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渭北旱塬3个代表性的苹果生产基地县(长武县、白水县和洛川县)Ⅰ 340户农户的调查发现,渭北旱塬果粮交错区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对粮食生产带来了限制,对区域粮食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3县粮食均不能自给,粮食自给率低;粮食种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玉米比重增大;粮食构成中...  相似文献   

2.
鉴于西部地区粮食生产总体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危及农业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安塞县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当地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对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展开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资源配置、利用模式和生产技术方面分析了资源低效利用原因,并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模式和集成技术体系有机结合方面探讨了粮食生产的资源高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重心迁移模型、比较优势模型以及统计学和GIS分析方法,探讨了1980-2009年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生产总体变化显著,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将危及区域粮食安全;根据粮食产量高低和生产稳定性特征,将陕西省分为高产低变型(宝鸡、咸阳、渭南、汉中)、低产低变型(安康、商洛)、高产高变型(西安)、低产高变型(榆林、延安、铜川)四个粮食类型区;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较大,铜川、西安和商洛粮食紧缺,宝鸡、咸阳、渭南和榆林粮有盈余,延安、汉中和安康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生产总体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重心移动的阶段性明显,总体呈"北上东进"的移动趋势;各类粮食作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小麦、玉米和大豆、稻谷生产具有优势的地区分别在关中、陕北、陕南。研究结果以期为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区域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以及农业的结构调整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粮食生产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粮食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河南省29年粮食产量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和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根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提出了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和对策,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耕地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 ;科技进步等人文因素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单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陕西省 1 1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水平的分异。本文从陕西省各个区域 1 949~ 2 0 0 2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等农业统计资料出发 ,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 ,并简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 ,从而为陕西省的农业发展 ,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略论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粮食生产和安全的角度,总结我国近半个世纪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1总量快速增长,达到并占有1/4的世界份额;2人均占有数量实现世界水平的赶超;3由于单产和总产显著提升,粮田面积稳中有降,使种植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成为可能。指出由于受:“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南北粮食生产格局变动、持续地压粮扩经、国际市场价格等诸多方面影响,导致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回落。据此认为:1政策保障;2发展战略;3复种多熟;4科技创新;5加大投入等方面应作为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和增进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东阿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近年来,东阿县以"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步增收"为目标,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打造粮食高产创建的"东阿特色",粮食生产实现丰产丰收。1粮食生产优势1.1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县农业、财政部门确保小麦综合性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及安全态势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3~2002年陕西省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Cobb—D oug lass生产函数,在SPSS软件环境中,构建粮食单产非线性回归模型,并结合粮食需求层次结构模型,对陕西省粮食供需能力做出中长期预测。在模拟粮食生产波动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粮食安全线的衡量标准,并对陕西省粮食安全态势予以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近年来安全态势有所下降;粮食最低播种面积安全线应控制在230万hm2左右;农户存粮处于极不安全态势;粮食库存安全线应为69万t左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塞尔指数和GIS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2000~2007年42个典型县域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评估模型,探讨该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省域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片区行政面积约占全省的46%,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80%.(2) 2000年以来,全省及三大片区内部各县域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逐渐由波动趋于相对稳定.(3) 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耕地面积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涝面积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而耕地面积、水库容量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移动平均法,应用陕西省近31 a粮食产量数据对其未来10a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小,年均每公顷增长46.2 kg;粮食总产上升缓慢,年均增长10万t;在粮食产量构成中,小麦产量及其比例下降,玉米产量及其比例上升,水稻与大豆产量及其比重变化较小;各粮食作物单产均稳步提升;人...  相似文献   

11.
以基于县域尺度的1980年、1990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人口粮食匹配曲线、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计算中国县域尺度的人口粮食关系,揭示中国县域人-粮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旨在为统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0年我国人口粮食匹配不均衡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集...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文中选择黄河流域23个县1422个农户成本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具体分层次研究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耕地利用集约度越高,粮食保障能力就越强;而制约集约度的主要因素是灌溉系数和农药强度。研究所体现的政策指向是: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粮食研发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研发高效低污染农药,使粮食生产在保持产出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新疆84个县(市)的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新疆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区域间差异较大。文章对进一步加强新疆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议。研究内容与分析结论对促进新疆绿洲生态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40a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和价格波动,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旱涝灾害是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1971-2010年间河南省粮食平均灾损为331.3万吨,平均灾损比例为9.6%。因此,加强灾害监测,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保证河南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粮食安全判定的相关指标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特点,选用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产量波动系数作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指标;从全国粮食安全层面考虑,确定了区域各预警指标的警限.为了综合反映东北三省的粮食生产安全状况,建立了综合各预警指标的粮食生产安全指数,并在各指标警限基础上得到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指数的警限.然后借助GIS建立空间处理模型,实现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和辽宁两省2000年粮食生产安全程度低于2003年,而黑龙江省则相反,其在200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程度则高于2003年.东北地区的粮食贸易数据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6.
旱灾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稳定和提高粮食总产量,分析旱灾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根据1970-2008年甘肃省旱灾受灾面积及粮食产量资料,运用减产系数法估算出因旱灾所损失的粮食产量;运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出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结果表明:旱灾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70-2008年间旱灾受灾、成灾面积、成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