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明光市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推动甜叶菊产业迅速崛起。2008年全市甜叶菊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基地,从而赢得了“世界糖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李瑞锋 《科学种养》2009,(11):17-18
甜叶菊,又称甜菊,为宿根性草本植物,济宁市任城区种植甜叶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甜叶菊之乡”。为进一步提高甜叶菊的产量和品质,2004~2006年我们进行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并组装了一整套生产技术规程,2007年推广应用面积达5.3万亩,每亩比未应用的增产45.2千克,亩增效益512.8元。  相似文献   

3.
甜叶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甜叶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六师奇台农场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引进并种植甜叶菊,经过多年的试验与推广,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甜叶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甜叶菊种子,研究了NaCl对甜叶菊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对甜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浓度<0.3%时表现为促进作用,浓度≥0.3%时表现为抑制作用,盐分浓度越高,对甜叶菊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甜叶菊幼苗生长状况随NaCl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说明当NaCl浓度≥0.3%时,对甜叶菊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明显,也说明甜叶菊的耐盐性相对较弱,不适宜在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6):F0004-F0004
一步分离法分离纯化甜叶菊苷工艺 该技术利用超声波提取技术代替传统的甜叶菊苷水浸法,实现了提取时间缩短92%,提取率达到90%的目标;以成熟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对甜叶菊苷的分离提纯工艺进行改造,达成一道工序完成甜叶菊料液的吸附、脱盐、脱色。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甜叶菊二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得到四倍体的过程中,基因组序列的变化情况,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 个甜叶菊二倍体及其5 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ISSR 结果显示:从60 个ISSR 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5 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4 条谱带,其中有19 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占55.88%;6 个甜叶菊株系间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59~0.2778 之间;利用聚类分析,发现CK与5 个四倍体最先分开,这说明聚类分析可以很好的将甜叶菊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区分开,1 和2、4 和5 两两株系最先聚在一起,这表明2 组株系各自间遗传相似度高。甜叶菊不同倍性间遗传差异较大,同一倍性不同株系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饮食正成为一种新潮流。其中,“代糖”食品的发展最是如火如荼。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80后小伙陈军就瞅准了这个商机,带领农民种植7000多亩甜叶菊,获得了良好收益。子承父业返乡当农民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埇桥区永镇乡关湖村的甜叶菊种植基地。一垄还未覆膜的大棚里,密密麻麻的小孔遍布了一整列席地。十几位当地妇女围坐在刚整地打好眼的席地两侧,用母苗扦插的方式来无性繁殖育苗。  相似文献   

8.
甜叶菊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是我国一种重要特种经济作物, 其分子标记相关遗传背景研究甚少。本研究基于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 用链霉亲和素顺磁颗粒捕捉人工合成的标记有生物素的寡核苷酸探针(AG)15, 间接筛选出含有甜叶菊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的DNA酶切片段, 将筛选得到的片段连接到pUC-T载体中, 构建甜叶菊微卫星序列的富集文库。挑取354个克隆进行菌落PCR检验, 从中筛选出15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 134个(84.81%)克隆中含有微卫星序列, 其中完美型85个(63.43%)、非完美型15个(11.19%)、复合型34个(25.38%)。根据微卫星序列共设计出71对微卫星引物, 其中62对能扩增出稳定的条带。利用24个甜叶菊品系对这62对引物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 有1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 等位基因数为2~8个, 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4.5个等位基因, 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3163~0.7595之间, 观测杂合度(Ho)与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分别为0.2174~0.9167与0.3555~0.8076。通过聚类分析, 将甜叶菊分为大小叶两大类。本研究开发出的微卫星标记可为甜叶菊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筛选和开发具有多态性的甜叶菊基因组分子标记。选取4个甜叶菊品种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AD-seq)开发SSR和SNP标记。开发并验证了149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和4组功能性的SNP标记,开发的多态性基因组分子标记中包含了甜叶菊糖苷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新标记StKASPSNP-7。验证了基于KASP技术开发甜叶菊功能SNP标记的可行性,为甜叶菊遗传图谱构建、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开发的SSR和SNP标记可应用于甜叶菊的遗传图谱分析、品种真实性的高效快速鉴定以及高糖苷含量新品种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与甜叶菊重要农艺性状显著相关标记,利用相关标记辅助甜叶菊育种。本研究对93份甜叶菊种质材料11个重要农艺性状描述性统计,并利用58对EST-SSR引物对其扩增,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采用Tassel 5.0的GLM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模型进行EST-SSR标记与甜叶菊11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分析检测到10个标记与6个农艺性状极显著相关,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范围为0.071 6~0.189 3,部分标记与2~3个农艺性状极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本地种植甜叶菊,利用冬闲空茬或早春腾茬,于3月中旬到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进行栽培,一般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收获头茬(头刀)甜菊叶,亩效益可达3 000~4 000元。在头茬甜叶菊收割后,通过收获二茬甜叶菊,或者直接利用甜叶菊茬口套种或复种各类秋冬蔬菜作物,可增加收入。因此,对甜叶菊  相似文献   

