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消除铧式犁土垡侧移,更好地适应设施农业中深翻的耕作需求,基于TRIZ理论对铧式犁进行创新设计。利用TRIZ分析工具对铧式犁的耕作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铧式犁造成土垡侧移的原因,用物—场模型和标准解系统得到一般性解决方案,并结合犁体曲面设计方法得到一种能够使得土垡无侧移的就地翻土犁具体设计方案。借助CAD及ADAMS软件对就地翻土犁翻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犁体曲面结构参数、减小铧式犁耕作阻力,采用水平直元线法设计犁体曲面,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利用EDEM软件建立犁体—土壤离散元模型,并以犁体阻力最小为目标,对犁体铧刃角、犁铲安装角和导曲线扣垡角三因素进行正交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犁体—土壤离散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犁体在耕作过程中的阻力的变化情况,犁体阻力随着犁体与土壤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犁体全部进入耕作状态时,犁体所受阻力达到2 621~2 795N,且趋于稳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铧刃角对犁体阻力影响极显著,犁铲安装角和导曲线扣垡角对犁体阻力影响显著。犁体结构最佳设计参数组合为:铧刃角45°,犁铲安装角25°,导曲线扣垡角5°,犁体阻力为2532 N,比优化前减少6. 36%。研究结果为犁体曲面优化设计提供一种离散元分析方法,也为犁体曲面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LS-DYNA法建立犁体与土壤的耦合接触有限元模型,讨论不同犁体导曲线、铧刃角、安装角、端点角、耕作速度对耕作过程翻垡效果和犁体应力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椭圆曲面比抛物线曲面耕作时阻力更小、土壤翻垡效果更好,阻力降低5.6%,翻垡距离提升14.8%;对犁体前进速度、铧刃角、安装角、端点角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翻垡距离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而随着铧刃角、安装角、端点角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通过选取合适的速度与结构参数可以提升铧式犁的翻垡性能,减低犁体阻力。  相似文献   

4.
铧式犁的分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犁是一种耕地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翻土和碎土。以犁铧为主要工作部件的犁称为铧式犁。长期以来耕地所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铧式犁。铧式犁历史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每年耗用的数量也比任何机械多。铧式犁种类甚多,可以从各个方面区分成若干不同的体系。同一台犁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分方法给以不同的名称。由于铧式犁种类繁多,许多犁兼有几种性质,例如心土犁按其用途也称为松土犁;果园犁也是翻土犁等。此外,还有把一般用途的犁称为普通犁,把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犁(如果园犁、偏置犁等)称作特种犁的。  相似文献   

5.
在农机作业中,铧式犁主要是通过犁体曲面完成对土壤的切土和翻垡,达到土壤耕作的目的.犁体曲面的参数对铧式犁的工作性能和动力消耗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利用数学建模中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对碎土型犁体曲面进行建模,并对犁体曲面耕翻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优化的曲面参数及其各项参数对犁体曲面工作性能(牵引阻力、翻馑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对铧式犁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优化铧式犁犁体曲面形状,降低耕作阻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犁体曲面成型方法可知,导曲线形状是影响铧式犁耕作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以BTU35犁体为基础,在Solid Works中建立5种不同导曲线犁体,并将模型导入ANSYS进行显示动力学分析,得到其耕作阻力。仿真试验表明:以四次多项式曲线为导曲线形成的犁体耕作阻力较小,在3km/h时降阻3.75%,7km/h时降阻4.56%,平均降阻3.93%。结合不同导曲线曲率半径变化情况与工作阻力之间的关系,可得结论:导曲线曲率半径变化复杂的犁体有较好的减阻性能。  相似文献   

7.
如按传统的铧式小前犁切下土垡左上角矩形垡片这一原理设计双向犁的小前犁,势必使其结构复杂化。为此,设计人员运用翻垡机理,重点研究了土垡断形状,最后以切去上垡左,右两角上三角形垡片为基本依据。解决了结构设计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31.犁体曲面有哪些结构型式? 答 犁体曲面有3种结构型式:①翻垡型(滚垡型).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侧翻土壤的犁头就是这种型式,翻土性能较好.②窜垡型.主要应用于传统的三角形犁,碎土性能较好.③通用型(滚窜型).是前两种犁体的结合.翻土和碎土能力在一定程度得以兼顾.  相似文献   

