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甘蓝型油菜四种纯合芥酸基因型的双列杂交F_1、F_2和回交世代,按Hayman—Jinks方法进行了分析。t~2检验、b(Wr,Vr)回归分析及Wr—Vr的方差分析都表明,双列杂交F_1、F_2及回交世代的芥酸含量均不存在非等位基因互作,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作用较小。F_1代和回交世代其显性效应达显著水平,F_2代不显著,显性度为0.05—0.11,显性方向为正。芥酸存在一定的母性影响,其中又以F_1代最为明显。芥酸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高,除回交世代的狭义遗传力为96.8%外,其余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个东北春大豆与三个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杂交组合及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的F_1代与各自春大豆亲本相杂交的回交组合(或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比较单交(二系杂交)后代与回交后代的表现,确定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的适宜杂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生育期均较单交二代群体早熟一级,但变异幅度较大。株高与倒伏性亦有同样趋势,说明回交没有减少群体内性状的变异性。F_4代品系的成熟期;结荚习性,株高等性状的调查表明,回交群体稳定品系较单交群体多,而不稳定的品系数大大减少。F_2—F_4代籽粒产量测定表明,以早熟春大豆黑农2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劣于相应的杂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减少25%,F_3与F_4代群体产量减少7%。但以东北中熟春大豆吉林1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优于相应的单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高10—25%,F_3及F_4群体产量高4.8—21.9%。说明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品种会因春大豆亲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早熟春大豆进行杂交时,可直接对单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当利用中熟春大豆品种与山东省夏大豆杂交时,可再用东北春大豆品种回交一次,比只进行一次杂交可获得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3.
“264”是我所1975年用“淮油10号”作母本,以低芥酸油菜“齐非”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二个阶段定向选择育成。第一阶段(1974—78年)配制杂交组合及初世代的选择,以耐寒性为主要目标,筛选生长势强,叶厚色深,抗寒性强为主的植株。第二阶段(1978—1981年)对F_3—F_6采取连续单株选择以丰产性和降低芥酸含量为主,在F_4中获得两株低芥酸单株,芥酸含量平均为4.3%,F_5继续自交芥酸含量下降为2.66%,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间杂种后代自交与回交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系列自交和回交材料,探讨了大豆种间杂种群体改良的部分遗传理论。结果指出,与野生大豆利用关系密切的性状均于回交二次产生明显的趋栽培性变化,初步确定BC_1F_2系保留种间杂种优良基因型的关键世代,继续回交将引起高蛋白基因型频率过量下降,不利于高蛋白后代的选择。试验还表明,连续回交使“重组纺锤体”逐渐放宽,为削弱野生有利性状与有害性状之间的连锁与互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种间杂种回交群体较适宜的结构为:n=8,m=10~15(n=F_1代家系数;m=每一家系的F_2代株数)。倘若不考虑质量性状的作用,自交群体(BC_0F_2)保持90—100株基本可以容括全部遗传变异。此外,在种间杂种自交(BC_0)与回交(BC_1,BC_2)群体中,某些性状间存在“动态相关”,建议不同自交或回交世代的相关结果不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F_3和F_4代比较了世代进展的四种方法(SPS、SSD、BP和MMS)。对于F_3代单株籽粒产量和至少一个产量构成因素来说,SPS和SSD世代进展法优于BP和MMS法。F_3SSD群体与F_3SPS群体的任何性状都没有显著差异,然而,F_3SSD群体的不同性状比其它世代进展法所产生的群体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幅和变异系数。来自F_3SSD群体的F_4后裔籽粒产量显著优于来自其它三个F_3代群体的品系。MMS世代进展法证明,如果进行早代选择它对提高千粒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10个夏大豆杂交组合的F_2、F_3和F_4代同期播种。结果表明,各组合世代间产量差异不显著。F_2与F_4世代间单株粒重等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标准。各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在F_2代较低,不宜选择,至F_4代有较大提高,可进行选择。采用C.A.Brim的改良系谱法时,应结合早期世代组合鉴定,逐代淘汰不良组合,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大豆品种配成六个杂交组合,对其F_2、F_3、F_4不同世代群体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各生育阶段的长短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旨在为大豆高蛋白质育种杂交后代的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六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和各生育阶段长短的相关数一般未达到显著水平,且相关性因组合和世代而异,不宜以这些性状作为蛋白质含量的间接选择性状。各组合于F_2、F_3和F_4三个世代,蛋白质含量与量及产量因素呈一致倾向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大。因此,高蛋白育种与高产育种有可能相结合,F_4代蛋白质含量与蛋白产量的正相关说明,在选择高蛋白质时并不总是伴随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由于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之间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用低脂肪含量作为高蛋白育种中对蛋白质进行选择的间接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义法、F_2代群体分离法和回交法估算圆果种黄麻开花期等性状遗传力、遗传进度,遗传变异系数与诸性状的相关系数以及该性状控制基因数目。结果表明,黄麻开花期性状在测试诸性状中遗传力最高,因遗传引起的变化或是环境条件影响程度最小。该性状最小控制基因数目为3对、呈不完全显性,分离规律呈偏斜常态分布,分离群体植株开花期居中间偏早的多,超亲频率约1.5~3%。开花期性状较强的世代传递力和早期稳定性,说明在低世代对该性状的严格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两组大豆亲本配合力在杂种后期F_5~F_8世代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6个长江中下游大豆亲本和4个黄淮亲本于NCⅡ交配设计下产量、产量因素和生育期等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在F_5—F_8世代的表现。