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的制种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别通过手插秧播期试验、机插播期试验、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化控试验、割叶试验、赤霉酸不同剂量处理试验和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对影响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亲本机插种植的播期应比手插种植方式适当提早3~4d为宜。采用在秧苗喷多效唑有明显的控制株高的作用,多效唑用量应该根据不同亲本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施用600~900g/hm2为宜;割叶措施对提高结实率有一定的作用;杂交粳稻亲本赤霉素用量为75~90g/hm2为宜;母本与父本的行比以6∶2的配置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普洱市双季早稻种植以耐寒性较差的杂交籼稻为主,早稻种植期间常因"倒春寒"而影响产量。2014年普洱市种子管理站在孟连县采用杂交粳稻滇禾优34、滇杂46进行"早籼改早粳"试验示范种植10 hm2,滇禾优34增产10.5%,滇杂46增产45.8%。"早籼改早粳"有利于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对双季稻推广种植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恢复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48.25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15%;成熟期比对照早2~3 d.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25.1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12%,成熟期比对照早3~5 d;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饼粉)20.33 μmol/g,含油率43.34%.宁杂11号适宜于长江上游、江苏省及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4.
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生态区的农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杂交籼稻(II优83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在江西3个生态区(新建、抚州和吉安)开展对比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更具产量优势,晚粳比中粳表现更好。新建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19日,各点均为30 d秧龄)均为杂交晚粳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特别是5月30日播期的杂交晚粳平均产量达到10.95 t/hm2,显著高于对照籼稻。抚州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29日)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常规晚粳、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之间无显著差异。吉安点5月30日和6月9日播期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杂交中粳最低;6月19日和6月29日播期分别是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产量最高,但均与对照籼稻无显著差异。新建和抚州点均为5月30日播期产量最高,而吉安点6月9日播种最佳。新建点两个播期均是来自浙江的粳稻品种产量最高,但与来自湖北的品种和对照籼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抚州和吉安点不同来源地的粳稻品种产量随播期的不同表现不一。因此,江西发展粳稻生产的适宜地区应该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及以北地区,品种应该以杂交晚粳为主,品种的引进以从纬度相近的浙江省为宜。  相似文献   

5.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 ,粳稻种植面积达5 0多万hm2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 ,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 1 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 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 ,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 (红帽缨不育系 )以来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 ,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 ,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 ,屡创高产佳绩 ,1 994年“榆杂 2 9”最高单季产量达 1 662 8 2 5kg/hm2 ,2 0 0 0年“滇杂32”达 1 5 4 41 1 5kg/hm2 .金秋时节 ,云岭大地再传捷报 ,2 0 0 4年 9月 2 5日 ,又一个滇型杂交粳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晚播小麦氮素同化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重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材料,在晚播期(10-24—10-26)设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了2年大田试验。传统播期(10-10—10-12)为对照。结果表明,晚播小麦旗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单茎氮素积累量、营养器官转移氮素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以及植株的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提高,而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降低。对照播期的低、中密度处理的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较高,而晚播处理则以中、高密度处理较高。不同播期的中密度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和籽粒产量高于其他2个密度处理。因此,晚播条件下兰考矮早八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播种密度为225~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94-2595,2597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滇杂32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0~2001年连续两年参加全省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76t/hm2,位居参试组合第3位.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密度和追肥对黑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适于合肥地区种植的黑豆品种安选一号,进行了播期、种植密度和追施氮肥量的正交试验,并在成熟期测定了黑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黑豆籽粒蛋白质、油分含量.结果表明:早播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适当稀植、加大追肥量能提高黑豆产量及其脂类含量.当6月10日播种、播种密度90000株/hm2、追肥量为150kg/hm2时,黑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