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蝼蛄虾营底栖挖掘洞穴生活。在文蛤养殖池中具有破坏底质和水质的作用,严重影响文蛤的正常潜居与摄食,是文蛤养殖的一大敌害生物。多年来均未得到有效清除,给文蛤养殖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近几年我们经过对各种药物的反复试验、对比,最终筛选出“灭扫利”这一药物。此药在农业经济作物的应用中。主要是用于杀灭节肢动物昆虫类等敌害生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文蛤养殖池中反复进行试验,找到了既有效又经济的药物用量和使用方法,它能清除文蛤养殖池中蝼蛄虾,又对文蛤的正常生长与成活率没有丝毫影响。我市今年沿海各养殖场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
《渔业现代化》1973,(3):39-40
本文介绍鳗鱼养殖池内的循环过滤式增氧装置。  相似文献   

3.
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底排污及排水系统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养殖池底排污、排水系统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关键部分,通过排污排水设备完成养殖池中固体废弃物与废水的排放处理,实现养殖废水资源与能源的回收利用和达标排放。综述了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底排污、排水系统,对现有的几种常用排污装置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水产养殖方式中,室内养殖池依靠温水使养殖对象成长,在室外养殖池中进一步长到上市规格。在没有地热或发电厂废热的地区,封闭式养殖系统通常需将水加热,使暖水性鱼类处于最佳水温。这种系统,在废水处理时会损失大量的热。 商业性孵化池的水加热系统通常采用丙烷、天然气或燃油锅炉。这些装置要消耗大量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改善养殖环境,进行生态防治 改善水质通过注入清水来稀释养殖池中的有害代谢物。以改良水质。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或注入其他水源。以改善生态环境,如注入粪水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通过清塘,不仅可以除去野杂鱼,清除竞食生物.而且可以杀灭病原体。有效改良水质。  相似文献   

6.
进径比对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单管入流模式下,进径比(参数C/B,C为射流孔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B为养殖池短边边长)对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应用平均流速、阻力系数和速度分布均匀系数等流体动力学特征量分析养殖池内(尤其是池底)的流场形态,并修正能量有效利用系数以评估养殖池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结果显示,将进径比参数C/B从0.00增大到0.05可有效改善养殖池内流场特性,进径比参数C/B设置在0.02~0.04之间有利于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获得最佳的流场条件。研究表明,进径比参数的较小优化可显著提高养殖池内平均流速与能量有效利用率,利于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场。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底充氧养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内设置底部充氧装置,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产量。结果表明:试验塘中苗养殖成活率为60.6%、56.1%,而对照塘为33.2%。667m^2产量达92kg、90.6kg,而对照塘产量为48.5kg。数据检测表明:在底充氧养殖模式中能使池塘水体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明显低于常规养殖塘(对照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和菲律宾蛤仔混养模式。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养虾前应将养殖池、进排水渠道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泥和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和杂草。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水工艺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10月在福建省惠安县开展了采用循环水工艺实施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实验,经约90d养殖实验,获得平均产量1.62kg/m^2的收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循环水道具有实施养殖水沉淀、水质强化处理、隔离进水源病害传染等功能。养殖水体用活菌生物净水剂处理.清除对虾高密度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物,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养殖池水环境有效抑制水中的氮氮含量和异养细菌数。  相似文献   

10.
广西海洋研究所以德国MegaFisch公司商业化对虾生产装置为蓝本进行本土化改造,研制了经济适用型的跑道式养殖装置系统。我们于2004年4~8月,对该养殖系统的对虾养殖池进行了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并初步建立了南美白对虾的高产养殖模式。一、试验条件1.  相似文献   

11.
进径比对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内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进径比(参数C/B,射流孔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C与养殖池短边边长B之比)对单管入流模式下双通道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流场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应用Fluent前处理软件Gambit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循环水养殖池内流场。物理模型试验证明,该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内的流场,同时提出能量有效利用系数评价养殖池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结果表明:优化进径比可有效改善养殖池系统内平均流速(a=0.05,P0.000 1)、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研究表明,进径比参数C/B在0.02~0.04区间有利于双通道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获得最佳水动力条件。本研究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管的布设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人伟 《水产科技情报》1979,(3):31-31,M032
在孟加拉现使用一种利用太阳能烘鱼的简单装置,这种装置是由澳大利亚帮助研制的。它结构简单,用竹杆搭成A字型帐篷,再罩上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3.
渔机简讯     
《渔业现代化》1987,(1):2-2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成功XW型养殖池吸污器。它可以把沉积于池底的剩余饲料、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小的生物尸体及污垢刷除并排出池外。它特别利于清除粘附于池壁和池底的粘性污垢。在不能更换养殖池水的育苗期它显得尤为适宜。某养殖场使用后的虾苗单位水体产量提高了3~8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养殖池入射流间距对双管射流模式下(射流位置位于圆弧角,射流角度为30°)方形圆弧角养殖系统内流场特性的影响。采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通过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选取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池内流场流动状态。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入射流间距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池整体流速、流场分布均匀性以及能量有效利用系数,减小入射流的能量损失,提高排污的经济效益。当入射流间距在0.05 m时,养殖池系统能够获得最佳水动力条件,此射流间距下,养殖池整体流速更高,污物移动时的向心趋势更加明显,流场运动状态最有利于养殖池内污物的排出。本研究结果可为方形圆弧角养殖池进水管布设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燮明 《渔业现代化》2004,(3):31-31,30
全封闭式工业化养殖中,育苗池或养殖池中鱼虾类等的排泄物和剩余饵料,如不及时地清理吸除必将污染池中水质。这会给苗种和养殖鱼虾造成缺氧,影响鱼虾类的生长,甚至会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董宏标、张家松等人完成的"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621308763.3。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领域,包括养殖池、水处理系统和输送系统。其中,养殖池和水处理系统通过排水管相连,输送系统包括设在水处理系统内的投物仓、设在养殖池内的射流输入装置以及可将投物仓内的养殖投入品随水流经进水管泵入射流输入装置的水泵。采用水产养殖维生系统养殖期间包括饲料、碳源、益生菌、微量元素的养殖投入品均经投物  相似文献   

17.
清塘除野消毒是提高池塘养殖成活率及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在虾、蟹养殖池内要达到清除野杂鱼并维护虾、蟹的良好存活的目的。以往,广大渔农常用生石灰、巴豆、茶粕、鱼腾酮及五氯酚钠等药物清塘。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屡见弊端,例如用量大、劳动强度与成本高、清塘不彻底,特别是五氯酚钠的高残留等问  相似文献   

18.
2.半精养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主要采用土池进行养殖。养殖池面积0.67~1.34公顷,水深1.2~1.5米,需借助机械提水,具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一般每0.67公顷水面配备2~3台增氧机,有的养殖池在养殖期间适量添加淡  相似文献   

19.
近期,洪泽县三河镇部分渔业科技示范户反映:虾、蟹养殖池中的青泥苔难以清除,且水肥不起来,草长不起来,严重影响了虾、蟹的蜕壳生长。经现场观察,这些池塘水质过瘦,清可见底,青泥苔丛生,水草泛黄,生长不旺;经水质检测,个别池塘pH值高达9.2,氨氮、硫化氢含量一般不超标。  相似文献   

20.
李强  万志 《齐鲁渔业》2004,21(8):9-9
对虾养殖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有时会发生池底黑化现象,即池底泥土失去原土色,变黑发臭,有的在局部,有的则大面积发生,轻重不一,老池旧池尤为明显。这种现象是虾池老化的原因之一,对养殖生产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