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壳聚糖作为罗非鱼饲料添加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研究壳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把0.25%,0.5%,1.0%,2.0%剂量的壳聚糖(Chitosan)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养尼罗罗非鱼种。3个月后测定各实验组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统计分析发现,0.5%壳聚糖剂量组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的饲料系数下降11.63%,下降幅度最为显著;1.0%,2.0%组的饲料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25%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实验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壳聚糖作为罗非鱼添加剂是有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两种酶制剂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两种不同酶制剂添加于鳖饲料中进行养殖试验,试验共分A.B、C、D和E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和D组为酶制剂Ⅰ,添加量分别是0.1%、0.2%和0.3%。E组为酶制剂Ⅱ,添加量是0.2%。通过对71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B组、C组和E组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0.9%、29.6%和27.0%。而D组的日增重率反而比对照降低21.7%。结果还表明,酶制剂添加于鳖饲料能增强鳖的抗病能力,但会导致饲料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3种不同蛋白含量(26.1%、38.3%、52.7%)的配合饲料投喂华鲮幼鱼153d,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26.1%上升到52.7%,平均日增重从0.08g/d上升到0.33g/d,3组之间的日增重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从4.82下降为2.18,3组之间的饲料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蛋白含量(26.1%、38.3%、52.7%)的配合饲料的成本分别为2.53元/kg、3.75元/kg、5.57元/kg;鱼体每kg增重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12.19元、10.39元、12,14元/。初步认为蛋白含量为38.3%的配合饲料更适合华鲮幼鱼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
酸化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重为5.35±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niloticus ♀)幼鱼480尾,随机分配在16个水族箱中,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酸化剂(0%、0.1%、0.2%和0.3%),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来评价酸化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显著促进了罗非鱼的生长(P〈0.05),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一定的改善;不同水平的酸化剂不影响鱼体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指标;除0.3%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脂体比和血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0.3%的酸化剂可显著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3种药物在甲鱼体内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呋喃唑酮、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各以3种水平分别混入饲料中投喂甲鱼(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药饵时间分别为7d和14d。停药后24、72、120和240h分别取血液、肝、肾和肌肉测定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呋喃唑酮的吸收量甚微,4种样品中均未检出残留,说明该药只适用于肠道疾病的防治;磺胺嘧啶在4种样品中均可检出,在停药后24h,血液中含量最高,然后迅速降低,72h降至最低,240h则不能检出;诺氟沙星的药物残留变化状况与磺胺嘧啶相似。残留排除速度以肌肉中最慢,以停药24h残留量为标准,停药120h磺胺嘧啶残留率为76.8%(1.65-2.37μg/kg),诺氟沙星为46%(0.81-0.93μg/kg);停药240h则分别为25%(0.63-1.11μg/kg)和24.2%(0.35-0.44μg/kg)。血液、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水平随给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给药时间的长短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影响不大,但在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则随给药时间的加长而显著增加(P<0.05)。建议饲喂磺胺嘧啶或诺氟沙星的甲鱼应在停药10d后上市。  相似文献   

6.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节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甜菜碱对鲤鱼诱食促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诱食剂甜菜对鲤鱼生长的影响。在鲤鱼饲料中添加0.0、0.1、0.3、0.5、1.0%的甜菜碱,试验用鱼体重为75.2%-82.7%,在1立方米的网箱中进行试验,试验期水温为18-24℃。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的各组日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6.77、19.55、21.80、24.81%。添加甜菜碱的各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93、9.54、11.30、15.06%。0.3-1.0%甜菜碱的添加量对鲤鱼有显的诱食促生长作用,并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从经济效益方面,0.3%的添加量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肖懿哲 《内陆水产》2005,30(4):22-23
配制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MJ/kg饲料)的半精制中华鲟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以及以脂肪含量7.6%~9.6%的饲料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建议把中华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设定在8%左右。  相似文献   

9.
真鲷仔稚鱼对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适宜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4种n-3HUFA含量基本相等、卵磷脂含量分别为0、2.5%、5.0%、7.5%的实验微粒饲料,探讨了卵磷脂的含量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真鲷仔稚鱼的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不超过5.0%时,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真鲷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相应增加。养殖试验结束后,对仔稚鱼体内相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卵磷脂含量从5.0%增加到7.5%时,真鲷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以及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因此,真鲷仔稚鱼对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腊的适宜需要量应为5.0%左右。活力测试结果表明,当真鲷仔稚鱼的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的含量不超过5.0%时,随着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含量的增加,真鲷仔稚鱼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增强,但是当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的含量从5.0%增加到7.5%时,真鲷仔稚鱼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并没有继续增强,从而进一步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实验微粒饲料中卵磷脂的适宜需要量应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1龄黄河鲤鱼种60尾,随机分为三个组,每组20尾,分别投喂三种蛋氨酸添加水平饲料(0,0.12%,0.20%),试验期分三个阶段,共70天。结果表明:试验-1组饲料系数分别为0.96,1.23,1.64,较对照组下降18.6%,12.8%,9.9%;试验一2组饲料系数分别为0.95,1.27,1.59,较对照组下降19.5%,9.9%,12.6%.添加蛋氨酸组饲料系数明显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率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学军 《内陆水产》1993,(11):21-21
由于鸡的肠道较短,消化吸收能力差,鸡粪中残存的营养物质很多。鲜鸡粪中含干物质26.46%、灰分5.2%、脂肪0.96%、粗蛋白8.17%、纤维素3.86%、氨8.27%、磷0.50%、钾0.40%。干鸡粪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与麸皮、玉米、麦类等饲料相似。所以,鸡粪是养鱼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和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和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和10.0%。  相似文献   

