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冬小麦苗期耐低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快速评价冬小麦苗期耐低磷性的指标,测定了两种磷素水平下15个冬小麦品种苗期的株高、根长、根数、根干重、茎干重、植株磷积累量等6项生理指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茎干重和根干重对植株磷积累量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茎干重是影响植株磷积累量的最重要的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6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小麦在低磷条件下的适应性与植株干物质特征最为密切.本研究结果表明,植株磷积累量、茎干重、根干重、根数可以作为小麦苗期耐低磷基因型快速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氮敏感型冬小麦品种的幼苗对低氮胁迫的反应,基于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氮含量的耐低氮指数,对24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耐低氮丰产型和氮敏感型分类,并以典型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其幼苗(5叶龄)在不施氮(0mmol·L~(-1))和施氮(16 mmol·L~(-1))条件下,地上部和根部的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氮积累量及其叶片和根部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显示,与施氮处理相比较,不施氮处理小麦品种的幼苗根部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均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根部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以及NR和GS活性均降低。在不施氮处理下,耐低氮丰产型小麦品种的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小于氮敏感型品种,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的增幅均大于氮敏感型品种;耐低氮丰产型小麦品种幼苗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直径显著下降;氮敏感型小麦品种幼苗根直径和总根体积显著降低。与氮敏感型品种相比,耐低氮丰产型小麦品种幼苗地上部、根部的氮吸收能力较高,NR和GS两种酶活性降幅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小麦萌发期的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以及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采用温室水培方法,通过研究不同铵(NH~+_4-N)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时期的形态学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高铵环境的响应,系统评价了24个小麦品种间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铵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总根长、根数、株高、胚根干重和胚芽鞘干重逐渐降低;当铵浓度为5.0 mM时,上述指标较对照均显著降低。此外,5.0 mM铵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淀粉含量,表明5.0 mM铵抑制萌发种子贮藏物质动员,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形态形成,确定5.0 mM为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胚根长度与胚芽鞘长度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胚根干重与根冠比和植株干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根系对高铵胁迫的响应更敏感。以胚根长度、胚芽鞘长度、植株干重和根冠比耐性指数为筛选指标,将24个小麦品种分为高铵敏感型、中间型和耐高铵型。  相似文献   

4.
为在苗期可通过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对氮高效小麦品种进行鉴别,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在正常氮(5mmol·L~(-1))和高氮(45mmol·L~(-1))处理下,研究了黄淮平原区18个主栽小麦品种苗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关系;通过干物重和氮积累量与根系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供试小麦品种植株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不同氮效率类型。结果发现,在两种氮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干重、根氮含量、茎叶氮含量、单株氮含量、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可作为氮效率评价指标。小麦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育种早期筛选高氮效率材料的指标。不同氮效率类型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均表现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幼苗植株氮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在91.91%以上。小麦不同氮效率类型间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单株根尖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可根据小麦苗期根系的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判断其氮效率高低。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东北地区生长的花生氮高效种质,以40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苗期水培方法,在低氮和正常氮水平下观察叶片黄化程度、SPAD值,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氮品种花育22、冀油98和锦花6号,3个氮敏感品种阜花10号、铁花3号和阜花17号。通过对花生苗期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变异分析及相关性的综合分析,确定以干物质量、氮累积量、氮利用率、氮含量、氮利用指数及根冠比作为花生氮高效种质苗期筛选的参考指标。通过对这6个品种各筛选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做出分析,筛选出耐低氮型品种锦花6号和氮敏感型品种阜花10号。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活力和生长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小麦根系活力和吸收氮素能力的影响,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西农979和大穗型小麦品系2036为材料进行营养液培养试验,设置正常水分供应、轻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及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水氮耦合对小麦根系形态、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氮素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重度水分胁迫和低氮处理都会降低小麦的生物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氮含量和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低氮处理增加了根长和根冠比。高氮处理的西农979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较低,中氮处理显著提高,且分别比2036高11%、14%、27%。西农979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之间的氮素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中氮处理下西农979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2036高13%~6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的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与植株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增加氮素供给能有效提高西农979的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过高的氮素不利于2036根系的生长,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根系活力和生长对不同水氮耦合的响应不同。通过适宜的水氮耦合调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小麦根系形态,提高根系活力及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的小麦品系,以小麦(花培3号×豫麦57)双单倍体(DH)群体(168个株系)为材料,测定低钾处理和对照(正常钾处理)下,不同株系的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株干重、根冠比、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总表面积、总根长、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钾浓度和钾累积量,分析其在低钾胁迫下的反应,综合评价不同品系的耐低钾性,筛选可用于评价耐低钾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小麦的耐低钾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各供试材料耐低钾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且D值可以直接反映各DH株系耐低钾能力的大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6个与小麦耐低钾性显著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氮高效玉米杂交种的筛选及氮效率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生产中常用的8个玉米杂交种作为材料,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进行氮高效杂交种的筛选和氮高效指标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金山27、郑单17为氮高效品种。通径分析表明,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贡献均大于利用效率,不论是否施氮,植株氮积累均以花前为主,但花后差异显著,花前氮积累对氮效率的贡献较大。不论施氮与否,完熟期全株干重、吐丝期穗三叶含氮量、花前氮积累量、穗位叶光合速率均是重要的筛选指标,不施氮肥时子粒含氮量也是重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施磷和施磷条件下,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18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研究,旨在筛选耐低磷的甜糯玉米品种,合理布局甜糯玉米种植,提高土壤中磷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糯玉米耐低磷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根冠比、根干重、冠干重和植物磷积累量可作为甜糯玉米耐低磷筛选的重要指标。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磷甜糯玉米品种花糯一号、孺子牛269号和红帅。  相似文献   

10.
