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洞庭湖区大棚苦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法,总结了苦瓜产量与施肥量的肥料效应方程。【结果】在本试验地力条件下,苦瓜最高产量下的N、P_2O_5、K_2O施量分别为879.38、277.73、1 157.10 kg/hm~2;苦瓜最佳效益产量下的N、P_2O_5、K_2O施量分别为358.65、113.25、471.90 kg/hm~2。【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效益,N、P_2O_5、K_2O的推荐施量分别为358.65、113.25、471.90 kg/hm~2。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辣椒滴灌水盐调控施肥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辣椒滴灌农业生产水盐调控与施肥灌溉制度。【方法】在甘肃省金昌市八一农场,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处的土壤水基质势下限不低于-20 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灌溉,设计了5个施肥比例的施肥灌溉处理,分别为农场滴灌条件下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辣椒施肥量的20%、40%、60%、80%与100%,研究了滴灌水盐调控施肥灌溉对辣椒生长、产量和土壤盐分养分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经过2 a试验研究得到:(1)0~100 cm整个土体的盐分基本维持平衡,土壤盐分不增加。(2)在辣椒生育期内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深的根系分布层,70 cm深度以下硝态氮浓度低且稳定,基本不存在硝态氮的深层渗漏淋失。(3)辣椒的株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均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比例为100%时辣椒的产量达到最大值,2 a辣椒的平均产量达到26 595.8 kg/hm2。(4)滴灌高频施肥灌溉有利于提高辣椒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2 a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1 kg/m3,肥料偏生产力为30.1 kg/kg,均高于农场管理方法下滴灌辣椒的值。【结论】在河西走廊辣椒滴灌生产中,推荐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水基质势阈值控制在-20 kPa以上指导水盐调控灌溉,总施肥量设定为100%测土配方施肥(全生育期N 360 kg/hm2,P2O5195 kg/hm2,K2O 375 kg/hm2)进行施肥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香蕉施肥过量问题,分析氮磷钾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果实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常规施肥(纯N量1 112 kg/hm~2, P_2O_5量690kg/hm~2,K_2O量2 135 kg/hm~2)和滴灌减量施肥(纯N量588 kg/hm~2, P_2O_5量432 kg/hm~2, K_2O量742 kg/hm~2)2个处理。【结果】滴灌施肥条件下,香蕉产量为56 503 kg/hm~2,较常规施肥(CK)增产13.0%。氮、磷、钾肥利用率较CK分别提高17.30%、16.19%、20.34%;氮、磷、钾肥吸收效率分别提高86.36%、50.00%、172.00%;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13.75%、80.52%、225.29%。纯收益较CK增加20 930元/hm~2,产出投入比由1.26:1上升到1.45:1。【结论】与当前常规的氮磷钾施肥量比较,滴灌减量施肥(纯N减量47.1%, P_2O_5减量37.4%,K_2O减量65.3%)不会导致香蕉减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量对大棚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整个生育期的灌水下限,N、P_2O_5、K_2O施肥比例为4∶2∶3,在不同生育期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在甜瓜营养生长期,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了植株生长,株高、叶面积等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粗随施肥量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在生殖生长期,果实的生长速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施肥多的处理产量较高。但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施肥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会有所下降,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施肥有利于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施肥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甜瓜综合品质的提升,但施肥过多也会使甜瓜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量降低。综合考虑,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认为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的灌水下限,N施量300kg/hm~2、P_2O_5施量150kg/hm~2、K_2O施量225kg/hm~2的水肥栽培模式使甜瓜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平衡,可作为武汉地区设施甜瓜栽培的水肥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陕北日光温室番茄的种植技术,并为高效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巨丰美粉863番茄为供试材料,在日光温室中种植秋冬茬番茄,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设置7个施肥水平,具体为对照(CK,不施肥),N1处理N、P、K施量分别为120、48、168 kg/hm2,N2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240、96、336 kg/hm2,N3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360、144、504 kg/hm2,N4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480、192、672 kg/hm2,N5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600、240、840 kg/hm2,N6处理的N、P、K施量分别为720、288、1 008 kg/hm2,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产量和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低肥(N1和N2)和高肥(N5和N6)处理的番茄株高和株高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中肥(N3和N4)处理,N3处理番茄的株高生长优势较为明显;N1、N2、N3、N4、N5和N6处理的番茄茎粗比CK分别提高15%、32%、6%、4%、9%、3%,其中以N2处理番茄茎的生长优势最为明显,茎粗株高比(D/H)与茎粗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番茄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N3处理番茄产量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低肥和高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都有向根层50~70 cm进行聚积的趋势;中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向根层30~40 cm进行累积。【结论】中肥处理番茄株高、茎粗生长最快,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变异系数最小,且土壤硝态氮累积层适中,利于番茄吸收利用。因此,该地区在充分灌溉条件下,适宜的N、P、K施量为360~480、144~192、504~672 kg/hm2。  相似文献   

6.
