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叶面喷施蔗糖对北美红枫叶色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的叶色呈现与花色素苷的积累密切相关,而糖被认为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前体和信号物质。对北美红枫叶面喷施蔗糖溶液(0.2mol/L),连续施用多次并持续采样,测定不同时期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H值、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或活性,并运用Lab模型将北美红枫叶片颜色数量化,研究各测定指标与叶色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喷施蔗糖处理使北美红枫的光合色素含量和酸碱度(pH值)降低,花色素苷、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叶色参数Lab值与叶片的颜色及色素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可作为彩叶植物叶色数量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叶色在园林景观设计色彩表现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彩叶植物观赏价值的核心部分,也是彩叶植物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对11种彩叶植物色素提取、测定和分析,说明了植物叶片具有色彩的直接原因是叶片色素种类和比例发生变化。紫叶植物中叶绿素与花青素的比值比黄叶植物的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比黄叶植物的小,而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比黄叶植物的大,两者成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3种秋季不同叶色榉树的叶片为材料,测定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比较不同秋叶颜色榉树的叶片之间差异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榉树秋叶呈红色主要与叶片含较多花青素有关,秋叶呈黄色、桔黄色主要与叶片含较多类胡萝卜素有关。3种叶色榉树的叶片色素含量与可溶性糖相关性较小,分析与叶片中的蛋白质和矿质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日益广泛,但彩叶树种类不丰富。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创制新彩叶树种是解决彩叶树种缺乏的重要方法。该文综述了以叶色为目标的植物分子育种的技术途径,包括植物叶片呈色机理、叶绿素合成、花青素苷合成、类胡萝卜素合成等途径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花青素苷的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和转录调控等叶色育种关键问题,并对将来叶色分子育种的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彩叶树种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6个彩叶竹种在不同分区的叶色与光合色素,以及与细胞显微超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明确6个彩叶竹种的叶色变异机制提供细胞学依据,为揭示竹种叶色变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七彩红竹、菲白竹、靓竹、黄条金刚竹、锦竹、花叶唐竹6个彩叶竹种叶片为材料,将叶片按叶色分为白区和绿区,对叶片不同分区的叶色、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显微结构和成熟叶片不同分区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6个竹种不同叶色分区中光合色素含量、显微结构、超微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绿区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白区,其中绿区叶绿素a含量最高,白区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2)黄条金刚竹在叶片成熟后出现白区,七彩红竹、菲白竹、靓竹、锦竹、花叶唐竹在叶片发育中期出现白区,且七彩红竹与黄条金刚竹成熟叶片白区细胞内溶物缺失严重,其余4个竹种白区细胞内容物部分缺失。3)绿区指状臂细胞与梅花状细胞内部结构完整,叶绿体发育正常;白区内部细胞器较少,叶绿体结构异常,不同竹种质体形态不同。【结论】6个彩叶竹种叶片白(黄)色条纹的出现与细胞的排列方式无关;黄条金刚竹黄色条纹的出现,与叶片成熟后一部分叶肉细胞内部光合色素降解和叶绿体结构破坏有关,七彩红竹、菲白竹、靓竹、锦竹和花叶唐竹叶片不同叶色的呈现与一部分细胞内叶绿体发育异常和光合色素含量较低有关;白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占比影响叶片黄色深浅度。  相似文献   

6.
黄栌叶片变色期生理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0年秋季以4个不同叶色类型的黄栌("黄"、"橙红"、"紫红"、"红")为材料,调查其在秋季变色期叶片内的花青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叶色类型黄栌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0月24日达最高峰,其中"紫红"的含量最高,达306.55个色素单位,而"黄"的含量最低,仅42.25个色素单位.不同叶色类型黄栌叶片间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在叶色变化过程中降低."紫红"的pH值低于"黄"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一株树上绿色叶片的pH值明显高于红色叶片.通过1998,1999和2001年3年叶色改善试验,发现喷施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以500 mg·L-1乙烯利效果最佳,花青紊相对含量达到最高,且叶绿素含量缓慢下降,由此可见,施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有利于延长红叶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7.
11 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生理物质对遮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光率45%、75%和全光照3种光生境的植物栽培试验,测定了11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的变化,分析了遮荫对不同木本植物生理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能增加多数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花青素含量,特别是色叶植物,从而影响色叶植物的叶色效果,遮荫可减少色叶植物可溶性糖的含量,而增加非色叶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但对不同类型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幅度不一;遮荫能减少大多数植物的淀粉含量,但使部分色叶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而不同遮荫程度对植物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光生境变化对植物叶片蛋白质影响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影响幅度也不一。  相似文献   

