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对居民主体跨生态空间的整体综合式移置,借以实现迁出地环境、迁入地社区及移置居民主体“三赢”的社区型生态经济转型对策。文中通过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得到2002-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领域的623篇文献,借助可视化图谱进行关键词分析,总结当前研究热点及知识进展。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探索、飞跃和平稳三个时间阶段,发文作者及机构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显著的科研合作关系。2)形成了以“搬迁效果评价”和“防返贫路径”为主题的两个研究热点。3)“社会融入”和“移民可持续生计”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4)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摸索期,“安置规划”和“移民适应水平”的广泛研究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到成熟期,“扶贫路经”“可持续生计策略”和“移民后续扶持”研究热度提高,推动研究向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后续研究应加强学科交流合作,致力于探讨路径创新和补偿制度体系的完善,为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中国生态搬迁提供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抽样调查的陕南安康农户生计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分析判定不同搬迁行为和特征农户多维贫困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政策干预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k取值如何,搬迁户的多维贫困均显著低于当地户,且健康和能源因素是搬迁户多维贫困贡献率中最大的部分。2)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多维贫困存在显著影响,其通过增加农户教育投资、能源多样性、资产存量和提高住房质量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3)相对非自愿搬迁,自愿搬迁带来的脆弱性风险和教育中断加重了农户的多维贫困,而搬迁时间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论,提出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缓解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安康市256个农户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农户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理性尚处在"生存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过渡阶段,经济理性是促使农户搬迁的主要动机;家人意见、已搬迁户意见、邻里和村干部意见对农户易地扶贫搬迁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甘肃、山西三省(自治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储蓄、体检、养老保险参与和医疗保险参与等四种预防性动机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理论阐释,构建预防性动机抑制返贫的传导机制,运用Logit模型探究预防性动机的返贫阻断效应。研究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仍面临一定的返贫风险,建档立卡、家庭规模、家庭老龄化、家庭劳动力结构显著影响家庭返贫概率。2)预防性动机在规模性返贫方面起到抑制家庭返贫的功能,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储蓄、体检与养老保险参与覆盖率均较低。3)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转型脆弱性。在研究制定返贫监测与可持续生计能力培育方面,需要高度聚焦充当农户内在稳定器的预防性行为,同时辅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等扶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南疆三地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基础及就业途径,将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产业发展分为5种组织模式.论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的方法,从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利益联结机制、项目瞄准性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对比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设施农业+基地+养殖业"模式与"土地开发+农户+特色农业"产...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是解决迁出地生态环境与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研究移民意愿对于生态移民后续发展与迁出农户甄别具有重要意义。以原州区三营镇金轮村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金轮村296户农户的移民意愿、留居意愿和生态移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搬迁后产业发展情况、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方式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较小,或搬迁后农户拥有的生计产业越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越强; 2)移民工程对农户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但农户生计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移民稳定性; 3)有51. 01%的农户表示想迁回原居住地,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灌溉条件是影响农户留居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实现资源开发与非自愿移民搬迁安置的平衡,是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以新疆典型县市为样本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取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从非自愿搬迁移民的个人基本特征、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4方面10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分析西部“矿农复合区”非自愿移民搬迁的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征地补偿标准、土地征收政策因素影响最为显著且与非自愿移民搬迁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被征地面积、安置方式、社会保障情况、年龄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而收入来源、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水平4项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境内42个农村社区的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和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中因子载荷、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灾害、生态退化与贫困之间的耦合性,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耦合模式,据此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为21世纪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新型扶贫机制、生态治理和灾害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研究结论表明:"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三者之间具有负向耦合关系,其中,经济贫困是"灾害频发-生态退化-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只是经济贫困的外在表现和结果。