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多头高接改换良种后,当年即可发技,3年普遍结果,5年丰产,7年后产量成倍增长。一、嫁接前的准备砧木可以是10年生以上的幼树或3(y-5年生产量低、品质劣、个头小的实生大树。接@选择40-50年生,产显高、种子品质优良的母树,的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充实粗壮且已形成短种技的枝条。母树萌芽前20天采集3-sa年生枝条,剪成10cm左右的小段,每段带有2-3个短种技,林后将这些接穗蜡封后贮氨在l-3℃潮湿的冷空中,随用随取。二、嫁接技术要点长江以北地区4月5日一12日为高接的历佳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则为3月12目一20日。从物候着,以萌芽…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流域水系发达,长江三口(松滋、太平、藕池)自北向南汇入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连同5341条大小支流(长度5千米以上)分别从东、南、西流经洞庭湖汇入长江.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与长江唇齿相依,年来水量占长江年总水量的四分之一,具有调蓄长江和湖南"四水"的重要功能.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625平方千米,区域...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长江干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已进入总体设计工作,于11月底前完成设计,12月开始施工作业,建设期5年。 此项工程是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减少进入长江的泥沙量,从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等11个省,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围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相似文献   

5.
长江水患日趋严重 ,1 998年的长江洪水是 1 95 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洪水过后 ,我们对长江中游 (湖北段 )地区湿地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地区调查了 66科 1 68种植被。其中 ,木本树种共 5 1科 1 31种。重点调查了木本树种对水淹抗性强度的研究 ,这为指导长江中游 (湖北段 )湿地环境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从改善长江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大目标入手,于80年代初期起组织金沙江中游从塔城至龙蟠5个乡(镇)的农民群众开展营造防护林和垒石筑堤的治“本”工程建设。经过10年的努力,这项工程成效显著。如今已在总长40多公里的地段建起了18条宽3至50米的防护林带,种树71万多株,封山  相似文献   

7.
5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武汉市人民政府签署5年合作协议,决定正式启动以“重建江湖联系,恢复生命网络”为宗旨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计划在5年内恢复至少一个湖泊与长江的联系,推动长江生命网络恢复的同时,促进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WWF与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02年9月签署《关于湖北省湿地保护的五年合作框架》后,WWF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合作伙伴开展了前期调查、研究及农村参与式培训等工作,进一步确定以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作为恢复江湖联系的首个示范湖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的涨渡湖是武汉市目前尚存…  相似文献   

8.
鹅掌楸引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亦称马褂木(江西庐山),为木兰科落叶大乔木。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我省产镇坪、镇巴及南郑等县。鹅掌楸为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现存资源稀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花、叶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我们对鹅掌楸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现简报如下。 1983年11月5日,从镇巴县苗圃引入鹅掌楸1年生苗50株,于当月15日栽植于我国试验田中。株距1米,行距50厘米,并施适量底肥,灌足水,用塑料薄膜覆盖。1984年春温度回  相似文献   

9.
国家为何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说到底,就是我国的天然林已经不多了。长期以来,森工企业对天然林的过量采伐,使长江、黄河源头的森林及植被遭到极大破坏。中国林科院马雪华教授在一份调查资料中这样写道:“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22%下降到现在的10%,水土流失已经由50年代的36万km2增加到现在的56万km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6%,水土流失的结果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提高。长江干流每10年就抬高1m,使长江的荆江河床平均抬高了3.05m,一遇汛期便成悬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对此也深有感触:“长江流域的洪灾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长期…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河流的大家庭里比较,把莱茵河认定为一条世界级的大河,在许多指标上似乎有点“勉强”,比如莱茵河全长1360公里,只有长江的1/5;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长江的1/8;但有赖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和它流经的地理区位,使它成为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年运输量达到3亿余吨,在有些年份还超过了长江!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自然地理概况华北中原平原地理分布为北纬28°20'—42°10',东经111°40'—112°00',包括辽河下游平原、辽西走廓、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属暖温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大,年均气温分布为7.8—17.9℃,从北到南递增,年降水量分布为480—1670mm,从北到南递增。华北中原平原地貌由三部份组成,即山麓平原(海拔50—100m),低平原(海拔5—50m)和滨海平原(海拔小于5m)。主要土类有褐土、潮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总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10年取得的5大成就与启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6大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切实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流域治理”方式、“近自然林业”模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际木业》2009,(6):61-61
2009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业内著名地板企业——大自然地板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在长江三峡大坝启动“我为长江种棵树”大型公益活动。这是大自然地板继山西壶口、广东顺德、北京八达岭、山东济南、甘肃刘家峡五个公益植树造林项目之后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面展现50年来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国家林业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跨越时空看新疆——新疆生态行”科考宣传活动,于2005年8月25日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庆黎、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符强、自治区副主  相似文献   

