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体外培养的绵羊附睾上皮细胞(E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EECs,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角蛋白18(CK18)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用CCK-8法测定EGF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用RT-PCR检测EECs中附睾分子标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PX5)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EGF对EEC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将P_4代EECs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Gefitini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和DMSO(对照组)处理后,再用EGF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将P_4代EECs分别用EGF(-)、EGF、EGF+Gefitinib和EGF+LY294002处理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GFR、AKT和叉头盒蛋白O1(FOXO1)磷酸化水平。【结果】分离培养的EECs可表达CK18,细胞纯度较好;EGF对EECs增殖促进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用含50 ng/mL EGF培养基培养的EECs具有最高的增殖潜能,且不同传代EECs细胞均可正常表达GPX5和AR;EGF处理S期EECs细胞比例极显著升高(P0.01),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Gefitinib组S期EECs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LY294002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Gefitinib组EECs细胞的凋亡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而LY294002组EECs细胞的凋亡指数无显著变化。EGF组中EECs细胞的EGFR、AKT和FOXO1磷酸化水平较高;与EGF组相比,EGF+Gefitinib组中EECs细胞的EGFR、AKT和FOXO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EGF+LY294002组中EECs细胞的AKT和FOXO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EGF可增强绵羊EECs体外生长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EGF通过介导EGFR和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了FOXO1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大肠杆菌(E.coli)对藏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s)相关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酶消化法培养EECs,用不同感染复数(MOI)进行E.coli感染试验,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EECs的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Caspase-3、 Bcl-2和Bax等凋亡因子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培养液中加入5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能成功培养出EECs,其纯度达到98%以上;E.coli感染试验中,当MOI为1∶1时, Caspase-3和Bax在EECs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而 Bcl-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当MOI为20∶1时,Bax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当MOI为50∶1时, Caspase-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 Bcl-2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酶消化法可成功培养EECs;不同MOI的E.coli感染后,EECs中 Caspase-3、 Bcl-2和Bax等凋亡因子的表达量较空白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凋亡因子可作为识别子宫内膜炎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人类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阳性对照 ,以连传 3代的犬、猫肾原代细胞 (CKC、FKC)作为阴性对照 ,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单位收集的另外 4株MDCK传代细胞系培养 2 5~ 6 7代的完整活细胞进行裸鼠致癌 /致瘤实验观察 ,筛选出致癌性极低、符合细胞遗传学要求、无传染因子污染的 2株MDCK细胞系用于制苗 ,并建立了相应的细胞种子库和工作库 ,供科研和生产使用 ,4年运转很好。不同代次MDCK细胞系染色体众数所占比率的相差率一般不超过 5 %~ 15 % ,结构畸变率一般为 0~ 3%。研究表明 ,MDCK细胞染色体遗传特征决定致瘤性质 ,并具有种属特异性 ,MD CK细胞不论核型如何 ,始终具有致癌性 ,但其致癌 /致瘤性差 (2 3/ 5 9) ,且一般致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多为高中分化腺癌。降低制苗毒液中细胞系基因含量 ,完全可以将MDCK细胞系 (WB和H株 )用于犬五联苗生产。MDCK细胞超二倍体YB株和亚二倍体与超二倍体KA株不能用作病毒活疫苗培养基质。找出了MDCK细胞系的染色体变异率、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对植物凝集素的凝集性和在裸鼠体内形成癌肿的潜力之间的可能相关性 ,发现细胞系染色体数目增加、克隆形成率增高、凝集性增强 ,则致癌 /致瘤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细胞中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鸟氨酸脱羧酶(ODC)siRNA干涉、ODC过表达、添加特异性ODC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处理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多胺代谢相关酶类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中,ODC siRNA转染后可导致SSAT mRNA水平下降为对照组的71.78%和54.36%(P<0.01),SAMDC mRNA水平上升为对照组的1.666 6倍和3.036 6倍(P<0.01);ODC过表达造成SSAT水平为对照组的1.921 4和2.852 7倍(P<0.01),AZⅠ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962 1和3.073 8倍(P<0.01);利用DFMO处理体外分离的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SSAT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626 7和1.773 3倍(P<0.01),SAMDC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630 0和1.730 0倍(P<0.01),AZⅠ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71.00%和76.67%(P<0.01);DFMO处理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数目(31.00±3.00和43.67±7.51)和活力(0.26±0.03和0.36±0.05)都显著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调控及其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采用组织块接种来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来克隆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肌间线蛋白和细胞生长曲线来鉴定山羊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块接种能够分离纯化得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至大约10代;2)RT-PCR检测发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不能够表达波形蛋白和肌间线蛋白;3)在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能够产生细胞角蛋白18绿色荧光。研究发现,培养至第8代的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仍然保持着上皮细胞的特征,至10代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质变大,细胞几乎无法增殖,细胞开始凋亡。