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甫  黄利芬  张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34-16835
[目的]为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提供工艺参数和科学依据。[方法]用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探讨不同条件对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用端基分析法测定壳寡糖的分子量,研究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过程中壳聚糖分子量的变化。[结果]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pH为7.1,最适温度为53℃,最适酶浓度为0.30 g/L。在最适条件下,降解反应进行6 h以上,可以得到平均聚合度为8,平均分子量为1 306的壳寡糖。[结论]菠萝蛋白酶能有效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  相似文献   

2.
周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27-31,118
壳寡糖是甲壳素脱除乙酰基和降解后的低分子聚合物,因其具有黏度低、水溶性好、保湿性强、吸收能力强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传统生产壳寡糖工艺存在能耗高、污染重且脱乙酰度不均匀等问题,而酶法制备壳寡糖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当前,酶法制备壳寡糖的关键酶在于甲壳素脱乙酰酶.该文介绍了甲壳素脱乙酰酶的来源与酶学性质,结构与催化机理以及其生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后续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氨基寡糖素也称为农业专用壳寡糖,是从海洋生物如虾类、蟹类等的外壳提取而来的多糖类天然产物,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不同于传统农药,它不直接作用于有害生物,而是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反应,使植物获得系统性抗性(包括  相似文献   

4.
蝇蛆壳聚糖的制备工艺与壳寡糖的初步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家蝇幼虫及蛹壳作原料,采用酸碱法通过选择一定的反应条件及工艺路线,制得脱乙酰度95%以上的壳聚糖用蝇蛆壳聚糖采用利税合酶降解法初步制得可溶于水的壳寡糖。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特定酸性纤维素酶在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应用潜力,根据不同作用条件下壳聚糖的水解率,考察该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基本条件,具体结果为酶解温度50℃、pH 5.0、酶解时间4 h、纤维素酶用量为0.7 mL。在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考察了酶解过程中壳聚糖溶液粘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对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最终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最终产物中聚合度(DP)<8和8相似文献   

6.
将壳聚糖置于不同盐酸浓度的反应体系中进行降解反应,制备得到不同聚合度的壳寡糖混合物;采用凝胶过滤法分离混合物,旨在获得特定聚合度(DP=5-6)的壳寡糖。实验表明:在不同温度(40 ℃、60 ℃、80 ℃)和不同盐酸浓度(6 mol/L、9 mol/L、11 mol/L)下,壳聚糖均能被有效的降解;不同降解液中各种聚合度壳寡糖组成不一;其中,在9 mol/L盐酸和60 ℃的反应条件下,降解液中壳五糖和壳六糖含量最高,达到16.2%。采用以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15为介质的层析法,实现了对降解液中壳低聚糖混合物的初步分离,获得主要含壳五糖和壳六糖的组分。该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除预期的壳五糖和壳六糖外,还含有另一未知化合物。通过 13C和 1H核磁共振分析,并结合专一性壳聚糖酶的酶解实验,对其进行表征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聚合度为7的壳七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壳聚糖酶的来源、分类及其理化性质,总结了国内外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降解产物壳寡糖的生理功能和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壳聚糖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多糖之一.壳聚糖酶能够降解壳聚糖生成壳寡糖,壳寡糖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用途广泛.壳聚糖酶主要分布在微生物和一些植物中,理化性质较稳定.根据其底物特异性和断裂键的专一性可分为Ⅰ、Ⅱ、Ⅲ三类.根据已测序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壳聚糖酶分别属于糖苷水解酶46号、75号和80号.目前,只有2种壳聚糖酶的3级结构被测定.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满瓶时间和纤维素酶活力为指标探讨了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001mg/g壳寡糖能明显提高杏鲍菇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同时缩短了杏鲍菇的菌丝满瓶时间;而0.01mg/g壳寡糖对杏鲍菇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节杆菌Arthrobacter sp.XW-02发酵酶解产物壳寡糖的生理活性。[方法]采用端基法测定壳寡糖的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壳寡糖的抑菌活性,采用种子水培法测定壳寡糖的促水稻生长情况。[结果]酶解10、20、30min壳寡糖平均聚合度分别为5.40、2.66和1.70,平均分子量分别为870.16、446.25和292.04;壳寡糖对多种细菌和酵母类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抑菌效果随着壳寡糖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低浓度的酶解产物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酶解产物对水稻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酶解产物浓度和水稻幼苗根的生长相关性不明显。[结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XW-02发酵酶解产物壳寡糖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和病害生物防治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壳寡糖乳酸盐(COS-LA)、壳寡糖乙酸盐(COS-HAc)及壳寡糖盐酸盐(COS-HCl)的组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为壳寡糖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壳聚糖为原料,使用不同酸溶解,在相同酶降解条件下分别制备COS-LA、COS-HAc、COS-HCl,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 TOF MS)分析其组分。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例,研究了3种壳寡糖盐及其对应钠盐对免疫细胞的诱导活性及抑制炎症活性;以白色念珠菌为例,研究了3种壳寡糖盐及其对应钠盐的生物被膜破坏活性。【结果】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聚合度的3种壳寡糖盐的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同等质量浓度下,3种壳寡糖盐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表现为:COS-LACOS-HAcCOS-HCl;抗炎活性表现为:COS-LACOS-HAcCOS-HCl;生物被膜破坏活性表现为:COS-LACOS-HAcCOS-HCl。3种壳寡糖盐对应钠盐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与壳寡糖盐结果相似。【结论】盐型对壳寡糖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壳寡糖乳酸盐的生物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壳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嗜热枯草芽孢杆菌壳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其重组酶的纯化和性质。该基因序列全长723bp,编码240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同源性分析,该壳聚糖酶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的壳聚糖酶前体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98%。粗酶液经Ni-IDA亲和层析得到电泳级纯酶,比活力高达1 051.8U/mg。经测定,该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6.0,在40℃和pH 4.5~8.0下稳定。该酶为内切壳聚糖酶,能够高效降解壳聚糖,生成一系列的壳寡糖,在壳寡糖的制备生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人们期望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水产品。但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和规模迅速扩大,水产动物病害频发,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菌株耐药性等问题逐渐凸显,这给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带来挑战。而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由于无毒、无害、无残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且来源广泛,逐渐被众多学者重视并研究。壳寡糖是几丁质或者壳聚糖经过酶解法、化学法或者物理法而获得的低聚糖,几丁寡糖是几丁质的降解产物或壳寡糖的乙酰化产物。目前,有关壳寡糖和几丁寡糖作为绿色的饲料添加剂、疫苗佐剂和水产品保水保鲜剂的研究已经开展,其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基于此,对壳寡糖和几丁寡糖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壳寡糖和几丁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疫苗佐剂和水产品保水保鲜中的应用,突出其调节水生动物免疫、促生长、抗氧化、影响鱼类体成分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以期为壳寡糖和几丁寡糖在水产上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花生为研究对象,设置壳寡糖处理和清水处理(对照)2个处理,研究在干旱胁迫下外施壳寡糖对花生光合特性以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壳寡糖处理和对照都能使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SPAD值)下降,但壳寡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壳寡糖处理和对照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也呈下降趋势,但壳寡糖处理在断水后19 d的叶片含水量比对照高26.74%,此时对照表现出萎蔫状态(叶片含水量47.5%),壳寡糖处理生长正常,可见外施壳寡糖可提高花生幼苗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性,减轻干旱伤害。外施壳寡糖还能改善花生幼苗叶片保护酶(SOD、POD、CAT)的生理活性,增强它们的活性,延缓干旱对花生幼苗的伤害,从而增强花生早期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制备高活性壳寡糖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专一性壳聚糖酶酶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乙酰丙酮法测定壳寡糖的数均分子量,用不同剂量壳寡糖灌喂小鼠,探讨壳寡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所得壳寡糖的数均分子量为1 246.38,聚合度为4~6;该壳寡糖对小鼠免疫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促进生长作用,显著提高了小鼠的抗疲劳能力以及抗菌活力,对小鼠肝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见,专一性壳聚糖酶酶解所得聚合度4~6的壳寡糖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壳寡糖在保健食品开发及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和溶壁酶降解金针菇菇根水提后的多糖,以提取还原性寡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两种酶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降解菇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0.5 h、酶底比为4.5%、p H值6.0、温度为35℃;溶壁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1.5 h、酶底比为2.0%、p H值5.0、温度为50℃。采用不同的酶降解金针菇多糖,其还原性寡糖的得率不同,其中,溶壁酶降解所得还原性寡糖得率为6.8768%,木瓜蛋白酶降解所得还原性寡糖得率为6.1368%。  相似文献   

