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扑虱灵是一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抑制若虫几丁质的合成,使若虫在脱皮时死亡.据报导,该药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显著,能较长时间控制稻飞虱,将其虫口密度压低在防治指标以下.为了弄清该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者今年早稻进行了扑虱灵防治稻飞虱试验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及方法试验设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丹阳农药厂生产)亩用量20克、25克、30克,20%叶蝉散乳油(湖南农药厂生产)亩用量100毫升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0.03亩,重复3次,随机排列.6月24日  相似文献   

2.
我站承担了全国植保总站制定的稻飞虱监测与治理项目,在做好迁飞监测和预报的基础上.协调好品种抗性,化学防治和生物抑害的关系。现就稻飞虱综合治理技术和作法总结如下:1大面积推广扑虱灵防治稻飞虱稻飞虱大发生年份,药剂防治是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从1992年~1994年推广扑虱灵防治面积达23000hm’。据1992年试验调查,用25%扑虱灵可湿性份剂每667m’30克,施药后15d,百丛虫口从施前2073头降到20头,防效达98.04%.可控制为害,绝大面积防治结果,年挽回粮食6244t,增加产值646.6万元。减少有机磷农药施用量99.7t,节省农药费用…  相似文献   

3.
路勤 《植物保护》1992,18(3):47-47
1991年我县使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20公斤,防治柑桔矢尖蚧第二代幼蚧,示范面积3000亩,10月上旬普查示范区虫果率均在5%以下。 一.施药时间:矢尖蚧雌成虫卵胚发育不一致,产卵达80%需20余天。参照历史资料,在叶上幼蚧初见日后16-20天施第一次药、27-31天施第二次药;基数较少的果园在初见日后25天左右施一次药;个别严重果园当代幼蚧盛发期内百叶虫量1000头以上时在初见日后40天左右施第三次。在上述时期内施用扑虱灵,对一至二龄幼蚧防效达95-98%,对雄幼蚧防效好于雌幼蚧。对三龄幼蚧防效稍差,但仍有85%左右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上的用药安全性,本研究以20%烯啶虫胺水剂和25%吡蚜酮悬浮剂作为对照药剂,调查了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对水稻安全,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高于2种对照药剂,且防治效果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施药后15 d,稻飞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90.3...  相似文献   

5.
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试验并逐步推广应用扑虱灵防治水稻飞虱,已经取得了极为明显的防治效果,它不仅表现灭虫效果高,残效期长,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目前防治稻飞虱较为理想的药剂。至1992年为止,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0省、市的统计,应用扑虱灵的面积达9304万亩。预计今后几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勿容置疑,扑虱灵还存在着杀虫谱单一,前期作用效果慢等问题,加之在稻飞虱发生期常拌有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这就要求以扑虱灵为主混配其他农药,以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据我们  相似文献   

6.
成都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以来,通过田间调查和挖卵饲养观察,明确了成都平原稻蝗优势种为中华稻蝗(占98%以上)。每年发生1代,若虫三龄高峰期在6月15日左右。水稻孕穗期前,平均每丛水稻有四龄前蝗蝻0.89头即应施药防治。亩用50%杀螟松100克,或25%多杀菊酯25克兑水喷雾,防效达97. 8%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新农药速扑威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1993年,受省植保站委托,我们在万载县水稻原种场二晚田进行了速扑威防治稻飞虱的药铲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做试药剂及用量(1)25%速扑威乳油71mL/亩(浙江省杭州东风农药厂生产)(2)扑虱灵30g/亩(江苏省东台县农用药剂厂)2.试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0.1亩,随机区组排列,在水稻孕穗期(9月17日)用常量喷雾器按每亩喷施40kg药液的比例施药,空白对照喷清水。施药前、后1、3、7天分别调查各小区稻飞虱消长情况,计算防治效果。二、结果…  相似文献   

8.
稻切蛆Tipula sp.于50年代在松花江地区暴发,经防治近些年来此虫极少见。1989年在绥化地区发生面积达50多万亩,一般每亩1734—19517头,多的达73124。稻株被害(即切断)率21.0—67.1%,重的达100%,分析其再度猖獗的原因:近几年对稻田的害虫发生动态很少有人关注,且忽视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施药均是针对地上部分害虫,这样土中  相似文献   

9.
40%叶胺磷乳油是贵阳黔农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新型复配农药,1990年6—8月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供试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为40%叶胺磷乳油(贵阳黔农化工厂提供),每亩用量1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以不喷为空白对照。试验在白泥镇和小河乡进行,示范在白泥镇环城村进行,面积100亩。 2.防治对象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药时间为:稻飞虱一至三龄若虫高峰期7月6日施药,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6月  相似文献   

