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立枯病是目前黑龙江省九三垦区甜菜苗期主要病害。常年田间罹病率为20%~40%,个别年份发病重的地块罹病率达60%~80%。发病时期主要在幼苗出土前到4~6真叶期。每年因立枯病为害,毁种面积达5%左右,个别地区、地块减产20%~50%,甚者绝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推广精量点播、精密穴播新技术,减少用种量1/2—2/3,因立枯病危害,亩收获株不足3000株。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甜菜立枯病,是目前垦区发展甜菜生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及推广新技  相似文献   

2.
甜菜心腐病为甜菜生理性病害,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甜菜冬种区均有发生,根据1978年在广西蒙山县调查,一般发病率为10—20%,发病严重地块可达60%左右,使块根减产10—25%,含糖降低0.4度(锤度)。甜菜心腐病在甜菜苗期即开始出现,当植株生长到4—5对真叶时,心叶生长缓慢,变红褐色,叶片比健株短小,最后心叶和生长点变成黑褐色,周围叶片保持正常的绿色  相似文献   

3.
甜菜褐斑病是我市甜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高温多雨的年份,褐斑病发生较重。感染此病的甜菜,一般情况下,块根减产10%~20%,含糖率降低1~2度,严重时块根减产30%~40%,含糖率降低2~3度,每年6月末~7月初开始发病,7月~8月份为盛期,9月中旬停止蔓延。1 发病症状褐斑病感染甜菜叶片、叶柄、花枝和种球。叶片感病最初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病斑小而数量多,斑点边缘为红褐色或为黑褐色,中央为灰白色,直径为1~4mm。气候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灰色霉层(为分生孢子丛)。病斑组织中央较溥,易破碎。发病较重时,…  相似文献   

4.
甜菜心腐病是属于非侵染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株生理缺硼所致。其发病因素主要有:一是由于土壤pH值偏高,使土壤硼释放受抑;二是由于天气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低,使土壤中碳酸盐浓度增高,也会使硼元素释放受阻;三是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对硼元素有吸附作用。等等诸多因素,引起了甜菜心腐病的发生。据调查,甜菜心腐病在黑  相似文献   

5.
甜菜根腐病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根腐病在黑龙江省甜菜产区发生比较普遍,尤其在老甜菜区发生更为严重,危害程度也更大,一般可造成甜菜减产10%~40%,个别地块甚至绝产。1 症状类型及发病规律甜菜根腐病是甜菜块根在生长期间,受多种真菌和细菌分别或混合侵染造成的,使块根组织腐烂、变褐。因侵染的病原菌不同,产生的症状亦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4种类型:1)镰刀菌根腐病。病菌由伤口侵入,病部初期产生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的病斑,以后逐渐向块根内部扩展,破坏块根的薄壁组织、筛管和导管,损害了甜菜的输导组织,使病部变褐,后期块根呈干腐状,内部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6.
甜菜心叶黑枯病为甘肃省河西走廊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随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病情日趋严重。初步调查河西走廊均有分布,而以张掖地区黑河流域发病尤为严重,一般发病率为5%~20%,个别严重地块高达65%,对甜菜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影响。1989~1990年对该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甜菜象虫为东北、内蒙古.新疆及山东等甜菜产区苗期主要害虫,危害甜菜严重,据1979~1980年在黑龙江省调查,危害甜菜象虫有8种之多,其中以甜菜长柄象、蒙古土象和甜菜象为优势种,每年发生面积有46万亩,毁、补种面积为14万亩以上,使甜菜减产11~25%,为了控制该虫的危害,我们于1980~1982年在黑龙江省安达、肇东及阿城等县用甲基硫环磷、呋喃丹等十余种制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和生产示范,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甜菜是我区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上,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近两年由于迎茬和连作问题,使甜菜褐斑病在我区的各甜菜产区普遍发生,据调查,一般可使块根减产10%~20%,含糖降低1~2度。影响了甜菜产量和效益,成为...  相似文献   

9.
腐酸添加剂为省农垦总局科学院提供协作研制的产品,其组成主要是以风化煤为原料(腐植酸含量为40%~45%)与其它元素(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混合加工制成的颗粒腐酸添加剂(成品腐酸含量为40%以上)。1989~1990年新华农场在甜菜上施用腐酸添加剂3820亩,亩平均增产15.9%,平均提高甜菜含糖率2.4%,亩纯增益31.48元。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镇赉县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38ppm,平均含量在0.50ppm,其中55% 的样本含硼量低于临界值(0.50ppm)。甜菜是喜硼作物,如果严重缺硼会引起生理病害(心腐病)。潜在性缺硼不发病时,施硼肥亦会增产,为了指导大面积生产,我们进行了甜菜根外追硼肥试验、结果表明,增产增糖效果显著。试验在镇赉县五棵树镇进行,试验田面积为2000m~2。甜菜品种是进口丹麦单粒种。试验田在早春顶浆三犁川打垄整  相似文献   

