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猪的选种方法主要有个体选择、系谱选择、同胞选择、后裔鉴定和综合指数选择等。以下笔者仅就个体选择与系谱选择作一下阐述。1.个体选择个体选择是根据猪本身的外形和性状的表型值进行的选择。这种选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并且无论正反方向选择,都能取得明显的遗传进展,主要用于个体的外形评定、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测定。由于只是对表型值进行选择,所以个体选择效果的有无和大小与被选择性状的遗传力关系极为密切。只有遗传力高的性状,个体选择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遗传力低的性状如果进行个体表型值选择,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1 树种选择。选择造林树种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造林地选择适宜的树种或品种。山区山顶部土层薄、立地条件差,可以选择松、柏类针叶树种和刺槐等;山中部选择刺槐等;山下部土层深厚,可以选择苹果、梨等水果类树种;坡边、地堰上可营造李子、杏等树种。低洼、盐碱地以选择刺槐、沙棘为宜。风沙区可以选择刺槐、紫穗槐等。平原地区土层深厚、立地条件比较优越,适宜的树种比较多,应充分发挥土地优势,选择效益比较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杨树、桐树、花卉等名、特、优、新品种。城镇绿化可以选择国槐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与相关变异、间接选择和综合选择有关的一个新的遗传参数,即决定系数遗传力,可定义为选择性状与目标性状的遗传协方差除以选择性状的表型标准差和目标性状的遗传标准差之积。本文证明了利用决定系数遗传力可以把间接选择与直接选择统一到一个公式中来,且把综合选择指数与通径分析统一起来,并讨论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1狐的选择方法对种狐的选择又称为选种。选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狐群状况、饲养环境以及对产品的要求而决定。表型选择和基因型选择。在选种过程中,根据基因型选择能收到最好的选择效果,但是基因型无法度量,除个别可以直接由表型显示的以外,一般都是通过表型选择来进行。2个体表型选择根据个体本身的表型成绩进行选择称为个体选择。从大群中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个体,组成种狐群来提高群体的性能,使下一代的毛绒品质、  相似文献   

5.
【背景】基因组选择育种自2001年被MEUWISSEN等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在奶牛、猪等重要家畜的育种中,并显著加快了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速度。2017年,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框架内,猪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项目正式启动。【目的】尽管基因组选择在种猪选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成本的持续下降,但对于我国多数核心育种场依然面临着基因芯片分型个体数量不足、基因组选择实施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结合我国生猪育种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种“终测选择-早期选择”的“两步走”基因组选择策略。“终测选择”指在终测结束后利用一步法基因组BLUP对后备猪进行遗传评估,当群体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早期选择”。【方法】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三个种猪品种真实的50K基因芯片数据作为基础群体对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大群模拟,共模拟4个世代,前3个世代作为基础群体,第4个世代作为测试群体,每个个体模拟两个性状(中等遗传力性状和低遗传力性状),利用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基于HIBLUP软件计算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值,比较一步法基因组BLUP和常规BLUP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根据测试群个体有无终测成绩对其基因组育种值影响大小来评估早期选择效果。【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品种内中等遗传力性状的终测选择效果和早期选择效果均好于低遗传力性状。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选择准确性均优于常规BLUP的选择准确性,并且随着测试群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的增加、群体规模的扩大,预测准确性越来越高。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早期选择效果好于常规BLUP,当群体中芯片数量达到2 000张时就可以开展早期选择,阉割排名后30%的个体,可以保证前1%的优秀个体不会被错误淘汰,并且随着芯片数量的增加、早期选择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结论】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的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容易在生猪育种中推广实施。当芯片数量较少时,可以开展“终测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当芯片数量较多时,可以开展“早期选择”,对排名靠后的猪只个体进行早期阉割,增加优秀个体的测定量,增大选择强度、加快遗传进展。“两步走”策略符合我国生猪产业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际需求,该策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加快种猪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6.
对杉木速生性进行联合选择结果表明:第1轮回选择中,基本群体内的表型选择(初选优树)、遗传测定林中的家系选择(逆选优树)和中选家系中的单株选择3个阶段的遗传变异都十分丰富,3阶段联合选择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32.74%~42.13%.在杉木配合力第1轮回选择中,不同的选择方式其选择效应的大小是不同的,进行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交互轮回的效果较好,第3阶段选择的增益与选择强度有关,也与利用方式有关.优良单株出现在优良家系中的频率较大,在选择中也发现,有些家系的平均表现一般,但家系内有些个体表现优异.文中还探讨了杉木杂种优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选择素是一种非免疫来源的多价糖类结合蛋白,为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超家族的一员,选择素家族有3个结构类似的成员: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它们在炎症发生时可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白细胞与白细胞及白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近年来研究发现,选择素及其配体还在精卵识别、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的相互识别、滋养层细胞侵入、胎盘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主要对E-选择素、L-选择素及它们的配体在哺乳动物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表达调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朱忠牟  代小扬 《农技服务》2010,27(6):776-776
从品种选择、场地选择与建舍、饲料配制与饲喂、防疫驱虫、日常管理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方面介绍了牛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玉米两个综合种三轮相互轮回选择及其进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对分别由20个自交系组成的吉综A、吉综B进行三轮选择,主要根据测交种的产量进行选择。在三个环境条件下,用随机区组、4次重复设计,对各轮群体及群体间杂交组合进行选择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吉综A、吉综B群体及其杂交组合产量海轮分别增加177(2.4%)、126(1.7%)和263公斤/公顷(3.4%);群体组合杂种优势由C_0×C-0的7.4%增加到C_3×C_3的13.6%。其它农艺性状随各轮对产量相互轮回选择,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穗长增加,粒行数减少,株高和穗位增高。百株穗数、抽丝日数、倒伏率、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变化不明显。群体杂交组合收获含水量增加,灌浆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决定系数遗传力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与相关变异、间接选择和综合选择有关的一个新的遗传参数,即决定系数遗传力,可定义为选择性状与目标性状的遗传协方差除以选择性状的表型标准差和目标性状的遗传标准差之积。本文证明了利用决定系数遗传力可以把间接选择与直接选择统一到一个公式中来,且把综合选择指数与通径分析统一起来,并讨论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梨树省力密植模式的品种选择、砧木选择、授粉树配置,以及栽植株行距与行向、苗木选择、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栽培全过程中采取省力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品种与砧木选择品种选择原则:顶端优势明显,直立性强。  相似文献   