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果实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川翠13号"黄瓜品种为试验对象,在大棚内进行膜下滴灌试验,设置5个灌水量处理,分别控制土壤体积含水率在25%~30%(T1)、35%~40%(T2)、45%~50%(T3)、55%~60%(T4)、65%~70%(T5),探讨了不同滴灌水量对设施土壤养分分布和黄瓜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增加,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下渗,黄瓜产量逐渐增加,其中,T5处理的产量最高,与T1处理相比,增加了55.60%;T4处理的黄瓜果实养分积累量和吸收率均为最高,N、P_2O_5、K_2O积累量分别比T1处理增加了58.23%、46.53%和48.25%,N、P_2O_5、K_2O吸收率分别为30.95%、7.74%和57.62%。【结论】最佳滴灌水量是3 288.60 m~3/hm~2(T4处理),在黄瓜目标产量一定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灌水量,可以提高养分吸收率,达到以水促肥,减少化肥施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确定合理施肥量并有效指导滴灌条件下的肥料管理,以马铃薯"夏波蒂"为试材,基于推荐施肥量(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420、105、495 kg/hm2),布置了5个施肥量比例的滴灌施肥灌溉处理,分别为推荐施肥量的10%(F1)、30%(F2)、50%(F3)、70%(F4)和90%(F5),研究了其对收获时农田土壤养分积累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整个生育期的滴灌施肥灌溉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0~60 cm土层的硝态氮浓度增加,且向土壤下层的移动增加; 0~40 cm土层的铵态氮浓度和0~30 cm土层的速效磷浓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0~60 cm土层的速效钾浓度在垂直分布减弱,而水平分布增加。当施肥量比例在70%左右(F4)时,土壤养分主要在积累0~40 cm土层,且向下层土壤淋失较少。马铃薯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F3处理最高,为25.3 t/hm2,除显著高于F1处理外,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滴灌施肥灌溉时,当施肥量比例为推荐施肥量的70%左右时,马铃薯田的土壤养分主要积累在0~40 cm土层,并降低了施肥量、减少了养分从根区的淋失,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为-20k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在柴达木地区,当滴头正下方20cm深度土壤基质势控制在-20kPa以上时,滴灌施肥灌溉阶段土壤盐分会增加,但是土壤仍属于非盐渍土,低耐盐植物可以生长;冬灌盐分淋洗效果显著,冬灌后土壤盐分基本可以维持平衡;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枸杞的株高、茎粗、冠幅增长率及干鲜果产量先增加再降低,当施肥比例为70%时达到最大;滴灌高频施肥灌溉有利于提高枸杞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并且当施肥比例为当地枸杞施肥量的70%左右时,枸杞产量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高、肥料偏生产力高。  相似文献   

9.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宁夏扬黄灌区规模推广玉米大田滴灌缺乏相关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开展了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研究。在综合分析不同灌溉量、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耗水量、作物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提出了玉米生育期滴灌灌水定额225~450 m~3/(hm~2·次)、灌水11次、灌溉定额3 600 m~3/hm~2、纯施肥量459 kg/hm~2(其中N、P_2O_5、K_2O分别为255、123、81 kg/hm~2,分10次在每次灌水中部时段施肥)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玉米大田滴灌产量达到17 25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80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10.