15.
柳瘿蚊(Rhabdophaga sp.)是柳树主要蛀干害虫,受害柳树在树干和枝条上形成瘿瘤,一般瘿瘤要比正常枝干粗1—5倍,最大的瘿瘤长度可达1米。瘿瘤积聚和消耗大量养分,使树势衰弱,影响生长,造成枯枝、枯梢。瘿瘤木材扭曲,降低了木材工艺价值。柳瘿蚊在我省苏北平原地区和长江沿岸普遍发生,为害严重。铜山县、邳县和江宁县的长江、花园公社等地,被害率在50一80%以上。铜山县耿集公社17万多株柳树严重受害,被害率达98—100%,6年生柳树平均每株有瘿瘤2.9个,最多的有10个,12年生柳树平均每株有瘿瘤9.9个,最多的有20个。1977年我们在铜山县耿集公社,对此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引种国外松已有50年之久了,现已成为我国长江以南诸省的重要用材林树种。它具有抗性强、生长快等特性,深受欢迎。目前引种面积大约有50多万公顷,生长比当地的马尾松快,长势良好。但种子主要靠进口,必须在近期解决种源问题,以降低成本。并且要做到适地适树,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上泛则下滥,上止则下安”,从国土保安全局着眼,要使长江中下游“安居乐业,物阜民安”,就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把整治国土同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上游除弊,下游兴利”的局面,使长江千秋万代不变成“黄河”。乌江是长江南岸第一大支流,乌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泥石流不断,不仅危及8.79万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内的黔、川、鄂、滇四省50个县(市),也遗患于长江中下游平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上游生态林业工程涵养水源效益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长江中上游各地所测森林涵养水源因子数据 ,研究分析了长江中上游的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效益价值。长江中上游生态林业工程森林每年涵养水源的总量为 36 79× 10 8t,折合成货币为 2 5 39× 10 8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柳瘿蚊(Rhabdophaga sp.)是柳树主要蛀干害虫。受害柳树在树干和枝条上形成瘿瘤,俗称“瘿脖子”。一般瘿瘤要比正常枝干粗1~5倍,瘿瘤积聚和消耗大量养分,使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常造成枯枝和枯梢。瘿瘤木材扭曲,降低了木材工艺价值。 柳瘿蚊在我省苏北平原地区和长江沿岸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铜山县、邳县和江宁县的长江、花园公社等地,被害率在50~80%以上。铜山县耿集公社17万多株柳树严重受害,被害率达98~100%,6年生柳树平均每株有瘿瘤2.9个,最多的有10个,12年生柳树平均每株有瘿瘤9.9个,最多的有20个。 我们组成了“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在铜山县耿集公社。对此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0.
公元4、5世纪前,英国的主要树种以阔叶树为主,有橡树、桦木,苏格兰有一部分松树,森林面积占50%。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工业化程度增高,森林减少了。17—18世纪由于战争,用木材作军船、军舰,18世纪后期用很多木材盖房,作建筑物,到19世纪末林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5%。以后由于需要木材,大量植树,但因劳动价值高,种植的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木材很多,战后私人造了一些林,但林地面积仍只占5%。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用了很多木材,森林面积仍不大。1950年以后,大量植树,主要造林树种有云杉、冷杉,其中占面积最多的是从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引进的北美云杉(Picea sitchensis)。目前森林覆盖率为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