综上所述,采用组织块接种能够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正常传至第10代,可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和调控机理提供细胞素材。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块法从表皮和真皮中分离山羊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等方法检测两种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从表皮和真皮中均能分离得到皮肤干细胞;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1代,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7代;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1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0±1.62)%,(37.5±2.12)%,(19.4±1.77)%,而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分别为(29.2±3.12)%,(33.0±1.12)%,(16.6±2.60)%;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3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6.4±1.82)%,(55.3±1.98)%,(25.3±1.08)%,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分别为(53.7±1.17)%,(63.0±1.12)%,(30.9±2.16)%;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真皮来源的干细胞的体外活力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克隆形成率均极显著高于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及其miR-218在减轻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发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大肠杆菌脂多糖作用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免疫因子IL-1β和TNF-α释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蛋白印记法验证提取外泌体的粒径和标识蛋白CD63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外泌体中miR-218表达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泌体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融合;细胞转染mimics 218检测其对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发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100μg/mL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后,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脂多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218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R-218的表达量(P<0.01);正常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与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融合并与NF-KB (p65)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加入到100 μg/mL大肠杆菌脂多糖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脂多糖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和TNF-a释放(P<0.05).同样的,转染进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mimics 218与磷酸化的NF-KB (p65)核外部分共定位并显著抑制了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发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TNF-α释放(P<0.05),而对IL-1β释放无显著差异.[结论]miR-218能够随着健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外泌体进入到受到大肠杆菌脂多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并与磷酸化p65核外部分共定位并抑制大肠杆菌脂多糖引起的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的体外培养一直是影响山羊克隆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排除成分复杂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对克隆重构胚发育的潜在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成分明确的血清替代品(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KOSR)进行山羊体细胞克隆重构胚胎的体外培养,并比较KOSR与FBS对重构胚的发育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KOSR组山羊重构胚培养体系的分裂率明显高于FBS组(80.67±0.63%.vs 49.02±4.85%,P<0.01),2组在重构胚重编程过程中的8细胞率具有显著差异(48.89±1.92%vs.28.59±3.13%,P<0.05);2组不同培养体系的受孕率也有明显不同(33.3%vs.10%,P<0.05)。研究结果表明,KOSR培养体系能有效提高山羊重构胚的发育效率,特别是有利于重构胚的早期重编程,为获得健康的转基因克隆山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影响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侵袭性和黏附性Syk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AS2O3)和对照组(生理盐水)。7d后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两组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荷瘤裸鼠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CAM-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P-9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2O3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降低肿瘤组织侵袭性增加其黏附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蛋白酪氨酸激酶Sy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Sf9昆虫细胞系作为疫苗生产细胞株的安全性,检测了Sf9细胞对裸鼠的致瘤性。将3周龄SPF级雌性裸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Sf9基础细胞库细胞组、Sf9最高限制代次细胞组、阳性对照Hep-2细胞组、阴性对照CEF细胞组和空白对照组,以各自细胞悬液皮下接种裸鼠。在接种后21 d和84 d观察接种部位肿瘤形成情况,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接种后21 d,Hep-2细胞组裸鼠注射部位形成米粒大小结节,经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鳞状细胞癌,而CEF细胞组和Sf9细胞组注射部位均无结节。接种后84 d,经病理组织学检查,CEF细胞组和Sf9细胞组均无肿瘤形成。本研究表明基础代次和最高限制代次Sf9细胞均不具有致瘤性,Sf9细胞可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网箱养鱼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探寻环保型网箱,实现网箱养鱼的可持续发展,以筛选得到的漂浮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和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金鱼藻-大薸混养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进行对比,考察其对网箱养殖长吻氮磷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网箱氮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9.86%±0.94%、38.07%±0.62%,传统网箱氮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4.60%±0.85%、33.17%±0.58%,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氮磷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态网箱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8.13%±1.48%和16.95%±1.09%,传统网箱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6.40%±1.89%和15.64%±1.47%,生态网箱氮磷利用率稍高于传统网箱,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分析网箱养鱼系统中氮和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及其总量,当网箱面积与大薸和金鱼藻种植面积为1∶17.00左右时,养殖长吻网箱的氮和磷为零排放。