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对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提出农业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通过分析庄稼主现代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较低,融资渠道少资金短缺,园区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发挥合作社协调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品牌影响力、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促进园区一二三产业更好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介绍了河东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作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机制以及实施现状,在总结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本文针对日本六次产业存在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资本和劳动力脱离农业等问题,结合了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一些有利于促进乡镇建设的方针性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三产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国家"十四五"规划表明,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农业和新兴产业结构,注重"三农"的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走上新型现代农业之路。本文从南阳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入手,分析南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工作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从而有效地促进南阳市农村一二三产业更好、更快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宜春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特色农产品丰富,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特色农业的新动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宜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顺利开展,新型农业主体蓬勃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也存在园区示范带动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和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引导,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韶山市银田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为研究对象,剖析了示范园建设环境,分析了示范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凸显"全域化发展,全景式打造"的发展理念、构建"一心两轴六区多点"总体空间格局、大力发展多类型的产业新业态、完善升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思路,以期为同类型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国家粮棉油果菜生产基地的运城市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深入了解问题,推动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典型案例,研究提出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必然选择。相关部门要求做好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本文分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我市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政     
《新农业》2016,(4)
正国务院: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产城融合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活力增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澄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澄江市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对澄江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现代农业(含畜牧业)、林业示范市县和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万亿工程",通过建设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互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加销一体,实现种养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达到现代农业产业万亿目标。这是记者从2016年5月19日在广安召开的全省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淄博市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仍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现为"三不足"、发展环境较差,涉农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农民一二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的比重为79:8:13,二三产业对农民经营性净收入的贡献率首次突破20%,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襄阳市农村经济新业态、农民增收新途径。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融合发展新业态。在努力构建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有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微观形态,创建"农户种养、就地加工、休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农高区是聚集农业创新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业价值链,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改革创新示范区,是推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交流活动在北京市举行。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有关省(市)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的同志、龙头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如何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更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活动研讨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拓展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长期趋  相似文献   

16.
《乡村科技》2019,(9):3-3
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调:“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内容,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农村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研究在对相关概念内涵、推进路径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高校发展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提升需要智慧支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产业融合政策机制创新探索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产业融合中新产业新业态需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研究提出农业高校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强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突出农业高校科研与产业变化融合;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地。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之际,民乐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持续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特色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要的根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在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低和农旅融合程度低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建议,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进一步发挥郑州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对接、深度融合,是一个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