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第一龙     
在伊春市嘉荫县的黑龙江边.曾经出土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黑龙江平头鸭嘴龙化石.很多学者称其为“神州第一龙”。恐龙是生活在距今约2.5亿年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当时,黑龙江流域一带气候温暖、四季如春、土地湿润、植被繁茂,适宜恐龙生存。黑龙江平头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以植物为食的素食恐龙。  相似文献   

2.
水杉(Metagequoia Hu etCheng)是我国独存的世界珍贵子遗树种.在距今一亿年前的白垩纪,水杉一类起源于北极圈内,当时气候温暖,最北分布离北极只有8度,到了距今四千万年前的第三纪,这类植物因地球上气候变冷而逐渐南移,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格林兰、冰岛、欧洲、北美、西伯利亚、中国和日本等地,在第四纪,地球上冰川降临,中欧、北美均为整块巨大的冰块所复盖,水杉一类植物为浩荡奔流的冰川所灭绝,当时,我国也有冰川发生,但与欧美不同,不是整块的巨冰,而是局部的山地冰川,所以水杉得以在我国保存.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水杉     
大熊猫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而在植物界,水杉也有“活化石”之称。故乡就是水杉现存的少数地方之一。每年春天,都能看见它们发出新芽,吐出新叶、抽出新枝,显出勃勃生机。水杉的叶片呈羽状,每一小片之间平行地横生着,从不交错或者是显得零乱。水杉的树干绝没有一株是弯曲的,无论生长在什么地方,都长得笔直,整个树型呈锥状,稳稳当当地扎根地里,从不摆出怪异的姿态招摇。水杉作为一种针叶落叶乔木,在距今一亿年前的白垩纪时,起源于北极圈内。到了新生代的早、中期,随着其它植物因气候变寒而逐渐南移,广布于北半球的格陵兰…  相似文献   

4.
水杉     
水杉(Metaseguoia 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古老树种之一。在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它的原产地在北极圈内,到白垩纪后期广布于欧、亚及北美大陆,并逐步南移;以后由于第四纪(距今100万年起)冰川作用的影响,几乎全部毁灭。以前人们只能在化石中看到它的遗迹,以为它在世界上已经绝种,所以称它为“化石植物”。1941年前后,我国植物学家在四川万县磨刀溪至湖北利川县水杉坝,方圆600  相似文献   

5.
距今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欧亚、北美及南半球,几乎到处都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银杏类植物,大约有15属、20种。到了白垩纪,地球上广大地区气候骤冷,这类植物逐渐衰退。第四纪初的冰川运动,致使欧亚及北美大陆的银杏全部灭绝,亚洲的银杏也濒于绝种。然而我国华中、华东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和冰川没有到达,这里生长的银杏幸免于难,成为我国独存的“活化石”。目前在其自然分布区的风景名胜区,尚有众多的银杏古树,如北京古刹谭柘寺、河北遵化五峰山禅林寺、河南济源紫微宫、江西庐山莲花洞、浙江杭州五云山、湖北通山、  相似文献   

6.
走上清凉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因参与一项农村工作调研,有幸走上了向往已久的清凉峰. 清凉峰横亘皖浙两省,位于绩溪、歙县、临安三县市交界处,海拔1787.4米,是天目山的主峰,也是华东的第二高峰;自古生代下志留纪(距今约4亿年前)开始隆起成陆,为"江南古陆"东端一部分;至中生代白垩纪(距今约1.3亿年前)出现火山活动,同时发生多种复杂的地壳断裂.现在的概貌,是几千万年前的抬升开始形成的,主要由花岗岩、粗面岩、流纹岩组成.这里山高坡陡,怪石嶙峋,云雾弥漫,苍松挺拔,自然景观秀丽.  相似文献   

7.
<正> 水杉类在六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北部,到三千万年前新生代的始新世,由于气候变得寒冷干燥,水杉类逐渐南移,至东亚、北美及欧洲等地,分布到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一带,但至今只发现有水杉化石的存在。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始在我省利川县的谋道溪、水杉坝一带,发现有幸存的水杉古树千余株,曾引起植物介的重视,被认为是本世纪的重要新发现。在利川县小河公社水杉坝一带,不仅保留着生存的水杉古树,在水田坝中还埋藏着大量的水杉阴沉木,和大批残存的水杉古树蔸,每年从泥田中挖起的阴沉本达二、三十  相似文献   

8.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又名树蕨,是乔木型的蕨类。发生于古生代的志(?)纪(距今4.4亿年),全盛于石炭纪(距今3.5亿年),当时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到了新生代,由于受到冰川的作用和影响,只有极少数被保存下来,广西分布比  相似文献   

9.
鹅掌楸     
鹅掌楸胡一民姚进社鹅掌楸属(Liriodendrou)植物,是起源于第三纪的古老植物,在以后的地质时期曾有过广泛的分布。在新生代时,鹅掌楸属有十多种,分布甚广;中欧、北美及格陵兰上白垩纪地层中,都曾发现有可靠的化石。新生代初,曾生存于冰岛;中新世时也...  相似文献   