17.
壳寡糖诱导甘蔗叶多酚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壳寡糖对甘蔗抗性相关次生代谢物及相关防御酶的影响。【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拔节初期对甘蔗叶片分别喷施25、50和75 mg/L壳寡糖溶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1、2、3、4 d后分别取+1叶测定壳寡糖诱导甘蔗叶多酚与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50~75 mg/L壳寡糖处理有利于甘蔗叶多酚积累;50 mg/L壳寡糖处理2 d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大,为对照的1.8倍;50 mg/L壳寡糖处理4 d后,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为对照的1.7倍;75 mg/L壳寡糖处理有利于提高甘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50~75 mg/L壳寡糖可以诱导甘蔗叶总多酚的积累及提高相关防御酶活性,这有利于提高甘蔗的整体抗性。  相似文献   

18.
壳寡糖诱导甘蔗叶多酚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壳寡糖对甘蔗抗性相关次生代谢物及相关防御酶的影响。【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拔节初期对甘蔗叶片分别喷施25、50和75mg/L壳寡糖溶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1、2、3、4d后分别取+1叶测定壳寡糖诱导甘蔗叶多酚与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50~75mg/L壳寡糖处理有利于甘蔗叶多酚积累;50mg/L壳寡糖处理2d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大,为对照的1.8倍;50mg/L壳寡糖处理4d后,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为对照的1.7倍;75mg/L壳寡糖处理有利于提高甘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50~75mg/L壳寡糖可以诱导甘蔗叶总多酚的积累及提高相关防御酶活性,这有利于提高甘蔗的整体抗性。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对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2000 mg/kg的壳寡糖,经56 d饲养后,测定其血液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攻毒耐受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全血中血小板数量(P0.05),各项指标随壳寡糖添加量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壳寡糖能明显提高红鳍东方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哈维弧菌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000 mg/kg壳寡糖能够提高红鳍东方鲀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壳寡糖和清水(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外施壳寡糖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含水量及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壳寡糖处理和对照均使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壳寡糖处理叶绿素含量由断水后第7天的30.7 mg/g 提高到断水后第15天的32.4 mg/g ,而对照则由断水后第7天的27.4 mg/g下降至21.4 mg/g;壳寡糖处理和对照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断水后均呈下降趋势,但壳寡糖处理在断水第15天较对照增加16.2%,此时对照表现为萎焉(叶片含水量52.4%),壳寡糖处理则生长正常,外施壳寡糖具有减缓 SOD、POD、CAT活性下降的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外施壳聚糖可提高玉米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