微咸水滴灌施肥灌溉对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柴达木盆地马铃薯农业生产对水-肥-盐综合管理的需求,布置了5个滴灌施肥灌溉比例(施肥量分别为当地马铃薯施肥量的10%、30%、50%、70%、90%)的田间试验,试验通过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高于-20 k Pa进行滴灌水盐调控和施肥灌溉。结果表明:在柴达木盆地、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控制在-20 k Pa以上,滴灌施肥灌溉阶段0~40 cm内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良好,但灌溉停止后土体中的盐分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干质量及产量先增加再降低,当施肥比例为70%时达到最大。滴灌高频施肥灌溉且当施肥比例为当地马铃薯推荐施肥量的70%左右时,马铃薯既能获得高产,又可保证较高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法】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试验基地开展玉米田间小区种植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化肥(T1)、低量煤炭腐植酸(T2)、中量煤炭腐植酸(T3)、高量煤炭腐植酸(T4)、低化肥与低量腐植酸配施(T5)6个处理。探究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煤炭腐殖酸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显著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且升高和降低的幅度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大。T4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平均为19.2%,与CK相比,升高近30%;各处理间土壤体积质量差异显著(P<0.05),在0.97~1.28 g/cm3之间,其大小顺序为CK>T1处理>T5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处理。化肥和煤炭腐殖酸均有利于玉米的生长,相比之下,适量的煤炭腐殖酸更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增粗。T3处理株高最高,平均为329.3 cm,与CK相比,增加近14%。T5处理茎粗最高,平均为3.03 cm,与T3、T4处理差异不显著,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3和T5处理籽粒产量平均为11 077.5 kg/hm~2和11 371.5 kg/hm~2,与CK相比,分别增加近16.8%和20%。【结论】综合可见,科学合理施用煤炭腐植酸对土壤物理性质起到一定改善效果,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为改善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的物理团粒结构与化学性质,促进复垦土壤碳氮循环与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山西省晋城市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灌溉条件下,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3种施肥处理对0~20、20~40 cm土层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2mm和1~2 mm粒级团聚体量,降低了0.053~0.25 mm和<0.053 mm粒级微团聚体量,单施化肥较有机肥处理提高了微团聚体量。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分形维数(D)低于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量最高,有机无机肥处理配施次之,单施化肥处理显著低于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主要分布在>2 mm、1~2 mm、0.25~1 mm粒级大团聚体,显著高于0.053~0.25 mm、<0.053 mm粒级小团聚体;有机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2 mm、1~2 mm、0.25~1 mm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全氮量要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各施肥处理土壤1~2 mm、0.25~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贡献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余粒级。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各级团聚体(除0.053~0.25 mm外)的C/N值显著高于CK,而单施化肥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尤其是有机肥)提高了复垦土壤大团聚体量,增强了团聚体稳定性,提高了团聚体有机碳、全氮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覆膜滴灌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采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无机肥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剂,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值变化率、脱盐率、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改良剂均能降低盐碱土壤pH值和盐分,增加玉米产量,其中施用有机肥料300 kg/hm~2+微生物菌剂250 kg/hm~2的处理效果显著,在拔节期和成熟期,该处理的pH值变化率相比CK增加4.58%和2.65%,生育期内土壤脱盐率接近60%,玉米产量较CK增加39.04%;②施用不同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在生育期内呈递增趋势,水解性氮、有效磷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结论】在覆膜滴灌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中,以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剂为主要原料的微生物改良剂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水钾耦合对北疆机采棉水钾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土壤含水率区间与钾肥施用量之间的耦合效应,优化机采棉灌水和钾肥施用方案。【方法】以膜下滴灌棉花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个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率的40%~60%、60%~80%和80%~100%,W1、W2、W3)和3个施钾水平(30、60和90 kg/hm~2,K1、K2、K3),研究了机采棉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结果】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时,钾肥对棉花株高的增益效果更加明显;施钾量在30 kg/hm~2和60 kg/hm~2时,土壤含水率能显著提高株高的日增长量。叶面积指数随着施钾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且施钾量为90 kg/hm~2时,最有利于棉花生物量的形成。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时,棉花单株有效铃数和籽棉产量最多,且籽棉产量和有效铃数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W2K3处理的籽棉产量最高(7 579.78 kg/hm~2),有效铃数最高(9.03个/株)。钾肥能促进棉花单铃质量的形成,但是单株有效铃数的增加会减缓钾肥对棉花单铃质量的促进作用。当灌水水平一致时,钾肥生产效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80%~100%且施钾量为90 kg/hm~2时,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结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且施钾量为90 kg/hm~2为适宜的灌水施肥方案,有利于生物量向生殖生长倾斜,获得较高的水钾利用效率以及棉花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适宜的追肥方案,最大程度恢复受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方法】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6—9月,采用测坑模拟淹水的方法,在河南商丘开展了夏玉米淹水和排水后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研究。