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牧草害虫捕食性天敌毛婪步甲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08年4月初至10月底采集毛婪步甲进行生物学饲养试验,然后进行捕食行为的观察,并测试农药对毛婪步甲的毒杀作用。[结果]毛婪步甲在贵州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过冬。主要以成虫捕食猎物为主,1头成虫24h最大捕食黏虫量6.36头。农药对毛婪步甲前10d毒杀效果明显,后期主要是驱避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保护毛婪步甲、防治牧草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耶气步甲(Pheropsophus jessoensi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捕食潜能,为田间利用耶气步甲防控斜纹夜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于直径15.0 cm、高2.0 cm的玻璃培养皿中放置饥饿24 h的耶气步甲成虫及不同密度梯度的4~7龄斜纹夜蛾幼虫和蛹,统计耶气步甲的捕食量,并通过SPSS 26.0、GraphPad Prism 8.0和DPS 5.0等进行生物学统计分析,明确耶气步甲对斜纹夜蛾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统计不同密度耶气步甲成虫对不同密度4~7龄斜纹夜蛾幼虫和蛹的捕食量,明确耶气步甲成虫种内干扰对其捕食率的影响;测定耶气步甲成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爬行速度,明确耶气步甲的扩散能力。【结果】耶气步甲成虫对斜纹夜蛾4~7龄幼虫和蛹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 II圆盘模型,对斜纹夜蛾4~7龄幼虫和蛹的日平均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捕食量增速递减,其中,对4、5、6、7龄幼虫及蛹的最大日均捕食量分别为50.6、17.4、6.6、2.2和1.8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2.079、1.354、1.279...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湖南地甲族19种步甲的形态特征及捕食习性,并提供了该族19种步甲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2-2445
通过室内研究发现,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对枸杞蚜虫(Aphid sp.)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模型,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135.60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均捕食枸杞蚜虫,其中以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24 h捕食量153.84头。环境温度25℃为异色瓢虫的最适捕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量明显下降。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蚜虫的空间分布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随枸杞枝叶数的增加,异色瓢虫捕食量下降。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强选择性,存在枸杞蚜虫与枸杞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枸杞蚜虫,Cain指数D值大于2。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消退。在果麦混合种植生态区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苹果蚜的捕食控害效果表明,瓢虫捕食时蚜虫群体燥动不安持续时间1min12s,蚜虫腹部和后肢翘起、腹管不断分泌排泄。七星瓢虫2种虫态对苹果蚜虫口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olling-Ⅱ型方程很好地拟合,瓢虫自身不同密度捕食性能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七星瓢虫不仅直接捕食,还惊扰苹果蚜食无定所,生活紊乱,繁殖率下降,捕食控害效果明显。捕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瓢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盛发初期0.067hm2果园人工助迁3000头,2周后苹果蚜自然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辽宁山区的步甲种类、发生规律,确定辽宁山区有步甲种类36种,发生优势种1种,即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viczi Morawitz),在整个辽宁山区,特别是中南部山区林地和柞园黑广肩步甲的种群数量占到总数量的80%以上。另外,发现黑广肩步甲可以上树捕食植食性害虫,其它步甲类昆虫则未发现有上树情况。步甲可以作为环境指示生物,为辽宁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黔西南州柑桔园调查捕食性步甲的结果,详细描述了步甲科5属10种步甲科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并简述其生活习性及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0.
二化一放地区柞蚕主要捕食性害虫为二纹长脚蜂、中华东蚁蛉、蜘蛛、蚂蚁、螽斯、凹翅宽颚步甲、异色瓢虫、华北螳螂及益蝽.通过总结捕食性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为有针对性地防治害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2.利用捕食性天敌防虫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有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双斑青步甲、捕食菅蓟马等。如黑肩绿盲蝽和尖钩宽黾蝽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卵和低龄若虫。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一龄飞虱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  相似文献   

12.
牧草害虫天敌步甲科昆虫种类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黔西南州牧草草场捕食性天敌步甲的调查结果,描述了步甲科5属13种步甲科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简述了其生活习性及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步甲科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大种,大部分属于捕食种类;少数植食类,当植物食料缺乏时也营捕食生活。随着天敌资源调查工作和生物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步甲的识别和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我们从1975年开始连续6年在江汉平原采集了大量标本,经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对两种常见苹果蚜虫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on der Goot)和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的控制作用,于2010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内,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也研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苹果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91和180.98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9 1和1.335 7;4龄幼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88和187.29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6 0和1.163 4。在两种蚜虫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苹果瘤蚜的选择效应略大于绣线菊蚜,但这种选择性差异在两种蚜虫之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989年在湖南茶园调查捕食性步甲的结果。已鉴定出属于3个亚种的20个种。并对简单习性,采集日期及采集地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7-11898
[目的]为评价和充分利用食蚜瘿蚊的控蚜作用。[方法]将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分别设置5个密度,并用甘蓝蚜作种内干扰竞争试验,研究食蚜瘿蚊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结果]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一昼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3、11、12头,猎物密度相同时对甘蓝蚜的寻找效应始终高于桃蚜和蔷薇长管蚜。食蚜瘿蚊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食蚜瘿蚊的捕食数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食蚜瘿蚊对甘蓝蚜的捕食量最高,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捕食选择性,为利用十一星瓢虫调控棉蚜以及研究由天敌介导的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不同密度下捕食量、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性。结果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成虫日捕食量分别为107.67和98.67头;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成虫性比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十一星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选择性,成虫选择性强于幼虫,而且随密度增加选择性增强;两种蚜虫配置不同比例可影响瓢虫的捕食选择性。结论 十一星瓢虫取食两种蚜虫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条件下,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zeus)]成虫对枸杞蚜虫(Aphissp.)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雌虫为Na=0.688 4N/(1 0.002 6 4N),雄虫为Na=0.568 2N/(1 0.003 22N);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HollingⅢ新模型得出功能反应的模型:雌虫Na=102.822.exp(-53.823/Nt),雄虫Na=80.802.exp(-53.015/Nt),1头十三星瓢虫捕食枸杞蚜虫的最大捕食量雌虫为103头,雄虫81头。最佳寻找密度雌虫为53.823头,雄虫53.015头。在利用十三星瓢虫成虫防治枸杞蚜虫时,可将益害比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研究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胡麻蚜虫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4龄幼虫捕食亚麻蚜的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最大日捕食量为56.9头/皿;种内干扰条件下,2种天敌捕食率E与天敌密度P的关系分别为E=0.346 4P-0.277 9、E=0.178 6P-0.321 9;胡麻蚜虫的分布对2种天敌捕食效率有一定影响,2张复叶时捕食量最大;2种天敌的捕食量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量明显降低,在湿度为60%~80%时捕食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天敌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多种可能,为了研究两种天敌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在捕食棉蚜时的相互作用,以及两者对棉蚜的捕食作用,以优势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单种瓢虫和两种瓢虫互作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在既定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龟纹瓢虫;在蚜虫低密度时,两种瓢虫共存的捕食量小于单种瓢虫捕食量相加之和,说明低猎物密度情况下两种瓢虫没有表现出协同捕食的作用;在猎物高密度时,两种瓢虫互作对蚜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单种瓢虫捕食量的单纯相加,呈现出协同捕食棉蚜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