11.
甜菜心腐病直接影响甜菜的产量和含糖率。应用硼砂防治心腐病,已在597农场成为一项提高甜菜块根产量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并且已被广大的甜菜种植户自觉地运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炭腐病又名根茎腐病。该病在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及南斯拉夫等国每年都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在我国河南、湖北及江苏等省也有发生和分布。1990年9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财落堡大辛二村首次发现了大豆炭腐病,大辛二村的一块400亩大豆田普遍发生炭腐病,发病株率高达75%。在郝家桥村的一块豆田发病株率为55%,且在不少病  相似文献   

13.
采种甜菜是我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收甜菜种籽24万公斤,产值达50万元。自1982年开始种甜菜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6—1987年度采种甜菜种植面积已达4200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16.3%,预计收甜菜种籽可达50万公斤以上。由于采种甜菜播种期较早(夏播),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距初霜期尚有90—105天,故田间杂草多,对甜菜早期营养生长影响较大,母根重量达不到越冬标准直径3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4.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适于滴灌的甜菜种植密度及节水灌溉技术,2011年进行了淹灌与滴灌以及滴灌条件不同密度处理对甜菜产量、含糖率及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比淹灌甜菜根腐病发病率低2.3%~2.7%,节水46.9%~64.0%,甜菜整个生育期可节水5567.5m3/hm2,根产量、含糖率都有所提高;滴灌甜菜较适宜密度为8.25~9.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银川糖厂针对1993年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的问题,制定了“巩固老区、开发新区”的原料生产方针,致力于在内蒙腰坝一带进行新基地开发.腰坝镇地处内蒙古巴彦浩特南部,耕地面积达6万余亩,且大部分属于机井灌溉,由于从未大面积种植过甜菜,土壤养分充分,甜菜病虫害少,在前两年试种中,含糖率达18%~20%,每亩甜菜收入可达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是由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在棉花、花生及蔬菜等作物上已广泛应用。近几年对原料甜菜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及应用较为深入,但对采种甜菜研究尚少。为探索甜菜露地越冬采种早熟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笔者于1983~1985年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已开始在江苏省农垦系统各采种农场推广。1985年黄海农场甜菜采种覆膜面积已达2,430亩,占采种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叶枯死病,又叫贫钾病,(当地群众叫黄叶病),是我县棉花中后期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争结秋桃威胁很大。为了探索棉花黄叶枯死病的发生原因,找出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从六十年代起不断进行了一些调查试验,现整理如下:一、发病面积此病自一九六五年以后,在我县每年都程度不同地发生。据原山头公社一九六五年种植六千亩棉花的调查,发病面积达30—40%,山头大队的四百七十亩棉花,发病棉田达二百二十一亩,占总面积的44.8%,其发病株率达60—90%。病情指数四十至六十七点八三的四十二亩,占总棉田面积的8.94%,发病株率在10—40%;病情指数十左右的一百六十九亩,占总棉田面积35.3%,最严重的第五生产队发病面积达55.7%。  相似文献   

19.
甜菜白带螟,即甜菜叶螟(H.recurvalis Fabr.),属鳞翅目(Lapidop(?)ra),螟蛾科(Pyralididae),白带螟属(Hymenia),是我国中部地区甜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山东省从鲁西南、鲁西北到胶东半岛均有该虫分布。据调查,该省自1971年发展甜菜生产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而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面积的扩大,虫害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也逐年加大。目前全省己有二十一万亩甜菜发生了虫害。1979年高密县25,000亩甜菜全部发生了白带螟,其中5,000亩危害严重的地块只残留叶脉。由于白带螟的危害,使块根精度降低1一3度,产量损失可达10—20%,达不到糖厂加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种植甜菜老区,甜菜的褐斑病与根腐病发生严重.如前郭县八郎乡1989和1990两年,有些农户由于甜菜发生这两大病害而绝收.甜菜褐斑病一般可减产10%~40%,含糖降低1%~2%;极腐病可减产25%~45%.目前,对甜菜褐斑病和根腐病已有多种防治药物,但有些防治效果不佳.如果用甲基托布津、甲霜灵防治甜菜褐斑病;用土菌消、敌克松灌根防治根腐病,防治效果较理想,可达70%~80%.药剂的施用主要应掌握3点:1.适期:田间发现有10%的植株感染褐斑病时,就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