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尾寒羊舍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尾寒羊出栏率和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粗放、滥放习惯,开展了小尾寒羊舍饲半舍饲技术应用,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较好途径。现将小尾寒羊舍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要引养小尾寒羊,必须先了解小尾寒羊多胎高产特点形成的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 小尾寒羊是一个绵羊品种,它的原产地山东省鲁西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农作物产品丰富.所有这些,都为小尾寒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当地为农区,没有草原和牧场,仅有零星的河边、路旁草地可供放牧,因此小尾寒羊的饲养是舍饲或以舍饲为主.综上所述,原产地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作物产品,舍饲或以舍饲为主的饲养方式,是小尾寒羊多胎高产特点形成的外部条件. 据有关资料考查,小尾寒羊属蒙古羊的`亚系',随社…  相似文献   

3.
浅析青海省小尾寒羊的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小尾寒羊情况调查表明,从山东梁山、郓城等地引进的小尾寒羊在舍饲、半舍饲条件下,能够适应青海海拔较低的农区环境,较好地保持了原产地小尾寒羊的品种特性,产羔率220%,羔羊成活率85.67%,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认为以小尾寒羊或其杂种一、二代羊为母本,建立肉羊生产体系,生产优质羊肉是青海省小尾寒羊养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典型调查法,就小尾寒羊在豫西地区的饲养方式及农户适度饲养规模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海拔400m以下的丘陵地区或牧坡陡峭的山区宜采用舍饲,在丘陵和浅山区宜采用半舍饲的饲养方式.根据对比分析,豫西地区农户小尾寒羊的最佳饲养规模为每个劳动力可平均饲养成年母羊4~6只,其年末最佳存栏量为2~3只成年母羊.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是我国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全年发情、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青海省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引入小尾寒羊,目前,仅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饲养量已达到10多万只,成为绵羊品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适合于舍饲的肉羊大量引进,小尾寒羊也从我省农业区向半农半牧区和牧区试引。在此背景下,海北州门源县农牧公司于2003年12月,从民和县福祥养殖场引进300只小尾寒羊,利用暖棚舍饲圈养在…  相似文献   

6.
1小尾寒羊的特点小尾寒羊体格大,早熟,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多胎高产,四季发情配种,适应性强,是肉羊生产中的优良品种。2小尾寒羊的饲养要求2.1对饲养条件有较高的要求,适宜舍饲、半舍饲,不宜过量运动。2.2小尾寒羊适宜干燥凉爽环境,高温多湿环境下,羊只易扎堆生病;蚊蝇多的环境,造成羊群休息不好,且躁动不安,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疾病。2.3公、母幼羊要及时分群,避免野交乱配、近亲交配。2.4定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按程序免疫。3饲养小尾寒羊的经验和教训3.1养羊户不了解小尾寒羊在原产区的生态条件、饲养管理条件及小尾寒羊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的转变,羊群由放牧方式向舍饲和半舍饲方式过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本地大批引进了鲁西小尾寒羊和麦盖提等优良品种,饲养方式上由粗饲转变为精粗饲料搭配。但新的疫病较多,特别是乳房炎在舍饲羊群中较为常见。本病急性感染会造成个别母羊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结状梭形杆菌感染,引起蹄部组织发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在赤峰地区偶有散在发生,临床上表现不同程度的跛行,发病羊只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坏死,若不及时有效防治,可因行走不便,采食困难,体质急骤下降,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报告一起半舍饲小尾寒羊腐蹄病的诊治情况如下。1发病情况2013年7月中旬,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3户养羊户饲养的437只半舍饲小尾寒羊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9.
小尾寒羊是我国重要的绵羊品种,其适应性强、产绒量高、绒质好、肉汁鲜美,被列为集约化生产的重要绵羊品种之一。研究舍饲条件下小尾寒羊的生活规律,对进一步了解其种质特性,加强肥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生产潜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舍饲状态下小尾寒羊反复进行昼夜24小时的连续观测。研究其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小尾寒羊的采食能力和消化能力,为舍饲小尾寒羊的饲养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也为羊业集约化生产提供重要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羊只的选择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验羊群中随机选择3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典型调查法 ,就小尾寒羊在豫西地区的饲养方式及农户适度饲养规模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 ,在海拔 40 0 m以下的丘陵地区或牧坡陡峭的山区宜采用舍饲 ,在丘陵和浅山区宜采用半舍饲的饲养方式。根据对比分析 ,豫西地区农户小尾寒羊的最佳饲养规模为每个劳动力可平均饲养成年母羊 4~ 6只 ,其年末最佳存栏量为 2~ 3只成年母羊  相似文献   