13.
选配3组虹鳟鱼种饲料配方。通过网箱养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配方饲料与2^#、3^#配方饲料有显著差异。2^#、3^#配方饲料差异不显著;1^#配方饲料含粗蛋白37.0%、粗脂肪22.3%、可消化能1.76MJ/kg,饲养鱼种平均成活率为96.85%。鱼种平均尾重167.2g,总增重931.2kg、增重12.67倍,饲料系数为1.29。建议生产上使用1^#配方饲料。  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4种常见原料:鱼粉和豆粕、植物油、无水CaCl2、Na2HPO4(分析纯),按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方法,通过直观分析法将各饲料因素在个体增重、生长比速、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4项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35%~40%,脂肪添加量为9%,钙(Ca)添加量为0.6%,磷(P)添加量为1.0%时,对淡水鲨鱼的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养史及鲟仔鱼和细鱼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膜后的史氏鲟仔鱼400尾,平均体重0.05克,饲养于两只1.0×0.5×0.6m水族箱内,每箱200尾。投喂配合饲料,饲养40天。平均成活率43.25%;平均体重1.01克。随后,从存活的173尾中选规格较齐的129尾,分三组,每组43尾,做三种饲料试验。三组饲料中鱼粉和豆饼粉的比例分别为①45:25,②35:35③25:45。水温19-25℃,试验9周。各组的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率分别为:①97.7%,3.67%;②88.4%,3.56%;③88.4%,3.47%。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作为史氏鲟仔鱼的开口饲料完全有可能;饲养过程中仔鱼较大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开食后的前10天左右;幼鱼对配合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有定利用能力;配合饲料饲养幼苗的成活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以均重12.91土0.71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采用定量投喂的方法在池塘网箱中(1.0m×2.0m×1m)进行了62d的生长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配方成本的黄颡鱼膨化料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鱼体成分、形体指标的影响。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配方成本分别降低4%和7.8%,饲料系数分别上升0.8%和4.8%,这一结果为配方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不同饲料对黄颡鱼的鱼体成分和形体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卯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的蛋白需求量,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设计6种试验饲料,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2%、35.56%、41.48%、47.86%、51.70%和54.70%。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中进行,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m×1.0m×2.0m),每个网箱放养初始体质量(24.39±0.23)g的卵形鲳鲣30尾。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卵形鲳够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试验鱼SGR及FER均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蛋白水平高于41.38%时,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47.86%组的卯形鲳够获得最好的SGR和FE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卵形鲳鳢鱼体蛋白质量分数也显著增加(P〈0.05)。根据折线模型确定卵形鲳够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为45.75%。  相似文献   

18.
JW活菌酶的作用机理及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才 《畜禽业》2004,(5):26-27
酵母培养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酶、其它营养物质及一些重要的辅助因子。以酵母培养物、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等为主要组成成分的“JW活菌酶”在仔猪非常规饲料(15%次粉、5%麦麸替代20%的玉米)中添加0.1%时,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4.3%,比酶制剂组提高4.35%、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3.8%~7.5%,比市售酶制剂组提高0.4%;在仔猪常规饲料中添加0.1%的JW活菌酶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8,5%,饲料报酬提高6%;在蛋禽浓缩料中添加0.1%的JW活菌酶,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率提高0.43%,饲料利用率提高6.38%。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咬球法和摄食生长法相结合,系统地研究了大茴香、苏叶、植物肽、木香、公丁及复合氨基酸等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诱食效果,并筛选出各中草药诱食效果最佳的浓度,然后按照最适浓度将中草药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对鲫鱼进行15d摄食率试验,通过测定其日摄食率、增重率、饲料系数等指标来判断中草药对鲫鱼的诱食和促生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中草药对鲫鱼诱食效果最佳的浓度为:大茴香0.05%、苏叶0.75%、植物肽025%、木香0.05%、公丁0.15%。复合氨基酸为0.35%。鲫鱼在摄入添加不同中草药的饲料后,在生长速度上均比对照组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饲料中添加0.35%复合氨基酸和0.05%木香的效果最佳,分别比对照组增重率高282.5%和228.9%,添加0.05%大茴香和0.25%植物肽的效果次之,而添加0.75%苏叶和0.15%公丁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在二口池塘中培育鱼种,亩放养量等同,其中鲤鱼种占80.0%,试验池1.5亩,对照池1.4亩,除添加0.3%的甜菜碱外,试验池与对照池饲料配方完全相同。试验为期100天。结果为:试验池、对照池亩产量分别为235.49kg、209.69kg,亩利润分别为548.26元、437.8元,投入产出比别为1:1.31、1:1.26。饲料系数分别为1.92、2.15;饲料经济效率提高6.38%,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 甜菜碱可以起到诱食促生长作用,并且从经济效益上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