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T6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近年来在土壤化验室测定土壤速效磷的一种新型化验仪器,具有测定方便、快睫,准确等优点,是测土配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仪器。介绍了T6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速效磷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 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源和比色皿定位电路二例故障的处理 ,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研究分光光度计电路特点及故障排除办法  相似文献   

3.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UV754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吸量管、容量瓶、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TVP)定量环等。  相似文献   

4.
采取甲醇浸取、乙酸乙酯乙分离的方法,提取海南辣蓼中的黄酮体化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物的甲醇溶液进行紫外扫描。提取物颜色反应及其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海南辣中确实含有黄酮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农业部近日颁发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规范对县级化验室的两种常规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光光度计要有紫外波段、R S232接口和自动进样装置。以便用于测定土壤中的硝态氮和数据自动采集。(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火焰即可,不需要石墨炉,但要具有计算机控制功能,最好是6个以上灯架,数据输出格式可修改、计算机系统可扩充。这样就对分析仪器厂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众多厂商中,国内规模较大的、具有四十余年分析仪器专业制造深厚底蕴的北京瑞…  相似文献   

6.
对我省合江地区引种栽培的王族海棠叶片色素进行提取,并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层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王族海棠叶片色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我省合江地区引种栽培的王族海棠叶片色素进行提取,并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层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王族海棠叶片色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5种入侵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波处理和未超声处理分别提取5种入侵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试验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0.430 250 mg/g FW;其次是紫茎泽兰和马缨丹,分别为0.370 075、0.337 750 mg/g FW;再次是飞机草(0.310 600 mg/g FW),最低的是水葫芦(0.111 750 mg/g FW).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彩棉棕色素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色素水溶液的紫外光谱的性质,并探讨了不同色素浓度下对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进而推出彩棉棕色素含量与510nm处吸光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浸法和冷压法对速生杨木单板进行染色处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及助剂等因素对速生杨木单板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对速生杨木单板进行染色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上染率,而热浸法的染色效果较冷压法要好.  相似文献   

11.
吴功庆  徐敏  刘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138-3139
[目的]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半夏RNA,为半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半夏叶片R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RNA样品的OD260、OD280和OD230的值,用RNA浓度计算公式:RNA(μg/μl)=OD260×40×稀释倍数/1000,求出RNA浓度。[结果]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表明:OD260/OD280介于1.7~2.0之间。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半夏叶片RNA质量较好,经变性胶电泳后,有较明显的3条带,分别是28S、18S和5S,28S、18S清晰可见,5S稍有弥散,但在亮度上28S与18S差别不大。[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适合于富含多糖、多酚植物材料的RNA提取。  相似文献   

12.
一种简便实用的玉米干种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玉米干种子基因组DNA,DNA样品经紫外光谱吸收、琼脂糖凝胶电泳、PCR和酶切检测,表明获得的DNA样品纯度较好、无明显降解,DNA质量可满足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证实该方法是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小麦干种子总DNA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小麦干种子总DNA,总DNA样品经紫外光谱吸收、琼脂糖凝胶电泳、PCR和酶切检测,证实该法是提取小麦总DNA的有效方法,其总DNA样品质量可满足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对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粗提液进行纯化,得到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纯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PC和APC的最大可见吸收峰分别在620 nm和650 nm处;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45 nm和656 nm处。经12% SDS-PAGE法分析,PC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6.3 kD和18.9 kD;APC也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5.0 kD和16.9 kD。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PC和APC的氨基酸组成作了测定,发现二者的氨基酸组成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5.
云南13种蕨类植物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强蕨类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云南13种蕨类植物根状茎(根)及叶中的总黄酮,经硅胶柱层析,依次用浓度70%、80%9、0%的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精制黄酮溶液,利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所测的13种蕨类植物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但含量差异较大,大叶假冷蕨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0.375%,而笔管草的总黄酮含量仅为0.100%。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定蕨类植物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大多数蕨类植物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斑马鱼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趋光行为差异,记录了六月龄的斑马鱼成鱼在紫外光(ultraviolet, UV)和可见光照射下的行为反应和在无光、紫光(420 nm)、蓝光(460 nm)、绿光(500 nm)、黄光(585 nm)和红光(620 nm)六种光照条件下的趋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刺激光为UV时,斑马鱼优先游向黑暗环境一侧,刺激光为可见光时,斑马鱼优先游向可见光一侧;UV和可见光分别设置在试验区A和试验区B时,随着UV刺激强度增加,斑马鱼的偏好指数未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UV和可见光同时设置在试验区B时,随着UV刺激强度增加,斑马鱼的偏好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5 min和30 min时斑马鱼的平均分布率均呈现红光区>紫光区>蓝光区>黄光区,绿光区的平均分布率在5 min时高于红光区,在30 min时介于紫光区和蓝光区之间。研究表明,斑马鱼趋向可见光而远离紫外光,表现出明显的避UV性和趋可见光性,且避UV性与趋可见光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拮抗作用,而无协同作用。此外,斑马鱼对红光、绿光和紫光的喜好程度较高,对黄光的喜好程度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斑马鱼视觉生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与计算机联机的岛津 UV- 2501 PC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了 3种西班牙农膜和 3种国产农膜,分析各种农膜透光性能的差异以及透光性对作物栽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枸杞属两个种的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优化的CTAB法提取宁杞1号和黑果枸杞的叶片基因组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得DNA的浓度和纯度,并进行PCR扩增。从101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10 bp的随机引物对这两种枸杞的DNA样品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111条谱带,61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54.95%。结果表明,宁杞1号与黑果枸杞的相似系数S=0.618,遗传距离D=0.382。  相似文献   

19.
The light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soil materials was measured in a Beckman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la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was greatest at the red end of the spectrum. A seed sensitive to red light will have the capacity to germinate at nearly the maximum depth of penetration by visible light, where the risk of early desiccation is diminished.  相似文献   

20.
以食用仙人掌的幼嫩肉质茎和紫糯玉米的幼嫩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浓度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采用CTAB法可以从食用仙人掌中提取到一定质量和浓度的DNA,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利用Tris-饱和酚对其进行纯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