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粪便对生物絮团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两种保存方法处理后的粪便对生物絮团形成过程及絮团组分的影响,分别利用直接4℃保存(新鲜组)和冷冻干燥后保存(冻干组)两种方法处理鳗鲡残饵粪便培养生物絮团。结果表明,在絮团培养过程中,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的变化趋势相同,冻干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6±0.22)mg/L,新鲜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3±0.42)mg/L,在第6天后,两组亚硝态氮浓度均在0.03 mg/L以下,在第17天,两组硝态氮浓度降为0.04 mg/L以下。营养组分中,两组絮团的粗灰分含量在培养后期均有所降低,含量分别为冻干组6.80%±0.00%,新鲜组5.97%±0.01%,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为冻干组33.44%±7.80%,新鲜组33.65%±3.17%,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种类为冻干组16种,新鲜组23种,且新鲜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冻干组(其中8种差异显著,2种差异不显著);冻干组和新鲜组的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0.15±0.10)mg/g和(0.07±0.13)mg/g,差异显著。综上,两种方法处理粪便均能较好地培养絮体,冻干处理原料对絮体脂肪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直接4℃处理原料则对必需氨基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序批式生物絮凝反应器,研究不同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1 500 mg/L、3 000 mg/L和5 000mg/L)下反应器对循环水养殖系统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氨氮(TAN)、亚硝氮(NO-2-N)和硝氮(NO-3-N)出水浓度分别为(0.29~0.39)mg/L、(0.005~0.006)mg/L、(7.11~7.6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20%~86.20%、98.40%±0.89%、38.40%~40.00%(P0.05),体积去除负荷为(2.51~2.64)g/(m3·d)、0.56 g/(m3·d)、(8.52~9.78)g/(m3·d);溶解性无机氮(DIN)的去除率为43.20%~44.60%,体积去除负荷为(10.25~11.61)g/(m3·d)。三组絮体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0.00%±1.32%、29.87%±0.67%、31.00%±0.7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9.51%±0.94%、4.37%±0.42%、3.65%±0.22%,MLSS 1500 mg/L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反应器中生物絮体主要为变形菌门(44.66%、44.51%、44.29%),其次是拟杆菌门(13.89%、13.98%、14.07%);优势菌属包括Alishewanella、Blastocatella、Amaricoccus、Rhodobacteraceae_unclassified、Terrimonas、Devosia等。实验表明中试生物絮凝反应器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有助于实现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林芝野生鸡油菌营养成分,以西藏林芝野生鸡油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和总糖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技术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其矿质元素、α-生育酚、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鸡油菌中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0.36%±0.82%、21.82%±0.21%、3.54%±0.34%、2.12%±0.14%、37.72%±0.28%。每100g鸡油菌样品中,K、Ca、Mg、Zn、Fe、Mn的质量分别为366.10±2.76、48.47±0.83、84.30±2.99、7.73±0.48、22.35±0.80、1.78±0.24mg。氨基酸总量为11.19g,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5g,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质量比为0.55,氨基酸构成与FAO/WHO蛋白标准模式相近,其AAS、CS和EAAI分别为1.13、0.84和0.81。每100g鸡油菌样品α-生育酚含量高达9.56±0.36mg。鸡油菌脂肪中共检出脂肪酸23种,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2.92%,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1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9.89%。鸡油菌样品中共检出6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77.60%,其主要成分为β-紫罗兰酮(26.02%)和γ-壬内酯(11.96%)。研究表明,鸡油菌中富含常规营养成分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同时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苹果中三氟氯氰菊酯残留GC-ECD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苹果中三氟氯氰菊酯残留量进行了GC-ECD测定。苹果样品中农药残留采用乙腈代替传统的丙酮-石油醚作为提取剂,提取溶液比较干净,通过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GC-ECD测定,既节省了溶剂用量、节省了时间又简化了预处理步骤。隔垫吹扫和玻璃衬管内填充玻璃棉消除了因样品蒸发的反扩散、吸附和垫片流失所造成的色谱峰拖尾和鬼峰的干扰。本研究得到的苹果全果、果皮和果肉中三氟氯氰菊酯添加回收率分别达到92.54%±2.3%~103.32%±4.4%、96.00%±2.8%~101.23%±2.9%和92.50%±3.6%~104.02%±2.9%;三氟氯氰菊酯的最小检出限为5.70×10-11g,方法简单、快速,且回收率和灵敏度高,变异系数小。  相似文献   

16.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乙醇孤雌激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基础培养液(mTCM-199、NCSU23)和PMSG、HCG浓度、作用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和乙醇及乙醇与各种化学试剂联合处理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孤雌生殖胚胎发育的影响,最终找到了优异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并确定了乙醇孤雌激活的适宜浓度、作用时间和与不同化学试剂联合处理的适宜组合。结果表明:优化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为NCSU23 20 IU/mLPMSG 20IU/mL HCG 10%PFF,激素作用时间为45 h,成熟率可达70.3%±3.9%;乙醇的适宜激活浓度为8%,激活率为29.6% 2.5%;乙醇激活的适宜处理时间为10 min,激活率为32.6%±4.1%;乙醇与CB CHX联合处理的激活率最高,激活率为60.8%±3.2%,卵裂率、3-4细胞率、6-8细胞率分别为45.1%±3.0%、28.6%±3.7%、8.7%±1.2%;乙醇与CB 6-DAMP联合处理的激活率为51.7%±1.9%,卵裂率、3-4细胞率、6-8细胞率分别为41.7%±3.6%、30.3%±4.3%、9.9%±1.8%,虽然激活率、卵裂率低于乙醇与CB CHX处理组,但3-4细胞率、6-8细胞率均高于乙醇与CB CHX处理组(30.3%±4.3%对28.6%±3.7%,9.9%±1.8%对8.7%±1.2%)。因此,乙醇激活的适宜方法为:8%乙醇处理10 min,CB 6-DAMP处理7 h。  相似文献   

17.