12.
甜叶菊是焉耆垦区近年种植的一种新型作物,因其产值高、效益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本文从选地、整地、栽苗、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甜叶菊高效栽培技术,以为焉耆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甜叶菊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影响甜叶菊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健康糖源甜菊糖市场的开放,对生产原料甜叶菊干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引进种植甜叶菊的地区越来越多。在大面积生产中,甜叶菊移栽成活率直接影响到甜菊叶的产量。作者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现将影响甜叶菊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甜叶菊产量和甜菊糖苷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了解甜叶菊的生态适应性,为甘肃甜叶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从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引进7个甜叶菊进行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对参试基因型的生长特性、产量和甜叶菊糖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西北地区可以广泛种植;引进的ZS-4的干叶产量和茎杆产量都最高,达4801.50kg/hm2和5647.33 kg/hm2;ZS-3的莱苞迪苷A和总苷含量都高,分别为7.69%、12.39%,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ZS-3甜叶菊糖苷产量最高,可以作为优势种在河西推广栽培,ZS-4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甜叶菊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处理时间对甜叶菊萌动种子进行诱导,研究表明含有2%DMSO的0.1%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1 d可有效诱导甜叶菊多倍体产生,其诱导率为20%。多倍体表现出叶色深绿,叶片增大,有扭曲皱缩,叶下表皮气孔增大,密度减少,开花延迟,花蕾增大等现象。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研究显示,诱导获得的多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有加倍;流式细胞仪鉴定研究表明,多倍体植株DNA含量为二倍体的两倍。该研究为大量甜叶菊多倍体育种材料的获得提供了方法,为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甜叶菊新品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是一种可提取高甜度、低热卡、安全无毒、新型天然甜味剂的糖料植物。为了扩大、发展甜叶菊的生产,搞好种子繁殖非常重要。甜叶菊种子的繁殖与一般作物种子繁殖相比困难大,技术要求高,种子产量低。为此,必须严格掌握繁种技术,加强管理,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优质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适合甜叶菊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的方法,以甜叶菊无菌苗为材料,研究蔗糖、多效唑、培养温度等3个因素对甜叶菊无菌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保存后材料生根继代培养,进而运用生化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保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MS+1.0 mg/L 6-BA+0.2 mg/L NAA+琼脂5.0 g/L基础保存培养基和1 000 Lx、12 h/d的培养条件下,30 g/L蔗糖、2.0 mg/L多效唑以及培养温度为10℃~15℃时,能有效抑制甜叶菊无菌苗生长、延长其保存时间,保存12个月试管苗存活率为70.4%~78.5%;离体生根后再生苗生长旺盛,形态正常,其过氧化物酶酶谱和SRAP分子标记扩增图谱与对照苗无明显差异,遗传性稳定。本研究结果为延缓甜叶菊种苗生长、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甜叶菊在我国首先由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近年来已向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推广试种。其中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达数千亩,出口干燥甜叶菊近百吨。现在各地植物爱好者都在试种。鉴于目前的生产情况,尚不能提供较大量的种子,仅是少量试种。上海植物园也有甜叶菊幼苗提供。上海江阴路花卉市场在秋季也有个别花农出售盆栽的甜叶菊。南京中山植物园的黄应森同志曾在《中学科技》上写过一篇《怎样栽培甜菊》的文章(刊1982年第二期)。上海植物园的张丕方、倪德祥、包慈祥同志也写过《甜叶菊组织培养繁育幼苗》一文(刊1980年第六期《中学技技》),他们讲得比较详细,读者可以参考。为了方便起见,我这里把这些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我自己试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综合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9.
甜叶菊叶片中的糖甙提取加工的菊糖,不仅甜度可达蔗糖的200~300倍,而且人们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市场前景看好。二十一团经过连续2年的种植表明,种植该作物农民经济效益可观。本文从甜叶菊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甜叶菊种植情况进行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甜叶菊确实甜。从1.000克甜叶菊干叶中可提取60—70克菊糖甙结晶,它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所以,甜叶菊是世界上最甜的植物之一。目前,甜叶菊已逐渐进入家庭盆栽的行列,受到人们欢迎。甜叶菊原产巴拉圭,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887年为一个叫伯托尼的人发现,正式命名为甜叶菊。它的生育期,要求平均温度在20℃以上。一般经培育一年可高达一米左右。在温带地区一年可采收两次叶片,在亚热带可以采收四次。甜叶菊确实甜。从1.000克甜叶菊干叶中可提取60—70克菊糖甙结晶,它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所以,甜叶菊是世界上最甜的植物之一。目前,甜叶菊已逐渐进入家庭盆栽的行列,受到人们欢迎。甜叶菊原产巴拉圭,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887年为一个叫伯托尼的人发现,正式命名为甜叶菊。它的生育期,要求平均温度在20℃以上。一般经培育一年可高达一米左右。在温带地区一年可采收两次叶片,在亚热带可以采收四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