12.
以果蝇为试验材料,对果蝇的刚毛数和胸部相对长度进行选择试验,以验证间接选择的有关理论及观察长期选择对群体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性状遗传相关较高,辅助性状比目的性状有更高的遗传力或选择强度时,间接选择比直接选择更有效;对直接选择有效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以农户对户用沼气技术的选择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户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技术的意愿选择和实际选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实际选择受到意愿选择和农户禀赋及决策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现阶段改变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改善农户相关资源约束状况,将是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场地的选择 1.应选择靠近池塘、水库、水流缓慢的溪河边,远离村庄或城镇,防止污染源。场地避风朝阳,与水面保持5度左右的缓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油松高世代种子园建园亲本2种选择策略的对比与评价,为高世代高产稳产油松建园亲本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省隰县上庄油松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基本群体,对42个油松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采用配合选择策略和最优单株直接选择策略筛选油松第二代种子园建园亲本,对比分析两种选择策略下,筛选出的优良单株的各性状平均生长量和平均预期遗传增益。【结果】油松半同胞家系间和家系内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 <0.01),配合选择策略与最优单株直接选择策略分别选出30个优良单株,其中有19个相同、11个不同。最优单株直接选择策略所筛选的11个特有优良单株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出配合选择策略所筛选的11个特有优良单株7.72%、18.56%和31.01%,所筛选的30个优良单株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比配合选择策略筛选的30个优良单株分别增加了15.52%、121.78%和29.38%。与每一优良家系入选1个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策略不同,最优单株直接选择策略筛选出的30个优良单株中,有29个优良单株分属于19个...  相似文献   

16.
(一)原料选择用作干制的黄花菜;要选择花蕾大、黄色或橙黄色的品种。在花蕾充分发育而未开放时采收。采摘黄花的时间以每日午后1—3时为宜。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单穗法、单粒法,单株法3种选择方法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遗传方差及后代株系的平均产量、预期选择潜力,方法间无显著差异.多数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预期选择效果等以单穗选择法的后代群体略高,初步认为,在保持杂种后代分离群体的遗传变异性和选得优良个体的机率等方面,单穗选择法至少不亚于单粒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由于单穗选择法具有易于采收的优点,可能成为水稻常规育种程序中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佳  王会仁  侯丹  夏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15-10716,10723
[目的]探究红松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方法]对小兴安岭5个种源25株红松天然林个体进行了调查.[结果]红松天然林个体的生长变异随年龄增大而减小,40年是个体生长从激烈分化转为相对平稳的转折年龄.根据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选择效率3个指标的分析,初步确定红松天然林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40年.可用40年的树高和胸径平方预估150年的材积.[结论]为红松选择优树、确定遗传改良试验鉴定年龄等育种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所近年来选育出的8个高产、抗病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亚麻籽实单产性状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亚麻籽实单产性状遗传力较低,直接选择效果差,通过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亦不好。根据所有选择指数方程为单产性状进行选择,只有综合主茎分枝数,单株桃数,单桃粒数,单株粒重四性状为单产进行间接选择其效果才最佳,选择效率达153.6%,用选择指数对供试的8个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坝亚7号是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抗病品种,1009是综合性状最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刘辉 《农村百事通》2007,(14):13-13
一、选择国家鼓励发展、有资金扶持的行业;二、选择竞争小、易成功的项目;三、产品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四、技术要求相对简单,资金回笼快;五、良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