效与不添加腐植酸水溶肥料的药剂防效均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天然辣椒碱类物质对敏感朱砂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杀螨活性、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GSTs)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处理样品,用酶标仪及荧光定量PCR仪测定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结果]辣椒碱类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杀螨效率从高至低为幼螨>若螨>成螨>卵,故选用低浓度的辣...  相似文献   

5.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冷浸法用甲醇溶剂提取山核桃外果皮的杀虫活性成分。分别用浸虫浸叶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提取物对小菜蛾2龄幼虫、斜纹夜蛾2龄中期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和小麦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药剂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LC50为0.0428g·mL-1;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药剂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的毒杀作用较弱,在供试药剂为原液(质量浓度为1g·mL-1)时,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0%、9.81%;所有被测质量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药剂对朱砂叶螨都没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 Co-γ辐照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杀灭效果,确定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的60 Co-γ辐照剂量。【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60 Co-γ辐照处理朱砂叶螨卵(产后48h,处理剂量0,100,150,200,250Gy)、幼螨(0,100,200,300,400Gy)、前若螨(0,100,200,300,400Gy)和成螨(0,100,200,300,400,600,800Gy)后,将其置于(28±1)℃、相对温度60%~80%、光照16h/黑暗8h光周期下培养,每隔1d在20~80倍解剖镜下观察并记录朱砂叶螨生长发育、产卵、卵孵化及螨死亡的情况。【结果】朱砂叶螨48h卵经250Gy60 Co-γ辐照处理后均不能正常孵化,故250Gy的60 Co-γ对朱砂叶螨的卵具有明显致死效果;朱砂叶螨幼螨经300Gy剂量60 Co-γ处理后,发育成螨所产卵均不能正常孵化,表明300Gy及以上剂量处理朱砂叶螨幼螨可致其发育的成螨不育;400Gy的60 Co-γ可致朱砂叶螨前若螨发育的成螨不育;朱砂叶螨成螨经400,600和800Gy处理之后,分别在第19、17和15天达到100%死亡率,成螨在≥400Gy的辐照剂量下产卵量极显著减少,且所产卵均不能孵化。【结论】400Gy 60 Co-γ辐照处理能使各虫态朱砂叶螨致死或不育,可作为朱砂叶螨的有效检疫剂量。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5龄若虫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不同虫态不同密度分布对烟盲蝽5龄若虫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烟盲蝽5龄若虫对朱砂叶螨的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捕食反应为Holling Ⅱ型;增加空间异质性烟盲蝽5龄若虫捕食朱砂叶螨成螨的反应仍为Holling Ⅱ型。建立的模拟方程显示烟盲蝽5龄若虫对不同虫态的朱砂叶螨理论捕食量与实际捕食量吻合。  相似文献   

8.
任茂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94-11695
[目的]筛选具有杀螨活性的中药材。[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9种中药材不同溶剂的粗提物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触杀活性。[结果]粗提物浓度为2mg/ml时,木鳖子石油醚和氯仿粗提物、川楝子丙酮粗提物、马钱子甲醇、石油醚粗提物对朱砂叶螨成螨均有较高的杀螨活性,校正死亡率均大于70%,其中马钱子石油醚粗提物为最高(75.31%)。毒力测定表明,马钱子石油醚粗提物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杀螨毒力最高,其LJC。为0.70mg/ml。[结论]马钱子具有较好的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藏乌头乙酸乙酯部位的杀螨活性。[方法]利用从青海采集的藏头乌(Aconitum L.)进行层析分离提取其乙酸乙酯部位,测定该部位对植食性害虫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杀虫活性。[结果]藏乌头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杀螨活性,当提取物浓度达到250 ug/ml时,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触杀活性分别达40%和30%以上,与市场使用的0.3%的苦参碱效果相当;以LC50进行比较,乌头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对照药剂0.3%苦参碱对朱砂叶螨及二斑叶螨的LC50值的95%置信限均存在重叠,判断两者的毒力差异不显著。[结论]乌头乙酸乙酯提取物作为杀螨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冷浸法提取新疆23种植物活性成分,分别测定其对朱砂叶螨24 h的毒杀活性,0903T2等14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杀活性都比较高,24 h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进一步测定了5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以1221J提取物的毒力最高,LC50仅为0.041 g/L,其次是0910T4和1126D2提取物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达0.554 g/L和0.641 g/L,杀螨活性较稳定。0910T4提取物对天敌安全性测定表明,在40.00 g/L高浓度下对两种棉田优势天敌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的校正死亡率为12.47%和23.08%,显示出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R05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将其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属.通过与已知的苏云金芽孢杆菌29个亚种间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鉴定BtR0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达姆斯特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d...  相似文献   