8.
对彩叶植物鸡爪槭、血皮槭、大花卫矛、黄栌、‘丽红’元宝枫秋季叶变色期间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行了测量,得出5种彩叶植物在秋季叶变色期间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为下降趋势,而花青素的含量为上升趋势。完全变色后,5种彩叶植物叶片中花青素含量达到最高峰时由高及低依次为大花卫矛、‘丽红’元宝枫、血皮槭、鸡爪槭、黄栌。说明花青素的含量在紫(红)色系彩叶植物叶片呈色中占主导地位。花青素/叶绿素的比值由高及低依次为血皮槭、鸡爪槭、大花卫矛、‘丽红’元宝枫和黄栌。比值越高,叶片颜色越红。  相似文献   

9.
香山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北京香山不同海拔处生长的黄栌为材料,分析叶色(明度L*值、色相a*值和b*值、彩度C*值)与叶片色素组成(花青素苷、黄酮醇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色相a*值与叶绿素含量成负相关,与花青素苷含量成正相关,即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花青素苷含量的增加是黄栌叶片绿色褪去、红色显现的主要原因;黄酮醇苷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影响叶片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稳定,与叶色变化无显著相关性。2007年秋季调查香山从195~564 m范围内不同海拔高度处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和中海拔466,315 m处的变色规律基本一致,以564 m处样地为例,从10月12日起黄栌叶片的边缘或沿叶脉处已开始变红,至10月24日色相a*值达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随后色相a*值逐渐下降;低海拔195 m在10月4日—11月9日间,色相a*值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空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处的黄栌变色较早,叶片变红后,落叶加快,适合前期(10月20日至10月28日)观赏。中海拔466和315m处黄栌与高海拔564 m处变色期一致,但红叶期持续时间久,观赏期长...  相似文献   

10.
彩叶植物的奥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彩叶的生成现在 ,许多彩叶植物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给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颜色。那么 ,彩叶的“彩”是什么 ?植物叶片细胞内的色素包括叶绿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又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几种色素在细胞内所占的份量和位置决定着叶子的颜色——这就好像我们配色时 ,许多颜色看起来是单色 ,其实是两种或者更多种的基本色调和在一起形成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色素 ,它使叶片显现绿色 ,所以 ,当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时 ,就可以肯定 ,此时叶绿素在叶片色素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其他色素占上风时 ,叶片就不是单一的绿色…  相似文献   

11.
选取华南地区近年常用的彩色叶植物--黄心榕作为试验对象,在夏季对其进行梯度光照处理,观察记录其叶色变化,并对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黄心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叶色及色素含量变化规律,为黄心榕的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色家园的彩叶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三类。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而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    相似文献   

13.
彩叶的生成现在,许多彩叶植物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给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颜色。那么,彩叶的“彩”是怎么产生的?植物叶片细胞内的色素包括叶绿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又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几种色素在叶片细胞内所占的分量和位置就决定着叶子颜色,这就像我们调配颜色,许多单色,其实是由两种或者多种基本色调和在一起形成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色素,它呈绿色,所以,当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时,就可以肯定此时叶绿素在叶片色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当其他色素占多数时,叶片的颜色就不是单一的绿色了。胡萝…  相似文献   