9.
普通悬挂铧式犁在土壤耕作中仍有广泛的应用。为了使犁体具有良好的翻垡和履土性能,确保耕深一致、沟底平整,不漏耕、不重耕,保证耕作质量。再加上不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实际情况中,耕作要考虑许多因素,我们难免要对机具进行调整。下面就以向右翻垡型的普通铧式犁为例,介绍一些铧式犁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油菜直播机开沟犁体曲面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减小油菜直播机开畦沟系统牵引阻力并分析机组不同作业速度对牵引阻力影响的规律,开展了开畦沟犁体曲面参数与作业速度的试验研究。建立了EDEM离散元土壤仿真模型,以犁体牵引阻力为试验指标分别开展以铧刃起土角、导曲线开度、直元线起始角、直元线最大角及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的试验;构建了犁体曲面优化模型,并开展了犁体曲面的3D打印及试制加工。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牵引阻力随铧刃起土角增大而减小,分别随导曲线开度、直元线起始角、直元线最大角增大而增大,随作业速度的增大而急剧增大,作业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牵引阻力及功耗分别为前者的1.98倍及3.97倍;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当犁体在一定工作参数条件下,铧刃起土角为15°,导曲线开度为190 mm,直元线起始角为35°,直元线最大角为40°时,犁体牵引阻力最小为241.11 N,比优化前减少11.26%。为考察优化犁体实际田间作业效果,对犁体进行3D打印及试制加工并与原有犁体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犁体作业的畦沟沟底大块土垡少,残留土壤质量减少62.87%,沟底干净,T型沟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凿式犁铲(以下简称凿铲)的土壤扰动机理并构建适用于东北地区黏重黑土与耕作部件之间的仿真模型,结合EDEM仿真分析与土槽试验,与深松铲作业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凿铲对土壤的微观扰动机理和宏观扰动状态,并建立适宜东北地区土壤的耕作仿真模型。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深松铲对土壤进行剪切破坏,将耕作层和犁底层抬升、下落,对土壤松而不翻,不破坏原有的耕层土壤结构,土壤膨松度试验值为12.4%,土壤扰动系数试验值为59.4%,纵向截面扰动面积为52.586mm2,俯视视图扰动面积为116.779mm2;凿铲对土壤进行挤压破坏,将犁底层土壤翻耕到地表,破坏原有耕层土壤结构,土壤膨松度试验值为14.1%,土壤扰动系数试验值为64.1%,纵向截面扰动面积为54.128mm2,俯视视图扰动面积为233.061mm2,通过与深松铲作业后数据相比可知,凿铲可以实现更为明显的土壤扰动效果。同时,建立东北地区黏重黑土条件下的离散元土壤耕作模型,选用Hertz-Mindlin with JKR Cohesion模型作为土壤接触模型,确定仿真模型的各项技术参数,仿真与试验得到的土壤扰动截面轮廓基本拟合,土壤膨松度、土壤扰动系数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7%、4.4%,模拟仿真的数据误差范围满足要求,研究可为东北地区的土壤耕作部件离散元模拟仿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冬耕晒垡是缓解长期浅耕作业造成的耕作层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等问题的一种轮作休耕方式。从装备选型角度,总结分析了当前常用的犁耕深翻装备类型与技术特点,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冬耕晒垡装备有助于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提升耕地作业质量,其中,以水田灭茬犁为代表的铧式犁适应性强,耕深稳定性好,翻垡埋茬率高,耕后犁底较为平坦。  相似文献   

13.
针对翻转犁能耗高、易粘附、易遭冲击破坏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高速智能液压翻转犁,优化了整机结构与配置参数。以穿山甲体表的鳞片三角圆弧状结构和蜣螂体表的凸包结构相结合作为仿生原型设计了一种仿生犁体,并设计了一种双向犁耕装备的过载保护自动避障机构,得到平衡状态下对应所需的弹簧预紧力为9.75KN,取安全系数为1.3,设置初始状态预紧力为12.67KN。建立了犁体耕作过程离散元仿真模型。仿生减粘犁体相对传统犁体土壤减粘性能提升44.15%,减阻7.8%。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2.86%,土垡破碎率97.1%。研究结果可为高速智能液压翻转犁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驱动式圆盘耕作外载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驱动式圆盘犁是80年代新出现的节能型耕作机具。采用专门制作的试验装置对驱动式耕作圆盘的外载六分力进行了田间测定,在2类3种土壤中测得了不同转速、不同耕速、不岑及耕深条件下的六分力数据并进行了,针其与被动式四川省肋进行了对比。归纳出六分力的变化规律及典型土壤条件六分力数据,所得结构可作为驱动式圆盘犁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基于MDT的犁壁曲面双样板曲线近似展开法,在MDT平台上直接用直线投影法求样板曲线,并直接将正视图投影到三维犁曲面上求各元线实长,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该方法已用于双翼翻土防漏耕犁的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犁体牵引力及设计犁体,本文设定了土垡刚体模型,用刚体模型对梨的作用力进行了解析,并求出犁体牵引抵抗力和各种作用力作用点的位置,推出犁壁和排土板的作用力N0和N1。用数学解析方法求出牵引抵抗力,比较了用刚体模型解析和模型试验求出的牵引力的结果。结果结果表明,就地翻转犁^[1]的作用力用刚体模型求出的表示是可信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保持总体方案和工作原理不变的前提下,给1BG-0.9型机滚船配装铧式犁或圆盘犁,增加耕翻功能。重新设计变速箱,使机滚船的工作速度有快档、慢档和倒档,从而增强对不同硬度土壤以及不同田块的适应能力。产品由单一型式发展为两大类七种型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结构,对耕作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解决国内现有无驱动型圆盘犁入土困难、驱动型圆盘犁对土壤翻动大及耕层破坏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驱动圆盘犁,并详细介绍了其传动方案、碎土方案及圆盘相关参数等。为了新型驱动圆盘犁各零件能够安全工作,且使设计更加合理,通过SolidWorks完成圆盘犁关键零件的三维建模,运用有限元分析对犁腿和机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对机架进行了5阶模态分析。通过试验对圆盘犁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圆盘犁整机符合静力学要求,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圆盘犁机架的固有频率避开了所有的外界激振频率,不会出现共振,不会出现影响正常工作的较大变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设计的圆盘犁每个圆盘独立驱动,且具有一定的偏角和倾角,减少了土壤的侧向移动,更加符合保护性耕作的原则,可为耕整地机械提供一种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犁体入土时,利用拖拉机的牵引力压缩弹簧贮存能量;机组耕作到地头时,拖拉机的液压提升机构将犁体提升后,通过圆柱凸轮机构即可实现双向犁的自动翻转。该机构设计合理,翻转平稳,运转可靠,结构上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