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2.
池塘精养河蟹套养鳜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精养河蟹的池塘套养鳜鱼的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改良,而且能形成一种共生、竞争、发展的良好生态水体环境,对池塘河蟹和鳜鱼的生长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介绍了精养河蟹池塘套养鳜鱼的养殖技术,具体包括清整池塘与消毒、培育基础饵料鱼、蟹种选择与投放、鳜鱼种选择与投放、水草培育与日常管理、病害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广泛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
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产商品蟹981 kg/hm2、鳜鱼300 kg/hm2,加上配养的青虾、细鳞斜颌鲴、鲢鳙鱼,平均产值110 255元/hm2,利润达50382.5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安徽省芜湖县河蟹主养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于2013年利用河蟹主养池塘套养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池塘实施多品种套养,可有效利用蟹池中残饵、水草、腐殖质、底栖动物等丰富的天然饵料,且河蟹主养池塘增产达45%左右。经过近1年的套养试验,面积13.3 hm2的河蟹主养塘捕获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总产量24 020 kg,平均产量1 806kg/hm2,总销售收入193.3万元,总利润103.4万元。  相似文献   

5.
2003~2004年在贵阳市花溪区鱼种场进行池塘河蟹生态养殖试验,其结果为:蟹鱼套养2004年总产值达到105315.75元,纯收入2764.43元/667m^2,蟹平均规格为128.15g,最大个体210g,平均单产115.33kg/667m^2,回捕率45%,鲢鳙鱼303.75kg,投入产出比为1:1.65。河蟹单养总产值达到32340元,纯收入2475.37元/667m^2,蟹平均规格为125.35g,最大个体为190g,平均单产为107.8kg/667m^2,回捕率为43%,投入产出比1:1.62。完成了该项目的各项指标,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草鱼池塘集约化养殖模式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池塘主养草鱼不同搭配种类和比例的放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投喂相同的草鱼配合饲料。试验结果为1#塘生产草鱼9754kg,鲤鱼1500kg,异育银鲫492.5kg,鲢鱼、鳙鱼共1383kg,平均每666.7m~2鱼产量1312.95kg,利润4786.40元,饲料系数1.70,投入产出比为1:1.70。2#塘生产草鱼4482.2kg,鳙鱼1760kg,平均每666.7m~2鱼产量624.22kg,利润-55.02元,饲料系数1.24,投入产出比为1:0.98。试验表明:合理的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草鱼成功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池塘水体内循环利用与虾-鱼套养模式,在杭州市萧山围垦南美白对虾主养区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虾-鱼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设置循环流水式水槽,槽内高密度流水养鱼。依据不同养殖品种间的生物学习性不同、小水体与大水体的相互配合与协同等,达到水体生态平衡、降低养殖风险和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养蟹池塘套养青虾生态养殖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 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生产模式 利用稻田或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田块的优势 ,实行稻 /鱼 /蟹、稻 /鱼 /虾、稻 /鳝、稻 /鳅、稻 /鱼 /虾 /蟹苗种等多种形式的种养格局 ,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2 池塘或大水面套养“小品种”生产模式 在池塘或大水面的养殖塘口 ,在不影响主养品种的前提下 ,套养或设置网箱养殖泥鳅、黄鳝、鳜鱼、塘鳢等地方“小品种” ,尤其是塘中设置网箱养殖效果较佳。3 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双当家”混养模式 利用天然河道多、水草丰富、畜禽养殖量大、有机肥料廉价的优势 ,发展草食性的草鱼和滤食性的鲢、鳙鱼 ,这…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强渔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推出了蟹池"套餐",以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增长点。所谓蟹池"套餐",是指在不影响河蟹养殖的情况下,科学套养部分鳜鱼、黄颡鱼、沙塘鳢、青虾、小龙虾等,形成蟹、鱼、虾资源共享、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和平共处"、同池共生的高效生态套养模式。该模式是在保持河蟹正常养殖产量的前提下,增加名贵鱼虾的养殖产量,提高水体生产力和综合养殖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技术方  相似文献   

