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墨鱼,属于名贵的海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我国“四大海产品”之一。但过度捕捞使乌贼资源遭到很大破坏,产量急剧下降。目前,乌贼苗种繁育技术在舟山、宁波有一定的研究。通过开展乌贼苗种秋季繁育技术研究,将有效地避开台风高发季节,给乌贼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2007年10月-2008年1月,我们在清江试验场进行了曼氏无针乌贼秋季苗种繁育试验,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头足类增养殖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性地介绍了头足类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地位、头足类生物学特性、增养殖研究现状、养殖开发前景。重点介绍了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长蛸、真蛸、嘉庚蛸、短蛸等种类的生态特征、繁育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曼氏无针乌贼曾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浙江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到6万吨,但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遭到很大破坏。近年来,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苗种规模化生产。浙江省嵊泗县绿华深水  相似文献   

4.
<正>东方新糠虾营养价值很高,是多种水产经济动物(大黄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东方鲀、真鲷、海马、河蟹大眼幼体、曼氏无针乌贼等)的优质活饵料。自2013年6月份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开始大规模繁育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繁育基地及增殖放流基地。目前针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开发,因此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摄食短期的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后需大  相似文献   

5.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近海最重要的头足类,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但由于捕捞过度,目前野生资源减少。我们开展传统网箱养殖曼氏无针乌贼技术示范,为开发推广其养殖技术、保护资源和调整优化水产养殖生产结构作出努力。现将试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苗种繁育技术的突破,曼氏无针乌贼大规模增殖放流工作已在中国沿海迅速展开,但至今中国尚不能对增殖放流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建立适于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增殖放流标志方法是准确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采用玻璃管动物标签法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进行了标志,并对该标志的有效性、保持率及其对乌贼行为、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将玻璃管动物标签植入内壳包膜后,可在乌贼幼体(胴长2.63~2.88 cm)背部标签所在位置形成明显的隆起,可直接通过肉眼或标签阅读器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室内养殖条件下,50 d后乌贼标志的保存率达100%;标志后乌贼行为活动正常,并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50 d内即达到成体规格并达性成熟,其瞬时生长率达5.93%/d;标志乌贼的全长、胴长、胴宽、体重、壳长、壳宽和壳重等生长参数上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标志乌贼实验期内的累计存活率达78.8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研究认为,玻璃管动物标签是一种易识别、低损伤、保持率高的理想增殖标志,可有效运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大规模标志放流及增殖效果评估过程。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及其他头足类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曼氏无针乌贼的药用价值及其人工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a 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二腮亚纲(Dibranchia)、十腕目(Decapoda)、乌贼超科(Sepiacea)、乌贼科(Sepiidae)、无针乌贼属(sepiella),是我国沿海广温广布品种,南北海域均有分布。曼氏无针乌贼喜摄食活饵,是典型的肉食性头足类,生活在温暖海洋中,洄游明显。它曾是浙江渔场四大渔业之一,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2011,(7):F0002-F0002
<正> 2006-2007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应用海洋动物生理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学、水产增殖学等多学科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采用系列技术措施使乌贼亲体越冬培育成活率达到60%;人工繁育出体长1.5cm苗种5.9万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技术,提高人工增殖苗种的产量与质量,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比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表观形态、生化组分及其受精卵的形态差异,探究了光照周期与受精卵胶质外膜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和养殖曼氏无针乌贼的表观形态、生化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群体性成熟规格远大于养殖群体,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卵巢中的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亲体所产黑卵在12D12L光照周期条件下孵化率最高,所产白卵在24D和24L条件下孵化率最高,野生亲体所产卵在24D和12D12L条件下孵化率最高;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受精卵的平均孵化时间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光照周期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实验发现,将受精卵胶质外膜剥离处理后,养殖亲体所产黑白卵的平均孵化时间具有减少的趋势,但孵化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建议在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尽量选用大规格野生乌贼作为繁育亲体。此外,在受精卵孵化期间,应对孵化池进行适当遮光处理,避免受精卵长时间暴露于强光照环境中,以提高孵化率和仔乌成活率。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苗种繁育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与季节变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年和2006年逐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并对底拖网渔获物中的头足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利用扫海面积法评估胶州湾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量。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并进行了渔获物中头足类组成的比较,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分布特点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两季的资源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6.7t和21.5t(2006);夏、秋两季的重量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分别达到23.4%和27.8%。近几年,以曼氏无针乌贼为主捕对象的头足类资源量基本保持稳定,年平均资源量约14t,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东海头足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海头足类的研究,曾有许多报道,张玺等、李复雪、董正之。等进行了头足类分类、区系及地理分布的研究,李复雪等对东海大陆坡深海渔场的头足类进行了研究等等。对曼氏无针乌贼和中国枪乌贼的研究也有许多报道,张炯等“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初步观察”(1965)、戴健寿“曼氏无针乌贼的一些生物学观察”(1981)、  相似文献   

12.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在中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近年来,其产量不断下降。因此开展乌贼生物学的研究,合理地利用、保护乌贼资源已引起人们的注重。关于乌贼繁殖生物学,仅对其繁殖习性作了些研究。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近年来作过初步探讨。在乌贼性腺发育方面,对金乌贼Sepia eseulenta Hoyle作过研究。然而曼氏无针乌贼的性腺发育至今还未见报道。本文拟对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周年变化作些观察,为乌贼的增养殖提供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曼氏无针乌贼海水围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墨鱼、墨斗鱼、海猫等,其干品又称螟脯鲞,隶属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乌贼科,曾是全国渔场四大渔业产品之一。2004年,笔者采捕到海区亲体,成功地培育出了规格为体长0.8cm曼氏无针乌贼苗种7300多只,试验塘放养苗种3788只,起捕1008只,平均个体重量为250g,  相似文献   

14.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超科、乌贼科、无针乌贼属。2004年宁波大学突破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后,又获得了曼氏无针乌贼的海水围塘养殖、水泥池养殖及网箱养殖成功,本文就水泥池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乌贼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曼氏无针乌贼产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为此,国内外,最早日本等国家开展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殖研究,我国浙江省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此方面研究,2005年前后突破了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随着曼氏无针乌贼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性早熟、白化卵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金乌贼是我国黄渤海海域经济价值较大的头足类品种,年捕获量在乌贼科中排名第二,曾与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一起并称我国传统四大渔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产卵场被破坏等原因,其资源量锐减,目前在很多海域已经消失,因而开展金乌贼人工增养殖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金乌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渔业概况、苗种繁育、池塘养殖和越冬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金乌贼的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  相似文献   

18.
<正>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俗称墨鱼、目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浙江省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曾达6万多吨,占全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9.3%。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致使资源受到严重损害,产量连续下降至最低水平,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比重从60年代的9.3%降至3.0%以下;80年代中后期,浙江沿海渔场曼氏无针乌贼产量急剧下降,已形不成渔汛,濒临灭绝。21世纪初,随  相似文献   

19.
正曼氏无针乌贼俗称墨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有关曼氏无针乌贼的研究虽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现状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通过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自身对繁养殖工作的总结,对曼氏无针乌贼繁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优化繁养殖技术及加快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期逐渐修复和振兴我国的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一、繁养殖现状为了拯救绝迹的曼氏无针乌贼,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4月份以来,在浙江大陈海域进行蟹笼作业的渔船每天都能捕获10余只曼氏无针乌贼,规格为胴体长10~12厘米、体重150~200克。初步统计,到目前已捕获到该类乌贼300余只。这表明大陈海域曼氏无针乌贼人工放流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