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湿润指数等。这些因素被称为主导气候因子。基于此,玉米种植区可分为气候最适宜区域、适宜区域、次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因此,文章针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应性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种植区的分布主要受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湿润指数等因素影响,根据以上主导气候因子,玉米种植区可分为气候最适宜区域、适宜区域、次适宜区域以及不适宜区域。基于此,针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研究玉米与气候间的作用关系,得出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受到年平均温度、年降水、无霜期、湿润指数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着玉米的品质。通过预测调整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对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分布气候适宜性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使我国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小勇 《河南农业》2011,(18):50-51,53
本文利用舞钢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耕地地力评价的技术成果,从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的耕层养分、立地条件和障碍因素三个方面,依据耕地的土壤特性和相关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参考指标开展玉米适宜性评价,划分出玉米高度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勉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四个区域,分析了各区域分布情况及土壤特性,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托里县春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托里县周边1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10℃积温、霜日数、≥35℃日数和站点经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气候要素的栅格化数学模型。根据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指标对托里县种植春玉米进行气候适宜性划分。结果表明:托里县春玉米种植气候区划共划分为5个亚区。晚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位于海拔900 m以下的平原地区;中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900~1 150 m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带;中熟春玉米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上部,海拔高度在1 150~1 250 m的狭窄范围内,但成熟期有一定的低温危害风险;早熟春玉米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 250~1 450 m的低山、丘陵地带,但成熟期有遭受低温危害的风险,部分年份玉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玉米不适宜种植区在海拔1 500 m以上的山区,该区无法满足玉米对热量条件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获取文冠果的种群分布点,基于影响文冠果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探讨影响文冠果生长的主导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条件,利用ArcGIS10.1平台对当前气候环境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预测,为文冠果的资源保护和未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影响文冠果种植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温度年较差、高程和最干季降水量;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面积、适宜种植区面积、低适宜种植区面积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1.17%、2.85%、3.78%和92.20%,高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和甘肃;3)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的面积均呈扩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的面积也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疆沙湾县及周边15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回归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7月平均气温、≥15℃积温、4—5月最低气温≤0℃天数、6—8月最高气温≥35℃天数等指标因子构建模糊隶属度函数,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将气候资源分布图与灾害风险等级图进行重分类,分为1、2、3、4共4个等级,进行模糊叠加,将沙湾县辣椒种植区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沙湾县辣椒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沙湾县铁路和乌奎高速公路两侧;适宜区在乌奎高速公路以南少部分区域和中部偏北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和南部狭长区域;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地区、南部低山和中高山区域,该区不适宜大面积发展辣椒生产,应选取耐寒品种,以提高种植效率。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技》2021,(1):114-116
玉米是各国经济市场中重要的基础产品,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因地域、气候等因素差异较大,能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质玉米品种较少,且因土资源匮乏,玉米育种工作易受外来资源影响。本文简述了玉米3大种植区气候特点及玉米育种特征,为各地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因地理位置差异各不相同,自古就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在玉米种植区分布上,根据气候条件的影响划分出了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这些对于发展玉米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就目前来看,全球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事实证明,气候的变化已经导致玉米种植区界线明显向北,向东移动,我国西北地区的玉米生长期有延长迹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沂水县烤烟种植区气候条件和烟叶种植区具体情况,对烤烟种植的气候适宜度进行分析,对某些不利气候因素和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防灾减损保产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获得更为高产的玉米种植,适宜的种植区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就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57个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气候资料为依据,结合软枣猕猴桃的实地观测资料,利用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指标确定辽宁省软枣猕猴桃气候适宜性的分区标准。