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杜绝农户焚烧玉米秸秆,减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玉米秸秆焚烧所能产生的危害作了详细阐述,并就玉米秸秆焚烧的原因作了系统的分析,同时就现状客观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64-265
从油菜生产技术、秸秆产生及焚烧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的油菜生产方式,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以杜绝秸秆焚烧。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作物秸秆。而农村秸秆基本都是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当今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十分严重,秸秆焚烧问题对农村土壤肥力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需结合实际对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影响进行阐述,并从行政法律和经济技术的角度对农村秸秆焚烧现象的有效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秸秆禁烧的困惑(一)秸秆焚烧的危害1.直接危害(1)污染环境。每到夏收季节,农作物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排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致使空气污浊,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产生刺激,辛辣的味道常使人泪流不止。秸秆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诱发呼吸道、眼科等疾病,间接地会导致肺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财产缺失。农作物秸秆本身也是资源,烧掉可惜。而且由于焚烧秸秆失控会导致毗邻农作物、果树、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6,(19)
正据统计,我国的各类农作物秸秆总量每年达8亿吨。其中辽宁省约占3800万吨。每年春秋收获之季,农民焚烧大量的秸秆,焚烧烟雾遮天蔽日。一、秸秆焚烧对空气、土壤、人体、河流的危害秸秆在焚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和一些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污染贴近地面,人体直接吸收,对上呼吸道和眼睛产生强烈刺激、引起咳嗽和眼睛流泪、发红、肿痛,引起人体组织病变。秸秆焚烧不仅对空气造成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粮食作物秸秆可持续资源化利用方案,以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分析玉米秸秆露天焚烧、还田等7种资源化利用方式产生的经济负荷,在构建我国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成本清单的基础上,分析有产品替代和无产品替代时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结果表明:无产品替代时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为纤维素乙醇沼气发电还田饲料堆肥焚烧,有产品替代时成本降低幅度为还田发电堆肥纤维素乙醇饲料沼气焚烧;经敏感性分析,对焚烧、纤维素乙醇、直燃发电、沼气、饲料、还田和堆肥的生命周期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柴油、酶、运输、添加剂和电力。  相似文献   

8.
秸秆焚烧遥感监测及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阅读研究法,对国内近十余年秸秆焚烧的监测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在阐述秸秆焚烧、遥感卫星监测原理的基础上,揭示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最后对未来无人机遥感监测平台在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数据的河南省秋季作物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ODIS热异常产品数据,提取河南省秋季作物收获期的秸秆焚烧火点信息,经过初步筛选和地面验证,分析该时段内秸秆焚烧火点数量及时空分布格局,以期对政府为控制秋季秸秆焚烧采取的约谈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利用MODIS热异常产品数据提取的河南省秋季作物收获期秸秆焚烧火点的准确度可达86.54%,能准确反映河南省秋季作物秸秆焚烧火点的空间分布与发展态势。河南省2015年秋季作物秸秆焚烧火点主要集中在豫中、豫东、豫南地区,尤其是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开封等市,5个地区的秸秆焚烧火点总数占到全省秸秆焚烧火点总数的79.90%。2015年河南省秋季作物秸秆焚烧主要发生于9月27日至10月20日共24 d,整体表现平—增—减—平—增—减的趋势。河南省政府针对秋季作物秸秆焚烧采取政府约谈措施之后,秸秆焚烧火点数量大大减少,整体干预效果明显。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对作物秸秆焚烧进行动态监测,为各级监管部门及时提供大范围内的秸秆焚烧信息,也为加强秸秆焚烧监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秸秆焚烧产生的多种危害和秸秆还田后对土壤产生的作用,提出了几种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丁贺  杨培权  张允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7-11588
以小麦秸秆焚烧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为例,从理论上证明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指出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又避免了露天燃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12~2013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对安徽省各地市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指标和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年均值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及横向、纵向对比,得出安徽省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多方面分析造成其规律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安徽省API年均值、高值城市数量均显著高于2012年;安徽省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013年优良天数比例明显下降,Ⅲ1级污染以上天数也明显增加,出现V级污染的城市增加至7个,地域也扩大至安徽东南部;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铜陵SO2污染相对严重.安徽省逐月的API分布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差异,API高值期有1、6及10 ~ 12月,整体上淮北>江淮>江南,东部>西部;API高值期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逐降形势,区域间差值较大;API低值期则存在中东部偏高,南北相对偏低,区域间差值较小.安徽省各地市的GDP构成、人口结构对API起到基础性贡献,而6月小麦秸秆焚烧期及10月水稻-玉米秸秆混合焚烧期造成PM10浓度急剧增加,对API起到高峰推动作用,安徽省地形也起到平原扩散、山区阻挡堆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秸秆资源管理政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1949年—2015年7月国务院和各相关部委发布的有关秸秆资源管理政策文件共计51份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早期(1949—1978年)的政策文件主要是促进秸秆还田、改善农村能源;中期(1979—2007年)开始着重于促进秸秆资源的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其中,于1999年发布了第一份禁止秸秆焚烧的文件;近期阶段(2008—2015年)中央政府对秸秆资源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坚持秸秆还田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引导农民自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和商业化生产。当前,我国秸秆资源的管理亟待解决大量焚烧引起空气严重污染和巨大循环利用潜力之间的问题,开展农村调研以掌握现有秸秆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保部门互联网公布的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3-5月)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部门同步观测的有关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呼和浩特市春季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燃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寒地大棚香瓜的产量和品质,采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处理与常规种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地香瓜大棚采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比对照气温增加2.39℃、地温增加3.13℃,CO2浓度比常规对照多750mg·kg-1,是常规对照的2.81倍,产量增加28.46%,效益增加74.01%,香瓜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对策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该文估算了黑龙江省2011年的主要农作物秸秆量,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限制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对策,即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三套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良玉  李兰  蔡良俊  沈超  杨新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32-1133,1135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成都市特殊的盆地地理特征,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与地域周边联手联防,诸多举措形成合力,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综合利用经验。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秸秆综合利用预期目标,取得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河北南部空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南部城市邯郸气象站2013~2015年连续3年的气象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对该市空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频率为19.39%,在全年各季节中,春季、夏季以南风最多;秋季、冬季以北风最多,风条件因季节不同扩散条件有所不同;该市区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气压1 009 h Pa,年平均相对湿度61%。年平均降水量501 mm,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6~9月,这段时间降水对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清除较为有利;冬季降水量小,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为雾霾多发季节,不利于空气污染的稀释扩散;春季干燥多风,对空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较为有利。从2013~2015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春季(3~5月)垂直气象扩散条件为全年最好,夏、秋、冬季垂直扩散能力相对较差;逆温厚度1月最大,垂直扩散条件最为不利,6月最小,垂直扩散条件为全年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作物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禁烧管理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全境禁烧"管理和"重点区域禁烧"管理相并行的时期,全国年均秸秆焚烧遥感火点数量由2004—2005年年均14 509个降至2016—2017年年均9 297个,东部平原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焚烧强度明显减弱,但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秸秆焚烧的重灾区。并对我国秸秆焚烧治理提出4点政策建议,一是出台秸秆焚烧治理专项法律规定,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区违规处罚,三是秸秆非禁烧区开展限制性焚烧管理,四是加强东北三省的秸秆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