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课题针对小麦玉米传统地面漫灌灌水量大导致水分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采用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向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环渤海低平原地区,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技术模式研究,并有机集成其他适用技术,构建适宜环渤海低平原地区的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和种植制度,建立示范基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低平原缺水区属半干旱地区,由于常年地下水超量开采已形成大范围漏斗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棉花是河北省低平原缺水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节水作物,因此,加大抗旱节水作物的推广是河北省低平原漏斗区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衡棉4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针对河北省低平原缺水区特殊自然条件培育的节水抗旱棉花新品种。在近几年的推广中表现出早熟性好、抗旱性强、稳产、抗逆性强的优势、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5月31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来到辛集市马兰农场的石家庄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实地考察小麦节水抗旱试验示范田,与农技专家深入研究节水小麦推广问题。他强调,河北是小麦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责任重大;河北又是缺水地区,遏制地下水超采同样责任重大。小麦耗水量大,推广节水小麦品种是破解既保粮食安全又遏制地下水超采两难选择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龙港流域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2014年平乡县开始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调整农业种植模式是一项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小麦-玉米”高耗水种植模式为旱作节水种植模式十分必要,近几年,我们对上茬油葵、下茬杂交谷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油葵、杂交谷的生长特点,起到节水、增产、增收目的,且技术简便、易于推广,因此,推广“油葵-杂交谷”旱作农业模式切实可行,大力推广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地下水资源超采越来越严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河北省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河北节水的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的重点在小麦,经专家研究,小麦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50%,河北省约3 500万亩小麦,田间亩少浇一水,可节水17亿m3。因此,小麦节水栽培技术是种粮朋友应掌握的必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226.7万~233.3万hm2,总产量135亿~140亿kg,除满足当地居民口粮需求外,年调出量在40亿kg左右。然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在120 mm,而耗水量达400~450 mm,缺水高达280~330 mm。农业用水过度依赖地下水,小麦又是农业用水最多的作物,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索实现节水压采与稳粮增效新举措,自2020年9月开始河北省重点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示范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阐述了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的严峻形势,介绍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内容、技术要点,分析了技术优势,研判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是资源性缺水大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地下水超采严重。去年6月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到河北调研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在听取专家关于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试验汇报时指出,"在地下水超采地区,要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积极开展马铃薯替代种植,加快推进马铃薯主粮化"。  相似文献   

9.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60万亩,亩产450 kg左右;2014年亩产480 kg,创历史新高。为配合《2015年度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艺节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单纯追求高产的发展思路和依靠超采地下水换取产量的生产方式,减少地下水开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农艺节水集成技术,在保持小麦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大幅度节约粮食生产用水,实现地下水超采综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30年期间,河北省获得的粮食增产效益为1.9亿吨,但高产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灌溉来实现,造成了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性地下水位急速下降。因此,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地下水开采形势紧迫。本文就河北南部平原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及社会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地下水压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也是优质小麦生产大省,但并非小麦强省。节水、优质、绿色、高效已经成为河北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农产品安全、地下水超采、一控两减等瓶颈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开展多项科技攻关,取得多项科技成果,促进了河北省优质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1增强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河北省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年可利用水量仅为170亿立方米,人均亩均分别为311立方米、20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和1/9,属于极度缺水区(按照国际惯例,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立方米的地区为极度缺水区)。河北省全年用水量为220亿立方米,不足部分大部分依靠开采地下水维持。由于地下水超采,致使全省形成了近4万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地下水超采漏斗群,有些地方产生了含水层疏干、海水入侵、土壤沙化、机井报废、咸水界面下移等一系列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在农业上,自1964年以后,我省的灾害从洪灾转为以旱灾为主,特别…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1700万亩河北省自2014年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以来,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试点区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压采能力15.2亿方,减缓了地下水下降趋势。今年,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范围由原来的5个市63个县,扩大到9个市115个县。小麦节水品种再推广700万亩,累计达到1700万亩,占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14.
廊坊市是严重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廊坊市地下水超采的现状,节约农业用水,特别是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相关节水技术措施十分必要。廊坊市从2016年实施该项目以来共计推广种植节水小麦品种累计面积4.7万hm~2,实现地下水压采累计达到3000万m~3。  相似文献   

15.
正一、河北省水资源现状我国人均水资源2220立方米,河北省人均水资源仅为311立方米。河北省全年总供水量约为170亿立方米,而年用水总量为220亿立方米,年超采50亿立方米,超采率达23%。由于超采已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特别是低平原区的深层水是1—1.5年前形成的水资源,其年下降速度高达1米以上,已形成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全国面积最大的地下水采空漏斗区。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漏斗区内地面下沉、裂缝和塌陷,如果继续超采  相似文献   

16.
<正>唐山市小麦播种区属冀中北部冬麦区,冬小麦用水全生育期一般冬前浇水2次,春夏两季灌溉3~4次,是农业用水大户。小麦田间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但连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唐山已列入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区,水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旱作节水和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年均超采量近50亿立方米,形成了7个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高蠡清、肃宁、石家庄、宁柏隆、衡水、南宫、沧州),已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陷地裂等地质灾害问题。河北是农业大省,农业节水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少量的地下水开采,在短时间内能够通过自然降雨、地表水渗入等方式得到补充和恢复,可是长期大面积地进行开采地下水,一旦开采量严重超过补给量,就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恶化,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地下水超采的重灾区。作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之一,邢台市于2014年起对14  相似文献   

19.
邢台地区属水资源严重缺乏区域,亟需通过改变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的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以缓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油葵-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试验,探索适应本区域条件的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研究表明,覆膜油葵与夏玉米连作是一种粮经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具有节水和收益较高的特点;本模式对油葵和下茬玉米品种的要求主要是生育期短,丰产性和抗逆性好;其技术关键是油葵播种时间,覆膜油葵播种期以3月9~14日较适宜,目前油葵品种以757DW表现最好,下茬配套玉米品种应选用生育期在90 d左右或以下的早熟品种,目前以科试616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由于超量开采而严重匮乏的局面,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对区域内两大主要节水作物油葵和夏玉米从栽培模式上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油葵-夏玉米双丰收的节水栽培技术.立足于河北低平原区生产和气候特点,从油葵和玉米的播种、管理、收获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