11.
主要开展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鸭每公顷纯利润15 000.00元,养鱼每公顷纯利润30 562.50元,蕹菜每公顷纯利润5 531.25元,每公顷总利润51 093.75元。该模式是一种以养鱼为主,兼顾综合种养的互利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高鱼产量的同时提升鱼的品质,减少化肥和渔药的使用量,增加了综合种养收益。该模式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水质和陆地环境污染,又节省了资源,达到了低碳种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吴瑞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18-12919,12948
[目的]探讨卡拉白鱼在辽宁地区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技术.[方法] 2012年开始在辽宁省铁岭养殖基地进行卡拉白鱼人工繁育及池塘养殖试验.[结果]引进卡拉白鱼种鱼400对,催产后人工繁殖的仔鱼经过110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6.65 cm,平均体质量达3.10g;春片经过135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到14.50 cm,平均体质量达到28.50 g.在0.18 hm2池塘投入3龄苗种1.0万尾,经过132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23.80 cm,平均体质量达123.90 g,出塘商品鱼的产量为6 600 kg/hm2,出塘率为96.0%,饵料系数1.8.特定生长率(SGR)和日增重(AWG)在6~8月较高,主要是因为适宜的水温、水质环境和合理的投饲方法,3龄即可达到100 g以上的食用标准.[结论]卡拉白鱼在6~8月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3.
谭凡民 《北京农业》2012,(21):129-130
由于池塘老化和养殖病害等因素影响,对虾养殖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作者在南美白对虾(P.vannamei)养殖生产中,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卵圆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采取鱼、虾、蟹混养的养殖技术方法,有效的改善养殖生态环境,防止了养殖病害的发生和病害的蔓延,养殖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并在2007年的养殖生产试验中取得成功,平均产量达11062.0元/667 m2,盈利达6308.5元/667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42户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温室蔬菜生产的净利润、投资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为6.843万元/hm2,22.31%和1∶1.22,均远远低于预期水平(15万元/hm2,30%和1∶2);温室蔬菜生产的净利润与拱棚蔬菜(6.832 5万元/hm2)接近,而投资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低于拱棚蔬菜(35.01%和1∶1.32),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如拱棚蔬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贺兰县进行的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09—2010年共培育扣蟹8 402.5 kg,平均单产484.5 kg/hm2,规格达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141 800 kg,平均单产8 175.0 kg/hm2,产值4.03万元/hm2,纯利润1.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65。扣蟹在池塘中暂养2个月左右,起捕率达到80%,说明其适应该地生长环境。2009—2010年共起捕成蟹30 037.0 kg,平均单产312.0 kg/hm2,规格达9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759 400 kg,平均单产7 911.0kg/hm2,产值4.72万元/hm2,纯利润2.0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3。  相似文献   

16.
该项试验是针对近年来在河蟹养殖中幼蟹(扣蟹)性腺早熟提出的研究课题。根据顾景龄等“河蟹生长规律及性腺早熟控制的研究”证明:幼蟹性腺早熟的主要原因是6月至7月底期间,幼蟹蜕壳过频,生长过快所致、为控制幼蟹的性腺早熟,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利用“休眠”控制其早熟的养殖方法,并于1993年6月至9月30日,在天津宁河县试验林场6. 67hm2的河蟹精养池塘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在 6月 10日至 8月 5日期间,停止投饵、换水,使幼蟹进入休眠状态,8月5日以后,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并严格控制水质,到9月30日,幼蟹平均个体重达 23.9 g,与对照组平均体重25. 7 g相近似,试验组早熟率不超过 4%,而对照池(3.33 hm2)几乎全部早熟。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控制幼蟹早熟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以来,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开展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建成了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基地,构筑了约6.67 hm2的现代化种质保存和育种试验平台;收集保存了特色水生蔬菜遗传资源500余份,重点保育了金华白莲、西湖莼菜等濒危珍贵地方资源13份;拓展了水生蔬菜海南南繁加代、定向杂交、理化诱变等育种技术新路径,填补了种质鉴定和评价利用技术参数空白,制订了农业部行业标准;育成了茭白‘浙茭3号’、鲜食籽莲‘金芙蓉1号’、藕莲‘东河早藕’等高产优质特色新品种,为浙江乃至长江中下游水生蔬菜品种更新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三疣梭子蟹传统养殖方式中的同类相残、雌雄争偶以及集中上市而价格低迷等问题,2002年,分别在河蟹幼蟹培育池、虾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竹笼吊养及散养对照试验。2003—2004年,利用河蟹幼蟹培育池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的笼式吊养生产,养殖面积13.34hm2,收获0.300kg/只以上商品蟹分别为104720.0kg和118625.0kg,商品蟹平均产量分别为7850.1kg/hm2和8892.4kg/hm2,产值分别为628006.00元/hm2和711394.30元/hm2,利润分别为368227.80元/hm2和407940.50元/hm2,年养殖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8%和73%,2004年产量、利润及成活率分别较2002年虾池散养对照试验提高了70%、87%和52%,增收189867.00元/hm2。该项技术利用空闲的河蟹幼蟹培育池,采用笼式吊养全雌梭子蟹,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池塘集约化单独饲养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方法]胡子鲇以放养密度20、30和40尾/m2放养于3口池塘中,150 d后分别比较3口塘中胡子鲇的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利润和投入产出比。[结果]放养密度为30尾/m2时,成本投入的效益转化率最高,养殖利润最大,利润达18.52元/m2,集约化养殖胡子鲇的放养密度以30尾/m2为宜。[结论]胡子鲇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0尾/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