夏玉米拔节—抽雄阶段,以淹水(W1)和不淹水(W2)为主处理,排水后施肥方案为副处理,分别为:不追肥处理(CK)、N 100 kg/hm~2处理(F1)、N 100 kg/hm~2+P2O575 kg/hm~2处理(F2)、N 100 kg/hm~2+K_2O 75 kg/hm~2处理(F3)和N 100 kg/hm~2+P2O575 kg/hm~2+K_2O 75 kg/hm~2处理(F4),试验小区重复3次。【结果】W1处理的玉米群体株高、株高整齐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比W2处理分别下降了4.6%、45.9%、10.9%和24.3%;对于淹水处理,排水后不同追肥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淹水对玉米生长和产量所造成的危害(P<0.05),其中追肥F3处理的玉米群体株高比CK、F1和F2处理分别提高6.6%、4.7%和3.3%,株高整齐度分别增加130.8%、94.4%和48.3%,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17.7%、9.7%和6.9%,产量分别增加20.9%、15.7%和13.1%,F3处理和F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淹水显著降低了夏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积累(P<0.05),在淹水条件下,F3处理和F4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受淹玉米在排水后,追施氮肥对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恢复效应(P<0.05),同时增施钾肥对氮肥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的作用(P<0.05)。在夏玉米生产区,对于受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恢复,氮钾配施氮100 kg/hm~2+K_2O 75 kg/hm~2是较为适宜的灾后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适宜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节水高效种植的水肥一体化模式。【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量(1 200、2 100、3000 m~3/hm~2)和3种施肥模式(味丹腐殖酸肥、中化大量元素水溶肥、常规NPK肥)组成的9种水肥一体化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较基于腐殖酸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施肥模式的水肥一体化模式相比,基于常规NPK配施施肥模式的水肥一体化模式马铃薯全株和块茎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期间积累速率快,茎、叶、块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多,茎叶和块茎干重平衡期适期出现,茎叶生长和块茎生长关系协调,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8.95%~46.93%和35.40%~39.63%,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37%~42.96%和33.83%~44.25%。1 200 m~3/hm~2灌水量较2 100、3000 m~3/hm~2灌水量下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27.63%~37.56%、49.62%~57.62%,灌水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结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相似于本试验条件的马铃薯生产中,推荐使用1 200 m~3/hm~2与常规NPK肥结合的水肥一体化施用模式,既可提高产量,也能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方地区再生水灌溉对红壤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以红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柱模拟灌溉试验,采用再生水(RW)、稀释2倍再生水(RW-2)、稀释4倍再生水(RW-4)、稀释6倍再生水(RW-6)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以蒸馏水灌溉(CK)为对照组。利用便携式入渗计进行入渗率测定,采用压力膜仪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再生水灌溉后,土壤水力传导度(K)减小显著(P<0.05),各处理的水力传导度分别是CK的12%(RW)、17%(RW-2)、20%(RW-4)、44%(RW-6);同一吸力下,RW和RW-2处理土壤水分的吸持能力高于CK,RW-4和RW-6处理土壤水分的吸持能力小于CK;水力传导度与形状系数n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再生水稀释倍数和残余含水率θr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再生水灌溉会降低土壤的导水特性,一定浓度再生水可增加土壤持水性,通过稀释再生水可改善土壤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赣抚平原灌区不同水文年型适宜的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为灌区水稻水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2012 2013年晚稻试验资料对ORYZA_V3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并以率定后的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文年组及水肥模式下晚稻灌溉定额、产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降低灌前水分下限能降低腾发量与灌溉定额。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大于饱和含水率的70%~75%时,降低灌前水分下限均能提高晚稻的产量与氮肥利用率。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低于饱和含水率的60%~65%时,晚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均有所下降。施氮肥量增加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施氮肥次数增加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二者增加均能增加晚稻产量,但会导致晚稻耐旱能力降低。从节水、增产、增效的角度,推荐试验区采用的水肥综合调控模式:氮肥量135 kg/hm2,分3次施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丰水年采用重旱节水灌溉模式(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下限占饱和含水率的60%~65%),平、枯水年采用中旱节水灌溉模式(耕作层灌前土壤含水率下限占饱和含水率的70%~75%)。[结论]与传统水肥模式相比,所推荐水肥模式在丰、平、枯水年能分别节水41.4%、30.0%、21.9%,增产7.5%、5.4%、3.4%,提高氮肥利用率57.3%、51.2%、44.9%,节省氮肥25%。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肥气热耦合对温室辣椒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日光温室条件下土壤水肥气热耦合对辣椒生长、光合与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水肥气热影响主次顺序、显著性、各因素影响趋势及最优组合。【结果】4因素影响产量的顺序为灌水定额>施肥定额>溶解氧>地热管水温;灌水定额影响极显著,施肥定额影响显著,溶解氧和地热管水温影响不显著。综合水、肥、气、热4因素耦合对辣椒光合和产量的影响,这种组合模式下辣椒产量最高,达58 597.40 kg/hm^2。最优处理比对照CK增产45.17%。【结论】确定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灌水定额210 m^3/hm^2、施肥定额75 kg/hm^2、溶解氧7.5 mg/L、地热管水温37℃,总灌水次数36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