11.
我县自2004年把舍饲小尾寒羊作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来,笔者参与了小尾寒羊的引种、调运和舍饲管理等技术环节的管理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舍饲饲养管理技术,概括成文,供同行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省引入、纯繁、推广的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测定与调查,评价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在青海省高海拔地区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里,在农区舍饲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原产地品种特性的保持情况,及在青海的适应性和利用现状,给种畜管理部门及引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为青海省建立高效、优质、集约化的羊肉生产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尾寒羊是我国著名的多胎高产绵羊品种,它以耐粗饲、生长快、易舍饲深受养殖场户的欢迎.小尾寒羊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它的生物学优势的发挥,特制定如下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胃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8月龄小尾寒羊10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50只。放牧组羊自由放牧,以采食牧草为主;舍饲组羊饲喂全价饲料+粗饲料。常规方法制备胃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量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厚度。结果表明:舍饲组小尾寒羊前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厚度均略高于放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网胃的肌层厚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瓣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皱胃的黏膜层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而黏膜下层厚度略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饲组羊前胃肌层较厚,而放牧组羊皱胃的肌层较厚,在养羊生产中应根据需要选择放牧、舍饲或二者结合饲养。  相似文献   

15.
正小尾寒羊以其高繁殖率、早期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耐舍饲的优良特性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是我国较好的肉用地方品种。内蒙古通辽地区小尾寒羊存栏量大,但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效益差别较大。在工作调研中发现库伦旗镇奈林稿镇肉羊合作社的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效益突出,本文针对其养殖模式和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一、生产经营及繁殖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为自繁自育。繁殖模式:13个月2产,平均产羔率240%,成活率90%以上,平均每胎2.1个羔。  相似文献   

16.
<正>小尾寒羊以其高繁殖率、早期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耐舍饲的优良特性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是我国较好的肉用地方品种。内蒙古通辽地区小尾寒羊存栏量大,但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效益差别较大。在工作调研中发现库伦旗镇奈林稿镇肉羊合作社的小尾寒羊舍饲养殖效益突出,本文针对其养殖模式和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一、生产经营及繁殖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为自繁自育。繁殖模式:13个月2产,平均产羔率240%,成活率90%以上,平均每胎2.1个羔。  相似文献   

17.
绵羊杂交改良和不同育肥方式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用无角陶赛特公羊作为杂交父本,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对3个试验小区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从后代按出生日龄选择杂交公羔(THF1)为试验组,小尾寒羊纯繁公羔为对照组(HH),分别采用全混合日粮、精粮分开舍饲和放牧+补饲方式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方式增重效果>精粗料分开舍饲育肥方式>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陶寒杂交一代的育肥增重效果>小尾寒羊。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比较,采用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方式经济效益>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精粗料分开舍饲育肥方式,THF1组采用全混合日粮舍饲、"放牧+补饲"和精粗分开舍饲方式比HH组纯利润分别增加49.95元、41.09元和30.28元,育肥陶寒杂交羊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8.
在舍饲圈养的条件下,测定无角陶赛特和小尾寒羊半杂F1代初生时。3月龄和6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F1羔羊初生重、3月龄和6月龄的活重分别为4.21kg,18.31kg和30.31kg,较当地小尾寒羊半杂羊提高0.97kg,3.85kg和8.29kg(P〈0.01)。F1羔羊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和尻宽均高于当地同龄半杂羊(P〈0.01)。  相似文献   

19.
选择凉山州会东、会理、盐源、美姑等不同生态与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小尾寒羊,对其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屠宰性能、繁育成活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以评定其繁育饲养效果.结果表明除个别体尺、体重指标外,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这主要由于引人羊对当地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适应能力下降所致.综合分析其生态适应性,会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会理、盐源适应性一般,美姑较差.因此,小尾寒羊在凉山海拔1600~2400m,温暖干燥和物质丰富的农区或以农为主的生态区,以舍饲或半舍饲为主,规模适宜,并加强补饲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择120只小尾寒羊分3组进行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半牧半舍饲模式下4月龄体重为27.8kg,舍饲圈养模式下为31.7kg,舍饲后育肥羊4月龄体重提高了14.0%;舍饲后6月龄体重提高了15.2%,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8.0%。在同种高效圈养的饲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中药添加剂的试验组育肥羊4月龄体重提高了4.6%,6月龄体重提高了5.7%,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