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技术对红麻生长及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麻品种和栽培措施对其农艺性状、经济产量、镉(Cd)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红麻产量并促进红麻Cd吸收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个因素:品种(A)、播种方式(B)、施肥量(C)和施肥方式(D);各因素设2个水平:A_1:C4P7A,A_2:R11、B_1:条播,B_2:撒播、C_1:中肥,C_2:低肥、D_1:基肥100%,D_2:基肥60%+追肥40%,共16个交互处理。【结果】A_1B_2C_1D_1处理组合的株高、茎直径、皮厚、果序长度等农艺性状均为最优;A_2B_2C_2D_2处理组合经济产量为最高,A_2B_1C_2D_1处理组合经济产量为最低;A_1B_2C_1D_1处理组合的单株鲜茎重和单株鲜皮重为最高;A_2B_2C_2D_2处理组合有效株数最高。Cd含量的总体趋势是叶根茎皮茎,A_2B_1C_2D_2处理组合的叶Cd含量最高,A_1B_2C_1D_2处理组合的茎中Cd含量最高,品种和栽培措施对红麻根、茎皮Cd含量无显著影响。A_1B_2C_1D_1处理组合的单株茎和皮Cd积累量和每公顷Cd积累量均为最高。【结论】对于红麻产量来说,有效株数是比单株农艺性状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播种方式和施肥方式相对于品种和施肥量,对有效株数有显著影响。对于红麻吸收Cd来说,单株农艺性状是比有效株数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播种方式和施肥量对单株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对于C4P7A品种,撒播和基肥100%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促进Cd吸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条播和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菜品种佳油JS-1是以适应机械化种植为目的选育的新品种,高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为是其主要栽培要求。本研究以佳油JS-1为材料,以油菜株高和油菜籽产量作为考察指标,以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为考察因素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运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找出高产和适宜机收的最优水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第3号处理A_1B_3C_3或第7号处理A_2B_3C_4,矮杆栽培的最优组合为第7号处理A_2B_3C_4。综合高产和矮杆的要求,第7号处理A_2B_3C_4,即播期9月29日,氮肥施用量15kg/667m~2,用种量250g/667m~2,可作为佳油JS-1的最优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进行晚播替代早熟品种的可能性,于2018年采用裂-裂区设计,在鄱阳湖植棉区分3个时期[4月28日(A_1)、5月10日(A_2)、5月26日(A_3)]和2种密度[6.75万株/hm~2(B_1)、9.00万株/hm~2(B_2)]种植有代表性的中早熟品种赣棉杂1号(C_1)与早熟品种中棉所425(C_2),研究其对产量、产量影响因子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播期2种密度水平下的各处理平均子棉产量为2 513.5~3 072.0 kg/hm~2,其中以A_1B_1C_1和A_1B_2C_1产量相对较高,以A_2B_2C_2产量最低,且A_3播期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播期A_3处理的棉纤维品质均优于A_1和A_2处理。综上所述,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适当晚播(5月底之前),只要密度适宜再加上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动调节机制进行生长发育,能够取得和早熟品种相当的产量,且纤维品质较好,可以代替早熟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氮磷钾不同施肥量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优的大豆施肥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结果m值及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出本试验的最优施肥为施氮量30 kg/hm~2、施磷量150 kg/hm~2、施钾量45 kg/hm~2。根据正交试验的不同处理组合间产量的方差分析得出,处理组合5(A_2B_2C_3)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组合9(A_3B_3C_2),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结合不同因素对大豆产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处理组合5(A_2B_2C_3)的施氮量(A因素)30 kg/hm~2为最佳,处理组合9(A_3B_3C_2)的施磷量(B因素)150 kg/hm~2和施钾量(C因素)45 kg/hm~2为最佳量。此施肥量组合可作为大豆施肥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红小豆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3个播种密度:A_1(7万株/hm~2)、A_2(15万株/hm~2)、A~3(23万株/hm~2);副处理为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B_1(100 mg/L)、B_2(200 mg/L)、B_3(300 mg/L),3个密度处理条件下均设置1个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B_0),研究不同多效唑浓度和密度组合对小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增加,小豆生育期推迟,多效唑可缩短初花至成熟的天数,加快生育进程;株高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多效唑可降低株高;鼓粒成熟期,A_1B_3处理较对照A_1B_0降低50.27%;结荚期,A_1B_2处理较对照A_1B_0降低37.48%;茎粗随密度增加降低,多效唑对小豆植株茎粗影响不明显;主茎节数和分枝数随密度增加减少,多效唑可减少分枝数;高密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可增加叶片数;单株地上部干质量随播种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对速冻芦笋的热烫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热烫因子笋径(A)、热烫温度(B)和热烫时间(C)对芦笋热烫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C;笋径对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极显著的影响,对芦笋烫后的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热烫温度和时间对POD活性有显著影响。芦笋热烫的适宜条件范围为茎粗0.8~1.4 cm,热烫温度88~95℃,热烫时间为2~3 min,热烫最佳处理组合为A_2B_3C_1。  相似文献   

7.