12.
BtR05的诱变育种及其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tR05为原始菌株,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对朱砂叶螨成螨有较高毒力的突变株63号.63号菌株的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LB摇瓶培养48 h后显微计数为4.88×109cfu.mL-1.63号发酵液的杀螨活性是原始菌株的1.33倍.通过斜面传代培养,该菌株能稳定遗传10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克隆朱砂叶螨几丁质代谢中的关键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方法】利用转录组拼接技术对朱砂叶螨转录组进行拼接,根据叶螨几丁质酶序列通过BLAST找到朱砂叶螨几丁质酶相似序列,设计PCR引物,进行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分析其详细特征。利用SWISS MODEL预测其蛋白结构,特别是催化功能区的结构。【结果】测序分析确认为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并提交到GeneBank(KY705296),其开放阅读框为1 875bp,编码624个氨基酸,C端有几丁质结合区。根据新的几丁质酶分类,判定TecCht2为Ⅵ型几丁质酶,其结构具有典型的几丁质酶结构特征。【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的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为今后几丁质酶功能和用于害螨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木薯品种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木薯的抗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华南8号、南植199和华南205等3个木薯品种朱砂叶螨的种群数量;采用盆栽法比较接螨叶片(处理)与健康叶片(对照)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不同木薯品种的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在调查期内同时出现一个高峰(10月30日左右),其中华南205朱砂叶螨高峰期种群数量最多(105.6±6.9头/叶),其次为南植199(53.2±8.6头/叶),华南8号种群数量最少(38.7±3.8头/叶).朱砂叶螨为害后,3个木薯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同期对照相比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与同期对照的比值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OD和POD活性整体上有升高趋势.其中抗螨品种华南8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与同期对照的比值上升幅度较大,感螨品种华南205的上述生理指标较同期对照升高幅度较小.[结论]在朱砂叶螨刺吸胁迫下,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初步推测这几项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抗螨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克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精氨酸激酶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探讨该基因在朱砂叶螨生长发育、滞育及响应温度胁迫和紫外胁迫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技术和RACE方法,获得朱砂叶螨精氨酸激酶cDNA全长序列(TcAK),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cAK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滞育状态和温度胁迫及紫外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果表明,TcAK基因阅读框架全长1 071bp,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含有典型的精氨酸激酶活性中心位点和底物结合区。TcAK基因在幼螨期和若螨期的表达量较卵期显著增大,在幼螨期的表达量达到最大,远高于其他发育阶段,而TcAK基因在成螨期的表达量较卵期下降。此外,滞育状态、高温/低温胁迫、UV胁迫下朱砂叶螨的TcAK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朱砂叶螨精氨酸激酶与其生长发育相关,并可能参与抵御外界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陈勇兵  胡丽秋  许美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1-7881,7920
[目的]为了检测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新研制生产的20%腐霉利悬浮剂防治黄瓜菌核病的最佳使用剂量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喷施20%腐霉利悬浮剂600倍液、800倍液、1 200倍液、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和喷清水(CK)共5个处理,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第3次药后10 d,20%腐霉利悬浮剂600倍液、800倍液、1200倍液、50%扑海因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2.70%、65.35%、56.72%、74.19%,其中800倍液防效极显著高于1200倍液处理。[结论]20%腐霉利悬浮剂600倍液、8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药剂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处理防效相当。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为避免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上升,可以使用其600~800倍液防治黄瓜菌核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方法]试验设空白对照和25%嘧菌酯悬浮剂450、600、750 g/hm2以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hm2 5个处理,于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效为70.0%~83.6%,使用时推荐剂量为25%嘧菌酯悬浮剂600 g/hm2,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初开始喷药,间隔7 d喷一次药,共喷药3次。[结论]该研究可为25%嘧菌酯悬浮剂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高效、环保、用于超低容量喷雾的白僵菌悬浮剂。[方法]从6种溶剂中筛选出1种溶剂和2种复配溶剂作为白僵菌的溶剂,从9种助悬剂中筛选出性能最好的ZX6号助悬剂,配制出用于超低容量喷雾的白僵菌悬浮剂,测定其低温相溶性。[结果]助悬剂对白僵菌悬浮剂的悬浮性、再悬浮性有影响,对毒力的稳定性、闪点、挥发性、低温相溶性基本没有影响,而溶剂的选择对剂型的配制有极大的关系。复配溶剂1+ZX6号助悬剂制成的样品,-5℃存放120 h后分层,在挥发性、闪点、粘度和低温存放等性状及成本上有显著优势,是最佳选择。[结论]该研究为开发粘度低、价格低廉的白僵菌悬浮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