河北大豆地方品种耐低磷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97份河北省大豆地方品种在2个磷梯度下的苗期耐低磷特性分析表明,植株总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磷含量、地上部磷含量、总磷含量和根冠比7个指标的相对值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相对总生物量和总磷含量与其它指标问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二者比值(植株磷效率)可作为磷胁迫下耐低磷大豆品种的筛选指标.以相对植株磷效率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耐低磷、中间类型和不耐低磷3类,并筛选出"皮狐狸"和"本地黑"2个高耐低磷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解振兴  董志强 《玉米科学》2012,20(2):128-133
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梯度于苗期利用完全营养液培养,3叶期叶面喷施聚糠萘合剂,研究供氮量对苗期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以及聚糠萘合剂化学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处理相比,增加氮素供应可使株高增加,根系增长,根冠比值显著降低,叶片与根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增大,鞘中NRA减小。随氮素浓度的增加,株高、最大根长和叶片数逐渐增加,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依次增加,叶片中NRA依次增强,氮素吸收和向地上部分配的比例显著增加。聚糠萘合剂处理与相应清水对照相比,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缩短了最大根长,增加了侧根条数,提高了玉米植株中总吸氮量及氮素利用率。对于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素处理,低浓度(2.5mmol/L)和中浓度(5.0 mmol/L)培养液中调节剂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2.75%和54.91%,表明中、低氮条件下聚糠萘合剂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低氮胁迫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幼苗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低氮胁迫响应的差异。采用水培方法,以氮高效品种郑单958、正红311和氮低效品种川单428、先玉508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0.04 mmol/L)、正常氮(4 mmol/L)和低氮恢复处理3个氮水平下,分别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不同氮效率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显著降低玉米叶片和整株干物质重量、叶片氮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根系干重、根冠比、叶片碳代谢指标(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不同品种间各指标的变化幅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不同规律,氮高效品种在氮素胁迫下对碳氮代谢的平衡能力更强,受低氮环境影响较小,植株的恢复能力较强,对胁迫环境具有更强的耐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是大豆高产育种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78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水培养法,分析正常氮(氮浓度为7.5 mmol/L)和低氮(氮浓度为0.75 mmol/L)条件下大豆生物量和耐低氮指数。根据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耐低氮胁迫指数初步筛选出3份耐低氮材料(2011-X-559、2011-X-618、2011-X-639)、3份低氮敏感材料(2011-X-472、2011-X-531、2011-X-547)和2份中间型材料(吉育86、东农53)。进一步复筛测定8份大豆种质材料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氮含量和根系形态构型等17个氮利用相关指标,通过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总干重、整株氮含量、整株总氮、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6个指标可作为大豆苗期耐低氮评价关键指标,并依此鉴定出耐低氮材料2011-X-618和低氮敏感材料2011-X-531。本研究为大豆耐低氮机制解析和氮高效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海雀稗是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为筛选耐镉海雀稗优质资源,本试验在海雀稗耐镉评价体系优化的基础上,对23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耐镉性评价,并初步探讨了其耐镉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镉(0.50~1.50 mmol/L)处理时,海雀稗叶片枯黄率有显著差异,镉浓度为0.50 mmol/L与1.50 mmol/L时坪用质量无显著差异,镉浓度为1.00 mmol/L与1.50 mmol/L时坪用质量无显著差异,坪用质量与枯黄率在镉浓度为1.50~2.00 mmol/L均有显著差异,高浓度镉(2.0~3.0 mmol/L)处理时枯黄率差异显著,镉浓度为2.00 mmol/L与2.50 mmol/L、2.50 mmol/L与3.00 mmol/L时坪用质量间无显著差异。以叶片枯黄率50%为标准,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求得临界浓度为1.5 mmol/L。