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观察者》2007年9月9日报道,世界保护联盟年度报告称,由于栖息地减少、狩猎、食肉动物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许多动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保护联盟在年度红色目录中,将1/4的哺乳动物和1/8的鸟类标记为“受威胁”等级,尽管一些物种在保护项目成功实施后有望列入“安全”的类别,但更多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正常情况下加快100-10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日前,据有关媒体报道,世界保护联盟年度报告称,由于栖息地减少、狩猎、食肉动物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许多动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保护联盟在年度红色目录中,将1/4的哺乳动物和1/8的鸟类标记为“受威胁”等级。尽管一些物种在保护项目成功实施后有望列入“安全”的类别,但更多的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正常情况下加快100~10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去年11月8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瑞士宣布,亚洲羚羊、亚洲野骆驼和利比里亚猞猁等100多种野生动物都不幸被加添至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的“最紧急状况”类别之中。两年前,该联盟曾发表过世界稀有动物的“红色名单”,而两年后,全世界又增加了121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新的“红色名单”收录有11167种濒临灭绝动物,并按照其受威胁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其中881种其实已完全绝种,或至少在野生世界已完全绝迹,此外还有1000余种正受到绝种的严重威胁。亚洲羚羊是说明稀有动物灭绝速度奇快的一个代表。1993年,尚有100万头亚洲羚羊…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业产业》2014,(12):58-59
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保护动物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雪豹 雪豹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估计,目前有4080到6590只野生雪豹。作为雪豹一个亚种的黑龙江豹原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北方,目前野外只有不到50只。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支柱,保护好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保护物种多样化基因库的关键性措施。破坏森林也就是使物种少样化,使许多人类还未发现和未供人类利用的自然和生物资源,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就这样从此在地球上悄然消失了。人类从所在的动态世界里需要回归自然,从追求自然性的原生性的美学标准而论,加强对某些特定的原生自然界的保护,特别是风景秀丽的原始自然景观,充满刺激和恐怖的地理地貌和蕴载着多种珍稀动植物的原始森林,都应作为地球“母亲”留给人类后代最宝贵的遗产——原生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而加倍地珍惜,…  相似文献   

6.
2月28日,2019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浙江省宁波神凤海洋世界启动。记者了解到,今年全球宣传的主题为“水下的生命:为了人类和地球”。我国宣传主题为:保护海洋物种,传承海洋文明。此次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要闻我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为人类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也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面积,满足了世界1/5的人口对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绿色,孕育了生命,充满了希望。森林是绿色的大本营,它维护着地球生命,维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书上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是“氧气制造厂”,生长1吨木材,可吸收1.47吨二氧化碳。我们人类不能没有氧气,森林是最主要的氧气之源。森林还是人类的“绿色水库”,有森林的地方就有水,毁了森林就要闹沙漠;有森林就能调节水,毁了森林要就会发大水,闹水灾。森林是地球巨大的绿色水库,它可吸收全球30%~40%的降水量,对全球的水循环、水平衡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森林又是自然界的“物种储存库”,世界上已经命名的140多万种动植物…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家们常说“地球上99%的物种最终都是要灭绝的”,物种绝灭是进化的自然过程。然而由于人的干扰,现在地球正经历着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遇到的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全世界每分钟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对粮食、水和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0.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热带雨林,其面积为3亿公顷,从安第斯山脉低坡一直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献给地球的礼物”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倡,由各国政府、公司或个人共同参与的自然保护行动。它向大众展示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和全球自然保护的重要成就。到目前为止,这些“礼物”保护了上亿公顷的森林,达到世界上森林总面积的百分之三,这些“礼物”建造海洋公园,恢复和保护湿地;这些“礼物”节约能源以抑制气候不良变化。这些“礼物”加在一起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自然保护水平,一个真正的———“献给地球的礼物”。“献给地球的礼物”自1996年开始行动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确认了70份“礼物”,中国的湿地…  相似文献   

12.
白瑛 《山西林业》2012,(6):30-31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介绍了太岳山林区湿地公园的状况和作用,提出了保护湿地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漫谈生物资源的价值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生物资源的价值及其保护刘爱群,孙茂实生物资源。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它是生命有机体及其籍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命维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豚草是一种对农业危害极大的外来“生物杀手”,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被列入国际“恶性杂草”名单,是全世界的公害。外来人侵生物是指会给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栖息环境及物种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外来危险生物的入侵会对人类生存、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理条件多样,为外来入侵生物提供了便利条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生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宜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日,联合国相关会议将包括印度豹、三种海豚和埃及秃鹰在内的21种动物列入濒临灭绝的动物名单中,另外还有6种鸟类以及海牛被列入受保护动物清单内,即“名单Ⅰ”。联合国大会还宣布明年是“大猩猩年”,以向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保护。列举濒危物种的“名单Ⅱ”上新增了两种生活在地中海的灰鲭鲨,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这两种鲨鱼的数量下降了96%。鲸鱼和海豚保护组织的发言人尼古拉斯&#183;恩特鲁普说,今后3年这些保护项目需要约17万欧元的经费。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家们常说“地球上99%的物种最终都是要灭绝的”,物种绝灭是进化的自然过程。然而由于人的干扰,现在地球正经历着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遇到的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全世界每分钟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对粮食、水和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7.
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共有大约900万种动植物品种。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仅仅对其中大约10%的物种进行了归类。为了纪念18世纪的瑞典著名植物学家卡尔·林奈的诞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每年5月23日都会公布评选出的10种新发现的物种代表。18世纪之前,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植物由于没有统一的名称,造成了同一种植物有几个名称或者几种植物用同一个名称的混乱状况,给植物研究带来很大  相似文献   

18.
湿地之韵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我们翻开世界历史,就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发源于湿地。人类的启蒙时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逐水草而居”。古老的河流、湖泊,神秘的沼泽、海滨,记录了人类逐渐发展进步的过程。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孕育了非洲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湿地成为众多人类文明的开端,为人类的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9.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热带雨林,其面积为3亿公顷,从安第斯山脉低坡一直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誉。然而,这片本应生机勃勃的雨林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河流枯竭、鱼类大量死亡、干燥的森林频发大火。如果不改变人类的错误行为,这片珍贵的雨林将逐渐变为热带草原,“地球之肺”的呼吸也将慢慢衰竭。干旱引发危机亚马逊州是巴西最大的州,其首府马瑙斯遭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锐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资源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特别为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872年建立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世界各国共建上千公顷的较大面积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共4000多处,联合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