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定研究了3种不同配置格局沙柳林的风速廓线梯度,得出行带式配置防风效果最好,均匀式次之,随机式最差。通过实地观测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计算行带式配置中不同规格沙柳林的防护成本效益。结果表明:一行一带、带高1.5 m、带距7.5 m、插深0.5 m配置规格的行带式沙柳林防护成本效益最好,但限于15倍带高以内;行数一定的情况下,防护林带越高,防护成本效益越大。  相似文献   

2.
灌木林优化配置格局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覆盖度时,灌木林的水平配置格局成为制约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以宁夏盐池县风沙区人工灌木林基地为试验区,研究了不同下垫面类型和不同配置格局的灌木沙障对风速、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的防治土壤风蚀能力与灌木林的种类、高度和配置格局有直接关系:行带式配置能显著提高灌木林的防风效果,其中以沙柳林效果最佳;三行一带、平均高1.5m、行距1.5m、插深0.5m配置规格的沙柳沙障对地表土壤风蚀的控制效果最好,但防护范围限15倍带高以内;在行数一定的情况下,沙障高度越低,控制土壤风蚀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3.
流沙上乔木状沙拐枣的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乌兰布和沙漠吉兰太试验区进行的造林田间试验,以根系沙层含水量,风蚀沙埋状况作为影响造林成活和保存的分析因子,得知,(l)乔木状沙拐枣裸沙造林的适宜根系沙层含水量应大于3%造林时可使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2)当沙层含水量为2.5~3%时,在控制风蚀,加大造林密度的前提下,也可达造林目的。(3)吉兰太试验区自然沙体含水量多数在2.5%以下,少数可达2.5%~3%,所以此区种植乔木状沙拐枣治理流沙,应进行灌溉,冬春灌水皆可。(4)风蚀明显降低乔木状沙拐枣的造林成活率,但灌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风蚀危害的作用;沙埋对造林成活率没有影响。(5)从造林成活率和翌年保存率看,乔木状沙拐枣抗风蚀沙埋的能力远较梭梭和花棒为高。试验表明,乔木状沙拐枣是吉兰太试验区比较适宜的固沙先锋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技术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于2009年、2010年春季,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取了迎风坡、丘间平地、背风坡作为研究样地,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保水剂、生根粉和液体地膜)进行梭梭免灌造林试验,以确定这些技术措施是否能有效提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免灌造林成活率。结果表明:实施这些措施后,不同立地条件之间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水分是限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的关键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三种造林措施对梭梭免灌造林成活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白梭梭和梭梭柴苗期生长节律变化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梭梭属(Haloxylon Bge.)植物约5种,我国有梭梭柴和白梭梭两种。它们是荒漠干旱区重要的固沙植物。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过度樵采和放牧,已引起它们分布面积减少,造成土地风蚀,流沙再起,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国家现已将白梭梭和梭梭柴列为濒危类3级国家保护植物[1-3]。白梭梭生于荒漠地区流动或半固定的沙丘上。梭梭柴多生长在固定沙地、丘间低地和平  相似文献   