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比对美国蜡梅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新优花灌木美国蜡梅的引种驯化,以美国蜡梅一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比的双因素试验,通过测定形态及生理指标,筛选适宜组合。容器规格(A)3种(A_1:12 cm×18 cm;A_2:14 cm×18 cm;A_3:16 cm×18 cm),基质配比(B)3种,(B_1园土:泥炭:珍珠岩为1:0:0;B_2为2:1:1;B_3为1:2:1)。结果显示,两因素对各指标影响差异显著,其交互效应也有一定影响。增大容器规格,增加泥炭的体积比可促进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同时还利于分蘖。出于经济考虑,A_2规格、B_2基质最为适宜。A_1B_1处理各指标最小;A_3B_3组合苗木质量最佳,地径7.87 mm,生物量18.8 g,质量指数0.19,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21 mg·g~(-1)、3.78%和10.83mg·g~(-1);A2B3、A_2B_2与A_3B_2组合次之,前者可节省空间,后者可节省泥炭使用量,可依生产需求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国内外同类试验基础上,针对青年奶山羊发情规律和特点,设计了一个三因子、二水平、八处理的L_8(2~7)正交试验方案.采取“孕激素(A)——PMSG(B)——排卵激素(C)”处理程序.在水平上,孕激素埋植分6d组(A_1)和9d组(A_2);PMSG分低剂量组(15Iu/kg体重,B_1)和高剂量组(20Iu/kg体重,B_2);排卵激素分LRH组(C_1)和HCG组(C_2).八个试验组合,每组有青年母羊10只.以此比较、观察4月份非繁殖季节用不同激素组合和处理方法对青年母羊诱导发情、受胎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诱情方面,A_1B_2C_1组、A_2B_1C_2组和A__2B_2C_1组的发情率为90%,其余各组均达100%;在受胎方面,本试验总受胎率为64.8%,但以A_1B_1C_1组效果最佳,受胎率达100%.通过因子方差分析知,B因子两水平之间以及A因子和B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显著水准.这说明A_1B_1C_1组是诱导非繁殖季节青年母羊发情、受胎的最佳组合,PMSG是决定母羊诱情、受胎的主要因素,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孕激素的试先埋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地区引种燕麦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拉萨市开展引种燕麦不同品种、播期、播种密度和施肥等因素对燕麦全生育期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影响下最早熟的水平组合为A_4B_5C_5D_3P_3;氮肥施用量对燕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主要因素,不同因素影响下实现籽粒产量最高的水平组合为A_4B_2C_2D_5P_2。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既早熟籽粒产量又高的理论组合为A_4B_5C_5D_5P_3,即燕麦品种青引2号在播期为4月30日,播种密度为210kg/ha,氮肥施用量为225kg/ha以及磷肥施用量为75kg/ha时可实现燕麦在拉萨种植既早熟又高产。  相似文献   

10.
大葱春化处理过程中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激素与大葱花芽分化的关系,对不同大葱品种进行了低温春化处理.结果表明,大葱茎尖ABA、GA(3)的含量均随低温春化处理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时达到峰值,而IAA则至低谷,且内源激素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不同品种花芽分化完成时间一致,表明测试激素均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大葱茎尖ABA/IAA、ABA/GA(3)均随低温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随花芽分化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花芽分化完成时达峰值,说明茎尖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在大葱的花芽分化过程中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春小麦巴麦13号为指示品种,按L_(16)(4~5)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量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春小麦巴麦1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优化农艺措施配套寻优方案最佳处理组合为A_2B_4C_3D_2,平均产量8 150.4 kg/hm~2,比A_1B_1C_1D_1处理(未施肥,产量4 000.2 kg/hm~2)增产4 150.2 kg/hm~2,增产率为103.75%。即优化农艺措施配套方案:播种量为337.5 kg/hm~2,尿素施量为489.15 kg/hm~2,重过磷酸钙施量为326.1 kg/hm~2,硫酸钾施量为150 kg/hm~2。本试验影响春小麦巴麦13号产量的因素主次为BCAD,即氮肥磷肥播量钾肥。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利用燕麦秸为主体基质,加入不同比例的发酵牛粪、草炭、蛭石等材料,以四因素多水平混合型正交试验设计为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幼苗整齐度、生长势、生长质量、壮苗指数的影响,评价壮苗指数与幼苗生长势和生长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得出影响壮苗指数的主次因子顺序为CAB,优选组合为A_1B_2C_2D_1或A_2B_2C_2D_2。与壮苗指数相关的苗鲜重、株高、茎粗、根干重等幼苗生长指标都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该基质的理化性质适宜、稳定,在确保幼苗生长势的同时,其生长质量等各个指标也会表现到最佳,不会出现出徒长、苗弱、抗病性差、定植后根系活力退化等问题,是本地发展环保经济型育苗基质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鱼体肌肉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测定条件。[方法]使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测定LPO含量,设计乙酸用量、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用量、处理时间和温度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水平组合对鱼体肌肉中LPO含量测定的影响,优化测定条件。[结果]各因素对LPO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SDS用量、乙酸用量、温度、处理时间;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组合为A_3B_1C_3D_2,即测定的最优组合为20%的乙酸,65℃水浴中保持60 min。[结论]该研究可为鱼类氧化应激损伤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和乙烯利对‘张杂谷10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张杂谷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叶面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光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并比较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施和互作的效应。