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简讯     
大红袍名丛无性繁殖与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科学鉴定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但因独此一株,长期以来,人们只能观其树形,难以品尝到其茶味。为了让大红袍这一稀世名丛茶叶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品尝,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80年代初开始就对该名丛的无性繁殖和茶叶加工技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研究工作已得到省科委的重视和支持,并设立了“大红袍名丛无性繁殖、加工技术研究”的专门课题,由市茶叶  相似文献   

2.
由韶关市科委主持的“红星茶场丰产茶园”成果鉴定会,于1986年10月30日在红星茶场通过成果鉴定。参加成果鉴定会的有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厅、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省茶叶公司、省茶叶学会、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省劳改局、韶关市农业局、英德县茶叶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鉴定小组由华南农业大学刘树基付教授担任组长,省华侨农场管理局方复初高级农艺师、韶关市科委徐端方农艺师任付组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省金华茶厂、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共同研究的商业部科技攻关项目《调味速溶茶》于1991年3月12日在杭通过鉴定,鉴定会由商业部科技司委托浙江省供销合作总社科技工业处主持,并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科委、浙江农业大学、国家茶叶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卫生防疫站,轻工部食检中心杭州站、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13,(7):25
从武夷山市大德兴茶叶科学研究所获悉,6月11日傍晚,随着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福建名茶大红袍与正山小种首度搭载神舟十号,进行航天育种。武夷山市大德兴茶叶科学研究所主任薛永生表示:此次升空的种子被命名为"航天大红袍1号"和"航天正山小种1号",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以航天育种的高科技技术为依托投入大量的高技术科研人员和资金。返程后的优良种子,将在武夷山设立大几百亩的育种基地与茶博物馆。航天育种(全称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它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重粒子、交变磁场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茶叶》1981,(1)
经浙江省科委批准,茶树新品种“浙农12”鉴定会于1980年6月29~30日在余杭泮板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教学基地举行。参加鉴定会的有省科委、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农垦局、杭州市商检局、余杭县  相似文献   

8.
由湖南省科委主持召开的“红碎茶工艺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于三月十七、十八日在省农科院举行。参加鉴定会的有中国茶科所、湖南农学院、湖南省茶叶公司、长沙商检局、湖南农科院科管处,湖南茶叶研究所、邵阳地区茶叶公司、平江茶厂、涟源县茶场、双峰县茶场等十个单位的专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科委组织下,有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外贸局、省茶科所、省科技情报所和福建农学院派员参加的茶叶技术考察组,前往茶叶主产区,进行了解放后首次综合考察。通过考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培管水平有所提高,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全省平均单产还很低。因此,积极改造低产茶  相似文献   

10.
刘栩 《中国茶叶》2004,26(2):29-29
依据国家标准GB18745-2002《武夷岩茶》中有关指标要求,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福建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的“大红袍”企业实物标准样进行了检定。最终确认该批样品(5kg)符合GB18745-2002中“大红袍”茶品质要求,可作为标准样品使用。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  相似文献   

11.
一种无需进行修剪就能达到迅速扩大树冠,培养高产型树相的幼龄茶树养蓬技术,经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七年的研究,于九月中旬通过技术鉴定。广东省农科院主持了技术鉴定会,参加技术鉴定会有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学院、省农业厅、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省农科院、英德县茶叶局的学者专家及部  相似文献   

12.
“八仙茶”是福建省诏安县茶叶公司的科技人员从原产地秀篆乡通过单株选择、无性繁殖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1968年春在西潭乡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场扦插繁育而成。1982年龙溪地区科委组织现场鉴评会时命名为”八仙茶”,1987年初正式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茶树。  相似文献   

13.
岩上茶     
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是集科研、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坐落于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园区,拥有的茶园基地全部在景区内。本所自创办以来,即开展岩茶加工工艺改进和提高品质实验、有机茶栽培管理模式实验、武夷名枞选育新品种引进区域实验、岩茶加工设备改进实验、燃改实验等是福建省科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2011,(9):29-29
近日,香港皇权集团旗下老记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武夷山市政府、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华侨茶业基金会等机构在京举办“武夷山大红袍资源与资本整合暨老记大红袍功能与成分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老记茶叶宣布收购武夷山春城茶厂几千亩大红袍茶园及覆盖大红袍传统焙制工艺的茶厂,完成了对武夷地区大红袍资源与资本的整合,并推出高端“洞藏年份茶”。  相似文献   

15.
茶是承载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之一,茶文化品牌的发展和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拼配是茶叶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是提升茶产品品质、丰富茶产品种类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现实意义出发,依据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具体实践,探讨拼配茶的茶文化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以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打造...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28—31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以及全国各省、市、区茶叶(业)学(协)会共同协办的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武夷山大红袍杯"第四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成功举办。为了更好地选拔一批优秀的茶艺人才,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分设了24个省(市)的分赛区,约30万人参加选拔,线上作品投票环节参与人次高达130多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科委为适应杭州风景旅游城市的需要,对淳安县和西湖区科委试制的花茶新品种于1983年12月12—13日在杭州召开评议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商业部茶叶加工研究所、杭州市农业局、市特产公司、市情报所、杭州茶叶试验场、浙江茶叶学会《茶叶》编委会以及淳安县、西湖区有关单位的代表30余人。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2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茶叶科技情报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产茶省、地茶叶研究所(试验站、场)和大专院校茶叶专业的代表共49人。浙江省科委副主任、全国情报学会常务理事、省情报学会理事长苏荣庭同志和中国农科院情报研究所周世昆处长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  相似文献   

19.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茶叶生产大省,著名的铁观音、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还有最近几年兴盛起来的福鼎白茶等等优良茶种,使得八闽大地一片茶香。而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的福州,无疑是名茶荟萃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主办的2005年中国(福建)茶叶品质与茶叶经济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有50多位专家、学者报名参会,组委会收到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及福建省茶叶学会、福建茶叶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茶叶品质与茶叶经济学术论文44篇。专家学者们报道了茶叶品质形成机理,茶的药理功能,加工工艺、环境、栽培技术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茶的综合利用,茶叶经济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