10.
珙(王同)科珙(王同)(Davidia involucrataBaill.),又名鸽子树,自然分布于我国湖北西部、四川西部和南部、贵州东北部、湖南西部及云南中部等中亚热带山地海拔1200—25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是距今约6千万年前起源于新生代初期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已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每年4—5月珙(王同)开花期间,在紫红色的顶生头状花序下部,着生有两片巨大的白色苞片,形似展翅高飞的白鸽,一树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距今1.7亿年前的中生代,银杏类植物遍布全世界,成为地球上植物群落的杰出代表。日前已在欧亚大陆、北美洲西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发克兰岛、阿拉斯加、阿根廷、新西兰、加拿大、英格兰、瑞土、格陵兰、日本以及苏联的伊尔库茨克盆地和乌克兰地区等地,总之,除了南极洲和赤道两侧外,在中生代沉积的岩石中,均已发现了叶形和脉序与现代银杏非常相似的银杏类植物叶化石,这足以证明当时银杏类植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繁衍最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野象谷探秘     
亚洲象是我国陆地上最大且最有力气的哺乳动物 ,在 5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就存在了。据史料记载 :大象曾经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 ,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殷商奴隶主猎杀野象 ,商代人骑象攻打东夷部族。距今约 30 0 0余年 ,河南地区还有大量野象。南北朝时 ,长江以南仍有大量野象。明末 ,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有大量的野象。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 ,野象生存环境遭摧残 ,野象在我国仅幸存于云南省的景洪市、勐腊县和沧源县南滚河 ,成为我国亚洲象的最后残存区 ,从调查资料显示 ,仅有 2 5 0~ 30 0头。亚洲象因而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定为濒危…  相似文献   

13.
石门山自然保护区系子午岭南端的一条支脉,位于旬邑县东南部,最高海拔1855米,最低海拔1270米,相对高差585米,森林覆盖率78%,是渭北黄土高原“天然的生物库”。 早在距今6700万年以前,这里曾由湖水覆盖。白垩纪末期,由于受晚期燕山运动,喜  相似文献   

14.
飞龙宴回味     
飞龙宴回味坷夫若干年前,在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帐篷里,第一次听到“飞龙”,我便想到古代的一种大型爬行动物──恐龙。我当时想飞龙一定出现在三叠纪、侏罗纪或白垩纪,与恐龙一样出没于大湖巨泽,穿行或飞翔在银杏、苏铁林内。随后我到书上寻找“飞龙”,我失望了,它...  相似文献   

15.
水松(Clyptostrobus Pensilis K·Koch)是著名的古生树种,在白垩纪和新生代曾分布于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地,杉科水松属,现仅存一种,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江西。  相似文献   

16.
在距今约1-2亿年左右的中生代早白垩世,欧亚大陆东岸有一方山清水秀的桃源之地.至少延续了数百万年尢数的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现代各个主要门类的生物在当时都有了各自的代表。由于频繁的火山活动,动植物周期性地被火山喷出物与河流,湖泊的沉积物所覆盖,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按其生存条件,繁殖、发展、进化。人们不禁想问:它们以前是什么样子呢?……几万年,几千万年前是什么样儿?现在还能看到古代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和样体吗?能。大自然把它们的印迹和形象清晰地留在了化石上。化石就是古代生物保存在岩层中的,石化了的遗体或遗迹,是自然界为我们留下的极为难得的宝贵遗产。在山东省临朐县城东20公里的地方,有个山旺村,这里蕴藏着大量距今约1500万年前的生态环境化石,为  相似文献   

18.
植被地貌     
现代的大兴安岭地貌骨架是由燕山、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及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在晚白垩纪到第三纪初,地壳相对稳定,经历了一个全面准平原化时期,现时广泛分布的浑圓平顶山巔,就是当时的准平原面,伴之而来的垂直上升和长期以来的侵蚀——剥蚀作用,形成了现代地貌之轮廓。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存在及火山的喷发,对现代地貌与成土母质也带来了明显影响。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大兴安岭迄今仍有上升趋势,侵蚀作用仍在进行,但由于植被生长繁茂,对侵蚀作用有一定的抑制。大兴安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块山。基  相似文献   

19.
记得几年前,山东省里某系统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其中有一抢答题“山东哪个城市没有树?”有人抢答曰“东营”,主持人干脆地回答到“对了,加十分”。就这简单的一问一答,的确让当时的东营人有些愤愤不平。说东营没有树是一种夸张,  相似文献   

20.
在湘西南边陲新宁县境内的崀山和窑市镇一带,是距今几千万年前形成的我国面积最大、典型单斜式的“丹霞地貌”。既有喀斯特地貌,又有红层喀斯特和丹霞喀斯特地貌。海拔高300~800米之间,方圆百余平方公里。高达数百米之奇峰怪石拔地而起,聚集着雄、险、奇、秀、幽等众多景点。其内涵之丰富、造型之奇特以及秀丽的山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故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给予“崀山山水赛桂林”之誉。中山大学地理系刘尚仁教授的科学考察报告《崀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