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微生物于一体的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并对其技术工艺周年运行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了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水中氨氮(NH_4~+-N)与总氮(TN)的去除动力学,不同介质对水体净化的贡献率及削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型生态浮床脱氮效果明显,其中浮床上层贡献率15.6%±1.2%,中层37.6%±2.2%,下层23.8%±1.8%,说明浮床系统中层介质对氨氮与总氮的降解能力占主导地位。实验组NH_4~+-N最高去除率为93.0%±3.4%,TN最高去除率达94.2%±0.9%,而上中下层兼具有的池5去除效果最显著(P0.10)。由各实验组消解NH_4~+-N和TN的去除动力学曲线得出其削减模型及不同程度的衰减指数曲线。初步探索了组合型生态浮床脱氮效果的周年变化,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红树林系统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生物在红树林持续退化中发挥的作用,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正常和退化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树林区普遍存在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目标MPs,采用野外原位暴露试验,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短期和长期暴露后PE-MPs表面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会显著影响红树林区PE-MPs表面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红树林退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定殖在PE-MPs表面的主要菌门,其相对丰度介于(0.87%±0.04%)~(91.98%±4.60%)之间。PE-MPs表面定殖的主要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与暴露时间和暴露位点紧密相关。短期暴露时,退化和正常红树林区PE-MPs表面的主要功能群为碳代谢相关功能群[相对丰度为(27.37%±1.37%)~(29.02%±1.45%)],而长期暴露后正常和退化红树林区PE-MPs表面的主要菌属及功能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长期暴露后正常红树林区PE-MPs表面拥有丰度更高的碳代谢相关功能群(47.24%±2.36%),其中化合物降解功能群(17.87%±0.89%)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与其表面高丰度的食烷菌属(14.76%±0.74%)等烃类降解菌有关。而退化红树林区PE-MPs表面与硫循环相关的功能群丰度(39.78%±1.99%)显著提高,可能与其表面更丰富的硫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32.80%±1.64%)有关。研究表明,时间效应下红树林退化影响着PE-MPs表面定殖的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而改变了其表面菌落对生态功能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不用药、添加益生菌和零换水条件下,采用300、600、900尾/m33种养殖密度,通过90 d海水养殖试验,探索了密度对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在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BFT900组的DO由8. 21 mg/L降至3. 34 mg/L,p H由8. 24降至6. 75,TAN由0. 08 mg/L升至1. 64 mg/L,NO2--N由0. 10 mg/L升至10. 80 mg/L,NO3--N由0. 54 mg/L升至153. 70 mg/L,上述各组指标差异显著(P 0. 05),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转化成功后,各组水质指标均处于对虾生长合适范围;存活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BFT300、BFT600和BFT900这3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84. 59%±8. 83%、74. 26%±6. 66%和54. 95%±4. 23%,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养殖结束时,对虾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BFT300组的对虾平均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BFT600和BFT900组(P 0. 05);养殖产量BFT600组最高,为(5. 45±0. 48) kg/m3,与BFT9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BFT300组产量[(4. 08±0. 63) kg/m3];饵料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其中BFT300和BFT6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低于BFT900组的饵料系数(1. 82±0. 62,P 0. 05)。据养殖综合效果和生产效益,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可据自身条件,养殖密度可参考300~600尾/m3确定。  相似文献   

20.
为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探索,选取15只饲养在相同条件下的科宝-500肉鸡,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与Qiime等16srRNA序列分析工具在22日龄时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测序共获得359 158条有效序列与3 210个OTU,并且由稀释曲线可以证明此次测序结果比较全面的覆盖了肉鸡盲肠微生物群落。2)各样品菌群之间存在差异,得到序列的数量以及菌群多样性差别较大。3)通过核心菌群分析可知,4个共享菌群在门水平上分别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0.0%±12.1%)、厚壁菌门Firmicutes(25.4%±11.2%)、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3%±3.7%)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0.3%±0.5%)。4)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虽然存在于盲肠微生物中,但相对丰度不高。5)PICRUSt分析盲肠菌群对应的基因功能发现:功能转运、嘌呤代谢、DNA修复重组蛋白、氧化磷酸化和甲烷代谢等基因功能丰度最高。由此可见,个体差异虽然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结构影响较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