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梅是当地新崛起的富民产业,但杨梅果蝇等病虫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品质和造成种植效益下滑。本研究针对杨梅产业果蝇危害的突出问题,通过食诱剂最佳配方的筛选及不同诱控方式的对比试验,针对危害本地杨梅果蝇的优势种的习性与特点,采取农业、物理或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将果蝇危害杨梅控制在最低水平,为杨梅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宁波地区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规律,摸清果园内的天敌寄生蜂资源,为杨梅果蝇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在宁波的东钱湖、余姚和慈溪三地分别采用糖醋液和扫网法调查杨梅果蝇的消长动态和寄生蜂种类,并对比了糖醋液和苹果醋液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苹果醋诱集液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显著低于糖醋液,不建议使用。宁波地区一共有六种果蝇,分别是拟果蝇、黑腹果蝇、斑翅果蝇、叔白颜果蝇、黑果蝇和伊米果蝇。成虫的高发期出现在6月的中上旬。杨梅果园的寄生蜂种类共有6大类,其中茧蜂科为优势种群。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天敌寄生蜂防治杨梅果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果实蝇引诱剂采用将海绵诱芯和20 mL引诱剂直接放入果蝇诱捕瓶的使用方法,持效期为9 d;采用将海绵诱芯和20 mL引诱剂放在塑料诱芯瓶中再放入果蝇诱捕瓶的使用方法,在杨梅果实大量成熟前诱虫量与前者无差异,持效期达到21 d,而在田间杨梅果实大量成熟时,诱虫量显著小于前者。因此,使用该引诱剂诱杀果蝇就在杨梅果实成熟前期使用后一种方法诱杀果蝇,在杨梅采摘前使用前一种方法诱杀果蝇,以保证对果蝇的整体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4.
果蝇对云南杨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杨梅主产区的果蝇种类鉴定、栖息场所及危害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危害云南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为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ilidaes)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果蝇广泛分布于杨梅园及其周边多种生态环境,具有发酵物、潮湿阴凉的生态环境,是果蝇栖息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虫源;成虫的日活动高峰期为清晨和黄昏;果蝇对杨梅发生危害时期较早,杨梅生长中后期,果实肉质生硬,味酸稍甜时即被果蝇取食危害,随着杨梅的不断成熟,危害加剧,且果蝇对不同杨梅品种的危害程度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贵阳地区杨梅园黑腹果蝇的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阳地区黑腹果蝇的发生规律,为其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11年5—8月,采用诱杀剂诱集和采摘杨梅果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地区不同时期杨梅果园黑腹果蝇成虫和幼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的发生数量和杨梅果实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杨梅成熟前期,黑腹果蝇成虫量处于低谷;当杨梅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成虫数量随之上升;随着成熟杨梅果实的陆续采收,大量的果蝇幼虫被带出园外,果园里果蝇成虫发生量随之趋于平缓;在采收后期,绝大多数杨梅均已成熟,果蝇的发生量随之上升,形成一个盛发高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杨梅红眼果蝇的为害制约着石屏县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杨梅园内,果蝇为害率在20%~60%,个别地块达100%。结合近3年对杨梅红眼果蝇发生为害规律的观察及防治实践,阐述杨梅果蝇田间消长动态、发生为害规律及适用的防治技术,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5年至2008年对昆明市危害杨梅的果蝇发生动态、分布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果蝇在昆明市杨梅上的发生与杨梅的成熟密切相关,杨梅成熟后果蝇成虫开始迁入果园,当荸荠品种完全成熟而东魁品种成熟率达85%以后,成虫、幼虫均进入发生盛期;果蝇对荸荠品种和东魁品种间危害差异较大;在杨梅树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分布不同,不同果园生态环境对果蝇的发生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受害后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通过改善栽培设施、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既能达到防治果蝇,又能保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 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 月中下旬和7 月中旬出现2 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 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杨梅是浙江省仅次于柑橘的重要水果,东魁杨梅又是浙江杨梅的主栽品种,占全省杨梅栽培面积50%以上。东魁杨梅因成熟期较晚,深受杨梅果蝇严重为害,加上采收期又逢梅雨季节,东魁杨梅产量损失严重。通过观察杨梅果蝇的发生规律,在成虫大量迁入果园之前采用单株(或数株)全树覆盖防虫网技术,构建物理隔离屏障,能有效减少杨梅果蝇带来的危害;再在杨梅采前10 d(入梅初期)用相应大小的塑料避雨膜或白色防雨布覆盖罗幔杨梅顶部(简称罗幔避雨栽培),可有效减轻连续阴雨对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杨梅在露地栽培、罗幔栽培、罗幔避雨栽培等不同状态下,果蝇对杨梅果实为害率、果实腐烂率、坐果率、果实纵横径、优质果率、果实成熟时间、采收期长短、果实内在品质以及新技术投资回报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罗幔栽培、罗幔避雨栽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杨梅产量、品质和优质果率,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操作简便、见效明显,深受广大梅农喜爱,黄岩区罗幔杨梅从2011年开始示范600株已经发展到2017年的60 000株。随着杨梅罗幔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浙江省乃至我国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梅果蝇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果蝇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乳柱上,孵化后的幼虫蛀食危害。受害果实凸凹不平,果汁外溢和落果,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影响鲜销、贮藏、加工及商品价格。1、果蝇发生规律 杨梅果蝇在气温21-25℃、湿度75%-85%条件下,一个世代历期4-7天。在田间世代重叠,不易划分代数,各虫态同  相似文献   