几乎全部研究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F_5—F_8世代间表现基本一致。产量等绝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变异极显著。即使在显性作用很小的后期F_5—F_8世代,仍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变异并相当重要。说明有较大的加性×加性上位遗传变异,可为纯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南印中部评价了含3~50%野生种质高粱群体的籽粒产量及九个有关性状。在 BC_0F_2至 BC_2的衍生系中,未出现籽粒产量的超亲分离。BC_3F_2或 BC_4F_2衍生系仅有1.5%的超亲分离,其平均籽粒产量较相应轮回亲本的高26%。10个与 CK60B 回交授粉的最高产的 BCF(—BC_4F_2衍生系,其产量比CK60B 平均高14%(达5%显著平准)。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植株高度亦随之增高。来自 RS/R/A2725×帚枝高梁和 RS/R/A2725×轮生花序高梁的最高产品系,其产量较 RS/R/A2725高13.5%(平均),但株高相等。经选择 BC_2平均籽粒产量增加6~27%。在 BC中,群体平均产量,入选系平均产量和最高产量品系出现频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选择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以高蛋白,高脂肪,高产3类型5亲本配制10个正交,10个反交组合,以F1-F3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均属中间遗传,正反交无显著差异;在双亲性水平近似的的组合较易出现两向超亲变异。在当前当地条件下,在优质育种目标要求下,下,提高产量和外观品质都很重要相对而言高脂肪育种在提高产量方面而高蛋白育种在提高完全粒率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以7个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除一个组合外,其余组合F_2油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市,加性效应明显.F_2油分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44,预期遗传进度平均为0.67.大多数组合的F_2油分含量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孟祥勋  胡明祥 《大豆科学》1991,10(3):179-186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研究了F_2或F_3代根据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高、中、低分組选择的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产量、脂肪及蛋白十脂肪总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的效果不同。F_2或F_3分组选择的F_3或F_4组间蛋白质含量有一定重叠,但一般高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组或低组;(2)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3)蛋白+脂肪总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和产量负相关不显著。以选择蛋白+脂肪总量估计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遗传进度与直接选择的遗传进度相似;产量和脂肪的相关遗传进度有正有负但绝对值均很小。综上结果认为,早世代根据蛋白+脂肪总量进行选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三个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在蛋白质含量选择之后,产量的选择潜势和选择方法。结果表明:三个大豆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势。群体中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表明在大豆高蛋白质含量育种中先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改良再进行产量选择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在产量改进的选择中,株行世代直接选择的实际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7.
朱成松  陈新 《大豆科学》2000,19(2):140-145
对两个大豆高世代品系进行再选择。研究了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探讨了性状再选择的可能性。分析了两个品系中8个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变异度。在一定选择压下同时进行多性状选择的遗传进状选择的遗传进展进行估计,应用多元正态分布函数的近似计算,估计了多性状综合选择时所需基础群体的规模。为作物育种中多性状遗传进度及群体规模估计提出了新的设想。结果表明,南农88-48在600-1000株供选群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断改善。BC_1F_2和BC_1F_3的每角粒数分别为9.63和13.55粒,单株产量分别为13.62克和21.05克,但在BC_1F_3,种间杂种的遗传紊乱现象依然存在。(3)连续4个世代分离筛选,获得一些变异新类型,如无花瓣、黄种皮等。  相似文献   

19.
大田追施硫肥对双低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盐肥料以S10或40kg/hm2分别在油菜的出苗期、莲座期、现蕾期、抽薹期及初花期施入缺硫土壤,并在出苗期结合施用氮肥N80或160kg/hm2。结果表明,对照区植株在抽薹期表现出严重的缺硫症状,特别是单施N160kg/hm2的小区。追施S10kg/hm2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及含油量,但追施时期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准,这一施用量明显不足,油菜籽产量远低于施S40kg/hm2处理。迟于花期追施S40kg/hm2,籽粒产量较前期减少约20%。此外,施S40kg/hm2还可明显提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对缺硫植株,籽粒N:S比大于10,而供硫适宜植株为7.5。总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后期追施明显高于前期。  相似文献   

20.
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亲本配成六个组合,对其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C_2外,其它五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遗传主要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可用中亲值预测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平均表现。组合C_2除基因的加性效应外,还存在显性效应。多数组合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组合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以及高蛋白超亲个体的普遍存在,均表明了早期世代选择高蛋白个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