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们经过三年的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发现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有许多弊端。为此,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改进技术——玉米膜侧栽培。一、玉米膜侧栽培技术玉米膜侧栽培是在播前精细整好土地的基础上,尽早铺膜,在适宜播期内把玉米种在距地膜边缘3—5厘米的土壤内,采用挖窝点种或沟播耧播,播后及时镇压。地膜选用幅宽为40—80厘米的。如选用幅宽小于40厘米的,效果不理想。铺膜要注意地膜与土壤紧贴铺平,  相似文献   

2.
玉米秋季覆膜最佳地膜覆盖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出能最大限度保墒、提墒、增温又不致严重影响降水入渗的秋季覆膜地膜适宜覆盖度,达到节本增效、提高秋覆膜技术经济效益的目的,2005-2006年我们在玉米上进行了不同幅宽和不同覆盖度秋覆膜栽培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玉米品种选择登海1号,供试地膜有幅宽75 cm、幅宽80 cm、幅宽90 cm和幅宽100 cm 4种类型地膜,均为青铜峡市塑料厂生产的长寿耐侯膜,膜厚0.014mm。1.2田间试验设计根据供试作物种植方式和覆盖膜幅宽,试验设50%、60%、70%、80%、90%和100%共6级覆盖度处理,即A.覆膜垄面宽50 cm,垄沟宽50 cm;B.覆膜垄面宽60 cm…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地区玉米地膜栽培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卓嘎  昌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6-18468
[目的]研究地膜颜色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西藏地区玉米最佳栽培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用黑、白2种颜色地膜栽培正红6号、正红211及川单15号3个玉米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颜色地膜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黑膜栽培玉米在产量性状上优于白膜栽培的玉米。黑膜栽培的玉米在整体上株高、穗长、穗直径等优于白膜栽培玉米。穗位性状协调,积累和制造营养的叶片多,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的产物多,产量高。但是黑膜栽培的玉米生育期比白膜栽培的长。在西藏林芝地区及相似气候地区应选育或引进株高适宜、大穗、大粒型及穗位适中的品种,避免结穗数多、籽粒小且第1穗高度较高的玉米品种。[结论]在西藏地区,利用黑膜栽培饲料玉米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坡耕地白浆土上开展白地膜种植玉米、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的比较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的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结果表明,白地膜种植玉米较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分别增产118.5、2 712.0 kg/hm~2,分别增值151.68、1 554.12元/hm~2,白地膜种植玉米、黑地膜种植玉米均较祼地种植玉米生育期提前6 d,白地膜种植玉米较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收获穗分别多360、885穗/hm~2。表明白地膜种植玉米对提高保苗率、促进各生育期提前作用显著,在桦甸坡耕地应用白地膜种植玉米是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清水县进行的玉米渗水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渗水膜覆盖栽培较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幅宽140 cm渗水膜较幅度70 cm普通地膜栽培增产11.2%.  相似文献   

6.
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春玉米高产稳产,以桂单162为试材,4种行距配置方式为主处理,4种种植密度为副处理,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密度互作的玉米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等行距60 cm、等行距75 cm、宽窄行80 cm×40 cm配置3 000 株/667m2密度栽培时玉米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在宽窄行90 cm×40 cm栽培时配置3 500 株/667m2密度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获得最高产量的玉米种植模式为宽窄行80 cm×40 cm + 3 000株/667m2。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实现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抗旱新技术,能够提高地膜增温保墒功能,抑制杂草,利于蓄水纳墒,提高移栽存活率,进一步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其核心将全膜覆盖的70~80厘米幅宽地膜改为40~50厘米,覆盖于玉米行间,或者盖膜后把玉米播栽于地膜两侧。该技术能节约盖膜成本40%以上,并最大限度减少植株间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  相似文献   

