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初步探索了广西北海市宿蔗区甘蔗螟蛾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北海市宿根蔗生长期期间,甘蔗螟虫以条螟、黄螟为主,条螟是甘蔗生长期主要发生的甘蔗螟虫,条螟和黄螟存在明显的成虫盛发期。田间管理措施的不同可能会影响螟虫成虫盛发期,北海市宿蔗区螟蛾的防治关键期为2~7月。  相似文献   

2.
甘蔗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等,条螟初孵幼虫群集于心叶取食,形成花叶,渐大后侵入蔗茎为害;大螟为害幼茎造成枯心苗;黄螟、二点螟侵入蔗茎为害会造成螟害节,影响生长,降低糖分,受伤部分易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为害。本文总结了云南甘蔗螟虫的发生与危害状况,分别从螟虫种类、植期多样化、气候、环境变化等5方面分析螟害发生原因。并结合目前蔗区螟虫危害严重、暴发面广的特点,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蔗螟虫是我国为害甘蔗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主要种类有条螟、黄螟、二点螟、大螟及白螟,因为蔗螟种类多,世代重叠,在防治上是有一定困难的。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一九五三年在广东省开始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了一系列的室內研究、田間防虫效能的测定、生产試驗及大面积表証示范,肯定了赤眼蜂防治蔗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与赤眼蜂对甘蔗条螟的协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昆虫性信息素与寄生天敌对甘蔗螟虫的协同控制作用,利用螟虫性信息素监测甘蔗条螟的发生动态,利用螟虫性信息素干扰法、赤眼蜂、性信息素与赤眼蜂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蔗条螟进行防控,比较了螟害株、枯梢株和螟害节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干扰和赤眼蜂相结合对甘蔗条螟的综合防控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干扰或单独使用赤眼蜂寄生的防控效果,螟害株、枯梢株、螟害节与常规防控比较相对防效分别为31.70%、48.55%和40.93%。各处理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和螟卵寄生也显著高于常规防控区。  相似文献   

5.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湛江地区甘蔗螟虫为害情况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的原因为 :(1 )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2 )植期的多样性 ;(3)种植行距过密 ;(4 )气候条件适于螟虫害大发生。提出应在甘蔗螟虫预测预报基础上 ,综合采用防治措施 ,如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条螟的性诱剂迷向防治  相似文献   

6.
利用性诱剂监测甘蔗条螟发生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性诱剂对广东雷州地区甘蔗条螟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预报试验,研究条螟的发生趋势.多年测报结果表明,蔗田中甘蔗条螟的发生情况与温度和降雨量等有相关性,7~9月是诱蛾量高峰集中期,并指出该时期螟虫危害对产量、糖分影响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
甘蔗螟虫的发生及其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对福建省甘蔗螟虫发生期预报,蔗螟天敌种类及田间消长规律调查,药剂防治试验等研究结果,提出蔗螟药剂防治的重点是苗期二点螟,同时介绍几种杀虫剂防治蔗螟的效果和田间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宜州市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宜州市洛东乡、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定有代表性的蔗地作为测报点,共设3个,每个测报点设3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进行条螟、二点螟和黄螟的性诱测报,调查螟蛾诱捕量。[结果]宜州市蔗区条螟占总诱蛾量的71.6%,二点螟占24.5%,黄螟占3.9%,2010~2012年螟虫始见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上旬,盛蛾期出现在4和6月,2次盛蛾期中二点螟较条螟分别早7和20 d,2012年诱蛾量较2010、2011年明显突出。[结论]宜州市蔗区主要受条螟为害,二点螟次之,黄螟零星发现,条螟、二点螟交叉为害,性诱剂对发生于前期的第1、2代螟蛾测报效果明显,防治应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重点喷药,2012年宜州蔗区条螟、二点螟暴发性突出,螟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10.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11.
云南蔗区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动态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云南蔗区甘蔗螟虫的种类、种群结构及动态,明确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螟虫的分布区域、发生危害,揭示了影响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动态和猖獗的原因,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健全甘蔗检疫制度,切实加强甘蔗引种检疫,深入系统研究甘蔗螟虫新种群,建立甘蔗螟虫预警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切实加强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等对策措施,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减少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甘蔗螟虫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如果不能有效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甘蔗植保领域中甘蔗螟虫的有效防治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江州区甘蔗螟虫的发生现状,分析江州区螟虫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而针对性的提出甘蔗螟虫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江州区甘蔗螟虫的防治水平,提高江州区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甘蔗螟虫是现阶段甘蔗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为了探究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沟施法测定3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颗粒剂对螟虫都有很好的活性,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条螟的LC50值分别为0.3239、0.2003、0.1056 μg/m L,对照药剂克百威的LC50值为0.1477 μg/m L,噻虫胺对甘蔗条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克百威。2年2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5 d,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呋喃丹,噻虫胺的防治效果好于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嗪略好于吡虫啉,防治效果与施用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单季稻穗期主要危害水稻螟虫有三代螟、二代螟、大螟.自80年代恢复二熟制以来,螟虫的生存环境和食料条件得到了改善,发生量逐年回升.1995年起,急剧上升为单季稻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我们根据本地区3种螟虫的发生特点,制定科学的穗期螟虫防治对策,把白穗危害株率控制在0.40%以下.  相似文献   

15.
稻褐边螟系54年在长沙晚稻田内发现的一种新螟虫。本种螟虫除在长沙发生外,55年检查醴陵、洞口、常宁等县螟卵寄生率的材料中亦发现有不少稻褐边螟卵块。本年8月在望城、湘阴等县调查亦发现本种;特别是在连作晚稻秧田,它为害秧苗所造成的枯心率与虫口的密度,远远超过三化螟。又根据一系列的观察,其形态和生活习性与三化螟近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开展红螞蚁防治甘蔗螟虫的研究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已知红螞蚁食性很杂,适应性广。它能取食六十多种食物,其中作物害虫占三十多种;不仅取食甘蔗二点螟、大螟、黄螟、条螟等,也取食甘薯茎螟、玉米螟、菜螟、豆莢螟等害虫。它的生活力较强,在水田、洲  相似文献   

17.
甘蔗螟虫是常见的甘蔗害虫之一,其幼虫的危害会造成甘蔗大量减产.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农药防控甘蔗螟虫,造成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螟虫抗药性增加,严重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综述了甘蔗螟虫生态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了甘蔗螟虫物理调控、性诱、生物制剂和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该模式替代农药防控甘蔗螟虫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了全方位、全时空的甘蔗螟虫生态防控模式,以期为甘蔗螟虫防控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结合耿马县甘蔗栽培现状,从甘蔗品种选择、种苗处理、整地开沟、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就甘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为指导蔗区农户进行甘蔗生产,提高甘蔗种植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在崇阳县利用诱虫灯监测了中稻生长季节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蛀秆螟虫的发生主要以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达87.03%,三化螟和大螟发生较轻;各类螟虫灯下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三类螟虫在中稻上发生均有3个高峰期;分析了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虫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对857份甘蔗种质资源材料抗螟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包括泰糖1号、崖城57-423在内的64份材料在苗期表现较高的抗螟虫性,包括泰糖1号、崖城75-423、NC0376在内的93份材料在中后期对螟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甘蔗种质资源材料的抗螟虫性也非一成不变,有些材料的抗螟虫性可不受栽培植期或发育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