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7~9月对河南师范大学养殖基地暴发蓝藻水华的养殖池塘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藻类25种(属),隶属于5门。7月水华初期和8月水华中期,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总浮游藻类的99%以上。浮游藻类丰度和生物量波动范围分别为(0.883~12.666)×10~8 cells/L和9.740~70.020 mg/L,生物多样性为0.05~1.15。总磷(TP)和总氮(TN)含量分别为0.32~0.51和4.18~7.09 mg/L,水温为22.1~30.6℃。TP、TN、水温较高是造成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蓝藻水华暴发造成生物多样性整体偏低。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和生物量与TP、TN含量呈正相关,蓝藻门(Cyanophyta)与水温、TP、TN呈正相关。同时,微囊藻暴发最大的威胁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的释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MCs含量不得超过1.0μg/L,否则就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实验结束时,对水样和胞内MCs的测定。研究表明,水样中MCs含量为0.040μg/L,胞内MCs含量为0.686μg/L,该养殖池塘微囊藻毒素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微囊藻引发的鱼病以致死亡的事例频频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人们以追求高效、高产为养殖的主要目的.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致使水华发生已成为全国以至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是淡水水体水华最常见的藻类。  相似文献   

3.
在池塘青虾养殖中,8-9月青虾生长旺季时,微囊藻为主的有害藻类大量滋生泛滥(俗称“水华”),影响虾池水质培育,严重抑制青虾正常生长。根据青虾池塘微囊藻为主的“水华”形成与养殖模式、水质。气候等因素相关之特点和前两年的试验摸索,采用下列综合技术措施可以较有效地控制青虾池塘做囊藻为主的“水华”形成及危害。一、放养虾苗前曝晒池塘、彻底清塘除野,灭绝池塘中有害藻类种源。具体操作步骤为:1.放养前一个月时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让糖尿曝晒1-2周,晒至塘底子硬发白。主要是清除病虫害滋生温床。又放养前历天时(…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水华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后,可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早晨很容易观察到,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耗”,福建称之为“铜绿水”。近年来,受养殖模式改变及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影响,微囊藻的发生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地区池塘微囊藻的发生率高达30%~50%,小型水库和湖泊等大水面也时有发生,这给渔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微囊藻水华的主要危害1.微囊藻大量繁殖能抑制其它有益藻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鲢、鳙鱼的生长。2.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p…  相似文献   

5.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即是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2003年8月26日,凌海市西八千乡60亩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水面不同程度地漂浮着厚积的绿色黏膜,对虾陆续死亡。经笔者镜检鉴定确认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所致。2004-2005年盛夏初秋,又相继在各类中小型鱼塘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2006年经实地防治试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温期养殖水体微囊藻的发生。现将养殖水体防治微囊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池塘青虾养殖生产大面积发展过程中,8~9月青虾生长旺季,微囊藻为主的有害藻类大量滋生泛滥(俗称“水华”或蓝绿藻),影响虾池水质,严重抑制青虾正常生长。而且据台湾研究表明,微囊藻所产生的毒素可导致动物肝脏大量出血致死,不仅会造成养殖损失,还对人体有致癌危险。根据青虾池塘“水华”形成与养殖模式、水质、气候等因素相关之特点和前两年的试验摸索,采用下列综合技术措施可以较有效地控制其形成及危害。一、放养虾苗前曝晒池塘,灭绝池塘中有害藻类种源。具体操作步骤为:放养前一个月时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让塘底…  相似文献   

7.
夏季高温时,养殖水体水华现象频繁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常见水生植物释放的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可以起到抑藻作用,对藻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方法,取养殖池塘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与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及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进行共培养,研究这2种沉水植物对养殖水华水体营养水平、藻类生长、藻类结构及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显著降低水华水体氮、磷等营养水平(P<0.05);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有效抑制水华蓝藻(Cyanobacteria)生长,尤其对颤藻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效果显著(P<0.05),且篦齿眼子菜对水华蓝藻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束时,篦齿眼子菜培养组藻密度下降93.6%,生物量下降98.9%,叶绿素a含量下降60.5%;金鱼藻培养组藻密度下降72.5%,生物量下降86.8%,叶绿素a含量下降54.3%;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的存在可促进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金鱼藻提高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效果更显著。金鱼藻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98.4%,篦齿眼子菜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50.3%。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期养殖的池塘,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在池塘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常出现水华现象。水华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严重时还会发生水质恶化、鱼类中毒、发生鱼病甚至死亡事故。池塘中一旦发现水华现象,一般较难根治,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水华是由某些优势种的浮游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常见的有蓝藻、微囊藻、颤藻、鱼腥藻、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等。由优势种微囊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  相似文献   