充分利用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将软枣猕猴桃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4个气候区。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南部地区,适宜种植区在辽宁省中部地区,较适宜种植区在辽宁省中东部地区,不适宜种植区在辽宁省北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角度来看,玉米的种植范围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可以看出其种植范围之广,并且产量较高,是我国当前第一大作物。许多研究表明,农作物对气候的变化影响非常敏感,而我国的玉米种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农业气候资源,玉米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基于最大熵模型,本文对影响玉米种植分布的主导其后因子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划分,为制定玉米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平兰  罗佳  杨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33-134,203
应用会东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60 ~2013年历史气象资料和全县4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5 ~2013年积累的气象资料,通过对会东县烤烟生产中的有利气候因素(光照、热量、积温、降雨、空气相对湿度、气候生态条件等)和不利气候因素,结合生产优质烤烟的条件充分论证和认真研究,经广泛调研,得出了种植优质烤烟最佳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为会东县生产优质烤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采用层次分析和GIS技术对两当县烤烟种植适宜性分布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当县适宜种植烤烟的土地面积为10 843.1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66%;主要分布在金洞乡、鱼池乡、站儿巷镇、显龙乡、兴化乡等地;不适宜种植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较大、海拔高、气候冷凉等。并提出两当县烤烟产业的发展建议是:改良土壤,提高烟叶的可用性;烟叶种植区域和品种要服从于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与RS的贵州省芒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台站1995—2014年的气候统计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气候、海拔、坡度等因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软件,确定芒果的种植区域,将不适宜芒果种植的地块屏蔽,完成贵州省芒果种植气候区划专题图制作。结果发现,贵州省芒果可种植区域划分为优势种植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一般种植区(次适宜区)。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流域低热河谷地带。优势种植区面积为46 037.4 hm~2,占芒果可种植区域面积的98.86%,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低热河谷地带海拔203~850 m的区域;一般种植区面积为531.07 hm~2,占芒果可种植区域面积的1.14%,分布在赤水河流域海拔210~400 m处。本区划可为贵州省芒果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条件,并进行了玉米适生气候区划及玉米产量的气候预测,为高寒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气候学为指导,采用1988-2008年临夏地区玉米产量资料和1971-2009年农业气象资料,结合生产调查和1988-2008年物候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甘肃临夏玉米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对该区的玉米适生种植区进行区划,并建立临夏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临夏各地玉米种植区海拔高度不同,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大,根据玉米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临夏州气候特点,确定临夏玉米种植最适宜区为海拔1 800m以下地区,适宜种植中熟、晚熟品种;适宜区为海拔1 800~1 900m,适宜种植中熟、中晚熟品种;次适宜区为海拔1 900~2 000m地区,适宜种植早中熟、中熟品种;可种植区为海拔2 000~2 300m,属高寒阴湿气候,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不可种植区为海拔2 400m以上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严重不足,难以达到玉米气候生态条件,不宜种植。建立的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的产量气候预测方程,预测准确率均达80%以上。【结论】根据预测模型和气象因子可以科学制定种植结构并调整规划,以指导临夏地区玉米的科学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龙眼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气候变迁,目前泸州地区是四川盆地龙眼最大规模的种植区域,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局限于气候因素,龙眼仍不适宜在全区域种植。本文从气候角度出发,研究在泸州区域内,哪些地区适宜种植,哪些地方不适宜种植,旨在科学指导泸州龙眼的扩种。研究表明,泸州市长江、沱江、赤水河(合江县境内)河谷地带为龙眼最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不同水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潜力之间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域制约春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方法】以黑龙江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当地气候资料、作物生育期、栽培管理措施和土壤资料,使用区域尺度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分析研究区域春玉米1981-2010年不同水平产量潜力,明确春玉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域内春玉米产量潜力与玉米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分布趋势一致,西部高于东部,产量潜力年际变化趋势有增有减;春玉米雨养产量分布特征与生长季降水量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中部高于东西部的趋势,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雨养产量低且稳产性愈差;最近30年研究区域82%的站点雨养产量呈下降趋势,雨养产量的不稳定性远高于产量潜力的不稳定性,气候土壤生产力区域特征为西部齐齐哈尔和绥化地区最低。近30年因降水变化造成的产量差呈增加趋势,表明生长季干旱发生风险加大。【结论】降水是制约黑龙江省西部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灌溉提高产量;中部伊春地区、通河地区和牡丹江地区,水分不是限制春玉米产量的因素,提高产量的途径是改良土壤条件及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在雨养条件下,东部的三江平原通过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可提高产量16%-22%。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庄浪县气象站近30 年气候资料,确定影响庄浪县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降水和日照,以此将该县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同时,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提出种植建议,为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