10.
我县98年度推广使用大功臣,用于防治稻飞虱面积达10多万亩,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在稻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全县所有施药田块“火漩团”面积为零。据我站在试验田观察结果表明,用大功臣防治稻飞虱是最理想的药品,试验田内药前百丛虫量均为1100头,药后5天调...  相似文献   

11.
25%“兴棉宝”具有高效、药效期长、有触杀、胃毒作用。对人、畜低毒。药效期5—15天,最长可达20天。 “兴棉宝”对鳞翅目类害虫有专治作用、用量少、见效快、对农作物主要害虫防治效果好,亩用量在25—30克防效均在96—100%,杀卵率达95—100%。  相似文献   

12.
《湖北植保》2005,(3):7-7
名称病虫防治适期防治方法水稻稻纵卷叶螟2代7月上旬3代8月上旬田间每100丛水稻出现稻纵小苞(2~3cm)80~100个时,使用2.5%绿色三氟30~40ml对水40kg喷雾防治。稻飞虱2代7月上旬3代7月下旬8月初每丛水稻拍虫量达15头以上每667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20g、25%扑虱灵35g等药对水50~60kg喷施水稻中下部,保水3~5d二化螟2代7月中下旬3代8月下旬早栽中稻百蔸枯鞘40~50根,中晚稻200蔸有集中受害一株以上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ml对水50~60kg喷雾1次即可。或用杀虫双+Bt防治。三化螟2代7月上中旬3代8月中下旬三化螟每667m2卵量达100块以…  相似文献   

13.
30%虱纹灵是由扑虱灵和井冈霉素经科学复配而成的混剂,为检验该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1995年9月我们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试验药剂为30%虱纹灵可湿性粉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生产)、对照药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淮阴电化厂生产)。30%虱纹灵可湿性粉剂设3个处理,分别为每667m240g、35g、25g。25%扑虱灵处理为每667m225,另设一个清水处理,每一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m2。供试水稻品种为威代64,在9月6日揭飞虱1龄若由高峰期施药一次,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雾,每667m2喷…  相似文献   

14.
吡虫啉对稻田蜘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广灿  孙广仲 《昆虫天敌》1996,18(3):139-140,108
吡虫啉(Imidacloprid)又名咪蚜胺,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对稻田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砒虫附对稻田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以及在稻飞虱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于1995年同时进行了吡虫耐防治稻飞虱及其对蜘蛛种群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10%毗虫批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吴县农药厂产品),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都农药厂产品),40%毒死蝉乳油(江苏省南通农药厂产品)。2试验设计和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汕优63。试验设10%毗虫批每667m’、10s、159、209;25%扑…  相似文献   

15.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ee)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区主要为害石榴、桃、李、杏等果树。1988—1989年高粱田间偶见为害株。1990年在武都县河谷区2000亩高粱田普遍暴发,据在锦屏、城郊两乡的调查,紧穗高粱受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每株达2—12头,最高的达32头;散穗型高粱受害率也达10%以上。该虫以幼虫蛀食或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河北省唐山、泰皇岛、廊坊等冀东水稻产区稻飞虱暴发成灾,主要是褐飞虱约占70—80%,白背飞虱占20—30%。200多万亩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害严重的达100万亩。昌黎县9月调查,一般每丛100~200头,高的达200头以上。滦南县9月10日调查,一般每丛2000~3000头,严重的每丛5000头,单叶有虫67头。稻飞虱的严重发生,虫口数量之大,危害之重实属历史罕见。由于防治不及时,使冀东稻区造  相似文献   

17.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91年笔者在广西百色茶场作扑虱灵防治茶叶小绿叶蝉的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供试药剂有: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淮阴电化厂产)每亩50克;40%乐果乳油(上海农药厂产)每亩150克;25%天王星乳油(美国FMC公司)每亩25克。 本试验采用大田对比与大田示范相结合。大田对比面积33.12亩,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和纹枯病化控的策略及复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田间小区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混合发生的化控策略及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7月上中旬)用高效、长效、安全药剂扑虱灵和粉锈灵混合防治的“治前控后”化防策略保产效果最佳。试验证明,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稻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组建了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X_(1-2))、纹枯病病株率(X_3)的复合为害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经田间小区、大田应用检验,不仅防效高,保产效果好,而且减少施药次数,保护了天敌,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据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王英姿、吴桂本等同志试验结果报道,根据梨木虱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主要生活习性和螨克的药效特点,在1989—1990年应用20%螨克乳油防治梨木虱,进行多点田间药效试验及大面积防治,全年最佳施药期为1代若虫盛发期(5月5日前后)和2代若虫盛发期(6月16日前后)。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生产上推荐使用以1000倍为好,防效分别为82%(1989年)及98%(1990年),持效期在24天以上,基本上可控制全年为害,药效优于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3000倍和50%对硫磷乳油10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