要打破生态退化、灾害频发及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需要决策部门在生态治理、灾害风险管理及扶贫领域推行"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打破垂直管理的部门壁垒,设计跨领域横向合作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提高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对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内蒙古达茂旗和四子王旗421户牧户的微观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牧户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态认知和家庭生计资本均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生态认知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生计资本;2)家庭生计资本对牧户草原保护意愿影响的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草原保护意愿)系数远大于间接路径(家庭生计资本→生态认知→草原保护意愿)系数。政策启示:一,大力开展草原保护宣传工作,强化牧户生态认知,使其意识到草原保护的正外部性;二,引导牧户转向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其他生计活动,多样化牧户金融资本的来源方式,从提高农户金融资本的角度提升牧户家庭生计资本,从而减少牧户为寻求经济效益而对草原进行掠夺性开发的行为;三,完善草原网络覆盖、开展牧户集体活动,加强牧民之间的联系,从丰富牧户社会资本的角度提高牧户家庭生计资本。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玛纳斯县和阿瓦提县273户实地调研,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棉农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区棉农各项生计资本差异较大,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存量较充裕,而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家庭劳动能力、人均种植面积、浇水情况、信贷情况、住房质量、固定资产对棉农的农业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直系亲属有无干部则对棉农的多样化生计策略影响显著;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能力、人均种植面积、浇水情况、家庭年收入、住房质量对棉农生计策略的选择富有弹性,浇水情况、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发生几率比Ω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培育出的耐盐丰产小麦新品系“101”、“78”,在耐盐比较试验中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硫酸盐溶液浓度为1.5%时,发芽率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以氯化物一硫酸盐为主的盆栽试验中,土壤盐分含量为1.5%时,“101”、“78”的三叶期死亡率、旗叶干尖长度低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产量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轻度-中度盐渍化地上,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在中上等肥力的地上,和其他丰产性品种相比,具有较好的效益。“78”属弱冬性,冬前晚播不影响产量,是接棉花茬、玉米茬的优良小麦。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和<关于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决定>业经2007年12月6日农业部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2月8日孙政才部长签字,分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8号和第9号发布,自2008年1月8日起施行.现予转发.  相似文献   

13.
考虑煤炭价格的约束,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了内蒙古煤炭资源发展的“资源诅咒”与“资源尾效”效应.结果显示:内蒙古经济增长与煤炭资源依赖度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的拐点为煤炭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61%,2011年内蒙古已跨越该拐点,处于“资源诅咒”的临界状态;由于“资源尾效”的存在,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率年均损失0.66个百分点.因此应关注煤炭价格波动引起的产业风险并通过集约化发展道路来释放由于“资源尾效”损失的增长率并规避“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我国人民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人民友好往来和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丝路的兴起,距今已逾两千年。世事沧桑,环境变迁,昔日的丝路,如今已面目全非。追古抚今,对于我们总结干旱地区开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将获益匪浅。历史上的丝路,分为陆路和海路。陆路兴起在先,海路则相随其后,后者的崛起促进了前者的消亡进程。陆路又分为草原道和沙漠道,两道最主要、最艰险的路段,都在新疆。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检验检疫及植物检疫等技术执法机构"科"与"室"分工协作管理模式的分析,对"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模式的选择和科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为基层植物检疫确立"科""室"融合发展思路、构建"科带室"深度融合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玫瑰”萱草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成功建立了“双玫瑰”萱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激素对其诱导、增殖及根的形成有不同影响。各个阶段最适培养基:(1)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培养25d左右,可诱导出不定芽,平均每株产芽6个,分化频率为100%;(2)壮苗培养基为MS+6-BA0.2mg/L+IBA0.02;(3)生根培养基为I/2MS+NAA0.4m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农户型“猪-沼-石榴”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户型"猪-沼-石榴"循环农业模式(模式Ⅰ)作为切入点,将单一石榴种植模式(模式Ⅱ)和单一生猪养殖(模式Ⅲ)作为参考,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三种模式的结构、能值流特征、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中,模式Ⅰ能值产投比(OIR)8.49,高于模式Ⅲ,低于模式Ⅱ;能值反馈率(EFR)最低0.010;环境负载率(ELR)最低,分别降低了1.647、0.530;能值废弃率(EWR)最低,降低了14.4%;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EISD)最高,分别增加了9.823、8.830;对比单一农业模式,模式Ⅰ各子系统经济产投比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综上说明该模式具有资源利用率高、低排放、环境压力小、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佳等优势,可将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由资源浪费型转变为清洁节约型。  相似文献   

18.
麦田除草剂冻药害的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江苏省高邮市大面积出现了冻药害,根据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中"科带室"管理模式这一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其特点和价值。通过紧密联系当前检验检疫现场和实验室的工作实际状况,对"科带室"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指出在该模式条件下应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同时,说明了该模式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次"干"对流风暴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7月24日发生在陕西省的一次"干"对流风暴过程的分析,发现这次对流性风暴有2个主要特点:①风暴区的水汽输送和辐合均比较弱;②风暴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内和低空急流轴左前方3~5个纬距内。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了急流次级环流的产生和发展,急流次级环流对风暴又产生了正反馈作用;地面中尺度涡旋是由急流次级环流上升支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