选用坪用质量较好的23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耐镉性评价,结果表明1.50 mmol/L镉胁迫条件下,不同材料之间耐镉能力差异明显,USA17-2、USA17-30、USA17-37、USA17-41和USA17-45相对坪用质量高,枯黄率低于45.00%,对镉耐性强;USA17-22、USA17-24、USA17-42、HN17-35和US17-47相对坪用质量低,最高枯黄率达到83.33%,对镉耐性最弱。通过对耐镉能力极端资源的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测定发现,镉胁迫后耐镉海雀稗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镉敏感型海雀稗,推测维持高的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是海雀稗耐镉的重要生理机制。本研究结果为选育优良耐镉海雀稗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叶期施)∶拔节肥(倒3叶施)∶孕穗肥(倒1.5叶施)]为7∶1∶2∶0时的两处理生产的籽粒品质均符合国标(GB/T 17893-1999).施氮量180 kg/ha、氮肥比例5∶1∶2∶2处理植株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Rubisco含量、SPAD值、POD和SOD酶活性在品质符合国标的处理中最高,旗叶蔗糖含量高,籽粒转化蔗糖能力强,产量最高;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5∶1∶2∶2处理,虽然有效延缓了植株衰老,产量最高,但籽粒品质不符合国标.说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后期衰老速率快虽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不利于产量提高;延缓衰老虽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易致品质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采用施氮量180 kg/ha、氮肥运筹5∶1∶2∶2的栽培方式,后期衰老速率适度,有利于品质改善,产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砂培实验,以“翠甜”厚皮甜瓜为材料,设 6 个氮处理(0、5、10、15、20、25 mmol/L)研究其对海南地区春茬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显著增加膨大期根、果实氮含量,显著增加生育后期茎叶、果实及全株中的氮、磷和钾积累量,显著增加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和单果鲜重,增加磷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膨大期果实钾含量及氮生理利用效率。钾生理利用效率随氮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 10 mmol/L 时达到峰值。本研究中,10 mmol/L 氮处理单果鲜重最大,氮磷钾养分生理利用效率也最高,且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居中,最有利于节约施肥,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地毯草对铝胁迫响应及临界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毯草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培法进行耐铝鉴定,初步研究不同铝浓度处理对地毯草坪用质量、叶色和枯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中等浓度(0.72、0.96、1.20 mmol/L)铝处理下,地毯草坪用价值明显优于低浓度(0、0.24、0.48 mmol/L)和高浓度的铝处理(1.68、1.92、2.16 mmol/L),呈抛物线形状;0.72 mmol/L铝处理最适宜地毯草的生长。其它高浓度或低浓度都抑制了地毯草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地毯草草坪使用价值下降。通过建立回归方程,以枯黄率下降50%作为地毯草存活临界铝离子浓度,可得地毯草具有50%存活的临界铝离子浓度为2.04 mmol/L。  相似文献   

18.
利用TOPSIS法综合评价芽苗期青贮玉米种质耐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艳霞 《杂粮作物》2010,30(2):101-104
在CK、85 mmol/L、171 mmol/L、256 mmol/L的NaCl浓度下胁迫10份青贮玉米自交系,测定了在盐胁迫下青贮玉米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度,幼苗存活率和相对株高,运用TOP-SIS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耐盐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间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079527的综合评价值为0.9171,耐盐性最强;其他各材料综合评价值在0.5-0.7之间,其抗旱耐盐性弱。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硝态氮供应对小麦根系形态发育和氮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以秦麦11号和宁麦9号作为供试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盐对小麦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和硝酸盐吸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NO3-可增加小麦总根长和根尖数,促进根系生长;当NO3-浓度超过2 mmol/L时,总根长和根尖数受到强烈抑制,但由于根系平均直径的增加,根系总体积并未明显减少。两个供试小麦品种之间根系NO3-含量并无明显差异,而两个品种的叶片NO3-含量在介质NO3-浓度超过10 mmol/L时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叶片、根系NO3-含量与根冠比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次函数来进行描述,与根长、根尖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来进行描述。与宁麦9号相比,秦麦11号的NO3-吸收具有更高Vmax值和Km值,这可能与两个供试小麦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