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淮海夏玉米 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化的直收。本文从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技术、玉米 籽粒直收机机具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相关评价以及玉米籽粒直收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鲁中地区属于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目前玉米收获以机械收穗为主,在空地或路边晾晒后再脱粒,玉米籽粒直收是本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筛选适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确定合适的收获日期,在2019年夏播9个玉米品种、2020年夏播8个玉米品种,开展籽粒直收试验。通过分析灌浆程度、籽粒含水量、收获后籽粒破碎率、产量等指标,发现在本地区以种植中熟品种为主改为种植早熟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目前的9月20日左右收获改为10月10日左右收获,可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实现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3.
冀西北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冀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玉米种植现状及国内外玉米供求状况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我国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从冀西北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提出冀西北地区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与建议,为新形势下玉米生产科学、合理、高效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是将收割、摘穗、脱粒等环节一次性完成,具有省时、省力、节本、增效等特点的一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介绍了宁夏当前玉米种植现状及机械化情况,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阐述了当前籽粒型玉米直收的重要性,对当前宁夏生产上籽粒型玉米直收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刻分析探讨,并结合宁夏区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对宁夏籽粒型玉米直收技术能够迎头赶上国内同行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玉米产业竞争力,推动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发展,成为当前玉米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提出“良种+良法+良机+规模化+烘干”协同发展的解决办法,为河南玉米直收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技》2022,(1):71-7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籽粒田间机械直接收获,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促进玉米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豫西地区,夏玉米籽粒直收的占比面积还是很低,除了机械、配套设施以外,品种亦是主要因素。为了鉴定出适宜豫西地区的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以国家玉米体系黄淮海区2020年易机收玉米品种展示与鉴定的9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田间性状、生育期、抗倒性、籽粒含水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登海111、丰德存玉10号、 MC812和郑单309等4个品种产量高,籽粒含水率和籽粒破碎率低,机收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当地作为机械粒收夏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广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结合实践,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了该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3点发展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树军 《新农业》2022,(19):7-8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曹县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20年选择迪卡517、登海618、登海3737、中科玉505、京农科728共5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后期籽粒含水量变化、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在授粉后55天(即9月30日)迪卡517较适合机械直收籽粒,其他参试品种在本年度气象条件下还不能完全满足直收籽粒的条件。但参试品种在授粉后65天(在本地为10月10日)收获,籽粒含水量均降到25%以下,籽粒破碎率小于5%,可以直收籽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广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结合实践,本文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该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发展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建议,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在宁夏石嘴山市也只是起步阶段。而玉米作为石嘴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解决玉米籽粒直接入仓问题显得极为紧迫。为了降低玉米收获劳动强度,保证玉米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切实提升,技术人员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方式进行明确,期望能够为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及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阐述,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冀西北半干旱区,按照标准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开展硅钾复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硅钾复合肥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说明硅钾复合肥在冀西北地区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养分资源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平均产量10 244kg/hm~2;N、P_2O_5、K_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9.0kg/hm~2、106.7kg/hm~2和56.2kg/hm~2,N∶P∶K=1∶0.51∶0.27;春玉米氮肥施用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施磷量偏高与施钾量偏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7.2%与52.8%,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总调查农户数量的11.3%;磷酸二铵基肥配合尿素追肥的传统施肥模式在冀西北坝下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春玉米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9.0kg/kg和96.0kg/kg。建议: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种植一方面应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充分挖掘产量潜力;另一方面应建立高产高效的施肥调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的阐述,以及对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研究,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养分资源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平均产量10 244 kg/hm2;N、P2O5、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9.0 kg/hm2、106.7 kg/hm2和56.2 kg/hm2,N∶P∶K=1∶0.51∶0.27;春玉米氮肥施用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施磷量偏高与施钾量偏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7.2%与52.8%,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总调查农户数量的11.3%;磷酸二铵基肥配合尿素追肥的传统施肥模式在冀西北坝下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春玉米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9.0 kg/kg和96.0 kg/kg.建议: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种植一方面应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充分挖掘产量潜力;另一方面应建立高产高效的施肥调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可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对于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籽粒直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域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东、河南区域种植的宜机械籽粒直收新品种‘浚单1668’,并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籽粒收获,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临淄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19年选择华美1号、迪卡517、京农科728、农星207、郑单958、登海618、豫丰98、裕丰303、联创808、浚单20共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华美1号、迪卡517的种植表现较好,适合当地作为籽粒直收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的系统性侵染病害,是北方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愿与广大玉米植保界同仁尤其是一线农业工作者探讨。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北连坝上高原,南至蔚县盆地南缘和小五台山北麓,是冀北山地的西邻。该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多样,玉米在这个地区种植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全国来看,玉米丝黑穗病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水平,探索完善的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形成适合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带动周边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河南省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全面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冀西北地区春玉米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整地、铺膜、追肥、病害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