9.
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熹  惠筠 《河南水产》2005,(2):25-25,39
随着鱼类养殖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有机物增多,塘泥增厚,水质日趋富营养化,藻类水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藻类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一旦形成水华就比较难以治理,严重时可引起池塘鱼全部死亡。因此,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应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1 水华产生的机理1 .1 形成“水华”的藻类 主要有蓝藻类的铜绿微囊藻 (蓝绿色 )、水华微囊藻 (淡黄绿色 )、鱼腥藻以及丝状绿藻等藻体相互连结聚合成群体颗粒 ,细胞粒径大小为 0 .5~ 0 .45μm ,细胞间含有许多伪空泡 ,个体大小和形状不规则 ,肉眼观为一微小粒状蓝绿色粒质  相似文献   

11.
生物调控防治池塘蓝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蓝藻对水体的危害 1.蓝藻“水华”中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微囊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很大的影响。2。池塘中出现蓝藻“水华”时,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水体的水质开始恶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对水华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作为藻类营养因子的一部分,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而藻类(特别是微囊藻)的大量增长则会造成"水华"现象。本文综述了各种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进而得出结论:微量元素对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趋势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藻类对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在微量元素中,铁元素对水华的发生、发展至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成为水华发生、发展的限制因子;其他元素(如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在水华发生、发展中则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8-9月份是青虾的生长旺季,也是以微囊藻为主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因此养殖池极易产生“水华”。所谓水华:就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的颜色变浓甚至变成藻团和浮膜现象。现根据微囊藻为主的“水华”形成特点,结合生产实践,谈谈“水华”的防治技巧。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旌德县一大型养鳖场一口露天水泥养鳖池,面积1600米2,正方形,池底铺沙20厘米,2003年5月份放养出温室甲鱼,投喂甲鱼全价配合颗粒料,6 ̄9月份水体出现一层翠绿色水华,虽然经过换水、消毒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养殖期间鳖病频发,给养鳖业主造成一定的损失。现笔者就此总结几点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一、水华对甲鱼的危害高温季节,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厚的绿色的水华,阻碍了空气中氧气的溶入,使水质恶化且不稳定;水华中的藻类(如微囊藻)藻体死亡后,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物质,而…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深入推广,大部分养殖水体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华频频暴发,蓝藻作为最常见的水华种类之一,已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蓝藻水华具有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等特点,蓝藻暴发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透明度迅速下降。此  相似文献   

16.
<正>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黏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但当它们以集群形式存在时,如形成水华(由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引起),才可看见。一、蓝藻的主要危害按照危害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  相似文献   

17.
养虾池进入高温季节后,微囊藻为主的有害藻类容易滋生泛滥(俗称“水华”)。影响虾池水质培育,严重抑制虾类正常生长。据有关资料报道,微囊藻大量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连续晴热高温气候;二是水体呈碱性(pH值8.8-10)。由于每池泼施10mg/L生石灰浓度可提高塘水pH值0.2,为此它在放养前或养殖前期大量施用生石灰杀菌消毒,到高温期间则谨慎施用生石灰或仅用百毒净、农康宝1号等含氯消毒剂杀菌防病,以免地水PH值过高形成“水华”。预防:放养虾苗前曝晒池塘,彻底清塘除野,灭绝池塘中有害藻类种源,可以有效预防微囊藻等有…  相似文献   

18.
正3.浮游植物池塘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藻类,若养殖水体有毒藻类占优势种,会形成"水华"。微囊藻、三毛金藻等过量繁殖造成的自然死亡会产生藻毒引起死鱼。一是大量死鱼,一般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白天,其余时间不发生;二是水体常呈碱性,毒藻类优势种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增强,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水体p H升高,甚至大于9,水质变碱性;  相似文献   

19.
池塘微囊藻水华的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囊藻是池塘中常见的鱼类不易消化利用的蓝藻。温暖季节 ,该藻易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使其他有益藻类受到严重抑制 ,如微囊藻水华时间很长 ,将影响鱼类 (特别是滤食性鱼类 )生长 ,水华突然消失 ,又易造成水中缺氧或产生有毒物质 ,危及鱼类生存。治理微囊藻水华的方法 ,多用硫酸铜等药物清杀。近年来 ,生产实践中发现以上方法不够理想 ,往往是清杀后不久 ,微囊藻水华照样大量出现。M .L .Bhowmick等曾用Karmex(敌草隆 )在池塘里进行了清杀微囊藻水华的试验 ,但用药后 ,池水溶氧量由9 5mg/L下降到 1 2mg/L ,二氧化碳由…  相似文献   

20.
<正>河蟹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等污染极易引起"水华"现象的发生:当蓝藻门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浮游植物中占优势,使鱼塘水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