14.
四个黄栌变种及品种生长期色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光光度法对红叶黄栌、毛黄栌、紫叶黄栌、'紫霞'4彩叶植物变种及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黄栌变种及品种在生长期间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在生长初期,与其他变种及品种相比,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为红叶黄栌,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为紫叶黄栌.经方差分析,不同变种及品种间色素含量差异显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在城市园林中能够丰富植物景观的色彩,美化环境。该文对菏泽城市园林中的彩色叶植物应用与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从彩叶植物的造景方式、色彩构图、景观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了菏泽城区应用较多的彩色叶植物的种类,通过调查研究对彩叶植物在菏泽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菏泽市彩叶植物的应用与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34个海棠(Malus spp.)品种为试材,从中选取叶片色彩跨度较大的5个品种(冬红M.‘Winter Red’、阿迪荣M.‘Addirondack’、亚当M.‘Adams’、鲁道夫M.‘Rudolph’和完美紫M.‘Perfect Purple’),用光谱法与溶液法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3种叶片色素相对含量及绝对含量进行测定、耦合,通过耦合函数计算其余29个海棠品种叶片色素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色素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87 5(叶绿素)、R~2=0.999 4(类胡萝卜素)、R~2=0.990 5(花青素),方程拟合度较好;在海棠的不同叶位中,各品种上位叶的叶绿素含量比中、下位叶低,上中位叶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比下位叶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黄山栾树金焰彩栾品种叶片呈色的生理机制,对叶片中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色素组成与叶色的表达显著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导致金焰彩栾春季叶片呈现黄绿色;色素含量变化幅度差异可能是引起金焰彩栾秋叶呈现金黄色的主要原因,金焰彩栾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使得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相对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呈色响应开展试验研究,从生理生化角度探寻影响秋季枫香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为枫香叶色改良、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家系的1年生枫香幼苗为试材,测定其在不同环境下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枫香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同时4个家系叶色变化差异显著,其中17号家系叶片主要为深红色,14号家系叶片颜色以黄绿色为主。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特别在平均温度最低、平均昼夜温差大的3号试验点下降幅度最大。4个家系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同时4个家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试验点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平均温度和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系和不同环境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和叶片红色面积比例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不同家系枫香叶片颜色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同一环境下不同枫香家系叶片变化也显著不同,温度变化的差异和枫香叶片色素比例的改变是导致其颜色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观赏海棠不同叶位色素组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7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上位叶(Upper leaf)、中位叶(Middle leaf)、下位叶(Lower leaf)的色素组分进行测定,研究了海棠品种不同叶位间色素组分关系以及动态规律,为海棠优良观叶种质的筛选以及叶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yAnth=0.522 1x^2-0.111 4x+0.013 3(R^2=0.979 3);yCar=0.456 2x+0.072 6(R^2=0.980 9);yChl=1.428 7x-0.672 6(R^2=0.901 6)。采用Origin 9.0软件构建了57个海棠品种的3大色素组分含量及权重的三维分布图。结果表明:1)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2)基于上位叶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及其权重的聚类分析表明:57个海棠品种可分为2大色系4个子色系类群,即绿色系(含深绿色系、褐绿色系)、红色系(含紫红色系、红棕色系),各色系间差异显著。3)绿色系之A_1子色系含有较低的花青素含量,且随着叶位的下降,其含量变化平稳,绿色呈现效果较好。4)A_2子色系在上位叶阶段虽含有一定量的花青素,但不足以使叶片呈现出"全红"状态,因此绿色表达效果不如A_1子色系。5)红色系之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及稳定性皆高于B_2子色系,在上位叶、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B_2子色系的2.1倍和2.6倍,显著提高了呈色效果。6)此外,在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虽较上位叶有所淡化,但仍达到了B_2子色系在上位叶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伴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对身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彩色植物以其多种多样的颜色,丰富的植物类型,良好的景观效果,成为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银川市彩叶植物为基础,通过对紫叶矮樱(学名:Prunus×cistena N.E.Hansen ex Koehne),密枝红叶李(学名:Prunus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a'Russia')与金叶水腊(学名:Ligustrum obtusifolium cv.jinye)叶片中花色苷、叶绿素A、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总结归纳这些彩叶植物的色素和色彩之间的规律,为更好在银川市运用彩叶植物供给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