结果表明:多效唑和乙烯利单施处理下,谷子株高显著降低,在A_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较对照降低4.61%,茎粗显著增加,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均在A_1处理时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11.30%、13.26%和14.44%,叶面积同样在A_1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1.76%;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均在A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6.81%、22.85%、18.78%和3.48%,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6.8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穗粗在A_1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和产量则在B_2处理下达到最大,比对照显著增加14.10%、11.75%和11.09%。多效唑、乙烯利互作处理下,谷子株高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6.05%,茎粗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基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节间粗度较对照显著增加11.96%、15.88%和14.00%,叶面积同样在A_1B_2处理时最大,较对照显著增加13.11%;谷子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在A_1B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分别增加8.37%、49.41%、22.64%和10.75%,而胞间CO_2浓度较对照显著降低8.14%;除穗长、穗码数外,穗粗、穗重、穗粒重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其中穗粗在A_1B_2处理下最好,穗重、穗粒重、产量则在A_1B_2和A_2B_2处理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0.87%、18.72%、20.73%和15.60%、16.11%、16.82%。而在A_3B_3和A_3B_1处理时谷子穗粒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分别减少5.54%、6.58%和7.73%、8.81%。试验表明,与单施相比,2种调节剂互作效应更显著,在谷子拔节期前或拔节期喷施300 mg/L多效唑后,在抽穗期追施400 mg/L乙烯利最适宜,而在孕穗期喷施多效唑后,孕穗期或灌浆期追施乙烯利会降低穗粒重,造成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天津滨海盐碱土进行培养,筛选出较佳的改良方案,为滨海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石膏(A)、聚丙烯酰胺(B)、园林废弃有机物(C)3种改良剂,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组合改良剂对天津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应。[结果]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养分含量。其中对土壤盐分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磷石膏(A),最佳方案是A_2B_1C_2;对土壤结构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聚丙烯酰胺(B)与园林废弃有机物(C),最佳方案是A_2B_1C_1;对土壤养分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园林废弃有机物(C),最佳方案是A_3B_2C_3。[结论]磷石膏、PAM、园林废弃有机物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的最佳配方为A_2B_1C_2。  相似文献   

16.
猪粪发酵条件优化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_9(3~4)正交设计试验表明,影响猪粪发酵后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菌源(B)、其次是温度(A),氮素(C)和硫素(D)的作用较小。以A_2B_3C_1D_2处理组合进行猪粪发酵,其蛋白质的相对增长率达18.92%,并具有简便易行、生产适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核酸含量与大葱花芽分化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品种大葱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生长锥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3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大葱茎尖生长锥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先后表现为升高→略有下降→升高的趋势,且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不同品种花芽分化完成时间一致。大葱花芽分化过程中核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茎尖生长锥DNA、RNA含量在花芽分化之前呈上升趋势,到达小高峰后逐渐下降,花芽分化结束时又有所回升。RNA/DNA比值在花芽分化之前逐渐下降,直至分化时降至低谷,随后有所升高但趋势不显著。说明,较高水平的DNA、RNA有利于大葱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8.
复方增茸剂对提高梅花鹿鹿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L_4(2~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在相同基础日粮及饲养管理条件下,“复方增茸剂”各成分不同剂量组合对梅花鹿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9组,共262只二至八锯龄产茸鹿,试验期108d(4月10日至7日28日)。结果表明,配方中各成分增茸效果的水平顺序为:腐殖酸钠1,异丁叉二脲1,沸石2,即最佳组合为A_2×B_1×C_1配方组。平均增茸9%以上,而且降低饲养成本,增强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养鹿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轮生冬青组培工厂化育苗生根的难题,以轮生冬青组培苗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探究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及基质类型对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影响。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对其生根率、生根数以及根系活力影响最大,基质对最长根长影响最大。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组培苗生根效果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长调节剂种类、基质类型、生长调节剂的处理时间和质量浓度。综合来看,轮生冬青组培苗微枝试管外生根的最理想处理组合是A_2B_1C_3D_1,即选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IBA溶液,30 min浸泡处理,基质选用草炭。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籽仁产量效应主次排序为ACBD,以处理6(A_2B_3C_1D_2)的小区平均籽仁产量最高,但根据K均值大小选出的最优组合为A_2B_3C_1D_3,即:花生品种福花8号在沙性土壤中栽培,在基本苗27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以畦宽90cm(含沟30cm),畦面宽55cm、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全生育期施用纯N 52.5kg·hm~(-2)(N∶P_2O_5∶K_2O=1∶1.2∶0.8,其中P肥全部用作基肥,N、K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花生出苗后13d采取畦边撒施(覆土)的方式追施苗肥,盛花期叶面撒施450kg·hm~(-2)石灰的种植方式为佳。机械收获地面损失测定结果,组合交错种植方式的地面损失率是传统等位等距种植方式的1/6,是等距交错种植方式的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