6.
低覆盖度柠条固沙林不同配置对植被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具有显著的防风固沙效果,已经在我国的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不同配置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进一步研究不同带间宽度带内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覆盖度为20%左右时,合理的行带式格局分布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带间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随机分布格局的样地。(2)柠条行带式造林不宜太窄和盖度太大,会影响其林下物种丰富度。(3)宽的带间距带内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其生物量变化曲线呈现了两个高峰,出现在距柠条带6-8m左右,而窄的带间距带内只有一个高峰。因此,该地区柠条带宽度为12m-16m可以使其带内的草本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分条件下两种梭梭蒸腾作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梭梭柴(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persicum)是准噶尔盆地分布最广的两种植物。自梭梭主要分布在半固定半流动沙丘顶部,梭梭柴则多分布于丘间平地。对于这两种梭梭蒸腾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梭梭柴。关于白梭梭蒸腾作用的研究国内尚鲜见报道。本文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两种梭梭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风成沙丘上梭梭林衰亡的水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植物固沙是当前治理流沙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改造利用沙漠的重要途径。植物固沙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沙丘的水分状态。梭梭是重要的固沙灌木种之一,近年来梭梭林成片出现衰亡现象,已引起许多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的重视。因此,研究梭梭林的适宜沙土水势范围和水分生理特性,对于搞好固沙造林,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植被优化配置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7种人工固沙植被配置模式在植物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含量、蒸散量和植被盖度的综合分析,优选出可以维持较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形成有效的植被盖度和保障稳定固沙效果的人工固沙植被建立初期的配置模式。结果表明:7种人工固沙配置模式处于人工固沙林定植初级阶段,沙地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32%~3.41%,基本满足固沙植被水分需求。但在降雨量较低的月份,部分固沙模式土壤含水量表现出较低水平,影响固沙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7种人工固沙植被配置模式蒸散量占同期降雨量94%以上,基本能够维持土壤水量平衡。柠条纯林(525株/hm2)、山竹岩黄芪+沙蒿混交(沙蒿2 800株/hm2、山竹岩黄芪500株/hm2)、山竹岩黄芪(3 300株/hm2)的人工固沙配置模式适合初期建立的固沙工程应用。虽然山竹岩黄芪纯林(3 300株/hm2)固沙模式盖度较高,防风固沙效果好,但由于土壤耗水大,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密度。由于小叶杨纯林(1 350株/hm2)的固沙模式土壤耗水较高、植被盖度低,在固沙初级阶段,相对其他6种固沙模式,综合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地形改造,研究底水灌溉量对两种旱生植物梭梭和沙拐枣生长特征及成活率的影响,为干旱区后期免灌植被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梭梭第1年株高和枝长的年生长量以及地上生物量与底水灌溉量呈正比,但灌溉量在90 L、60 L和30 L梭梭株高和枝长年生长量以及地上生物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底水灌溉量对梭梭第2年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2当底水灌溉量为30 L时,沙拐枣2 a株高和枝长的年生长量以及地上生物量平均值最大。3相同底水灌溉量下,梭梭成活率大于沙拐枣成活率。在克拉玛依市后期免灌造林效果梭梭优于沙拐枣,种植梭梭和沙拐枣最适底水灌溉量为30 L。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diniconazole-M [(E)-(R)-1-(2,4-dichlorophenyl)-4,4-dimethyl-2-(1,2,4-triazol-1-yl)-1-pentene-3-ol] was studied as thin film on glass surface under sunlight. Photoproduct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NMR, IR, UV and mass spectroscopy. They were characterised as the (Z)-isomer of diniconazole-M, a cyclic alcohol and its corresponding ketone and an isoquinoline derivative. © 1997 SCI.  相似文献   

14.
15.
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协调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膜下滴灌棉田,随灌水设置0,90,180,270,360 kg/hm2共5个N肥用量处理,观测不同N用量下棉花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情况,尝试建立推荐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结果表明:N 270 1g/hm2处理最好,施肥模型为y=3271.82 14.46x-0.0312x2(R=0.9604*),y籽棉产量,x滴灌棉田施N量.  相似文献   

16.
17.
In dry seeds membrane phospholipids adopt a quite, different orientation (the hexagonal phase) to that found in the membranes of cells in growing plants (the lamellar phase). As a seed imbibes water early in germination the phospholipids must change from the hexagonal to the lamellar configuration. Biophys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is change occurs as the water content reaches 20–30% of fresh weight.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imbibition and before membrane integrity is fully established, solutes leak out of imbibing seeds,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period could be used to advantage if it is wished to insert hormones, micronutrients or pesticides into seed cells.  相似文献   

18.
Several species ofOrius ar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the UK,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rips, especially western flower thrips(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The available species are briefly compared and findings on effectiveness and oviposition ofO. laevigatu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9.
干旱影响下人工林的天然更新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晗生 《干旱区研究》2012,29(5):743-750
通过植被状况调查、气象条件分析以及地面处理试验,在分析人工林天然更新因子的同时,对更新幼苗的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落种的萌发成苗过程是干旱影响下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关键环节,其间水分因子起着显著的作用。更新幼苗与降水特点密切相关,冬季积雪、春季或旱季出现连续数日的降水过程或连阴雨天气,都是更新幼苗发生的有利条件。冬、春季缺少持续降水,干燥的地表使得更新幼苗难以发生。地面处理产生的覆土效果可改善落种的水分环境,克服降水条件的制约,从而促进更新幼苗的发生。为使成苗状况稳定和完成天然更新,进一步讨论了人工促进更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旱地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外风蚀模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风蚀模型。该模型以小时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地表土壤水分、秸秆残茬覆盖率及地表粗糙度,模拟不同耕作体系下农田土壤风蚀流失量情况;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考虑到残茬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通过田间风蚀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保护性耕作风蚀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