9.
在陇西县进行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 cm×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25 cm。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了地膜玉米栽培中不同幅宽的地膜覆盖栽培对玉米产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60cm膜宽膜侧移栽处理的产量最高(483.61kg/6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56%(CK1)和4.34%(CK2)。在宽膜窄膜为主导因素、辅以膜侧移栽和膜内直播组合中,一定规格的窄膜膜侧移栽,产量相当于或者超过一定规格的宽膜膜内直播。膜内直播土温效应优于膜侧移栽,宽膜优于窄膜。通过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旱地裸燕麦膜侧沟播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旱地裸燕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年降水量300~500 mm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易)旱区。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仅适用于本规程。
  2.1膜侧沟播
  采用厚0.008~0.010 mm、幅宽80 cm的抗老化耐候地膜垄上覆膜,垄沟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坡耕地上开展玉米地膜种植与祼地种植的比较试验,并对各处理的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地膜种植较祼地种植玉米增产、增值分别为2 371.5 kg/hm~2、1 212.15元/hm~2,地膜种植较祼地种植玉米的各生育期提前5~7 d,地膜种植较祼地种植玉米的收获株数、收获穗数分别高出7 350株/hm~2、6 000穗/hm~2,表明地膜种植玉米对提高保苗率,促进各生育期提前作用显著,为玉米在坡耕白浆土种植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白浆土上开展玉米降解地膜种植与祼地种植的效果比较试验,并对其生育期、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种植玉米,可明显提高保苗率、提高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使玉米出苗期、吐丝期及成熟期提前5~6 d。降解地膜种植玉米较裸地种植增值1 899.96元/hm2,同时节省清除地膜所需费用。因此,桦甸市地白浆土应用降解地膜种植玉米,是高产稳产达到高效生产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两增三改一提早"。"两增"一增加密度,有效解决了以往种植模式中密度低的问题,二增加地膜覆盖率,改善了玉米生长的水肥气热等条件,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三改"一改品种,引进紧凑型品种,加大密度、合理密植,二改地膜,采用了幅宽170厘米的地膜,地膜覆盖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80%,增加了一倍,三改播种机具,由原来的一膜两行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覆膜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集雨保墒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耕层含水量、产量都优于不覆膜种植,产量高低依次为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通用全膜垄沟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单垄侧播,较露地栽培产量明显增高,在以后的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地膜种植,尤其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使地膜使用过程中的放苗问题和地膜回收难题得到解决。[方法]以平铺膜侧播种替代传统的开沟铺膜以及膜上打孔种植方式,并进一步探讨这2种不同的铺膜种植方式下对玉米生长环境参数、产量构成因素、产量以及投入产出比的影响。[结果]平铺侧种方式下玉米苗带上的积温和土壤含水量与开沟铺设和膜上打孔种植没有显著差异,完全能起到铺膜所起的增温保湿的作用,几个产量构成因素也均无显著差异,但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产量也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农民使用平铺侧种方式在省工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约1 050元/hm~2,同时由于地膜没有开沟铺设,所以回收问题也迎刃而解。[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的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和明确生物降解膜在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中能否代替普通地膜,比较了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覆盖的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长略低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秃尖长高于稍高于普通地膜;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低于普通地膜,减产1.40%,相对于普通地膜“白色污染”的严重性,生物降解膜的减产程度基本可忽略不计,由于其可自身降解,有效减少农田残留,可以代替普通地膜用于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陇西白条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和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均能提高陇西白条党参的产量和品质。在抗旱保墒和提升产量品质方面,采用幅宽35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的效果最好,鲜重产量可达5 542.5kg/hm~2,较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增产17.7%,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35.1%;折干比达到2.55∶1,干重产量可达2 173.5kg/hm~2;根长达29.7cm、根粗达1.33cm、鲜根重达18.2 g。  相似文献   

19.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降解地膜在露地玉米种植使用中的具体降解情况,进行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鲜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应用国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在植株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性状上均高于裸地无膜、常规PE膜、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华盛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叶片数上表现差异不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鲜食玉米产量上较裸地无膜、常规PE膜、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华盛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分别高83.47%、6.58%、26.04%、23.88%;在降解速度上华盛降解地膜表现降解最快,其次是进口8.5全生物降解地膜、国产7.5全生物降解地膜,常规PE膜未出现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地膜在高密度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在白浆土地上进行了地膜种植与祼地高密度种植玉米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高密度种植玉米的保苗率、保穗率、千粒重、产量及产值均高于祼地种植;地膜高密度种植玉米的各生育期均较祼地种植提前5~7 d。地膜高密度种植收获株数为103 995株/hm2,而收获穗数为72 825穗/hm2,空秆株数为31 170株/hm2,为消除玉米空秆株,种植密度应为72 825株/hm2。因此,明确了桦甸市白浆土高密度地膜种植玉米密度为72 825株/hm2,可为确保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