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因气血耗损、感受风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母猪产后瘫痪主要是缺乏钙和磷,或钙、磷比例失调,也有的因骨盆神经和产道神经挫伤所致.母猪产后没有得到很好护理,畜舍内寒冷、潮湿,常引起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母猪在产前或产后容易发生瘫痪,尤以产后为多。瘫痪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磷、钙和维生素或代谢失调。产前瘫痪多发生于分娩前几天或几周。母猪后肢无力,不能站立。严重时卧地不起,大便干燥。产后瘫痪常发生于产后2-3天,奶量减少甚至无奶,肌肉震颤,摸有痛感,行走摇晃;严重时半身麻痹, 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3.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截瘫和产后瘫痪.截瘫多是后肢不能起立,是一种神经机能失调的疾病.该病发生的原因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钙磷供给不足或不平衡、缺钙多磷、产仔多和高产母猪在哺育后期营养和钙盐不足等.此外,产后血糖血钙骤然减低以及在怀孕期间饲料营养缺乏、过度瘦弱或者运动量不足、关养在狭窄的栏圈里、长期晒不到太阳、缺乏维生素、脑神经和脊椎受伤、炎症和中毒等都会引起瘫痪.  相似文献   

4.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发生于母猪产后的一种急性疾病,表现为母猪产后体质衰弱,产仔后四肢不能站立,知觉减退而发生瘫痪,是母猪的常见多发病。主要发病因素是日粮中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生产强度过大等因素所致。1发病原因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影响因素是饲料中钙磷不足或营养不全,此外饲养管理不当,产后泌乳影响血中钙的含量,妊娠期间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母猪缺乏运  相似文献   

5.
正1母猪产后瘫痪病因:产后瘫痪又称为乳热症、产后风,是母猪生产后易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母猪在生产前、后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若饲料单一则易造成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及钙、磷比例失调而发生本病。或因胎儿过多,后躯压力过大,也易引起瘫痪;产后母猪圈舍阴暗潮湿,加之贼风侵袭,易发生瘫痪。症状:母猪多在产后2~5日发病。表现为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钙血症为主要特征,或表现长期睡卧,食欲废绝,奶少或无奶,甚至拒哺。若强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是母猪的常见多发病.造成母猪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是日粮中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长期饲喂玉米、谷类及豆类等精料.无机磷得不到补充;生产强度过大等.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产后瘫痪一般认为是由于母猪产后血糖、血钙骤然减少或钙磷比例失调,产后血压降低,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母猪产后瘫痪已成为养猪业的多发病,尤其是潮湿的圈舍,该病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根据统计,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主要是怀孕期母猪饲料中钙磷缺乏,能量饲料供应不足,圈舍采光、通风等方面设计不  相似文献   

8.
母猪瘫痪,是以产前或产后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一种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性疾病。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或产后10~30天。发病原因,一是母猪生产力高,产仔多,泌乳力强,母猪体内的钙质被大量消耗后,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二是母猪日粮营养不平衡,钙磷严重不足,或者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钙磷的吸收利用;三是缺乏维生素。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现将一起母猪瘫痪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1原因由于血糖、血钙骤然降低,产后血压低等原因,致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性障碍,也可能是饲料的钙、磷比例失调造成的。母猪生产过程中,助产不当,胎儿过大,强力拉出,使骨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指多发生于产后2~5 d,以突然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主要是钙、磷的缺乏、环境较差和母猪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影响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的成活率。1发病原因饲料单一,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钙、磷和维生素D含量不足,搭配简单,不能及时补充母猪产后的营养需要,导致哺乳母猪机体发生低血钙血糖症;环境较差,母猪圈舍狭窄,阴暗潮湿,寒风侵袭,阳光不足,缺乏运动场所,不利于机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常因母猪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饲料配制不合理,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等都可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低,以引起产后瘫痪。本文对发病的原因、类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例典型病例的治疗经过,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是农村散养户和集约化猪场中常见到的一种疾病,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性.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等所致,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力和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痪瘫痪是一种代谢疾病,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等情况下极易发生本病。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影响仔猪的质量,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1病因产后瘫痪的直接原因是骨盐降解,主要是骨组织的纤维和海绵结构内钙和磷溶解,椎骨和长骨末端含大量的可交换的无机盐,因此,受影响的主要是尾椎骨、脊椎和髋关节。往往导致后肢骨折。产仔数过多和哺乳时间延长,会使母猪骨盐降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4.
幸奠权 《新农村》2005,(8):16-16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均可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以及圈舍潮湿等所致。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是母猪分娩后突发或渐进性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其中以后半身麻痹为多见;部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圈舍潮湿昏暗所致,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王德政  田雄 《农技服务》2014,(4):129-129,131
母羊产后瘫痪,是在怀羔期间或哺乳早期营养不良或钙磷摄入比例不当导致机体内钙磷比例失调而引发的疾病,有时分娩应激使血钙降低,诱发神经机能失调而瘫痪。母羊患产后瘫痪救治不及时则预后不良,本病必须以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把疾病防在发病前,治在初发期,才能确保患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母兔分娩后四肢或后肢突然麻痹,不能自主,称作产后瘫。1.母兔产后瘫的类型产后瘫是母兔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因较多而且复杂,可分为:(1)营养性瘫痪。如饲料中长期钙、磷等矿物质不足或比例失调,缺乏户外运动和阳光照射,饲料中从未添加维生素D等所造成的营养绝对不足,以及由于过度频密繁殖,哺育仔兔过多,营养入不敷出所造成的相对营养不足。(2)神经性瘫痪。因受到噪音、动物闯入以及追赶、触摸等不良刺激而产生。(3)中毒性瘫痪。饲料发霉变质,有时造成妊娠母兔产前瘫,有时造成产后瘫。  相似文献   

18.
病因多因母猪产前、产后饲养管理不当,钙、磷供给量不足或比例失调,或因血糖、血钙骤然减少,产后血压降低等原因,而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障碍。临床症状母猪产后2~5 d,精神不振,一切反射变弱,甚至消失。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少,严重时停止排粪、排尿,站立困难,卧地不起,呈错睡状态,乳汁很少或无乳。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怀孕和哺乳母猪要给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饲料及维生素D,注意怀孕母猪后期运动。治疗①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150 mL,或10%氯化钙注射液20~50 mL,皮下注射10%樟脑油5~10 mL,另外用板刷蘸酒擦全身;②粪便干燥…  相似文献   

19.
1.产前瘫痪.是母猪怀孕后期体内维生索和钙磷缺乏或失调,或因年老体弱饲养管理不善,缺乏运动等所致.多发生于分娩前几天或几周内,表现后肢无力,不能久站,行走不稳,起立困难,严重时卧地不起,食欲减退,大便干燥.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风或产后急性低血糖症,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知觉意识丧失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和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本病不同品种、不同胎次及膘情的母猪产后均可发生,但国外引进品种因高生产性能而发病率要高于本地品种。它并非是一种独立发生的疾病,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