12.
杨梅果蝇引诱剂的初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原理,在风洞中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以黑腹果蝇为试虫,筛选杨梅果蝇引诱剂.结果表明,香蕉诱剂和糖醋诱剂对黑腹果蝇成虫都具有明显的诱杀效果,其中香蕉诱剂配方(香蕉肉∶琼脂水∶蜂蜜∶醋的比例为100∶100∶30∶10)和糖醋诱剂配方(红糖∶琼脂水∶白酒∶醋的比例为35∶100∶30∶50)的诱杀效果比其他配方更好,平均诱杀效果分别可达77.79%和94.78%.这2种配方间存在显著差异,糖醋诱剂的诱杀效果显著高于香蕉诱剂.  相似文献   

13.
在栽培杨梅的生产过程中,杨梅果实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尤其是果蝇等害虫,造成杨梅果汁外溢及增加落果,严重影响了杨梅的鲜果销售及加工销售。为做好杨梅果蝇的防控工作,本文重点阐述了目前的综合防治技术,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旨在为杨梅果蝇防控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梅红眼果蝇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眼果蝇属双翅目眼蝇总科果蝇科,是危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具有繁殖力强、周期短等特点.杨梅是石屏县特产水果之一,其成熟期在4月下旬至6月初,已逐渐成为该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一、果蝇的危害:果蝇俗称针蜂虫、蛀果虫,外型象小苍蝇,因其寄主不同也称为橘小蝇、瓜实蝇、地中海实蝇等。果蝇能叮咬新鲜水果和蔬菜,或在上面产卵,造成掉果或烂果,严重影响水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果蝇的危害大,繁殖快,寄主范围广,如桃子、李、芒果、杨梅、番石榴、葡萄、柑桔、柚子、枇杷、苦瓜、木瓜等作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浙江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杨梅主产区采用系统普查与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杨梅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及绿色防控技术.[结果]浙江省杨梅常见害虫有69种,隶属5目29科,常见病害有2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5种,细菌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5种和根结线虫病1种;以杨梅介壳虫、果蝇、卷叶蛾、尺蠖、粉虱、蚜虫和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凋萎病、梢枯病等12种病虫为杨梅主要病虫害.在杨梅采收前25和45 d挂防虫网,对杨梅果蝇的防控效果达98.71%和99.19%;在杨梅采收前20、30和45 d喷施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7%、95.63%和93.72%;在杨梅采收前15 d喷施20%松脂酸钠可溶粉剂200倍液,对杨梅介壳虫的防治效果达97.42%;试验筛选出对杨梅果蝇和介壳虫防治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生物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和松脂酸钠.[结论]在杨梅生产上应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种植优良品种、冬季清园为主的农业防治,防虫网覆盖技术为主的物理防治,登记药剂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杨梅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杨梅果蝇是为害杨梅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受果蝇为害的杨梅商品果率显著降低,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部分生产者违规使用农药防治杨梅果蝇,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如何让生产者重视并掌握杨梅果蝇的安全防控措施,已成为当前杨  相似文献   

18.
在杨梅生长过程中,其果实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果蝇便是其中一种,会直接导致杨梅落果增加或者果汁外溢,对杨梅的生产质量影响极大。基于此,通过开展试验探讨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出防治杨梅果蝇的重要技术以及处理杨梅落果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提高杨梅产量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铃木氏果蝇是危害樱桃等多种水果果实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国内许多樱桃园暴发成灾。为明确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而探究有效预防并控制其发生危害的措施,于2015年8月至12月,在系统监测樱桃园铃木氏果蝇种群动态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不同诱捕器、不同诱剂及诱捕器上端放置不同颜色塑料球对铃木氏果蝇及樱桃园常见4种果蝇混合种群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陕西杨凌樱桃园中,铃木氏果蝇的数量约占樱桃园果蝇混合种群发生量的1/3,并在10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综合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糖醋液的诱捕效果明显,而香蕉香精作为诱剂对铃木氏果蝇及其樱桃园果蝇混合种群几乎无诱捕作用;在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上端加置橙色塑料球,对铃木氏果蝇及其混合种群的诱捕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岳文秀  蒋平  熊礼玲  杜微 《农技服务》2010,27(8):1018-1019
通过配制5种不同配方的食物诱杀剂,筛选最佳配方,在杨梅生产季节,挂于杨梅树中,诱杀杨梅果蝇成虫,从而降低成虫数量,减少产卵量及幼虫数量,提高了杨梅品质和安全系数。5个配方均对杨梅果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中以5%红糖+5%醋+5%酒+90%晶体敌百虫500倍水溶液诱杀成虫量最高,平均每日诱虫量22.4头,虫果率由诱杀前的67.5%下降到诱杀后的26.7%,下降了40.8个百分点;单果幼虫数由诱杀前的3.68头/颗下降到诱杀后的2.42头/颗,下降了1.26头/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