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严重代谢紊乱的疾病。据统计,我场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占奶牛代谢疾病的51.73%。静脉注射钙制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自1983年以来,我们应用钙制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384例,治愈372例,治愈率96.88%。根据多年来我们的临床应用,使用钙制剂静脉注射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例奶牛生产瘫痪的诊治,分析了奶牛产前瘫痪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其预防,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体温降低、食欲不振、精神忧郁、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并伴有咽、舌以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病。阐述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过去在临床治疗中,因钙缺乏引起的奶牛产后瘫痪病例居多,往往忽视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其他因素,常采用单纯的钙疗法。这样有时会贻误病情,延缓疗程,拖跨了患牛,最后淘汰或以病牛死亡而告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奶牛后产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奶年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生产后瘫痪的原因和症状,将其分为单纯型瘫痪和混合型瘫痪。单纯型瘫痪分为单纯缺钙型瘫痪、单纯缺磷型瘫痪和单纯酮症型瘫痪;而混合型瘫痪分为酮钙型和钙磷型瘫痪。病例介绍单纯缺钙型瘫痪此型居临床发病首位,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但病程较长者,需进行实验室血钙检查。疗程一般在3~18天内。本型共收治65例,治愈率95%。病例:双城市双城镇新利村王某饲养的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于产后33天发生瘫痪,临床检查可见体温正常,心跳118次/分钟,呼吸46次/分钟,结膜发绀,胃蠕动音消失,肠音极弱,不能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本文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病因、诊断、治疗以及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奶牛产后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奶牛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原因和症状,将其分为单纯型瘫痪和混合型瘫痪。单纯型瘫痪分为单纯缺钙型瘫痪、单纯缺磷型瘫痪和单纯酮症型瘫痪;而混合型瘫痪分为酮钙型瘫痪和钙磷型瘫痪。2病例介绍2.1单纯缺钙型瘫痪此型居临床发病首位,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但病程较长者,需进行实验室血钙检查,疗程一般在3 ̄18d内。本型共收诊65例,治愈率95%。病例:王某饲养的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于产后33d发生…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48~72小时内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及瘫痪为主要症状.通常多发于5~8岁的高产牛.发病率约为3%~7%,有些品种的奶牛发病率甚至达30%。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奶牛常见疾病之一,如钙磷比例不均衡、妊娠后血钙负平衡、风湿性关节炎等。注射口蹄疫疫苗导致奶牛瘫痪,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奶牛采食量下降、卧地不起。本文对江苏连云港某奶牛养殖户一例口蹄疫疫苗诱发奶牛瘫痪的病例进行现场调查、临床检查,分析发病原因,提出治疗方案并总结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为养殖户对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麻痹和乳热症,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舌、咽喉、消化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5~9岁营养良好的高产母牛。笔者通过对湟源县日月乡两起病例的研究,分析了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介绍了奶牛生产瘫痪的不同临床症状类型,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人于2015年3月初至2015年6月初在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的动物门诊,接诊了2例典型产后瘫痪的奶牛.本文介绍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人于2016年3月初至2016年5月初在且末县畜牧兽医站动物门诊,接诊了2例典型产后瘫痪的奶牛.本文介绍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生产瘫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综述了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其预防,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是由血钙浓度和血磷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低血钙和低血磷症.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及特征性卧地姿势等症状.本人于2015年3月至5月初在库尔勒市畜牧兽医站动物门诊,接诊了2例典型产后瘫痪的奶牛.本文介绍产后瘫痪奶牛的病史、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 ,是奶牛产后发生运动障碍的最重要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 ,在临床代谢性疾病中 ,该病已上升到重要位置 ,严重的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命活动 ,并给养牛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过去在临床治疗中 ,因钙缺乏引起的奶牛产后瘫痪病例居多 ,往往忽视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其他因素 ,常采用单纯的钙疗法。这样有时会贻误病情 ,延缓疗程 ,拖跨了患牛 ,最后淘汰或以病牛死亡而告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对奶牛产后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 ,提高了治愈率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奶牛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  相似文献   

17.
许生琪 《北方牧业》2006,(22):22-22
<正> 在临床中使用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发现病情要早应经常观察奶牛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一旦发现奶牛有动作迟缓、情绪不佳、食欲不振、奶量减少、品质下降等情况,应及时诊断,并及早应用钙剂进行治疗。2 计算剂量要准临床上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常使用的钙制剂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氯化钙注射液。1头500千克重的奶牛,治疗剂量为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222毫升,或5%的氯化钙注射液806毫升。3 钙剂用量要足首次静脉注射钙剂应采用稍大  相似文献   

18.
缺钙、饲养方式不合理、产道损伤、产后感染、体内钙磷的比例失调均可引起奶牛产后瘫痪,分析了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的措施,以期为广大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养殖过程中,奶牛生产瘫痪对奶牛产业的危害很大,已经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钙剂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但有时候因很多技术问题导致治愈率低,为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结合大量实践,综合归纳出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