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尿素水解产物氨的挥发损失是造成茶园尿素肥效低的主要原因。茶园尿素水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土壤因素主要是PH值、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土壤含水量、氧化还原状态等与尿素水解直接相关。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降雨等对尿素水解、淋失及氮的挥发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茶园地质背景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分析茶园岩石、土壤和茶叶中矿物质的聚类特征,总结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本文系统采集了云南省双江县冰岛茶园岩石、土壤与茶叶样品,测定34种无机矿质元素及8种有机物的含量,采用R型逐步聚类法对所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冰岛茶园的地质背景影响茶叶的关键地球化学组分为Th-Ba-Ti-Ge、Cd-K-Se-Mg、Ca-B-Cs-P,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元素;物质内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茶叶、岩石、土壤;聚类谱系图中,当以相关系数R=-0.25为分界线时,推测岩石样品因岩浆岩活动、变质作用和高温热液作用而聚类,土壤样品因元素活动性的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而聚类,茶叶样品因土壤pH值等理化性质对其抑制/促进作用而聚类,为进一步研究地质背景对茶叶物质构成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我国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亚热带地区12个省份的30份代表性茶园土壤,通过悬浮液培养法对土壤硝化潜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多元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影响其变化的主效应因子。结果显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在0.24~5.31 mg·kg-1·h-1之间;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均与土壤硝化潜势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LS分析显示,AOA、AOB、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关键因子,相对重要性大小依次降低。上述结果表明酸性茶园土壤仍然具有较强的硝化潜势,AOA可能是酸性茶园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导微生物,而因气候、土壤、栽培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氨氧化微生物、土壤碳氮有效性高低可能是导致茶园土壤硝化潜势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复合种植模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模式,而茶园复合种植是充分利用茶树的生长习性以间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种植模式体系。在明确茶园复合种植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了当前茶园复合种植的主要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分析了对茶叶产量、品质、病虫害防控、茶园土壤性质、茶园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茶园复合模式系统应作为多层次、多功能整体研究,综合探讨各部分的耦合机理,形成可参考、可应用的茶园复合种植模式,以期为未来生态复合茶园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区茶园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凯荣  龚惠群 《茶叶》1994,20(1):13-17
本文根据对湖南省海拔300~850m的山区茶园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区名优茶鲜叶原料的品质特征和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肥力特性;指出土壤氮和磷含量及其有效性是分别影响山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为优质高产茶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母质及其物理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曹顺爱  吕军 《茶叶》2003,29(1):13-16
本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母质类型及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含量、团粒结构等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改善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措施,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所要研究的课题,这对我国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梁慧玲  董尚胜 《茶叶》2001,27(4):3-5
对茶园土壤中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及组成、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茶园土壤中的耐酸铝细菌、茶树VA菌根,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反映了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在根际周围的分布,与茶树品种、树龄、生育周期的关系,对土壤耐酸铝、固氮、抗病原菌效果的影响。与土壤肥力、矿质元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茶园微生物有效利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崔振波 《福建茶叶》2016,(12):207-208
土壤酶属于一种特定的生物催化剂,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是土壤中生命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水解等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自古以来,我国在茶树的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从阐述茶树的生长规律及茶树生长土壤环境出发,重点分析了土壤酶和微生物与土壤成分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茶树生长中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内在联系,对茶树种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茶园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质量领域的研究热点。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4.0~6.5,过低的pH环境会抑制茶树的生长代谢,影响土壤肥力,降低茶叶产量及品质,严重威胁茶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茶园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原因及治理修复措施,并展望了茶园土壤酸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洵 《福建茶叶》1990,(3):31-33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分解对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演化以及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低丘红壤茶园有机质含量现况、积累和分解特点,对拟定茶园土壤合理耕作和施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变低丘红壤茶园低产低质现象等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况 为了了解我国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现况,我们于1986—1989年间,对浙、赣、湘、粤、黔、皖、桂等省主要茶区第四纪红粘土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进行广泛性抽样调查,根据对83个样点的分析结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酸化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性土壤是茶树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但并非土壤酸性越强,越适宜茶树生长,其最适宜pH值为5.0~5.5,而当前茶园受到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的危害;最后对酸化茶园和新建茶园给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了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是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原因;土壤酸化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一些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上升,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施有机物料是改良和控制土壤酸化的理想途径.最后,作者就茶园土壤酸化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酚类的研究动态与展望彭福元(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1茶园土壤酚类的来源土壤中酚类化合物一般有两个来源:1.由植物残体中的木质素降解产生;2.由微生物合成[1]。酚类化合物在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成醌,参与土壤腐殖质合成。因此土壤中没...  相似文献   

13.
茶叶文萃     
茶叶中醒酚氧化还原体系的化学调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用试剂1(主要是双氧水等)有促进红茶发酵过程中酸酚氧化还原体系的进行,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试剂2(主要是食用的碳酸氢被、糖及糖醇)有抑制红茶发酵过程中配酚氧化还原体系的进行;但用于绿茶生产中极大地减少了杀育工序后的黄变发生、外形色泽较翠绿。用作为绿茶保质剂(或称保鲜剂)、在贮存一个月后品质较对照提高了7分。如果贮存较长时间可能效果更好。(汪东风方世辉王业胜等)摘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2)A山茶属植物的进化与分布山茶届Camella植物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基地选择、园内植被保护、土壤体系培育以及茶园有害生物的调控等方面对有机茶园的生态建设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工生态茶园的机质和氮磷钾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辉 《茶叶》2001,27(3):27-30
在相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人工生态茶园,密植免耕园,常规栽培园3种主要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态茶园方式不仅能提高土壤能力,而且土壤能力有上升和富集向上的趋势,密植免耕栽培方式,土壤肥力也有提高,但较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方式差,常规栽培方式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6,28(3):46-47
N2O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有必要对施肥土壤的N2O释放量进行监测。而茶园土壤呈酸性,它比中性的耕地土壤能释放更多的N2O,所以茶园可能是N2O的主要来源地之一。采用密闭容器法,对一块设置了4种施肥处理(标准、2N、2Ca和-Ca)的茶园所释放N2O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并分析了N2O释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标准”处理的地块氮和白云石粉的年施用量分别为600kg/hm^2和1500kg/hm^2;“2N”处理茶园的施氮量是“标准”的2倍,与日本常规茶园的施氨量相当,由于大量施氮,  相似文献   

17.
前人对高产茶园土壤的熟化指标研究较多,而对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层的定量指标及检测技术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低产茶园低产机理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土壤障碍层的定量指标及检测技术,为改造低产茶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苏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的基本情况。在室内分忻中,测土壤容重用环刀法,土壤机械组成用吸管法,土壤含水量用烘箱法,土壤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渗透率用环刀法,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19.
有机生物培肥体系在华南茶园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有机生物培肥体系应用于华南英德茶园,经过一年试验分析了茶叶品质、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较低的化肥使用量获得同样的茶叶品质和较高的产量,同时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有一定的改良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施肥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茶园土壤结构的改善,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土壤物质进行良性循环,提高土壤质量,在茶园中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取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为基础,确定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然后根据茶树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特点,全面协调茶树营养状况,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对测土配方施肥来言,通常采取1kg左右的混合土样,再从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进行分析测定,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是得到正确反应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结果、正确指导茶园施肥的关键环节。与大田作物相比,茶园多分布在高山丘陵地区,茶园土壤采集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就茶园土壤养分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